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意识渐渐迷糊之际,瞧见了阿公。他冲了过来,将我背起。
我被他背着,能感受他很瘦,骨头硌着。
中途,李婆婆也来了。她推着我,焦急的喊着我的名字。
阿公问我是不是被蛇咬了。
我虚弱的点了点头。
他又问我可还记得那蛇长得什么样子。
那蛇溜的太快,我实在没有看清,摇了摇头后,我也昏迷了过去。
醒来之后,我发现自己并不在携香岭,而是在一处茅屋内。
屋内设置简朴,没有几件像样的用具。倒是与我之前住在泽香,捕快走了几年之后的屋子很是相似。
都是这般寒酸。
我撑着身子,起来。头还有点晕。准备下床,却没有什么力气。
我喊了一声燕柳的名字,没有回应。倒是阿公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家。
知道是阿公救了我,我连忙道谢。
阿公依旧没有什么好脸色。
一旁的老人家笑了笑,“好在姑娘及时敷了药,才没有让蛇毒加快。”
我听后,不由自主的一笑,心想着,不枉费我学了这么些天药理。
阿公在一旁板着脸冷哼一声,“就那点本事,还敢一个人上山。”
知晓他并没有什么恶意,我只是诺诺的应着以后会多加注意。
我目下动了心思,又抬头瞧着一旁的老人家,热情的询问他可否教我医术。
那老人家脸色突变惊恐之色,看了一眼阿公,不敢多言。
阿公眼神会意,走到我身前,低声警告我,“没有人给你治过蛇毒,是你自己的草药医好的,知道了吗?”
我看着一旁胆战心惊的老人家,心里明白他为何会如此害怕。
在大舒,若没有张家授予的医师资格,则不能给他人医治,否则将会有牢狱之灾。
“晚辈明白,多谢。”
老人家中不敢收留我太久,以免被他人发现。若不是情况紧急,他是不会出手救我的。
阿公弯着腰要背我去马车上,我看他年迈的样子,着实不好意思,强撑着身子起来,上了马车。
出了一身冷汗,在马车内意识迷糊起来。
天色已经晚了。
郊外静悄悄的,只能听到车轴转动与马匹哼哧的声响。
忽然听到车外传来急促马匹飞奔而来的声音。
我打开帘子,瞧见远处迎面飞奔而来一个人。阿公拽紧缰绳,让马匹不要乱动,靠在一边。
越来越近,我瞧见马匹上是一位少年郎。
这位少年郎我曾见过。
在程深海的婚宴上。
那个依靠在柱子上桀骜不驯的少年郎。
这么晚了,还在郊外。赶回城内,怕是城门也已经关了。
我瞧着来人将近,同他对视一眼后,就放下帘子。
阿公继续赶车。
身后的马匹似是转了回来。
门窗被叩响。
我打开车帘。
瞧见那位少年郎,笑盈盈的瞧着我,在月色的照耀下,显得没心没肺。
“姑娘莫怕,我与程家大郎相识。今日不慎因事耽搁些时辰,怕是会误了回城时间。不知可否恳请姑娘留在下到携香岭度上一夜。”
阿公掀开车帘,小声提醒我,“是沈家二郎。”
沈家二郎,沈节。
原来是沈家,怪不得能进程家婚宴,但穿着朴素,与那些高门贵子显得格格不入。
沈家,四年前因为开州一战惨败,逐渐在朝中失势,这才让王隋景抓住机会,掌握兵权。
沈家主君沈威,有两个儿子,大儿沈廉,小儿沈节。
沈廉是个浪荡子,沈节是个桀骜子。
阿公侧着身子,避开沈节,轻轻摇头,示意我不要与他往来。
是啊!如今的沈家,让人避之不及的存在。
我道:“抱歉沈公子,小女子今日身子不适,阿公与婆婆本就操劳慎重,实在无暇照顾公子...”
“你是中了蛇毒吗?”沈节从怀里掏出一药瓶,扔了进来,“给你,吃下会好些。”
我接过瞧着手里的药瓶,不是很想接受。抬眸看着他,见他四下张望一番,瞧着他面色,似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他也不继续啰嗦,思考片刻,牵着缰绳准备离开。
我道:“天色已晚,沈公子还是随我们一同回携香岭吧!”
