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清脸色变了变,他并没有料想到自己居然会以这样的方式自称新帝,如今龙椅已坐,百官呼声盖过皇城,他也无法反悔。
万岁之声从朝堂传到宫门,又从宫门传到整个龙京。如今姚文清的死士已经将京城整个控制起来,百姓们早已入户不出,听此消息,都只敢在家中小心讨论。
龙国风雨飘摇,这场败仗消减了人们的诸多信心,姚文清年事已高,究竟能将龙国扛到何种地步谁也说不清。突厥一旦长驱直入,到时候他所面对的是其余各国的所有兵力,不单单是突厥这一支军队。
“我昏了头,不巧坐上了不该坐的位子。”姚文清的声音此时显得十分苍老,他说道,“既然百官拥护,我这个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家伙便只能扛起这个重任。”
朝堂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跪地低着头,不敢说话。
姚文清又说道:“我龙国建国百余年,从未遭遇今日之劫难,突厥之军来势汹汹,其他各国虎视眈眈……老夫也已是力不从心啊。”
这一番话说得尤为含蓄,不仅是闻舒没明白姚文清心里究竟在打什么主意,就连最善于看姚文清脸色的赵晔也是一脸疑惑。
闻舒偷偷抬眸看了一眼姚文清,只见他倚靠在龙椅上,脸色苍白,一头白发少了平日的气势,此时竟衬得他尤为苍老。
当下龙国只剩一堆烂摊子,姚文清争斗多年接手的是一座多灾多难的江山,这显然不是他想要的。
“罢了,我们姚家自当守住我国江山,今日便退朝吧。”说完,姚文清强撑着身子起来,缓缓离开了朝堂。
百官们又高呼万岁,待姚文清离开后,便纷纷起身,面面相觑小声讨论起来,心中摸不着底。
赵晔也疑惑地看着闻舒,欲言又止。闻舒舒展愁眉,拍了拍赵晔的肩膀,说道:“马上要变天了,你须得给新皇分忧啊。”
说罢,闻舒也起身离开大殿。
既然自立新皇,文帝这前朝皇帝便留不得,太子之死又恰到时候,如今姚文清要面临的便是如何修缮姚家与仲家的关系。龙国的问题已经从内忧转为外患,姚氏一族同仲氏一族的争端已经不是主要问题,现阶段两家需联手击退突厥军。
翌日,宫内便传出消息,文帝听闻太子噩耗,情绪激动,急火攻心,终不胜病魔烦扰,驾崩了。龙氏皇族无储君继承大统,姚文清本是文帝亲封的摄政王,自当有义务接手龙国江山,誓死捍卫我国疆土,保护我国百姓,便自立为新皇,改国名为“姚”。
之后,新皇姚文清又下达口谕,仲氏一族历来手持国家兵力,此次与突厥交战不慎大败,实为轻敌所至,新皇不计较仲辉之过,只需戴罪立功,若能大败突厥军,来日回朝新皇自当不吝赏赐。
闻舒知晓口谕乃是下策之选,姚文清当了新皇,如何能修缮与仲辉的关系?圣旨不发便是玉玺不知踪影,如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姚文清早已头痛万分。
不时,不知状况的几户人家竟在家中放起烟花,一时弄得龙京尤为滑稽。此时该叫“姚京”了,即使外患已经尤为严重,但仕族们心中仍然难耐喜悦之情。姚文清称帝,仕族的地位也会大大提高。
一方得势便有一方失势,武官们俱是殚精竭虑,其中仲氏党羽尤甚。
闻舒表面上本就在姚文清麾下,此时仕族得势,他作为姚氏党羽的谏议大夫,自然也地位大增。食为天门口今日门槛快要被踏破了,甚至不少人家偷摸摸地过来找闻牧,想要给闻舒说上亲事。闻牧皆以“此事须得闻舒亲自做主”为由而将他们打发走了,之后便关起店门,提前打烊。
夜里,闻舒叫来白棋,随后又安排了些人手守着沈府。
白棋恭敬地面对着闻舒,说道:“如今沈家上下已经鸡飞狗跳,沈丘宜虽把府邸严格关了起来,但沈家如今这处境,只怕十分不好看了。沈丘宜一来忧心边疆战事;二来痛心太子战死,姚文清趁机夺权;三来又知道沈家将来必下场必然十分凄惨……这些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压在沈家头上,沈丘宜父子和沈家夫人心中已是七上八下了。”
闻舒点点头,说道:“你且回去给子舍带个信,就说一切暂时无需忧虑,姚文清究竟下场如何我们谁也说不清,当下只需关起府门不掺和外界之事便可。”
说罢,白棋得令便离开,再次去往沈府。
沈家本就与姚家不对付,多年里深受姚家打压,同姚氏一族早就势同水火。沈丘宜的担忧不无道理,如若姚文清日后真地坐稳朝政,他沈家下场只会十分凄惨。想到这里,闻舒叹了一口气,这沈谭明还是个极好的人才,死了也是尤为可惜。如今万事只看龙锦华究竟是真死还是假死了,只要他还能回宫夺权,沈家危机便可迎刃而解。
闻舒突然想起晴珠交给自己的宝钗,便拿出来把玩一番,心中顿时有了新的主意。
三日后,闻舒派去边疆的人终于有了回信。
那人也是闻家暗卫之一,他施展轻功偷偷来到食为天内宅,之后便敲了敲闻舒的房门。
闻舒打开门,他当即进来跪下,将手中一个信筒递上,说道:“这是仲辉亲手交给属下的,他只说主公看了里面的东西后便能明白他们的打算。”
他们?闻舒嘴角微微一笑,想来是好消息了。他打开信筒,只见里面只有一片被剪下的袖口和一封薄薄的信。
闻舒拆开信,里面写道:“放心,我并未战死,安心在京中等候我归来,袖口为证。”
闻舒并不确信这是否为龙锦华的亲笔信,他并未见过龙锦华的字迹,于是将袖口拿起仔细端详了一下。这袖口是金色,表面绣了许多金线,确实是储君蟒袍。袖口整齐,应当是用剪刀整齐切下的。
既然龙锦华安然无恙,那便说明前几日的军报是假的。想到这里,闻舒又问道:“边疆状况如何,我军果真损失惨重?”
