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民心者得天下,扶苏在民间声望很高。《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言道:我听说公子扶苏没有犯罪,但却被秦二世杀了。百姓们知道扶苏贤仁,却不知道扶苏已经被害。】
【试想扶苏即位,得民心归附,有蒙恬、蒙毅、李斯等肱股之臣在,不说传至万世,至少不会二世而亡。】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扶苏和秦始皇政见相左,一个主张减轻刑罚,轻徭薄赋,施仁政,一个主张严刑重法。正如汉高祖打天下,文景二帝治天下,汉武帝打天下,想把治理江山的重任托付给与他政见不和的太子刘据一样。】
【扶苏死后,百姓自发建了扶苏庙。可见天下民心在扶苏,而不是在胡亥。】
秦始皇位面
嬴政听罢,心中复杂,既是欣慰,又是叹息。
好歹后继有人。
他只有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好活,大秦的未来就靠扶苏了。
不知多吃点丹药能否延长寿命?
其余各朝
刘邦持有不同意见:“李斯主张以法治国,可不一定会拥护以儒治国的扶苏。扶苏若想顺利即位,得先除李斯。就算顺利即位,即位后肯定也会率先清算李斯,不会重用李斯。”
丞相位高权重,对国家至关重要。
他迟迟没有废掉太子刘盈,就是因为丞相萧何拥护刘盈,又有商山四皓辅佐刘盈。
不过,他也相信不会二世而亡。
刘邦误以为文景二帝是指刘盈和刘盈的儿子,心里的那点疙瘩消失了。
看来刘盈不会让他失望。
刘彻:???
苏轼脑海中的《始皇论》:“扶苏亲始皇子,秦人戴之久矣,陈胜假其名,犹足以乱天下。”
赵顼心道:扶苏仁德,若能即位,想必不会延续始皇暴乄政,必然如文景二帝一般开创盛世。
祖宗之法亦是可以变的。
王安石两耳不闻天幕声,一心只有:变法变法变法,势在必行。
他有一百零八种变法理由。
天幕还在继续:【接下来说第三点,胡亥昏庸。】
“胡亥昏庸”四个大字出现在正中,显眼又醒目。
秦二世位面
公元前207年,甲午年,秦二世三年。
望夷宫外,胡亥暴跳如雷:“什么狗屁天幕,混账东西!还不给朕把这东西打下来,你们这群废物!来人,把这群废物拉下去处死,五马分尸!”
一片叫冤声中,天幕巍然不动,男声继续说着:【胡亥听信赵高谗言,冤杀蒙恬、蒙毅、李斯,任命赵高为丞相,深居宫内不见群臣。】
【《资治通鉴》记载:赵高欺骗胡亥,秦始皇一直想立胡亥为太子,但遭到了蒙毅的坚决反对,所以没成,不如将蒙毅杀了。胡亥听信了赵高的鬼话,杀害了蒙毅。
当然,《资治通鉴》不是正史,只是做个参考。好比后来出土的《赵正书》不过也是野史,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并没有采纳其中的逆天言论。】
天幕上出现了这一段节选。
胡亥怒道:“放屁,父亲派赵高教导吾,为吾之师,吾自然该听老师的!何况是赵高为吾争取来的帝位,他也对吾一片赤胆忠心!”
他杀蒙恬、蒙毅是为了巩固帝位,杀李斯是李斯自己认罪伏诛。
何来冤杀一说?
此刻,胡亥依然坚定地认为杀蒙氏兄弟无错。
蒙恬、蒙毅兄弟二人都看好扶苏即位,杀他们是身为帝王的政治手段,何错之有?
至于李斯,总惹他不高兴,留之何用?
