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齐王越骂越凶,脏话实在不堪入耳,忽然半空中啪一声巨响,骂声戛然而止。李建成收回马鞭,不再理会痛得满地乱滚的四弟。他直勾勾盯着李世民,面无表情:
“你三年就解决了突厥?”
李世民愣了一愣,记起方才天音泄漏的未来。他微微沉默,只能平静回答:
“我也不知道。”
李建成继续盯着他:“你怎么做到的?”
——李世民的确曾向他夸口,说领兵十年便可解决突厥,他当时一笑置之,只以为是小儿狂言。但这现实之离奇,居然比狂言还要超出想象。
李世民叹了口气:“我还是不知道。”
这是实话。即使以天策上将纵横无敌的军略,也确实想象不出这样不可思议的胜利。突厥控弦百万,据地千里,军力犹在大唐之上;到底是怎样的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在三年内平定这样的心腹大患?
围聚的将领也反应了过来,长孙无忌、尉迟恭、张公谨、侯君集等面面相觑,随后向秦王投去了惊愕的目光。他们都是熟知军情、久经沙场的人杰,但正因为熟知军情,才会被这消息震惊到言语不能,甚至忘了出声赞颂主上。
——三年平定突厥?这是人力能做到的么?
你还不如说秦王为蛮夷拥戴,被公推为他们的可汗呢……
李建成嘴角抽搐,继续发问:“那‘天下大治’、‘海内升平’又是怎么回事?”
李世民微微摇头:“盛世岂能靠一人缔造?我才学短浅,正需贤臣辅佐,才能匡正过失,致天下以太平。”
李建成尚未说话,天音已经响起:
【而且,李世民也成功将玄武门之变的损害控制在了最小的范围。除李建成、李元吉以外,东宫与齐王府的属官都被赦免,部分贤才甚至被委以腹心,在新朝继续发光发热。如东宫旧臣魏征、薛万彻等,便在贞观之治中居功至伟。魏征的直言敢谏固然难得,但太宗皇帝能接纳仇敌心腹的谏言,心胸的确是开阔广大……】
——得了,秦王殿下不是要贤臣匡正么?现在现成的贤人名单就送上门来啦。
至于贤臣们的旧主李建成……太子殿下在马上晃了一晃,竟然莫名有了种被当面带绿帽的屈辱。
当然,这种羞耻与屈辱只是一闪而过,李建成仰面望天,心中充塞的却是悲凉,仿佛仅仅在一眨眼的功夫里,他便被整个世界抛弃了——天意抛弃了他,父皇抛弃了他,甚至连东宫的忠臣们都背弃了他。
他还剩什么?莫非他真是被天意厌弃,活该被李二除掉的绊脚石么?
接踵打击之下,李建成心灰意冷,只觉往昔争名夺利的雄心寸寸化为灰烬,再也提不起勾心斗角的力气。
他茫然扫过周遭的众人,只觉往日恨之入骨的敌手,而今也没有了发怒的心气。
始作俑者秦王可没时间顾忌受害者李建成的心态,他正凝神仰望天空,如饥似渴的观察每一个细节呢——在提到魏征、薛万彻时,天幕相当之贴心的附上了这些东宫旧臣为李二陛下建立的功勋、贡献的谏言。而其中魏征的进谏恳切平实、处处切中要害,更是令秦王心痒难耐,恨不能立刻将如此贤才招致麾下。
——至于苦主李建成会怎么想,那大概就考虑不到了。
【当然,玄武门之变终究是一场篡逆。无论再怎么样谈论它的正面意义,也不能否认它对唐代伦理的巨大破坏。
在玄武门之前,南北朝已经有过无数的叛乱、宫变,但发动者即使一时胜利,建立的王朝也难以长久,终究赢得的只是骂名。但李世民却以他的事迹打破了这个定律,他证明了,即使逆取也可以顺守,即使杀兄屠弟,逼父让位,也可以靠着文治武功留下青史美名。
这种榜样的刺激作用就太大了。尽管大多数篡逆者的才华不如李二陛下的百分之一,但不妨碍他们大胆起航,追逐梦想,普通而又自信。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自玄武门后唐代宗室人人以太宗皇帝为榜样,激情澎湃投入到集体吃鸡的大逃杀中。
所谓皇帝与皇子斗,皇帝与皇后斗,皇子与公主斗,偶尔太后和太上皇发挥晚年余热,也要下场与子孙们斗一斗——两两对接,彼此排列组合,那是怎样一幅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啊!
说实话,巨唐数百年社稷,平均下来每个皇帝都能轮上一次宫变,那真是人人有梦想,各个敢造反,不要说高度稳定的宋、明,即使大汉也只能瞠目结舌,高呼不可战胜——能在大一统王朝中搞出乱世吃鸡的风采,那也是我巨唐一枝独秀,傲视群雄……】
天音中带着戏谑调笑,方才还在为天降大任而喜悦兴奋的秦王立刻僵住了。
同样全神贯注聆听的秦王府众人:???!!!
