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二房一家这个负担后,老宅众人开开心心收拾起行李来,想到不久之后自己就是京城人了,王氏心中是忍不住的欢喜。
这几年要不是小儿子的举业耽搁着,她和周富贵怕是早就跟着去京城居住了,话说,王氏还未见过自己那两个宝贝小曾孙呢。
京城路远,这么多年王氏也只在耀祖成亲时去过一趟,也就是那次,让活了大半辈子的王氏第一次见识了什么叫繁华。
京城真不愧是一朝国都,十里长街,华灯璀璨,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茶馆客栈,酒楼布庄,处处人声鼎沸,还有沿街走着的各式各样小贩们,他们或提着篮子或挑着担,敞着嗓子叫卖着自己的营生。
见识过京城的盛景之后,王氏肯定不乐意窝在这么个小村子里。
再说翻过年宝珠就十四了,马上就到了相看亲事的年纪,如今他们也算是官宦人家,周围这些寻常人家自然入不了王氏的眼。王氏有强烈的预感,她宝贝闺女的好姻缘肯定就在京城的繁华处等着呢。
想到前两天登门的张媒婆,王氏撇嘴,如今她家宝珠可是官家小姐,哪里是那老什子的县承儿子能肖想的。
哼,她王翠花可不是那些没见识的农家老太太。
想到这里,王氏不禁抬了抬下巴,学着戏文里老封君趾高气昂的样子,朝乔氏和高氏挥了挥手,让她们快些下去收拾行李,也好早些启程。
……
而另一边,周富贵带着三十亩水田的地契和五十两银子来到了族长周向东家里,林祥爷和其他几个族老已早早在等着了。
周富贵一大家子要迁居京城的事,族人们早有预料,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可对于周富贵突然和次子分家的事,几个族老们怎么也没想到,按理来说,富贵日子就在眼前,此时分家不是明摆着对周青林不公吗,想起那分家文书上写的内容,明明家中有几百亩田地,却只给二儿子分了十来亩,就连分家银子也只给了二十两。
要知道周富贵家可不是普通农户,虽然二十两银子对旁人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可村里谁不知道他家有钱啊。
这不,前天周向东看到签了字的分家文书后,实在想不出平时脾气倔的要死的周青林这次怎么能忍的下这口气的,可周青林不抱怨,他这个当族长的总不能不吭声吧,再说这周青林也是他的堂侄呢,自己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吃这个大亏。
只是还没等周向东开口询问,在座的几个族老就听到周富贵说起要捐族田,办族学,建祠堂的事来。
这番话,宛如平地一声惊雷,直炸的几位族老们双眼发亮。
捐族田,办族学,建祠堂,我滴个乖乖,他他他们没听错吧?
等再三确认是真事后,几个族老的注意力立马回到了用五十两银子建祠堂上,那得多气派啊,这十里八乡怕是头一份了吧。
所以族老们哪里还记得先前想替周家老二鸣不平的事,管他周富贵家怎么分的,人家自己都愿意的事,他们瞎操个什么心啊。
也所以等老刘氏听到消息跑过来想替自家侄女抱怨几句时,就被周向东当场扇了一巴掌给撵了回去。
这节骨眼里可不能让自家婆娘在这里闹,不然周富贵一个不高兴反悔了可咋办。
其实这捐族田,办族学和建祠堂都是这次周耀祖在来信中提到的,王氏听后也觉得这主意不错。
虽说这么大手笔让她实在肉疼,可得到的好处也是实实在在的。
本来王氏就担心这次把田地卖给旁人后会引起族中佃户的不满,如今好了,有这么几件大好事摆着,料想他们也说不出旁的话来。
再说有了族田和族学,族里的孩子们就都有书念了,这样族人只会更感激他们一家,日后再说起她家时,肯定只有点头称赞的份了。
有了好名声,儿子和孙子的仕途才会走的更远,王氏知道这就是耀祖让她这么做的真正用意。
......