【蒙恬死后,秦朝再无名将能平息叛乱。】
胡亥听到这话,怒言卡在喉咙里:“……”
【章邯、董翳投降,苏角战死,涉间自尽,王离被俘。】
胡亥:“……”
那又如何,纵使蒙恬、蒙毅兄弟尚在,也不会为他所用,反倒使得自己皇位不稳,连这三年的快活都不会有。
蒙恬、蒙毅兄弟二人该杀。
【公元前208年,胡亥又听信赵高谗言,深居宫中不见群臣,整日吃喝玩乐,只与赵高商议国家大事。】
【我们知道,领导最忌偏听偏信,应该集思广益。胡亥只与赵高一人商议国家大事过于儿戏,哪里能知道什么大事呢,不过就是赵高想让他知道的罢了。】
天幕上逐个出现了相应的史料文字。
胡亥:“……”赵高一心一意为他着想,怎么会是谗言呢?他即位时年纪尚轻,没有始皇有威慑力,朝臣根本不把他当回事。
他得摆谱,哪是那些人想见就能见的?
【胡亥贪图享乐,不顾民间疾苦,放任赵高铲除异己,指鹿为马之后,朝堂再无忠君之臣。】
接下来是一段视频:
[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劝诫胡亥暂缓修建阿房宫,减免赋税徭役,引得胡亥大怒。
冯去疾、冯劫自杀,李斯入狱。
胡亥放言:“不能为所欲为、纵情享乐,这皇帝当得又有什么意思。”
狱中,李斯被赵高屈打成招,腰斩于市,夷三族。]
胡亥看的头皮发麻,兀自嘴硬:“李斯是冤枉的又如何,他可是天子!忤逆他的都得死!”
然而此时,他大权旁落。
秦始皇位面
一部分大臣瑟瑟发抖,天幕上显现赵高指鹿为马时,他们迎合赵高说是马,担心始皇怪罪,下令将他们诛杀。
【胡亥即位后一系列错误的决断,把自己变成了赵高的傀儡,最后被赵高所杀。】
“弑君逆贼!”嬴政听到这里,当即下令明日便将赵高处以车裂之刑。
赵高这会还没被拖进监狱,半路听到侍从宣读旨意,哭叫着声嘶力竭大喊:“臣冤枉,冤枉啊!陛下,我要见陛下——我不想死,我不——”
虽然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但真的听到这个命令,还是恐惧的不可自拔:“放肆!我可是未来的大秦丞相——尔敢假传帝令,滚开!……”
一起被押下去的李斯和胡亥听到他越行越远的凄厉惨叫,被吓得浑身颤抖。
赵高被杀,下一个是不是就轮到自己了?难道也会是车裂之刑?不要啊,虽然做错了事,但他没有赵高那么猖狂啊呜呜呜呜……
李斯两腿颤颤。
胡亥哇得一声哭了出来:“父亲……我要见父亲,放开我,我要见父亲!”
……
历朝历代有才的皇帝、聪明大臣们:
这天幕会引用一些典籍、史书,是以这并非什么神明,而是后世之人点评。后世居然能有这等手段,堪比仙神啊!不知道后世的皇帝是什么样子?可能活到几百岁?民生几何?版图到哪里?……一个个猜想浮现心中。
汉高祖刘邦猛然想到:“要命,我大汉的败家子,果然丢人丢到后世了。”
秦朝二世而亡,但是要盘点的败家子名单有十个,其余九个都是他汉朝的?
秦王子婴望着天幕,叹道:“胡亥过于轻信赵高,以至于招来亡国之祸,若是重用李斯,也不至于三年亡国。”
他投降了刘邦,就是刘邦的人。
刘邦走的时候怎么不带上他,留他独自迎接即将到来的项羽?
真不厚道。
汉武帝刘彻想到自己从外戚势力夺权的经历,长叹一口气:“有些人连到手的权力都不知道珍惜,拱手让人。”
不见群臣,意味着大权旁落,胡亥何其蠢。
汉昭帝刘弗陵感叹:“能让胡亥言听计从的赵高若是如霍光这般,使民休养生息,秦朝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赐胡亥一个霍光,可开创秦朝五百年盛世。
汉桓帝刘志同样叹老天不公:“朕十四岁登基,从大将军梁冀手中夺权用了十三年!”
