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市的晨雾还未散尽时,墨渊已经在凌云塔308层的机械实验室里拆了半台无人机。
“风行者-X7”的碳纤维外壳被稳妥地固定在磁力工作台上,螺旋桨组件整齐码在银色托盘里,露出内部蜂窝状的动力舱。
他戴着纳米手套的右手悬在电池组上方,指尖的采集指环亮起淡青色光纹,像一串流动的星子沿着手背爬到手肘——这是他启动“数据可视化”模式的标志,此时在他的视网膜投影里,电池的化学能正以金色光流的形式向外溢出,其中73%在传导过程中散逸成热能,在空气里凝成细碎的光斑。
实验室的自动门发出轻响,小飞抱着个保温箱探进头来。
他穿着荧光绿的闪送制服,头盔挂在臂弯,发梢还沾着便利店热豆浆的甜香:“墨哥,您要的'风行者'全套维护手册我带来了。”
墨渊没回头,继续用微型激光笔在动力舱内壁刻画纹路。
那些纹路细如发丝,却带着某种特殊的螺旋弧度,像是用算法写就的符箓:“放操作台上。”
他的声音混着工具嗡鸣,“今天的订单推了?”
“推了。”小飞把手册放在全息屏前,屏幕里正跳动着无人机动力系统的3D模型,“您说要给我升级系统,我把早高峰的单子全转给阿杰了。”
他凑近些,看着被拆开的无人机,“这哪是升级啊?
您这是把动力舱都重造了。”
“只是验证个小想法。”墨渊从工具架上取下量子示波器,探针轻轻触碰新刻的纹路。
示波器屏幕瞬间炸开成片的蓝色波纹,像投入石子的湖面,“能量引导。”
他用另一只手调出空气投影,金色光流在投影里重新汇聚,沿着纹路的轨迹精准注入引擎核心,“传统动力传导是直线的,能量会像漏沙一样散掉。
现在让它们沿着特定路径走......”他指尖在投影里划出螺旋,“就像用吸管喝奶茶,漏得少了,还能顺道吸点杯壁上的残液。”
小飞眨了眨眼:“您是说,这无人机能自己捡能量?”
“微波、光能、甚至其他设备的电磁辐射。”墨渊打开操作台下的保险箱,取出个指甲盖大小的银色芯片,“我把'复合算法阵'的微缩版嵌进去了,能实时计算环境里的游离能量,引导它们补充动力。”
他将芯片对准动力舱的接口,“现在的电池容量不变,但传导效率能从27%提升到91%——”
“等等等等!”小飞突然伸手按住他的手腕,“您说的这些我听不懂,但上次您给我换'天枢·巡城者'系统时,说过数据采集不侵**。”
他的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制服上的“风行者”徽章,“这次升级......不会让我的无人机变成监控器吧?”
墨渊抬头看他。这个总把“效率至上”挂在嘴边的闪送侠,此刻耳尖微微发红,像极了三个月前第一次合作时,坚持要签“数据使用承诺书”的模样。
他笑了笑,左边脸颊的酒窝若隐若现:“你看这个。”
他调出无人机的原始代码,用激光笔圈出一段红色标记,“这是你的飞行数据加密协议,和军方用的同等级别。”
又点了点新植入的芯片,“这部分是能量引导算法,只处理电磁波、光照强度这类环境数据,连你今天送的是宫保鸡丁还是杨枝甘露都检测不到。”
小飞盯着全息屏看了半分钟,突然伸手挠了挠后颈:“我就是......怕给兄弟们惹麻烦。”
他从保温箱里掏出杯热可可,推到墨渊手边,“阿杰说您最近总熬夜,喝这个比咖啡好。”
墨渊接过杯子,杯壁的温度透过纳米手套传来。
他低头时,后颈的神经接口在灯光下泛着淡青,像条沉睡的小蛇:“知道为什么选你的无人机吗?”