几番寒暄过后,周富贵也没有多待,签好了捐赠文书,接着就把三十亩田契和五十两银子交到周向东手上,而后留下几个盯着桌上的地契和银子笑的合不拢嘴的周氏族老,匆匆往方王村去了。
躲在门外的张菊见周青林被分家的事已成定局,心里总算松了口气,这下自己终于不用再强忍着不能往外说了,想到这里,她也顾不上泡在水里未洗的衣裳了,推开搓衣板后就往几家和她要好的妇人家快步走去。
村里消息传的快,没一会儿大家就都知道周青林被分家的事了,同情的有之,奚落他的更是不少。
尤其张添头,咧着嘴在边上笑的那叫一个欢。
这人还气着前两天和周青林打架的事呢,张添头个子矮,和周青林这大高个掐起架来只有挨打的份,当时没几下就他被按在地上揍的鼻青脸肿了,真是想想都憋屈。
现下听说周青林被爹娘只给了点薄产就分了出来,张添头心里自是说不出的畅快,想到这人从小到大就没做过农活,妥妥一个肩不能挑背不能扛的废物,往后这日子指不定过的还不如自己呢,到时看他还怎么拽,哼!
......
周青林并不知道村里已有人在等着看他日后的笑话了,这会儿的他喝了一杯热茶后,就在自家院子里四处转悠开了。
前世在乡下时,周青林和爷奶住的也是这种用土垒成的房子,不过那时房顶却是用瓦盖的,不知道他家这茅草房在下大雨时,屋里会不会也跟着下小雨。
院子西头稍矮的那间应该是柴房吧,周青林上前推开掩着的木门,里面堆了满满一屋子的柴禾,都是先前那几个长工空闲时候上山打的,老宅那边烧火做饭的木柴就是从这边扛过去的。
原先这边没有锅具,长工们并不在这里生火做饭,三顿都是去老宅那边吃的。
柴房和边上的灶间就隔着一道墙,周青林刚想进去转转,就听见从厨房里传出两个小姑娘的说话声:
“三姐,这样粘上就好啦?”
“嗯嗯,等晾干了保证还你一个新锅!”
四丫看着三姐正小心翼翼地把一坨黄泥糊到了大铁锅的破洞处,突然觉的三姐好聪明哦,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个法子呢。
等了一会儿,周青林就又听到三丫的嗓子
“嘿嘿,齐活,快快快,咱们把火点起来!”
“好嘞!”
四丫连忙哒哒哒的跑到灶前,拿起火石后,劈里啪啦几下就把灶膛里的干树枝引着了。
“三姐,好像真的有用哦。”小姑娘乐得合不拢嘴。
“当然,你也不看看我是谁。”语气里满满的自信。
“三姐,锅烧红了!”
“没事,我舀点水进去。”
接着,周青林便听到里面传来“哧哗”一声。
“漏了!漏了!三姐漏了!呜呜呜......”四丫吓的大哭,然后三丫看到四丫哭她也跟着哭了起来。
周青林走进去一瞧,哎呦,简直没眼看,三丫脸上糊着黄泥巴,四丫脸上都是黑灰,两只小花猫还边哭边用脏脏的小手抹着脸上的泪呢。
四丫看到爹爹进来,委屈的不行,“呜呜,爹爹,咱家的锅漏了!”
三丫也跟着点了点头,“修也修不好。”
周青林走上前,看到锅底有个拇指大小的破洞,破洞边上还糊着一些黄泥巴,看来刚刚三闺女就是用的这个补的锅,泥巴见水就会化开,也难怪又漏了。
周青林仔细看了看那破口处铁片的厚度,只薄薄的一层,这锅怕是用了有十来年了吧。
别人家煮猪食的锅恐怕都比这个强,想到王氏拿这样的锅来打发原身一家子,周青林心里的火就蹭蹭往上窜,哎呦我的暴脾气,他可没有原身逆来顺受的体质。
周青林当下舀了瓢水把锅唰了唰,用抹布把水渍抹干后,就拿菜刀沿着锅沿把锅给起了出来,接着一个倒扣把锅举在了头顶上方,转身对身后的小花猫说道:“走,跟爹扒锅去!”
……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修破锅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