正心堂。
廖婆婆给老夫人端来一碗牛乳蒸羊羔。
老夫人摆手:“真当我老了?一桩小事而已,补什么补?喝碗粥即可。”
廖婆婆吩咐完大丫鬟,给老夫人捶背:“今日若是大夫人在,哪里用得着您操心。”
老夫人闭目眼神:“哪一个都不省心。”
廖婆婆没说话,但心里是认同老夫人的话的,大夫人擅长交际,但也擅长敛财,二夫人倒是对钱财没有那么看重,但见了当官的就怵,至于三夫人,深居简出,对所有事情都没有兴致。
老夫人问起了淮叶:“你觉得这丫头如何?”
廖婆婆思索后评价道:“聪慧有余,稳重不足。”
见老夫人没反应,她补了句:“不过叫老奴意外的是,淮娘子竟能说出‘穆府养马,为己,也为国’的话。”
老夫人缓缓睁开眼睛,廖婆婆见状,便知道自己刚才那句话才是老夫人想听的内容,于是继续往下说:“老奴斗胆猜测,您叫淮娘子明日来,正是因为那句话。”
老夫人看了廖婆婆一眼:“知我者,你也。”
廖婆婆连忙跪下,惶恐道:“您可折煞老奴了。”
老夫人叫廖婆婆快起来,笑道:“你跟了我多少年了,担得起。”接着说起淮叶来:“我原本对这丫头不抱什么期望,府上养着自生自灭得了,如今却觉得,这门亲事也没有那么糟糕,这丫头能用。”
廖婆婆继续给老夫人捶背:“您的意思是调教调教?”
老夫人点点头:“这丫头调教调教,将来也好协助三郎,不然三郎一个人打理家产很辛苦。”
廖婆婆有些惊讶,但她惊讶的地方不是老夫人要培养淮叶,而是要把家产交由三郎打理。她忍不住问:“大郎他们呢?”
老夫人叫廖婆婆不用担心:“大郎他们我自有安排。”
廖婆婆正好奇什么安排时,大丫鬟端着粥进来,她只好先服侍老夫人喝粥。
老夫人喝了一口,含笑道:“就是这个味道,当年我和老爷每做成一笔生意,就会喝碗乳粥,我喝两碗,你猜老爷喝几碗?他啊,能喝上五大碗!”
廖婆婆听到这里,也不着急想知道老夫人对大郎几个的安排了,她笑着说:“老奴以后让厨房天天给您做。”
老夫人摇头:“天天做,天天喝,会腻。”
她回到刚才的话题:“大郎,二郎,还有四郎,六郎几个,统统参加科举,不求当多大的官,只求能踏入仕途,如此一来,穆家有官有商,将来相互扶持、互相照应,可五世不倒。”
廖婆婆听的很明白,老夫人打算让三郎打理家产,让大郎、二郎、四郎和六郎走仕途之路。
虽说商人地位提高了,可士农工商,“士”在第一,她原以为老夫人把家产交由三郎打理是器重三郎,如今看来,老夫人只是想让三郎当好大郎、二郎、四郎和六郎的钱袋子。
她也清楚,老夫人这么做,是因为三郎血统不纯。
这牵扯到一桩陈年旧事。
三郎不是三夫人所生,而是穆宁昌与一胡姬的孩子,后来三夫人一直没有身孕,这才把三郎记到了名下,可名分和血统是两码事。
其实从几人的名字中便能看出三郎不受待见:大郎穆清瑞,取“瑞”字,有吉祥征兆之意,二郎穆清宏,取“宏”字,有广大广博之意,四郎穆清宇,取“宇”字,有上下四方之意,六郎穆清柏,取“柏”字,有坚韧不拔之意;而三郎,穆清临,取“临”字,只是因为家里有了一个孩子而已。
说到底,老夫人还是偏心。
廖婆婆之所以如此为穆清临考虑,是因为穆清临是她真正的主子。
老夫人突然问道:“大郎是不是快回来了?”
