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月考落幕,未知仍在
对于尖子班的学生来说,年级统一考的试题难度并不算大,但是学校出题的习惯是各个年级的老师交叉命题,高三老师单独命制本年级的卷子。所以周末回来过不了几天整个年级要面对的就是高一老师命制的卷子了,要是觉得高一老师出的题目可能会比本年级的老师出题稍微简单那么一点,那这个人可就太天真了。
像江宁一中这种重点学校,绝大部分老师的教资都在五年以上,所以虽然别看人家是高一的老师,其中很多都是刚交完上一届高三,刚从高三老师的位置退下来的,对于学生的考情有着深度的了解,难的题很少出,通常会保留百分之十到十五的题目用来压轴,拉开区分度,大部分题目都是中档偏上的题目,很考察学生的基本功底和活学活用的能力,所以像是易错易混点还有会被大多数学生都忽视掉的细节却经常被用来出题目,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创新题(其实就是综合各种考点,题目的综合性比较强,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讲不是很难)。
对于尖子班来说,题目不难,就格外考察细心程度了,题目不难意味着普通班的学生也有很大的晋升机会,稍不留心,自己在重点班的“宝座”怕是要保不住了。但是重点班的学生实际流动率远远低于学校预期给的百分之十五到二十的比例。这是因为两个重点班学生的成绩是依照年级统一考试和两个班分别考的A、B卷的两个成绩用六四开(其中年级统一考试为六,两个重点班的考试成绩为四)的不同权重来核算出最终成绩的。
所以统考是基本盘,必须要稳住,同时还要接住重点班独一份的“额外餐”。“欲戴其冠,必先承其重。”,重点班的学生难免要承担比普通班更大的压力,如果从这个位置上退下去还要可能要面对很大的心理落差。
但是没有办法,高中所有的考试都是淬炼,在完成筛选的同时锻造一个人的韧性,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未尝不算是一件好事。
为了能亲眼看到高考那最后一场人生中不起这决定性作用、但是依然起着重要作用的考试那最后一抹“短暂却着实绚烂的烟火”而做着长远的铺垫。
江宁一中虽然在月考周学生普遍会感到压力,但是却不会感到压抑。有竞争,但是极少有恶性竞争的事情发生。
学校在预防应对心理疾病方面做足了准备,学校为此配备了五位心理老师,轮流值班,就算是在学校住宿的学生也可以在任何时候去找心理老师。
学校严格践行“以人为本”的校训,校领导认为如果一个学生处在心情不安、低落、烦躁的情绪下是无法达成高效学习的目的的,学生如果确实感觉到心情很不舒服影响正常课业学习的话,就算在上课时间也可以请假,但是对于缺掉的课也要及时补上,为的就是做到学习和身心健康两不误。这样的“心情”假,学校是会批的。
这不是一句口号,是学校真真正正在做的事情,这也使得江宁一中在一众的老牌好学校里面,在经过时间的洗刷之后依然能换发出新的、嫩绿的、象征着生命力的枝桠来,从而避免了滋生**,这也很可能是江宁一中这么多年来依然不显老气,却又散发着集成熟、新鲜、开放、探索等复杂但是越发迷人的气质,这是学校不朽的原因,它真正活在学生心中。
就连平时这种“玩世不恭,吊儿郎当没个正形”的夏槿也收敛了许多,他当然也不愿意、不甘于掉出这个呆了长达一年多的重点班。所以每一次当别人调侃他怎么又没有掉出重点班,他虽然表面上半开玩笑地说着自己“只是运气好罢了”,谁又不知道夏槿私下付出了多少努力呢。毕竟能稳定地待在重点班的,没有一个“孬种”。
夏槿临近月考的这两周确实话比平时少了很多,话少了,做题多了。在做题目遇到困难的时候,夏槿也会毫不犹豫地把身边的资源优势争取利用到最大化。
夏槿今天晚自习的时候,又在卷子上看到了一道很复杂的物理题,这个模型很难解构,一下子没有思路。
夏槿用手肘戳了戳坐在旁边的沈禹,沈禹上一秒低头还在写着语文的默写题目:“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下一秒一个带电小球在磁场中的运动的题目就被夏槿推到了沈禹的面前。沈禹很自然地把夏槿的书搭载了自己语文默写卷的上面,用刚才写到一半默写题的笔在夏槿的试卷上写了很简略的提示要点,这样的解题要点再加上沈禹在题目中圈出的关键点。
夏槿在旁边撑着一只手,肩膀近得快要贴到沈禹校服外套的手臂上。他的眼睛追随着沈禹的笔尖“游走”着,看见沈禹那潦草但是莫名其妙显得还算干练的字,马上明白了这道题目的整条解题思路链,明明沈禹的提示没有做到面面俱到,却恰巧补上了夏槿思维中恰巧缺漏、没有被考虑到的那部分因素。
月考前那些题海战术终于落下帷幕,月考就这样降临,江宁一中学子在考场上“叱咤风云”,都在尽自己的努力考出理想的成绩。
宋莳月在这次备战月考中,更加深刻、真实地入江宁一中的校园生活,不过仍然还有许多他未知但是十分值得他去探索的东西。
而未知的东西,确实也很让人着迷。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