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汉武帝(2)

【卫子夫的一生,完美的诠释了现实生活远比小说要精彩。

论美貌,不如赵飞燕;论计谋,不如吕后;论出身,更是不及陈阿娇。可就是这样一位女子,成为了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后,也是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虽是一介卑微的歌女,但却拥有华夏五千年史上最丰厚的嫁妆。

弟弟卫青,七战七捷,收复河套,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自此大汉与匈奴之间,攻守易形。(1)

外甥霍去病,少年英雄,饮马瀚海,封狼居胥。西规大河,列郡祈连,匈奴远遁,自此漠南无王庭。(2)

另一位外甥霍光,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位列麒麟阁功臣之首。

而曾孙刘病已,从落魄皇孙到一代雄主,更是平匈奴,定西域,彻底解决了武帝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

不得不说,卫家的基因,实在是太优秀了,没有卫子夫的出现,或许整个大汉都要换一种节奏。】

汉武帝时期

刘彻深吸一口气,“快宣霍去病觐见!”

接踵而至的信息如狂风骤雨,瞬间席卷走了适才的憋屈,留下满心惊喜。

刘彻心潮澎湃,激动地来回踱步。

自高祖起,汉朝对战匈奴就处于弱势,只能靠和亲换取和平,然而匈奴实乃蛮荒之人,常常背弃约定,虽不发兵深入,但时不时骚扰边境百姓。

七战七捷,收复河套、攻守易形!他怎能不欣喜!

卫青,他果然没看错,初见便觉得卫青双目如炬,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没想到能带给自己这样大的惊喜!

这就叫千里马遇伯乐,所向披靡啊!

只是没想到子夫的外甥霍去病,也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封狼居胥......刘彻细细品咂,惊出一身冷汗,不会是狼居胥山,匈奴的大本营吧?老天啊......这是什么怪才!

卫青看着自家陛下踱来踱去,一会儿笑出声来,一会儿又“嘶”的一声满脸惊讶,张了张嘴没敢提醒。

陛下啊,去病今年才10岁啊,才刚过穿开裆裤的年纪!

卫青不敢提醒,其他大臣就更不敢提醒了,尤其是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主的主和派,讷讷不敢言。

要是早知道他大汉有这样的神将,还主什么和啊!粮仓又不是不丰盛,打,这不得把匈奴狠狠地打回去,出口几百年的恶气!

秦朝

嬴政有小情绪了,这位猪猪陛下,怎能有这般好的运气。

父亲宠爱,母亲智慧,妻子身带两位神将,连子孙都如此争气!

想到亡秦的罪魁祸首犹未可知,嬴政眸色一暗,究竟是哪个败家子?

不止嬴政羡慕,刘邦都嫉妒起自己的曾孙了,小兔崽子运气这么好,还有没有天理了。

【遇见卫子夫,实乃刘彻之幸。近三十而立还未有子,卫子夫就给他生了个儿子;打匈奴没有好将领,历史上八大神将,卫子夫一下就给他带了两位;晚年昏聩,临终时想找人托孤,霍光又出现了。

且不论卫子夫带来的完美外戚,单论其人,也是为数不多的贤后。

卫家一门五侯,子夫位极皇后,始终宠辱不惊,恭顺谦和,让人挑不出一丝错处。哪怕后来色衰而爱迟,在霍去病、卫青相继离世的17年内,卫子夫的后宫地位,依然没人可以动摇。

贤良温顺固然是美好的品德,但卫子夫最让人敬佩的从不是这点。

性善若水,然而平静的水面中也可蕴含惊涛骇浪,她骨子里,始终流的是卫家的烈性血。

她不是囚禁于长门郁郁而终的陈阿娇,也不是逆来顺受的钩弋夫人。

入宫一年不得宠幸,既然看不到希望,那便自请离宫;武帝晚年昏庸,奸臣当道,父子相疑,为了避免儿子步入扶苏后尘,卫子夫以皇后玺调动卫兵,打开武库,昭告百官,江充谋反,已被诛杀,支持刘据清君侧。

君不义我便不从,即时失败也绝不苟活,最终以死卫道。美人迟暮,英气长存,这一刻卫子夫展现的果断和勇敢,至今看来仍然令人深觉荡气回肠。

一个生如浮萍,本该萎于尘土的女人,却活出了足够漫长荣耀的一生。

“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是民间《卫皇后歌》中对她的感慨。

“嘉夫德若斯。”是一向不喜欢卫家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她的赞扬。

“汉书万千色,独怜卫子夫。”是后人对她的惋惜。

刘彻曾评价刘据“子不类父”,其实看走了眼,这对母子身上,真正彰显了大汉风骨。】

唐朝

李世民听后不由感慨道:“卫子夫和刘据真是可惜了,武帝晚年刚愎自用,最后后继无人,只能立8岁的小儿子为皇帝,实在是自讨苦吃。”

长孙皇后由衷赞同道:“是啊,这可是培养了三十多年的太子......”

“幸好朕与承乾绝不会发生这种事。”

长孙皇后点头,笑道:“自是如此,父子和睦最为重要。”

武帝凉薄,二郎却是对几个孩子极尽宠爱,对承乾更是寄予重望,两者又怎能相比较?