廖婆婆立即换上一副轻快的语气:“还有五天就要回来了,大郎勤奋好学,为了求学,恨不得住在州学,老奴瞧着都心疼,大郎却乐在其中,依老奴看,大郎是文曲星下凡,将来科举定能取得一个好名次,老夫人您就等着当状元祖母吧。”
这副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廖婆婆是穆清瑞的人呢。
老夫人大笑起来:“你这张嘴啊,还文曲星,状元,哎呦,我可看出来了,你啊,一提大郎,声音都透着高兴。”
廖婆婆笑着说:“可不只有老奴,老夫人您声音也透着高兴哩,老奴是真心盼着大郎能考一个好名次,风风光光当上官,为您争脸,也为穆府争脸。”
老夫人点了点头:“希望如此吧。”
-
淮叶现在已经清楚穆府未来的工作重点了——科举。
大周朝科举分为贡举、制举。贡举每年定期举行,常设科目有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等,其中进士科最受欢迎。贡举分乡试、省试和殿试三级。乡试在州县举行,时间为每年十月,第一名称解元。省试在京城举行,时间为每年十二月,第一名称省元。殿试在皇宫内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时间为次年三月份,第一名称状元。
她问绿矾几人:“府上有谁要参加科举?”
绿矾恭敬道:“大郎、二郎、四郎和六郎都在州学读书。大郎和二郎准备参加今年十月份的乡试。三郎一直在外经商。”
淮叶一愣,穆清临不参加科举?那他将来如何问鼎人臣之极?
不过她并不打算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她只需要知道自已该干什么就好了。
淮叶让橘矾准备笔墨纸砚,橘矾一愣:“您要抄经书?”
淮叶卷起袖子,目光灼灼道:“我要押题。”
橘矾一脸不解,押题?她咽了下唾沫:“娘子,您要预测科举考试的题目吗?”
淮叶哭笑不得:“怎么可能。”她虽然有原主的古文储备,但绝对做不到预测科举考试的题目。
橘矾好奇道:“那您押什么题呢?”
淮叶一笑:“我要押明日老夫人必问的问题。”
橘矾睁大了眼睛:“娘子,是什么问题呀?”
淮叶拿湖笔写下: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这便是她押的题目。
-
次日。
淮叶现在不用丫鬟叫也能起来了,乱梆子的声音一响,她便知道,该醒了。
绿矾问道:“娘子,您今天想穿哪件衣服?”
淮叶想了想:“大夫人是不是送来了一套石榴裙?”
绿矾点头:“是,娘子。”
淮叶说:“穿那个。”
橘矾惊讶:“娘子,婢子还以为您不爱穿那些个亮色呢。”
淮叶笑道:“今日不一样。”
橘矾眼睛亮晶晶道:“娘子,婢子觉得您就该穿亮色,跟牡丹一样。”
粉矾端来早餐,听到“牡丹”二字:“洛阳的牡丹好!婢子曾听说,那里的牡丹有胡饼那么大。”
淮叶莞尔,问她:“早餐有什么?”
粉矾掰着手指道:“有水晶包子、奶白鲫鱼汤、糖饼……娘子,婢子发现,厨房的人今天格外好说话,往日里都不爱理人的咧。”
-
正心堂。
廖婆婆见到淮叶时,眼里闪过惊艳。
“请吧,淮娘子。”她把人带到屋里,“老夫人等着了。”
老夫人对淮叶这身打扮颇为满意:“这才像我们穆家人嘛!”
淮叶福身问好,说:“是大夫人送给孙媳的石榴裙。”
老夫人笑呵呵道:“不错。”
廖婆婆知道,老夫人这句“不错”,说的不是石榴裙不错,而是大夫人这两日对“该有的待遇不能少”理解的不错。
只是,淮娘子这句话是无心说出来的还是有意说出来的呢,如果是前者,淮娘子是个实诚人,如果是后者,淮娘子有一颗七窍玲珑心。
老夫人收起笑容,问:“你这几日抄写《道德经》,可有什么感悟?”
