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三大心头之患同时交战后,帝国已然是内外交困,只有打赢每一场大规模会战才能破局。不过帝国的军力强大、科技先进、敌人分散各地各自为战,努努力还是可以做到全胜的。
而即使帝国同时与新教徒和异教徒交战,教皇也仍不支持帝国的事业。因为这届教皇是意大利人,希望在帝国与法兰西间求得平衡,避免亚平宁半岛被一个单独的强权控制,导致教皇国被包围。而现在由于帝国在北意的胜利,意大利全境(威尼斯除外)要么是哈布斯堡集团的领土、要么是其盟友。因此,只要帝国一天不退出北意,教皇就一天不会出力支持帝国。
随着冬天的到来,德意志各路兵马的活动都有所减少。就在南陆帝**驻扎于城镇过冬的时候,皇帝那边也传来了消息。皇帝正在于低地和莱茵河地区和法兰西以及其新教盟友鏖战,目前双方胜负难分。而皇帝对于萨克森公爵这个叛乱者的处置便是剥夺其选帝侯爵位,割让部分领土,同时逼迫公爵退位。在皇女的逼迫下,萨克森公爵不得不签订投降书,传位给自己的儿子。
一个选帝侯爵位的空出意味着可以认命新的选帝侯,这次帝国内战中天主教阵营实在不给力,居然没有任何一个大诸侯支持皇帝。弗里德里希于是准备拿选帝侯和瓜分新教势力领土作为条件,诱惑巴伐利亚公爵入战。这项外交努力取得了成功,巴伐利亚公爵于1551年冬季加入战争,并将于1552年春季正式参与北线的征战。
而此时在卡罗莱娜和一众军官手上,还有着将近6万装备精良(比较而言)的大军,这些军队既可以用于支援北线,也可以用于南线的反奥斯曼作战。最终在集体研究下,还是决定北上支援皇帝,毕竟奥斯曼人没炸药,就算打到维也纳城下又怎样?没个一年半载他也围攻不下来,帝国先集中力量平定了新教叛乱再南下也不迟。
冬季,帝**顶着不利的气候条件对萨克森北部的勃兰登堡发起进攻,新教联军之前刚在萨克森地区吃了败仗,一时未能重组大军。为了避免重蹈萨克森公爵的覆辙,勃兰登堡公爵当场带领军队跑路。
长驱直入的帝**在当地纵情烧杀抢掠,不知天地为何物,由于部队中有着大量的雇佣兵,皇女想维持军纪也很困难。而逃走的新教联军则也是失去了稳定的补给,在大冬天到处去各个村子就食。
皇女才刚来半年,战争局势就立刻逆转,连续两个选帝侯国被端掉,新教军从原本的侵略南德到现在的被打到四处逃窜,连愿意借给他们钱的富商都变少了。
虽然心中明白这很大程度上是帝国与其北线上的敌人本来就势均力敌,自己只不过是打破了均衡而已,并没有真正厉害在哪里,但皇女仍然借着这个机会炫耀自己的武功。她实在需要更多面子,尤其是让很多人误认为她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这样才能够得到军队的追随。手上有了枪杆子,那就什么都有了。
不过由于她名字和帝**队有所绑定的缘故,她在北德的风评也下降了不少。毕竟这支北上帝**的军纪实在是不堪,许多人指责她是女巫,与魔鬼交.媾,使用恶魔的武器来伤害虔诚的教徒。
时间一晃而过,到了各方活动都更加频繁的春季,皇女清点了一下财政,发现自己居然越打越富。原来是她攻城掠地的速度够快,从敌对贵族和老百姓那里抢夺了大量的战利品,由于补给往往可以就地搜刮,连补充补给的费用都省下来不少。果然,胜利永远是最甘甜的。
在南线,那边的局势不是很良好,奥斯曼及其仆从国部队已经对哈布斯堡控制的匈牙利地区发起了进攻,当地根本无力抵抗,只能守城。这样下去不仅是匈牙利,甚至连奥地利和波西米亚都有沦陷的风险。
为了回避可能的惨剧,皇女决定前往马格德堡与皇帝会师,共同讨论下一步的军事计划。
马格德堡是新教徒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也是新教同盟的活跃参与者。这座繁荣富裕的城市在圣诞节前被阿瓦尔公爵插上了帝国的旗帜,城中居民也受到洗劫,三万居民被杀得还剩两万。
在进入马格德堡后,皇女的军队得到了一众高官和贵族的热烈欢迎,弗里德里希三世称她是帝国的大英雄、大救星。
新教同盟一共有三个大诸侯参与,分别是勃兰登堡、黑森和萨克森。结果皇女半年就被皇女打的一死一逃,你不管皇女是否仅仅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起码看上去像是皇女一来就乾坤逆转。皇女也不在乎自己是否德不配位,她只知道现在自己对着士兵一招手,士兵们就对她喊“heil”,这就已经完全达成目的了。
“新教联盟中的几个大贵族为了争夺土地、权力和财富参战,并无多少宗教热情。如今被打的落花流水后,为了保存自己的财富和地位必然会积极地向帝国乞和。我们大可以许诺他们和平与宗教自由,通过和平手段将它们瓦解,而非是在北德地区浪费太多的时间。”在会议上,卡罗莱娜用德语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我们现在最迫切的目标,是这里”卡罗莱娜挺起身,指向桌面地图上的巴黎城。“先集结大军向西面的卡塞尔进军,逼迫黑森投降,然后直奔低地,向巴黎城发起进攻。”
整条行军路线总共要走将近800公里,速度快的话一个季度就能解决。计划被皇女命名为皇帝攻势,看上去没有太大问题,但如何执行计划仍然有无数细节要讨论。比方说火药、炮弹和炸.药的补给等等。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