他没等回答,继续道,“闪送侠的飞行路线是城市最鲜活的脉络,从早市到写字楼,从医院到夜宵摊,覆盖了所有能量富集区——”他指了指窗外,新元市的晨光里,无数无人机正划过天际,“商业区的Wi-Fi信号、地铁站的电磁辐射、广告牌的LED光,这些都是被浪费的能量。
你的无人机,该做第一只喝到这些'免费奶茶'的蜜蜂。”
小飞突然笑出声:“您这比喻真有意思。”他伸手戳了戳被拆开的螺旋桨,“那升级完能飞多快?
我现在最快能跑120公里时速,再快就会触发交通管制。”
“1200。”墨渊头也不抬地焊接最后一根线路,“但速度不是重点。”
他启动动力舱自检程序,全息屏上跳出绿色进度条,“重点是续航——原本两块电池飞2小时,现在一块电池能飞20小时,中途还能靠环境能量补满。”
进度条走到99%时,实验室的警报突然响起。
小飞吓了一跳,差点碰倒热可可:“怎么了?”
“安全协议触发。”墨渊调出监控画面,画面里是实验室门口的电子屏,显示着“闪送侠小飞生物信息匹配度99.7%”,“我给实验室加了虹膜 声纹 DNA三重验证,防止有人趁我改造时闯进来。”
他站起身,活动了下酸痛的肩膀,“好了,组装吧。”
两人花了半小时把无人机复原。当最后一颗螺丝拧紧时,“风行者-X7”的外壳突然泛起淡金色光泽——那是能量引导算法启动的标志,在墨渊的视网膜投影里,无数细碎的光流正从实验室的灯光、空调的电磁辐射、甚至小飞手表的蓝牙信号里汇聚过来,沿着螺旋纹路钻进动力舱。
“试试?”小飞摸着无人机的外壳,指尖微微发颤。
墨渊点头:“去顶楼停机坪。”
新元市的风从308层的落地窗灌进来,掀起墨渊的白衬衫下摆。
小飞抱着无人机跑到停机坪边缘,转身时制服的荧光绿在晨光里格外醒目:“我要飞环形路线,从金融中心到滨海公园,再绕回凌云塔!”
“注意高度限制。”墨渊靠在护栏上,采集指环的光纹已经爬到了小臂,“遇到禁飞区自动规避,我给你开了临时权限。”
小飞深吸一口气,按下启动键。无人机的螺旋桨开始转动,却没有以往的嗡鸣声,只有轻微的蜂鸣——能量传导效率提升后,噪音降低了80%。
当它升到两米高度时,金色光泽突然暴涨,像颗被点燃的星星,下一秒就化作一道残影,朝着金融中心方向射去。
“我靠!”小飞的声音带着破音,他举起终端查看定位,“速度1217!
高度187米!”他转头看向墨渊,眼睛亮得像两颗小太阳,“这哪是无人机?
这是会飞的闪电!”
墨渊没说话。他的采集指环此刻亮如青焰,沿着手臂爬到了锁骨位置。
在他的视网膜投影里,“风行者-X7”的动力曲线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优化着:经过商场时,它从Wi-Fi信号里汲取了0.3%的能量;掠过地铁站时,从轨道电磁辐射补了1.2%;飞过滨海公园的太阳能灯阵时,更是一次性吸收了5.7%的光能——这些原本会消散在空气里的能量,此刻正变成续航的增量,在数据面板上堆成小山。
“叮——”小飞的终端弹出消息,“剩余电量98%,已飞行27分钟。”
他抬头看向天空,只看到一道若有若无的金线,“墨哥,它......它还没掉电?”
墨渊终于露出笑容,左边的酒窝里盛着晨光:“现在知道为什么叫'能量引导'了吧?”
他转身走向实验室,白衬衫被风掀起,露出后腰若隐若现的菱形纹身——和他识海里的晶体,分毫不差,“去把飞行数据导出来,我们需要......”
话音未落,停机坪的警报突然尖啸。小飞的终端同时亮起红光,定位画面里,“风行者-X7”的图标正在滨海公园上空疯狂闪烁,速度数值像脱缰的野马,从1200跳到1500,又猛地窜到1800——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