像胡亥这样把自己作成傀儡的还真是少见。
汉献帝刘协暗恨老天不公:想他年幼即位,开局即是傀儡皇帝。曹操兵权在手,权势滔天。他依然不甘做一傀儡,勇于抗争。胡亥竟将权力拱手送与手无兵权的赵高。
若是他,杀赵高如杀土鸡瓦狗尔。
魏朝
高贵乡公曹髦心道:“专权秉政的乱臣贼子当杀,似胡亥这般放权的昏庸皇帝,世所罕见。”
唐朝
刚干掉长孙无忌的唐高宗李治抚须笑了:“朕果然做的对。”
宋朝
宋太祖赵匡胤感叹:“君弱而臣强是大忌,国家离灭亡也就不远了。所以他以杯酒释兵权,削弱藩镇的势力,保国家长治久安。”
权力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胡亥怎么连这个都不懂?
此时的他远远想不到,不远的将来自己又会是怎样的光景。
明朝
洪武大帝朱元璋还在为丞相的事情生气。他杀开国功臣,就是怕他们功高震主;废除丞相,永不再设,是为了江山社稷的安稳。
他做的这一切就是为了防止今后再有权臣出现,结果他的良苦用心被践踏了,后代子孙如胡亥这般,违背祖训培养权臣!
“济世宰相”也是宰相,是权臣。
崇祯帝朱由检想到自己诛魏忠贤,杀袁崇焕,一顿操作猛如虎,奉行的是国可破,皇权不能受到威胁,君王的体面不能丢。
不由得反思:胡亥若是像他这样励精图治,可能亡国的更快吧。
清朝
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看着天幕的这一出戏,想起了幼时被权臣欺压的日子,紧紧握着拳头:鳌拜!
想起过往,仍是恨意难消!
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心道:“胡亥真是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他想到自己的处境,嗤笑一声。
西方列强虎视眈眈,慈禧大权在握,却不断残害忠良,耽于享乐,大清危矣。
自己又能比他好多少呢?这十大败家皇帝盘点,必然是有他一席之地的吧。
不,极有可能是他后面的宣统帝。
【赵高位卑,得李斯相助扶植胡亥即位之初,远没有将胡亥当成傀儡皇帝的能力。有这个能力的,当是身居丞相高位的李斯。】
这话说的,嬴政还是赞同的。
他将李斯提拔上来,李斯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尽了自己的能力与责任。后世之人也评价了,若非易主,他本该和先贤一同流芳百世的。
赵高位卑,此时在朝中并无根基,可以随意打杀。李斯身为丞相,要杀需要罗列罪名以告天下。
所以他可以毫不犹豫处死赵高,却还没有决定李斯是杀是留,便暂且将他关押起来。若是最终决定赐死李斯,这几天便找个合适的罪名出来。
至于胡亥……
嬴政想到天幕上那一个个被逼自尽的子女,暗道:胡亥不能留。
非他狠心,天幕将一切都摆在这众目睽睽之下,若不处理,如何服众?扶苏归来,又作何想。
这一晚,胡亥在狱中得了始皇赐死的诏书。
“不,不,我不相信。”胡亥嘴唇哆嗦,“父亲最宠我,怎么可能会贬我为庶民,还让我自杀?”
话音刚落,胸口被长剑洞穿。
蒙毅看向胡亥的目光中带有一丝鄙夷和恨意,说道:“陛下恩准,若你不肯自尽,可由我代劳。”
胡亥在胸口被贯穿的那一刻气绝。
蒙毅看着倒地的胡亥,目光又转向关押李斯的牢房。始皇帝在看完天幕内容后,已经决定暂且不杀李斯,而是问罪抄家,全族一起下放到不毛之地立功赎罪。
原本是俱五刑、腰斩弃于市,夷三族的罪名。
如今只是抄家而已,这处罚在蒙毅看来,属实有些轻了。还是陛下仁慈,留李斯和其族人一命。
李斯若是识相点,知恩图报,好好帮陛下教化那些蛮人,也便罢了。
若是不识相……那就别怪刀剑无眼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胡亥挨揍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