那人答道:“边境确实起了战事,突厥军一路南下,如今已经全面占领了延县,我军只得继续往南退了。”
闻舒眯了眯眼,又问道:“你可见到了龙锦华?”
那人继续答道:“不曾见过,仲辉说龙锦华已经去办要紧事了,今日这些东西都是仲辉亲手交予我手。”
问完话,闻舒长嘘一口气,便谴那人离开。
如若晴珠所言句句属实,再加上龙锦华的袖口作为信物,闻舒如今也只好愿意相信仲家一回了。他虽不确信龙锦华是否真地安然无恙,但此时已经是箭在弦上,他也只得赌上一回,万一将来龙锦华真地安然回京,他也算还了凌霄的人情,一切努力并未白费。
既然龙锦华未死,那姚文清这边他便不得不开始采取行动了。
待到洗漱完毕,闻舒又再次去上早朝。
今日赵晔清风拂面,脸上也多了些笑意,他看到闻舒时不由得说道:“闻兄,如今也算雪恨了,为何你脸上不见笑容啊?”
闻舒知道他指的是当初龙锦华“玷污”自己之事,如今龙锦华战死,他也算是“雪恨”了。想到这里,闻舒在心中冷笑了一下,表面上波澜不惊地说道:“如今姚国边疆战事不断,突厥及其他各国都对我朝疆土虎视眈眈,陛下忧心尤甚,我如何能笑得起来?”
一番话说得赵晔尤为羞愧,赵晔脸上的笑容渐渐挂不住了,只好悻悻然道:“还是闻兄为国为民,是赵晔想得少了。”
闻舒也不与他多寒暄,径直走到了大殿。
如今朝堂可谓是呈现两种景象,文官们虽仍有忧虑边疆战事的,但大多都是笑容满面,只觉改朝换代了,自个儿的地位也提高起来,武官们再不能耐他们如何。武官们虽不算愁容满面,但其沮丧之气却是尤为明显,没有兵权的武官,在这朝堂之上乃是最尴尬的存在,更何况新皇姚文清还与他们的顶头上司仲辉是仇家。
闻舒脸上依旧是波澜不惊,看不出忧喜。他找到自己的位子后便挺拔地站着,等姚文清来上早朝。
不一会儿,姚文清便过来了。今日的他虽仍显苍老,但气色明显比上次好了许多。他走到龙椅前,坐下,说道:“诸位卿,可有事启奏啊?”
不给其他人机会,闻舒率先走了出来,说道:“陛下,如今边疆之事乃是当务之急,不知仲将军可有回信了?”
姚文清冷哼一声,说道:“那个老东西,只怕已经年不我待,早就无力对抗突厥了,如今只能缩在山中苟延残喘。”
这番话说得难听,想来是姚文清派人与仲辉修缮关系并不成功。但突厥一事却乃是当务之急,姚文清也不能忽视。
赵晔走了出来,说道:“陛下,如今朝中并无合适人手能带兵应战突厥,不如我们写一封求和书去送给去突厥交给他们的王子戈马泰吧,如此也能给我朝争得一丝喘息的机会。如今陛下刚刚登基,全国正是百废待兴之时,此时如若再起战事,只怕百姓们吃不消啊。”
此话一出,显然说出了文官们的心声,文官们纷纷赞同赵晔的建议,并予以回应。想来边境祸事已经压在他们心中许久,如今姚文清顺利当了新皇,仕族们地位正盛着呢,谁也不希望战事继续。
赵晔是姚文清亲信,既然赵晔开口,文官们又纷纷附和,武官那边自当无人敢反驳。
姚文清看了闻舒一眼,问道:“闻大人以为如何?”
闻舒说道:“如今之际,求和也确是恰当之举,只是现下突厥士气正盛,这戈马泰只怕不会轻易答应求和吧?”
赵晔说道:“如何也得试试,现今姚国已经经不起战乱摧残,不管那戈马泰会提出何般苛刻条件,咱们也得先去谈上一谈。”
姚文清沉默了一会儿,问道:“既如此,那派谁前去谈判?”
赵晔赶紧恭敬作揖,说道:“臣愿意前去一试。”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