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奋战月考
九月已经将近尾声,校园内的场域温度调试器持续发着力,但是作为百年老校的江宁一中上次换成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这个场域温度调试器已经是快三十年前的事情了。这台大机器的母机(对全校的温度和湿度起到总控作用,是这台机器的“大脑”)在学生会总部,学校践行“学生自学、自治”的理念,交由学生自主管理,其他的子机器都广泛分布于校园内的各个角落,在服从于母机下达的指令的前提下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在每台机器所拥有的权限范围内实现个性化的调控,从而实现确保校园内各个区域温度和湿度舒适可控的目的。这些子机器又根据具体性能被划分为三个层级,一级、二级和三级的子机器,以一级为权限最高,三级为最次。
高二年级距离学校于十月中旬安排的月考越来越近,江宁一中作为老牌的省重点学校,学生彼此之间的竞争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就连学霸得知马上要月考了都难免紧张,更别说这所学校的普通学生了,夸张一点就是“闻风丧胆”了。江宁一中的每一次月考都是一次大洗牌,尖子班会有保持百分之二十的人员流动,普通班的同学如果有月考成绩优秀的自然会把尖子班的“吊车尾”替换下来。月考批卷完毕会出一份全年级的排名,这张写满全年级学生名字和成绩的名单会被张贴在教学楼的走廊内,这一大张红色的名单的确是很醒目,眼睛想要做到有选择性地去忽略都很难。成绩单很扎眼,现实也是这样。优胜劣汰,自然法则,在这里完美适用。
但是两个尖子班都有固定的人数,要是“吊车尾”每次都能抓住尖子班名单,上最后的“末班车”,当然原则上也是留在了重点班。夏槿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每次都在尖子班的倒数前五,一年多来从来没有失过一次手,沈禹有时候都不免调侃他两句,问他是不是在故意控分,保证自己不被调到普通班去。夏槿每次都嬉皮笑脸地说这大概是运气好吧,沈禹觉得他心挺大的。
每次月考对于普通班的学生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机遇,毕竟从高一到高二这样的机会每个月都有一次,但是到了高三班里的人员大概是不会有大的变动了,就算有调整,也是微调了。而对于尖子班的学生每次月考无疑都像收到了一份来自普通班的“挑战书”,没有硝烟的战火从备考的那一刻就悄然打响。待在普通班不意味着你的学习能力比人家尖子班的学生差多少,毕竟能考上江宁一中的学生都是百里挑一的,学习方法那套自然是没得说。
当然,换而言之,重点班不是那么好呆的,两个尖子班除了要完成每个年级统一安排的月考,还要面对针对两个重点班学生单独出两份卷子,一套A卷,一套B卷,由学校校领导随机抽选哪个班做哪套卷子。不过,两张AB卷的难度和题型基本上是一致的。江宁一中设立的高一到高二的这套考试制度就是为了避免有些尖子生产生了一种“稳坐钓鱼台”的倦怠心理,旨在促进学生们的良性竞争。
温泽韫和宋莳月两个人恍若两座大冰山一般地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也没能和因为考试而弥漫着紧张气息的班级彻底隔绝开来。
俩人平时都是非必要不说话,除了要交作业或者传、发卷子不得不产生的交流,温泽韫和宋莳月谁也没有主动挑起话题。
至于提出交换批改卷子这一招的居然还是温泽韫,这一点确实有点让人意想不到,宋莳月不清楚他的动机,单纯觉得这样能更高效地揪出对方的错误并且改正,应该也没什么不好的,索性就就答应了。
实际上,作为互改卷子“发起人"的温泽韫根本对宋莳月就没有花费太多的口舌。
温泽韫叫住宋莳月的那一瞬间温泽韫自己都愣住了,这是两个人为数不多的对话了。宋莳月表情淡然,看不出喜怒,脸上摆出一副“有事快说,有屁快放”的模样。
温泽韫单刀直入:”我有和同桌交换改卷子的习惯。”
宋莳月心里暗暗骂道:那找你前同桌去啊,找我交换批改卷子是几个意思?难不成所有当你同桌的人都这么倒霉吗?
心里饶是这么想,宋莳月还是努力从嘴角挤出来一个看上去十分完美的弧度:”那就试试看吧。”至少这句话说出口,如果和温泽韫在交换批改卷子合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不愉快”,宋莳月完全就可以凭借这句话毫无心理负担地直接终止这场合作,宋莳月做事永远给自己留有余地。
他们交流做多的情况恐怕是在课堂上做完练习卷后,为了严格批改标准,避免自己评卷的标准过松,两个人就交换卷子互相批改。
宋莳月和温泽韫两个人批改的关注点不太一样,宋莳月注重解题步骤的完整性,但是有的时候用的解题方法有点繁琐。而温泽韫则更注重逻辑甚至于有的时候会省去一些自己都没意识到的细枝末节的步骤。因此温泽韫和宋莳月两个人在改卷子方面竟然能形成了意想不到的互补效果。两个人都不怕得罪对方,直接用红笔在对方卷子上指出纰漏,这种方式直接而且高效。
现在,摆放在两个人课桌上的两个倒计时同步开始计时,两个人同步做同一套化学卷子,这是一场无声地竞赛。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