阿公咳嗽一声,我摇头表示无碍。
在京城里,我不想与任何一家氏族子弟为敌。
沈节一笑,转动马匹,我才见到他的马匹上绑着一只笼子,里面有一只白色信鸽。
我身子的确还是难受,将车帘放下后,靠着马车,吃了沈节给的药后,逐渐睡了过去。
再次醒来,我瞧见沈节弯着腰,正准备抱着我出马车。
四目相对,吓的我向一旁一让,惊的整个人都清醒不少。
“醒了”他笑了笑,“可便自己下车。”
我赶紧点了点头。
沈节利索的退出马车。
我只能听到自己扑通扑通的心跳声。
阿公在车窗外问了我一声可好,我才赶紧下了车。
沈节的药的确不错,身子好了许多。手里一直拿着瓶子,想着要不要归还,还是留着下次若遇到意外,还能使用。
一路思索,最后还是决定还给他。
沈家还是不要纠缠不清为好。
“多谢公子的药,我已经好多了。”
沈节看着药瓶,没有接。而是指着前面的携香岭道:“姑娘留着吧,这里的蛇虫很多。”
“姑娘”
我回过神,瞧见燕柳从前面的屋舍跑了过来。
我将药收好,又轻声道了一声谢。
燕柳赶来,瞧见沈节的时候,停下脚步,目露惊色,惶恐的向沈节应了礼。
才扶着我的手臂,小声嘀咕,“姑娘,他是沈家二郎。”
我点头,表示知晓。
沈节没有在意我们的举动,随着阿公的指引,走去屋舍。
我瞧着他手里拧着竹笼,他是要飞鸽传信吧!
果然一进院子,沈节就拜托阿公送来笔墨。
又朝着我点了点头后,进屋将门关了起来。
“姑娘,你可要记住,在京城里,是不能与沈家结交的。”燕柳担心提醒,“你不知道,王家与沈家有过节。”
我知道王家如今权力滔天,可是...
“只是路过,让他在这里暂住一晚罢了。”我抬头看着燕柳,“我有些乏了,先回屋里休息。”
燕柳见我不听,脸色一变,出声警告我,“姑娘,你可不要忘了,答应我们家公子的事”
我苦笑,轻声“嗯”了一声。
回到屋内,我坐在椅子上,一直没有什么睡意。
不过一会,门被敲响,我起身打开,瞧见是李婆婆,手里还端着鸡汤。
我眼角一下子湿润起来。
“今天受罪了,赶紧喝点鸡汤补补。”李婆婆温声细语的说着。
我不争气的哭了起来。
李婆婆将鸡汤放在桌子上,然后走近抱紧了我,抚摸我的头安慰着,“你是个好孩子,别哭,日子会好起来的。”
我哭的更伤心了。
第二天一早,沈节已经没了踪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离开的。
身子还很弱,我只能坐在门外,看着携香岭。
山陵俊秀广袤,如何利用起来,是个问题。
李婆婆不会种植草药,她说阿公也不会。思踌后我决定等病养好了,还是要去城里一趟才行。
燕柳知晓后,表示必须跟随。我知道燕柳是被派来监视我的,再说了,我对京城不熟,即使她不虎视眈眈的盯着我,也是会带她去。
病养好之后,阿公驾着马车送我们进城,我没有什么其他需要,径直去了京城最大的药材铺。
张家药材铺-普济堂
普济堂开在大舒每一州,每一县,甚至偏远村落。百姓所需药材,八成供给都来自它。
我戴着帷帽与燕柳进了普济堂,里面人来人往的,药味扑鼻。普济堂共十开间,上下两层,不同的病人分在不同区。
刚走进,便有一药童前来询问。我说感染风寒,想拿点三七煎药。
药童说必须大夫会诊过,才能拿药。不然吃错药,担不起责任。
我没有多言,随着指引去会诊。
燕柳不解,在身后小声询问,“姑娘这是要做什么。”我嘘了一声,让她等会不要说话。
大夫只是简单瞧了瞧,给开了药方。我说明家中其他药材还有剩余,只需要给我三七便可。
可大夫说,“若你家中的药已经成旧,却说是我普济堂的药有问题。我们普济堂可担不起这个责。”
我回道:“那算了,我不医治了。”
大夫冷哼一声,“不看病便不要浪费老夫时间,将看诊费结清,速速离开。”
方才的药童在身后站着,我问多少钱。药童说一共两百文。
我拿钱的手开始颤抖起来,深吸一口气,不是早知如此吗。将两百文付清之后,带着燕柳离开此处。
出了普济堂,燕柳才开口询问,我方才举动为何。
我反问,“你平日里在何处看病,会诊的费用可昂贵。”
燕柳摇了摇头,“我身体硬朗的狠,倒不怎么生病。不过我娘年纪大了,时常需要抓药治病。不过,我们很少来普济堂,这里的面诊费贵了些,一般都去慈安堂,那里面诊费只需一百文钱。”
一百文!
