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12.来吧

翌日丑时,秦家几人轮流洗漱,秦柳氏手脚麻利地把朝食蒸上,其余几人各自收拾好自己,搬上小凳子、竹凳子在天井坐好。

秦朝宁由于昨日在祥记站了老半天,兼着徒步归家,此刻手脚酸软不已。

他弯腰给自己拉伸一下腰椎和大腿,然后拍了拍自己的脸给自己提神。

“今日咱们家学的四字是:天、云、雷、雨,源自《魁本对相四言杂字》。” 秦朝宁把手里的书递给他们查看这几个字,把字形先记在脑子里。

有生之年第一次拿到书的几人,有些激动,又有些慌张。

秦石下意识把自己的双手在衣物上反复擦了擦,才接过这本发黄的《魁本对相四言杂字》。

身高八尺的汉子抚摸纸张的指尖微颤,腰板挺得直直的,目光把这四字印在脑海里。随后他把书递给秦柳氏,一个接一个往下传阅。

在他们认字的时候,秦朝宁走神了。从这段时日在这里的经历,他发现宣朝似乎融杂了许多他所在华国的历史上的文化。

像《魁本对相四言杂字》,原本是一本图文并茂的识字书籍,最早出自明朝初期。

虽仅有二十页,三百零八个物名,但是每个常用物名的左侧都附有了雕版印刷的图,简洁形象,让人通俗易懂。

在他看来,这本书比《千字文》所编录的字更基础。等这本书学完,他的教程安排才会到《千字文》。

《千字文》自古以来都是蒙童启蒙必备的识字书籍,也有它的优势,里面一千零六十八个字少有重复,实用性也比传授道德的《三字经》高。

而《百家姓》,据他从钱勤学处得知的信息里,哪怕是私塾,启蒙期间也只是要求把《百家姓》朗朗上口,并不深究其姓氏渊源。蒙童们更多的精力在《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为此,他把它押后了。

没一会儿,老秦家几人把《魁本对相四言杂字》传阅完,书又回到了秦朝宁的手里。

秦朝宁朝他们几人鼓励道,“看吧,识字是不是不难?”

哪怕初学不识字,《魁本对相四言杂字》里面的图片都能让人一眼看明白右侧的物名文字是牛栏,核桃,算盘等。

如果没有手里这本《魁本对相四言杂字》,他给家里人画大饼“识字不难”这话还没这般容易说出口。正是有了钱大哥给的这本书,会让他们一整家子识字的过程,难度降低大半。

这本书里有两种笔迹的批注,秦朝宁猜想它的原主可能是钱掌柜的发妻,她把书传承给了钱大哥,如今钱大哥转赠给了他。

有图的书籍比纯文字书籍会贵上几分,而长辈留下来的念想之物又非金钱可衡量。

钱勤学这会在秦朝宁心里,确实当上了半个大哥。

他挨着竹凳子看着家里人,等待着他们的反馈。

“似乎当真不难”,秦朝阳和秦晚霞异口同声道。

秦石犹豫了一刹,也应道,“我也记住了这四字长如何模样。”

虽然是当爹的人,第一次识字他还是缺乏点自信。

“大哥、二姐和爹都很厉害!”秦朝宁真情实感叹道。

他的教育理念是:夸夸教育永不过时,越夸,实诚的人做得越好。

闻言,他们几人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但是羞赧中又有点自豪,对于识字这事不仅不抗拒,还隐隐有些许憧憬期待。

适时,秦柳氏提醒他们,“那便明日继续吧,该吃朝食了。”

于是,秦家几人又忙活起来。

今日,秦朝宁不跟随秦朝阳去县里。他打算跟着他娘亲,他二姐去半坡山的竹林看看。

一是为了看看毛笋的情况,二是需要提前选出那些径直节少、有弹性的老竹做好标记,便于秦石放班后的砍伐。

号竹这事,他们老秦家皆无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他娘比他懂得多些,上山后再看看情况。

没有了秦朝宁陪同,秦朝阳反而满身不自在,若有所失。他出门前再次问秦朝宁,“幺儿,真不去县里?钱叔怕是也要念叨你去哪里了。”

“哥,明日我随您去祥记的。你今日且大胆发挥,吆喝多些客人呐。”秦朝宁朝他哥挥挥手。

抱着装有衣服箩筐的秦晚霞走到木门处,看不惯她哥黏黏糊糊,“你就快走吧。幺儿今日陪我和娘一天,值得你这般拈酸。”

秦朝阳:“……”

你们不懂,幺儿在手,万事无忧的安全感。

他的少年愁,家里无人体会。

“朝阳,把箩筐背上”,秦柳氏打断他的发愁,上前帮他背好。

“娘,你放了啥,可不轻嘞。”秦朝阳纳闷。

秦柳氏叮嘱他,“咱家给钱掌柜把存的野猪肉干都装上了,你可得把它交到掌柜的手里,帮家里转达感激之情。”

