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在伍爱华这一期科普完成的第二天,苏洵如愿和程之才来到了县衙面前,获得一个义绝的判决。
不仅义绝,程之才还不得不接受杖刑。
苏洵露出了笑容:女儿终于能够摆脱这一家烂人。
这一切伍爱华完全都不知道,还在准备着第二期普法视频。
“各位观众老爷大家好!上一期我们讲了离婚的必要条件,今天我们来一起说一说,古代特有的一种婚姻制度,典妾,又称典妻。”伍爱华说起这话的时候,脸色比较冰冷:“本来这一期我准备说的是婚姻流程和嫁妆专题,但是最近的一个代孕的热点话题让我改变了主意。”
伍爱华是第一次露出这种冰冷的表情,古人也是第一次听伍爱华这么严肃的语气,看着表情没什么变化的兔子,大家都感受到了她对这一项制度的不满。
“正好我最近让大学那群小家伙们做作业,有几个学生结合了这个热点做了一期关于女性在婚姻中的人身依附问题,其中就有提到典妾这一古老的制度。”
“什么叫做‘典’呢?”伍爱华首先解释了一个名词含义:“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典当。”
“典当,是把自己的物品暂时或者永久的交付给出价人,永久的话不能赎回,暂时的则是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或者期满之后赎回。”伍爱华说话的声音非常平静:“而典妾和典妻制度,就是将女性作为财物,典当出去。”
“事实上,在我国的法律体制中,典妾和典妻制度一直都是违法的。”伍爱华不易察觉地叹气道:“最早在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就明令下诏严禁。”
赵匡胤这个名字一说出来,五代部分皇帝一个激灵。
周世宗柴荣此时还健在,听到自己心腹大将的名字,柴荣眼睛瞬间闪过一道光:“宋太/祖?”
赵匡胤也感觉不妙:等等,我成了开国皇帝?但是我大哥现在还健在啊!
这可不是赵匡胤能够欺负孤儿寡母的时候,柴荣也是一个猛男,赵匡胤顿觉自己小命堪忧。
“宋明清三个朝代都是反复明令禁止,但是在民间却屡禁不绝,”伍爱华说着:“宋朝和明朝之间的元朝则是很神奇了,一开始禁止,后面看到镜子之后不利于社会和谐,所以《元史刑法制》规定,只要没有钱财交易,双方自愿且不会拆散原本的夫妻关系,那么就不算犯法。”
“不得不说,关键时刻,还是少数民族政权比较拉的下脸来,宋明清禁止归禁止了,口号喊得很响,但是实际操作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伍爱华这话一说完,宋朝诸多皇帝都忍不住直接站了起来。
“元朝跟在宋朝后,竟然是个蛮子的政权?难道是辽国?”赵匡胤、赵匡义等都不可置信。
“金人还是灭亡了朝廷?”南宋皇帝深思。
只有背着小皇帝跳海的陆秀夫知道,这个蛮族政权是蒙古政权,而大宋,终究是被蒙古灭亡了。
汉唐的皇帝则是砸了酒樽。
“这大宋怎么回事?居然让那些蛮夷夺了中原正朔?!”唐太宗看着热情给自己跳肚皮舞的突厥头领,内心满是不解。
“竟然让外族人入主中原,这宋朝皇帝定是昏聩无能!”中年刘彻志得意满:“不像朕,有帝国双璧!”
秦始皇则是眉目深沉:“蒙恬,看来之前的秦吏是没教训好百越人和匈奴人。”
“臣失察,定让异族不敢起反心。”
古人作出反应的时候,弹幕也一条条地喷发。
【我的鹏举啊大哭!】
【少数民族感觉受到了冒犯!】
【他们蒙古人的事情,能不能不要地图炮我们所有少数民族?】
【作为一个蒙古人,此时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楼上,懂得都懂,我之前看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把匈奴打得嗷嗷叫的时候我也热血沸腾,沸腾了半天反应过来:匈奴竟是我老祖宗!】
看到弹幕之后,宋朝皇帝反应过来:“竟然是一个叫蒙古的部落灭亡了宋朝?!”
时间更早如赵匡胤根本没有注意过蒙古族:“这又是哪个小部落坐大了?把它找出来宰了?”
此时正在联合对抗蒙古的宋、金王朝:救命!蒙古称帝肯定是我们输了啊!
秦汉皇帝则是立马明白过来:“这蒙古人是匈奴人的后代!”
年轻的汉武帝眼睛亮了:“卫青!卫青你大败匈奴!这霍去病又是哪家的?”