“你可知慈安堂也是张家产业。”
燕柳点了点头,“知晓,也算张家仁善,让我们普通老百姓也能看得起病。”
我忍不住轻笑,没有去辩解,而是回到马车内,将昨日采摘好的药材拿上,一路上寻找有没有其他药铺。
我不相信,连偌大的京城都全是张家的产业。
可是,我寻了大半日,都没有寻到私馆。
我有些泄气的回到马车边,燕柳跟着我也累了,问我到底要去哪。
我说我想找不是张家产业的药铺。
燕柳无语,“你早说啊!这京城里全是张家药铺,哪里会有其他人开的。”
是啊,只有在张家学堂学习医术,完成学业出师,得到医师资格,方可医治病人。若无证开馆,便会被衙门的人抓起来。
不仅如此,即使开馆,也需要从张家购买草药,以防弄虚作假,鱼肉百姓。若是被发现私自种植假药,医坏病人,也会被衙门的人抓起来。
天下之大,又有几人能真正摆脱张家行医。
“我倒是知道有一家药铺。”
我抬眸瞧着阿公,他的眼神里难得没有对我的敌视。他沉默的将马匹放在一旁拴好,带着我与燕柳去寻找。
我们穿过热闹的街市,走到一处偏远的巷子里,站在此处能听到钟声冥音,此地不远处便是安乐寺。
这里的房屋仿佛与世隔绝一般,屋舍破旧不堪,地上污秽之物遍布,日常之物更是随意摆放悬挂。
烟柳捂着鼻子,差点吐了。
阿公一边走,一边说,这里是穷人巷。在这里居住的都是一些外地来此谋生的人,又或者家道中落之辈。
我倒是不觉得有什么破旧,此处还有屋瓦蔽日,比洪水之后,到处都是尸体,倒闭的房屋要好许多。
继续往前走,才到目的地。
在一处巷道里,夹着一间不起眼的一间屋舍。
屋舍大门紧闭,窗户也被封死,只在窗户口留下一处洞口。
阿公朝着窗棂两短一长敲了三下,等了一会才等了两长一短的回复。阿公叫我将手放进去。
我照着做。
给我把脉的人,是个老人,他的手很粗糙,很苍老。
只是简单把了一下脉,就松开了手。不一会,就从洞口里丢出一张纸来,上面写着,“好生休养便可。”
就粗鲁的将洞口关上。
我瞧着此人有些能耐,又似乎并没有索要钱财的意思,便来了兴趣。
我试着再窗棂上敲了三下,那洞门再次打开。
我赶紧问道:“抱歉,打扰了,我想买三七为婆婆治疗风寒,不知多少文银”
里面传来五声响,阿公说这是五十文的意思。
我一惊,又问道,“不知这里可收药材。”
里面传来一丝动静,不知发生了什么。我站在外面,总觉得被一双眼睛盯着一样。
那洞口静默了一会,才丢出一张纸团出来,“拿来瞧瞧。”
我将手中的药材全部从洞口一点点塞了进去,燕柳小声提醒我,“姑娘,大舒百姓不得私下售卖药材,需经过普济堂查验才能售卖的。”
我点了点头并没有理会。
洞口处丢了约莫三百文铜钱出来,我接过,躬身道谢。
燕柳大呼,“姑娘,虽然这些不值钱,但怎么着也值一两银子吧。”
洞口再次关闭。
我又敲了敲窗棂,洞口没有打开。
“晚辈方才说的不假,家中阿婆此前感染风寒,咳嗽一直未好,成了顽疾。但晚辈不会医治,想从先生这里拿几剂药。”
又是等了一会,洞口才打开,丢了几剂药,又毫不犹豫的关起,我从方才的给的钱里,拿出一百文放在洞口外面,这才离开此处。
不急,这里我会再来的。
燕柳一直不明白我要做什么,觉得我贱卖了药材。我将手中的药递给阿公,让他煎煮给阿婆服用,对于今日之事表示感谢。
阿公眼神闪烁,欲言又止,我转开话题说去书铺买书。
到了京城最大的书店,渊学斋。
渊学斋装饰豪奢,有一座三层楼阁,还有一处供文人雅士品茶吟诗的后院。
我站在门口,瞧着里面大多数都是书生模样的人。穿着秀气。
他们的手指,沾的是黑墨,便与外面的那些苦力工不一样。
燕柳四处张望,阿公年纪大了,也有些累了。
我让燕柳陪着阿公在一楼大厅等候,喝杯茶水休息休息。
自己一个人去询问书籍。
我拦下一位正给邻桌送水的小厮,询问可有医书售卖。