“咱们家还得等你爹更休之日才能到县里拜访掌柜的。”

“晓得了。”

待到秦朝阳也出门了,秦柳氏和秦晚霞赶紧收拾家里的事情。她们俩平日里哪怕呆在家里,活也是一堆的。

秦柳氏这会洗着用过朝食的锅碗瓢盆,秦晚霞则在洗家里的衣物。

哪怕要去竹林,她们也是打算把家里料理完再出门。

没被分配事情的秦朝宁在他屋子里把钱勤学送的书一一查看。等他整理完书籍,他把枕头底下的铜钱拿出来看了看,剩余一共是一百多枚铜钱。

他找了个秦晚霞用碎布头做的钱袋子,把铜钱都塞了进去,打算等秦柳氏生辰那日送给她。

按道理,无论哪个时代的女性,都会喜欢收到钱的!秦朝宁希望她娘也是其中的一员。

等她们忙完了,日头差不多是辰时到巳时之间。三人分别背上不同大小的箩筐,锁好家里的门赶往半坡山的那片竹海。

沿着营地里往山上走,期间路过不少或是去菜地里浇水,或是去找点边边角角种点东西的人,还有到处撒野的孩童们。

这些人碰到他们仨,熟悉的也会互相说上几句话。

因此,他们花了几刻钟才走到的竹林。

半坡山这片竹林广阔且茂密,高耸的竹子成片成片,竹叶婆娑,微风吹佛,沙沙地响。

秦朝宁站在林子边上都能感受到气温比林外凉快。

秦柳氏带着他和秦晚霞沿着小路往竹林里走去。

雨后的竹林果然开始发笋,他们无需深入竹林就能看到一茬一茬的毛笋冒出了土。

“我们就在这砍毛笋吧”,秦柳氏见状不打算深入林子,带着女儿和幺子在竹林边上劳作。

她用的是镰刀,砍毛笋一砍一个准。秦晚霞拿的是小锄头,虽然需要锄两三下才能锄下一根笋,但是不易伤到手脚。

她们砍下的毛笋,秦朝宁会负责挑选,嫩的直接装进箩筐里。已经老了的笋,他就得拿他的小刀子割掉老的几节,才装进箩筐。

而秦朝宁整理毛笋期间,那些被他割开的竹笋根部,里面大多还有一两条竹笋虫。

在他眼里,有一说一,天然无公害的竹林“孕育”的竹笋虫,每条都白白胖胖,圆滚滚的。

当他把虫子拿在手里,走过去想问他娘留不留,吓得秦晚霞的小锄头几乎飞了出去。

她眉间轻蹙,强忍住劝她弟,“幺儿,这虫子你不如就扔了吧。”

“你以前和二虎、大胖不是已经吃过好几回烤的这虫子了?你扔了它们,姐今晚给你花生好不?”

秦朝宁:“……”

好家伙,原来我已经造过好几回竹笋虫了。

秦柳氏起身看了看他手掌心里滚了滚的竹笋虫,想了想,“幺儿你想吃就找个竹筒装好。”

“你爹和你大哥也喜欢这东西。不过,离你姐远些,你自己把竹笋虫都看好了。你姐打小怕这些软乎乎丑唧唧的玩意。”

秦朝宁乖巧点了点头,默默回到原处。

“幺儿,你就真这般爱吃这东西?”秦晚霞一脸恨铁不成钢。

果真汉子们自小就这般奇奇怪怪,难以理喻吗?她又想起了她大哥小时候三五时不着调的事迹。

若是幺儿长歪了,她真的会心痛。秦晚霞莫名有了成长的烦恼。

安静在一角摆弄着毛笋的秦朝宁也同样有了小烦恼。

所以,原身真的爱吃竹笋虫吗?他现在年仅五岁就有了“爱吃虫子”癖好在身了吗?

虽然据他所知,竹笋虫营养十分丰富,天然有机的蛋白质,煎、烤、炸、炒都美味……但是,“爱吃虫子”这名号真的不中听。

他气呼呼地捡起竹笋根部里的竹笋虫们,把它们一条条放进手臂长的竹筒里。

一条都不能放过!夕食就让娘给做几种花样出来!要煎成薄脆,吃起来像上辈子的薯片的;要和笋片炒的,吃起来还有奶香味的;还要在火上烤一些,散发浓郁肉香的。

到了午时左右,他们三人的箩筐都装得冒尖了。秦柳氏才带着他俩开始搜找适合做伞骨的老竹。

和秦家其余几人不同,她是见过摸过油纸伞的。

在她的娘家里,存放着一柄油纸伞,二十四根伞骨,伞柄伞骨均是深山的老楠竹所制,韧性大,抗风抗雨。

《魁本对相四言杂字》的相关信息来自《魁本对相四言杂字》本身。

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12.来吧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