跟在汉武帝身边的卫青皱眉:自己的外甥确实是叫去病,但是这个孩子吗?
伍爱华此时还在自顾自地说着:“刚刚说了,元朝放宽的理由是为了社会和谐。”
“社会为什么不和谐?因为没有这个制度,很多人根本不会有后代!”伍爱华面露嘲讽:“修建弃婴塔和杀女婴的时候,没有想过会导致男女比例不平等,等找媳妇的时候就傻眼了。”
最终,伍爱华也只是讥讽了一句。
“不过,这并不能怪当时的百姓,这是因为封建制度异化,因为统治阶层不做人,因为生产力不足够。”伍爱华到底还是对以前的底层百姓抱有深刻的同情:“如果能够让所有孩子吃饱穿暖,真正能够狠心送女儿死的人也并没有那么多。”
就好比现代,许许多多家庭都重男轻女,但是真的完全不在乎女儿巴不得她赶紧死的人家并没有多少,出现一个都能上新闻的程度。
日子好过了,多养一个孩子又有什么关系?
“因为那个时代,国家的公权力机关是不保护平民百姓的,所以想要在城村之中获得足够的话语权,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暴力,男女天生机体差异,也决定了只有拥有足够多的男性后代,才能够保证自己家不被村中亲戚邻居欺负。”伍爱华不赞同,但是能够理解古人的选择。
“说到底,还是那个时代,上层统治者占据了九成九的资源,包括财富、知识、粮食、女性,而低下的生产力又不足以让遭受盘剥的百姓养活所有的孩子,不仅仅是女孩子,在家中有两三个男丁长成之后,新生的男性婴儿也很可能会被遗弃,就是因为这些因素,所以才造成了女性,特别是底层女性稀少的局面。”
“一个性别的稀少,绝不会造成这一性别的珍贵,只会让这个性别在后续的争权夺利中处于劣势地位,于是女性也就成了男性的财产。”
“古代都说未嫁从父、出嫁从夫,那么,既然这个女性是自己的财产,那么她的子宫、她的生育权和□□权,当然也是自己的财产,典当或者交易出去,又有什么不对呢?”
“正好,没有有效避孕手段的情况下,自己和妻子如果生多了孩子,也是要抛弃的,还不如让妻子给别人生,人家缺孩子,会好好养大,这不是在行善积德吗?”
伍爱华冷笑的语气让所有听到的古人都不怀疑伍爱华这是反讽。
“想想看,对于穷人来说,把妻子借出去,能够获得一笔钱,何尝不是补偿自己彩礼的损失?把女儿典出去,她能给家里挣钱,说不定还能给自己攒出嫁妆呢!”
“毕竟有些朝代,没有嫁妆,想要嫁人都不容易,比如大宋的厚嫁之风,女儿嫁出去都要给大笔陪嫁,导致很多未婚女子去有钱人家当典妾,攒钱给自己当嫁妆。”
说起这个,伍爱华又偏了题:“话说大家最近一定看到过很多‘弟弟捞捞’的创作,都说苏辙拼命升官就是为了捞他总是在被贬或者被贬的路上的兄长苏轼,捞到后面苏辙成了丞相,苏轼越贬越远,说苏辙是千古有名的好弟弟,苏轼是有弟弟万事足的哥哥,但是根据我的考据,事实好像也不完全是这样……”
“可以说,大家一直说是苏辙接济哥哥,但是后来苏轼那么穷,主要原因可能是苏辙生了太多女儿,两兄弟为了嫁女儿侄女,完全是掏空存款,苏轼应该还支援了苏辙不少……”伍爱华说起来都不忍:“苏轼连肉都吃不起,每一个侄女婿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伍爱华这话一说,古人们议论纷纷。
“这天幕可真是偏爱苏家人啊!”宋仁宗感慨:“真希望能够赶紧看看这三苏的风采。”
“已经查出来这三父子在眉州,只是苏轼苏辙不过总角之年,苏洵也才发奋读书,三人都尚未成为日后的栋梁之才啊。”范仲淹说道。
“嫁女儿侄女把自己嫁穷了?这苏家兄弟确实是疼爱子女的。”有古人感慨。
“他们就是傻!这嫁妆多少不都是嫁人吗?倒贴那么多给赔钱货干什么?”有古人不屑。
不同时空,青年苏轼和少年苏轼都抓住了苏辙的手:“弟弟啊,你听到没?你少生点侄女啊!不然我们两都要穷地肉都吃不起了啊!”
苏辙:说的好像我能控制一样?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第 15 章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