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第 106 章

此后,孜然小海鲜,不对,这时候还没有孜然,应该说是,杨家铺子售卖的捞汁小贝壳,化身为捞汁小海鲜,开始陆续出现在各地的门店柜台上。

因为这个系列所包含的海鲜范围,在现在可不是一般的广,什么小八爪鱼啊,小海兔啊,小扇贝啊,小蛤蛎啊等等,应有尽有,不限于带壳的。

但都还没能一一面世。

对于来的不是那么勤快的客户来说,在他们的记忆里,杨家铺子内现在常见的,也就只有点血蛤、生蚝,再加点白的、黑不溜秋的贝类,能挑的种类还是非常少。

其中,还是以贝类做出来的海鲜最多、最便宜。所以不少人来买的时候,还是会拎着一大袋的捞汁小贝壳或酱素菜出门店。

但杨万是做长久生意的,当然不能说客户买多少,她就让供货的渔民在海里捞多少。丝毫不在意店内,看似只有壳类海货,不少来客对其他贵重海鲜全都选择视而不见的窘境。

她现在正忙着呢,忙着让两镇适应他们家的稳定需求!

两镇的渔民为了自己能多赚点,每次出海,都恨不得能把大海打包起来,卖给他们家!也不怕哪天就碰上销路不好,又捞多了的时候,该怎么办?

按以往的习惯,卖不掉就吃掉?

人的肚量才多大?吃不完又这样一天天的过度捕捞,不出十年,巴掌大鲍鱼能记入史册!就跟长江的刀鱼一样!

做人,何必那么绝呢?还不如留点好货给以后的自己。

还想着年年有钱赚的杨万,出于生态循环的考虑,制定了每日需要的收货量。

多了?自己解决,说什么都不肯多收。

杨家腌菜厂外,瘦削的渔民,拿着没卖完的海鲜,聚集在厂房外,看装车完毕的卡车,径直从眼前开走,眨了眨被尾气熏的有些干涩的眼睛,轻咳两声。

长久以来,他们的售卖渠道一般就两条,在码头摆摊、卖给杨小镇长。

而会去码头买卖海货的,无非就几种人,常要往返两地的背工、吃个新鲜的老板、街边做餐饮的老板。

既然杨小镇长的运货卡车开走,不出意外,等镇上的老板消费完,他们这些可怜的渔民,只能拎着卖剩的海鲜回家。

同样的情形,在杨家镇的码头上也在上演着。

傍晚,看着锅内蒸着的海鲜,又看看木桌上堆放着的,煮熟了海货,渔民心疼啊,吃的时候还不忘叨念,“哎哟,这虾我要是明天能捕到就好了,在杨镇的厂里能换不少钱呢!”

次数多,不少渔民抗不住了,来到厂子外抗议,说杨家收的货少,不讲亲戚/街坊情谊。

杨爸可不惯着他们,正色的反驳道:“不是我的厂收的少,是大家捕捞的太多了,我厂子吃不下!外面的市场也吃不下!”

不少来闹的渔民当下就嚷嚷:“才没有呢,比我们平时捕捞的量要少很多了!是每回有人比我们来的更早,给的货更多,

后面你们收够了!就不要了!但船就那么多条,我们租不到啊!怎么赶早?”说来说去,都是杨小镇长办事不地道!

“对啊,杨小镇长,我们信任你,拿货来找你卖,你就是这样对待我们的?我们人穷,给不起钱给修理厂,租不到早船,来迟了,你们厂说不要了?

那我们这些后面捕捞来的货怎么办?都沤臭了!当初可是您说的,让我们尽管放心捞,说拿来的您都收,现在这算怎么回事?”都是骗他们的吗?

杨爸还没想到这层,一下子惊觉起来,忙挂上不好意思的笑容,弓着腰,连连压手表示安抚:“不是,这样的情况我是真的不知道,对不住啊,各位叔伯现在现在说了,我才知道。”

来闹事的人明显不信,做老板的会不知道底下人干的事?蒙谁呢?有些气愤道:“你还不如直接指定说,就收谁家的货,省得还要我们辛苦出海一趟,再拎着那么重的货跑来你这里!我们早点去码头,可能还能有机会出手手里的货!”

“对啊!去码头赶早了还没这么浪费!真当我们出海是闹着玩的吗?”

杨爸下意识的就想答应,转念一想,不行啊,真这样定下来了,让供货的人没有了竞争力,那么,被定下来的几家人,难免会为了多赚点,或者说想敷衍他时,直接就以次充好。

万一他手下的库管,哪天松懈起来,不检查就让拉来的货直接入库,这样的情况就会持续发生!

他又不能一直在厂盯着。

哪怕能,抓到了也难处理。

想让这样的行径被他当场揭穿?估计对方只会装糊涂,糊弄他。他再执拗下去,对方也只会赔点货了事。

他要再抓着不放,对方就会拿出,经验证,只要不是很没有下限的事情发生,在镇上都是能求得原谅的亲情牌,含糊着、赖着就能糊过去!

这还是只是遇人不淑会遇到的问题,但万一是因为天时的原因所导致的问题呢?