那小厮先是一愣,后摸了摸脑袋仔细想了想,“好像没有,姑娘要不去三楼东角寻寻,哪里放着的都是陈年旧书,或许有姑娘需要的医书。”
这可是京城最大的书斋了。
我不禁冷笑。
嘱咐好燕柳后,我一个人去往三楼东角。里面整整齐齐摆放了三个书架。
走近一瞧,全都杂乱无章的摆放在上面。
仔细目视着,生怕有错过。
我手指在上面一个个滑动。
一盏茶过去,毫无收获
并没有气馁,只是有些无奈。
又是一盏茶过去。
我发现了一本医书手札。
将它拿出来,发现是一本类似药材本钢的书籍。
上面仔细用墨水描绘出草药的样子,又在一旁用并不是很好看的字迹书写着草药的药效。
手札做的很认真,但就是我这样浅薄的医药知识,也能看出来,有很多错处。
我不禁叹了一声气。
将手札重新放回,继续寻找。
我原本以为,就算张家只手遮天,但在这样偌大的京城,最大的书斋里,也是能买到药书的。
难道就连这些,都必须去张家的铺子才能买到吗?
“瞧姐姐,寻了有一会了,可需要帮忙。”
我回头,一个长得秀气文静的小男孩站在门外询问,看起来只有十来岁的样子。
我将手中的书籍放好,才无奈的认清现实。
“这里没有我要的书。”
“哦”那小孩歪着头询问,“竟还有渊学斋都没有的书。”
时间不早了,既然没有我想要的,也该走了。我走到他的面前,“是啊!这么大的书斋,竟连治病救人的医书都没有。”
那小孩“啊”了一声,嘿嘿一笑道:“我倒是什么,原来是医书。难道姐姐不知道,为了防止庸医误害百姓,医书只能有执资的医师才能拥有。所以很多年前,渊学斋里的医书都被张家收走了。”
原来如此。
京城以外的地方,医书本就少的可怜,倒是一直不曾听说过被收走的事情。
若是如此,那便不是召令所为,该是张家人私自做的。
“原来如此”
小孩呵呵一笑,指着二楼雅间,“看姐姐不是很高兴,那偷偷告诉你,等会会有大人物来书斋题诗,姐姐届时可以去瞧瞧。”
诗词歌赋!
我看着小孩问道:“你说是诗词歌赋好看,还是能救死扶伤的医书好看。”
“那当然是诗词歌赋啦”小孩苦着一张脸,“那医书枯燥乏味有什么好看的,治病救人,都是血,可怕死了。”
我盯着小孩瞧了好几眼,他这般年纪,是不是早就已经适应,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我不再继续与他浪费时间,转身下楼。路径二楼的时候,我看到沈节与一位背对着我的穿着白衣的男子说话。
我没有上前,而是自顾自的下了楼。
燕柳已经与大厅里的几位姑娘热络起来,她那样热闹性子,跟着我去携香岭,还真是苦了她。阿公瞧见我两手空空的下楼。
他叹了一声气,“以前,这里还只有小小的一间铺子时,还是有医书的。”
我痴痴的站在原地,透着帷帽看着书斋,竟是打心里的感到一丝悲凉。
全身手脚冰凉,强撑着自己站稳。
我小声询问,“阿公,大舒,真的只有张家允诺才能行医吗?”
阿公看了看周围的其他人,才朝我靠近几分,叹了一口气猜才道:“还有一位,可惜那位已经不再收徒。”
“谁。”
“章央,曾是宫里的御医。可惜此人已在几年前隐居山林,不再行医,不再收徒。”
我颓感无味,想要离开此处。叫上燕柳,却是听到身后传来一阵欢畅声,随之而后,拥挤一匹人。将我三人挤到一旁,寸步难行。
阿公废力的护着我与燕柳,燕柳瞧着来人,欢喜的喊着,“是王家二郎。”
本来想围绕宅子写女主步步为营的故事,咳,完全不受控的剧情,想到哪写到哪。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第 5 章
点击弹出菜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