明朝

朱元璋一把揽过朱标,语重心长对他说道:“标儿啊,宁可学刘据和李承乾,也不要当扶苏,若你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不要心软,该杀的臣子一个都不能放过。”

朱标认真回道:“儿子知道,不过儿子相信父皇,咱们父子二人,绝不会落入如此地步。”

朱元璋拍拍朱标肩膀,略感欣慰。刘据前期还是太过柔善,不懂拉拢朝中大臣,卫青去世后没了外戚支持,孤立无援才会被逼得不得不反。

他的标儿也是个心软的主,不过没关系,他自信还有大把的时间将帝王之道传授给儿子。就像标儿说的一样,他们父子两,绝不会迈入秦皇汉武和太宗皇帝的后尘!

汉朝

刘彻傻眼了,他才高兴没多久呢,天幕咋又说他老年昏聩。

这一会儿恼一会儿喜一会儿忧的,心情起起落落,再这样下去,心脏都要出毛病了!

等等......儿子!

年近三十,子夫给他生了个儿子的话......算算时间也该怀上了!

刘彻的注意力一下跑偏,大喜过望,立马传召道:“大善,宣太医,快去给子夫诊脉。”

要知道,即位十二年,他和阿娇什么方法都用尽了,还是生不出儿子。因为无子,朝政不稳,甚至有大臣支持淮安王当太子,岂有此理!

现在得知自己后继有人,刘彻一下就放松了下来。至于天幕说的什么晚年昏庸,那是晚年的事了,他就不信在提前预知后,自己还会犯错!

长门宫中,不同于卫子夫的喜忧参半,陈阿娇冷静地闭了闭眼。

她与刘彻少年夫妻,情深意笃,几十年恩爱夫妻,可最后的结局竟是囚于冷宫。

卫子夫尚且能做到君若无情我便休,她陈阿娇又凭什么不行?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卫子夫有将门烈性,可她陈阿娇身上也流淌着皇家血脉,既然事已至此,抱怨只会徒增伤心,倒不如彻底放下,逍遥自在。

刘彻现如今对她再是不喜,碍于皇家脸面,也不可能短她衣食住行。既如此,还有何担忧?

再次望向天幕,陈阿娇只觉内心少有的清明宁静。

【卫子夫的故事暂且告一段落,原本想在名臣将相的合集中单独讲一下卫青和霍去病,无奈汉武帝的功绩实在和两人分不开,只能一同讲述。

我们先将目光转向卫青——

虎贲抬轿,羽林垂首,天子降阶。千古以来,仅卫青一人而已。

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这位出生骑奴的将军,年少时受尽苦楚,却始终不曾自怨自艾。

一朝得遇武帝赏识,首战封侯,之后屡战屡胜,从龙城大捷,到收复河套、奇袭高阙、二出定襄、漠北大战,为大汉打下硕硕疆土。

长平桓桓,上将之元,薄伐猃允,恢我朔边,戎车七征,冲輣闲闲,合围单于,北登阗颜。这是留于史书上盛赞。(3)

然而即便获得如此殊荣,卫青依然谦和仁善,为人低调,不养门客,不涉朝政。

淮南王刘安造反时曾言:“汉廷公卿皆沐猴而冠,唯刺大将军乃以举事。”

连淮南王都明白,对付卫青,不能策反,唯有刺杀。足以见卫青之忠心。

也许正是由于这份忠诚,卫青成了汉武朝难得善终的存在。

卫青死后,刘彻深感悲痛,亲选墓地,赐谥号“烈”,光明显赫为烈,宏伟浩大也为烈。此外,刘彻还将卫青陪葬于自己的茂陵,以示怀念。

不过刘彻如此怀念也是正常,要知道,卫青的离世,不仅标志着他一生辉煌的结束,也意味着武帝时期辉煌的逝去。

自霍去病、卫青相继离世,刘彻就发布了求贤昭,坦言“名臣文武欲尽”。然而即使如此,汉朝对外战争水平依然呈跳崖式下跌,四次出击匈奴,两次全军覆没,两次大败。

史书记载,武帝最后两年病体缠身,却往来于长杨五柞之间,最后死在了偏僻的五柞宫。而长杨和五柞正是昔日卫青和霍去病练兵的地方。

这位凉薄的帝王,到了人生暮年,怀念的究竟是故去的将军,还是他们给大汉带来的不可追及的荣耀,始终是个谜题。】

汉朝

虽然提前预知了今后的战绩,可卫青心中并无欣喜。

这是属于另一个时空“卫青”的荣耀,并不是他的,有了这份荣耀作压力,不知自己是更上一层楼,还是不及天幕所言......

此外,天幕为何要说‘霍去病、卫青相继故去’?为何将去病排于自己前头,难不成是去病比自己先走一步?可去病比自己小那么多岁,怎会如此呢。

卫青眉头紧皱,心中不妙的感觉愈发深重。

姐姐和未出世的外甥之事尚未想到解决的方法,如今又添一桩。

姐姐是自己血浓于水的亲人,陛下又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该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呢......

同样面色沉沉的是刘彻。打一个巴掌给一颗甜枣常有,可给一颗甜枣再打一个巴掌也太罕见了。

先是告诉他拥有两位神将,又告诉他两位神将都活不长,什么‘四击匈奴,两次全军覆没,两次大败’,刘彻想想就觉得头脑发晕。

还有那个淮南王,他就知道,果然有不臣之心!

(1)“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出自《史记》。

(2)“饮马瀚海,封狼居胥。西规大河,列郡祈连,匈奴远遁”出自《汉书·霍去病传》。

(3)“长平桓桓,上将之元,薄伐猃允,恢我朔边,戎车七征,冲輣闲闲,合围单于,北登阗颜。”同样出自《汉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汉武帝(2)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