常在海边的渔民谁不知道,天时也是影响收成的重要原因。天时不好的时候,收成也好不到哪里去,让底下的渔民怎么供货?

他又不是外面的老板,说我们有合约签着,规定今天要这么多货,就一定要见!不然,就要对方赔钱!

哪怕对方跪下,苦苦哀求也不肯松口!

眼前的叔伯,是看他长大的,知道他要货的时候,也没有借机开高价,开出的价格也都是确确是是的实诚价,想到往昔,杨爸做不到像外面的老板一样,狠心的对待他们。

可不狠?

不仅是女人不狠,地位不保,就连男人在商场上也是啊!

很想叹气的杨爸无奈问道:“我倒想啊,但当天打捞上来的货不够的话,他们向你们收购,你们愿意给吗?”

“他们愿意多出点钱,我们当然愿意给了。”

“那他们还不得亏死?”

来闹事的渔民对视了一眼,关他们什么事?亏的又不是他们。

良久见还是没有人答话,杨爸无奈道:“这样好不好?我知道大家都想给我家的厂子供货,我在此感谢各位父老乡亲的厚爱,但真的,厂子太小,外面的市场也不够大,

这样好不好?我就天天指定谁家去捞,捞到什么,只要符合厂子需要的,我就收什么!

而且,我们定去捕捞的人家,就天天轮着去好不好?对谁都公平,也不会说我要照顾谁,就固定跟谁收货。”

这下,来闹事的渔民才满意的点点头,这感情好,近海虽说常常都是风平浪静的,但他们这些渔民也不是说,谁都能天天出海去捞鱼的。

在天时不好,或者说要修整渔船、修补渔网的时候,都是出不了海的。

而且常年在海上跑的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时,难免会有个胳膊疼、背疼,或者膝盖疼的老毛病。

一到发病,或者说太过劳累以后,也是要歇一歇的。

杨镇长制定了这样的轮换规则,就是让人人都能有钱拿?!都能有保障?!听着还是很合理的!果然,杨小镇长跟他爸一样有良心。

看找上门来的渔民,兴奋的就要散去,杨爸连忙喊住,补充道:“当然,还是老规矩,先说好,我收的量一天还是这么多,我不管你们派谁出海,怎么指定的,

反正来卖鱼的,到了我厂门口,可不能再跟我,或者是我的人装糊涂,‘说什么都捞上来这么多了,不收就只能丢回海里喂鱼,浪费,或者要自己吃,吃到都吐了,’就非要磨着我厂里的人给你们全收了!还说我厂子要的多,多收两斤又不会怎样,

我就在这里说明白了,我厂要是真给你们收了超额的斤数,也是卖不掉的,因为我现在收的数量也是超标的,导致店内常常会压货,

而这些卖不出去的,最后只能让我家里的人吃掉,我心里头也很心疼的,那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换来的!”

(他的钱就不是钱了吗?要给镇民们的错误买单?!凭什么?)

“我今儿就在这里说清楚了!今天没来的,日后也别说没听到,我知道,你们会跟他们说起的,要是还拿这事来装糊涂,可就别怪我不讲亲戚情面了!说不收就不收!”

来闹事要说法的人面色悻悻,连连点头保证。

后面发现,这样直接按定好人数和数量,轮流出海捕捞,让不少依靠杨爸渠道卖鱼的渔民,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不用再像以前一样,天还不亮就要赶着出海,抢渔船出早活。

捕捞了一船的海货,还要想着,这些够不够?杨镇的厂子是不是能收的更多?

反倒是看着斤数差不多了,就摇船回家。反正打多了,杨镇的厂子也是不收的。

至于之后,放在码头上,等来往的饭店老板收?那些都是小头,都是要从杨镇的厂子出来以后,才能把他们厂不要的摆出来卖的。

可说句老实话,在码头上摆摊,真的很心累!比打渔还累!因为他们在码头上常要对着的,都是想来捡便宜食客,和买点不舍本的货的老板,赚不了几个钱。

最后卖不完,还要他们自己拎回家煮了吃,多浪费呀!吃的都是真金白银!

真要让他们挑,从小吃海鲜吃到饱,只能吃海鲜填肚的渔民表示,他们到宁愿拿小葱去拌大酱!再来碗大碴粥还香点!

这样一天天的,有了明确的任务以后,直接让两镇的渔民懒散了不少。对同一片海的海资源,进行自发的过度捕捞的行为,直接就差点绝迹了!

这边,杨万想着,还要想办法让客户对他们家的产品保持新鲜感,对于能上铺子的腌制海货,基本上都是轮着放的。

这三个产品在A店卖了三个月,就把其中一个给换到B店,B店的换C店,一个换一个。换个一年左右,就能把所有门店内的捞汁小海鲜品种给换了个遍。

但杨万在让人换的时候,也是要注意店内海鲜的整体价格的,不可能说,换到后面全都是只有贵货在柜台上,这样,她老爸名下的店铺都不用开了。

但价格只要沾上时效的,就吃个鲜的海产品,能有哪样是能价格便宜的?

就只有压秤的贝类才能有低价出售的说法,也就造成了不常来的客户,能在店内见到的品种,多数时候都是贝类海鲜为主。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