淮叶思索后答道:“最大感悟莫过于圣祖智慧无穷无尽,孙媳只是抄写了八日,便受益无尽。”
老夫人没有任何反应。
淮叶见状,继续往下说:“圣祖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滋养万物却不争夺任何东西,处在低洼之处仍安然自得,孙媳以为,德为道之本、人之本,要培养自己的品行、道德和修养,同水一样,柔和、包容、纯粹,自然就会变得强大,达到‘无尤’的状态。”
老夫人抬了下眼皮:“还有呢?”
淮叶一愣,还有?刚才那些不够吗?
她赶快组织语言,继续汇报学习成果。
“水之柔,还能克刚,刚柔互相转化,柔变成刚,刚变成柔,孙媳以为,天地万物,所有对立之能量,都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正如《淮南子·人间训》中塞翁失马的故事,老翁被马甩下来,摔断一条腿,此为祸,因为摔断腿,而免于上战场,此为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可见,祸能成为福,反之,福也能成为祸,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重要的是如何看待。”
廖婆婆一惊,她记得这话老夫人曾说过,没想到淮娘子也能有如此感悟。
老夫人露出笑容:“好一个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淮丫头,我问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如何理解?”
廖婆婆又是一惊,老夫人竟然问淮娘子这句话,会不会太难?淮娘子才看了几天经书,怎么可能答上来!
淮叶内心狂喜。
她这些天来读《道德经》、练字、揣摩领导心思,就是为了此刻。
“曲和全、枉和直、洼和盈、敝和新、少和得、多和惑,一一对应,委屈得以求全,弯曲才能伸直,低洼之地得以充盈,破旧才能立新,少取得以收获,多拿则必困惑,可见任何事物都可以相互转化。于个人,要能屈能伸、虚怀若谷,忌骄傲自满、贪得无厌;于穆府,盛极必衰——”
淮叶在这里停顿了一下。
廖婆婆听到“盛极必衰”这四个字,神色大变,立马呵斥道:“淮娘子,你好大的胆子,竟敢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
然而令她意外的是,老夫人非但没有生气,还让淮叶继续说,她一时之间有些糊涂了。
淮叶说出了她准备好的答案:“穆府乃丰州最大富商,经营产业有马匹、粮食、药材、丝绸、茶叶、香料、珠宝等,遍及各行业,是当之无愧的首富,山珍海味,锦衣玉食,奢华至极。然,凡事盛极必衰,《道德经》第九章有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想要‘长保’、‘能守’,在于委曲求全,在于破旧立新,在于宽以待人,在于积德积福,在于‘少则得,多则惑’。”
廖婆婆听完后大惊,她不是没思考过老夫人每日诵读“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的用意,然而她想不明白,穆府兴盛、又后继有人,为何要处事委曲、顺势宛转,如今听到淮娘子这话,她明白了,老夫人这么做是盛满戒溢。
淮叶的话还没讲完:“孙媳以为,盛极必衰是危机,也是转机,危机和转机可相互转化,转机转化成危机,危机转化成转机。”
老夫人表现的不以为然:“危机转化成转机?如何转化?”
淮叶见状,有点拿不准自己答案的正确性了。
她努力镇定下来。
“答案您昨天已经说过了。
“是科举。
“穆府的出路是科举。
“危机转化成转机的办法是科举。”
老夫人突然大笑起来,淮叶见状,更加拿不准自己答案的正确性了,老夫人这是满意还是不满意?
廖婆婆却在这大笑声中听出了老夫人浓浓的满意,看来,她以后待淮叶要更加谨慎和恭敬。
老夫人招手道:“淮丫头,你过来。”
淮叶立马上前:“祖母。”
老夫人温声问:“以后可愿跟着我诵读经书?”
淮叶一听,眼睛越来越亮,这个结果比她预想的好太多了!
老夫人信奉道教,如今让她跟着诵读经书,意义非凡,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一层联系,她跟领导的关系能更近好几步。
果然,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