这是可以说的吗?!
这是做臣子的可以听的吗?!
尉迟敬德与侯君集面面相觑,平生第一次痛恨起自己那武将的强健身板——要是如房玄龄、杜如晦两位老先生那般衰迈多病,眼下便可以直接两眼一翻,装作刺激过度、昏倒了事。
至于紧随贵人身后的骑兵,那只要稍稍有一点常识的,此刻心中都是山呼海啸,恨不能一头撞在马下!
——平均每个皇帝都能轮上一次宫变!这样的密辛要是稍稍被人利用,那立刻就会是天翻地覆的大祸,别说他们这样的士卒,即使以秦王府邸心腹重臣,也决计承担不起!
不过,大唐居然能在这样频繁的宫变下保有数百年社稷,这活力委实也有些惊人……
大概是破防后肆无忌惮的缘故,已经崩溃的李元吉又被天音惊醒过来。他当然不会放过任何羞辱敌人的机会,立刻开始嘶声大笑,咒骂李世民自作自受,后代活该被反噬。这样的咒骂实在难以入耳,却并没有人阻止。
李建成自然是袖手傍观,嘴角隐隐冷笑,几个秦王府的武将也是头皮发麻,真恨不能立刻驭马逃离;就连伏在地上的张公谨都在微微发颤,只能将俯首紧盯绢帛,装作充耳不闻。
倒是长孙无忌比较镇定,大概是至亲的缘故,他还策马向妹夫秦王靠近两步,似乎试图安慰。
【更为难堪的是,几乎一模一样的兄弟相争情节在李世民晚年再一次发生。真不知道,当他看到自己心爱的嫡子们手足相残,痛苦得要引刀自尽时,会不会想起十七年前的玄武门?
某种意义上说,长孙皇后的早逝未必不是幸运,否则亲眼见到孩子彼此厮杀算计,悲痛恐怕难以忍受。不过她的兄长就没有这样眼不见为净的好结局了,长孙无忌最后枉死于黔州,也和这场夺嫡风波有着莫大的关系。
无论是李世民还是长孙家族,都在最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长孙无忌:…………
得,吃瓜吃到自己头上了。
长孙无忌默默退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相比于不知名姓的后代皇帝,天音亲口预告的“子孙厮杀”、“手足相残”,那可更要刺激百倍。以至于李世民咬牙抽气,连面容都有些扭曲。
而李建成呵的一声轻笑,恰到好处的补上了刀:
“二郎,你给子孙立的好榜样啊。”
李世民……李世民作声不得。
岂止作声不得,秦王脑中还萦绕着无数稀奇古怪的念头:
如果天音宣扬的所谓“大一统”、“盛世”,是天意寄予的期许;那这“手足相残”又是什么?上苍施还的报应,还是警示?
——我该怎么做?!
眼见李世民的面容阴晴不定,秦王府骑兵面色惨白,李建成心中多了几分快意——在被天音反复的打击之后,他对夺位已经完全绝望;眼下看到报应不爽,心中的怨恨也能稍稍疏解。
至于尉迟恭等人,眼见着主上破防,那干脆就是连呼吸都怕喘粗了气。
【总的来说,在开辟了历史新篇章的同时,玄武门也必须为某些负面的影响背锅。唐朝的盛世固然起源于它,但贯穿唐代数百年的宫变、争斗、混乱,也与它息息相关。即使欣赏、推崇太宗皇帝的史学家,在此也不得不稍有惋惜。
或许如司马光所说,如果高祖李渊有周文王那样的知人之明,李建成有吴太伯那样的谦让,这场风波应该能平稳度过,不留下遗憾。但世间安得两全法呢?我们也只能畅想了。
当然,玄武门之变错综复杂,历史的真相难以全知,我们今天也只是管窥蠡测,为之后唐代历史的讲述打好铺垫而已。
——当然啦,要为视频打好铺垫,那就需要诸位手中的三连啦!——求硬币求转发求收藏喔,你的三连就是up主更新的动力~
】
众人尚且沉浸于皇室密辛中不可自拔,忽的劈头盖脸就被扔下了一堆完全不可理喻的词汇:
三连是什么?硬币是什么?收藏又是什么?——这天音自称的up主是什么,神名么?
虽然完全无法理解,但在扔下这些莫名其妙的话后,笼罩四野的天幕开始迅速变淡变浅,显然即将消失。李世民心下一跳,不觉生出焦虑:这天音所说的“唐朝历史”,决计不容错过;但他索求的“三连”到底是什么?
李世民百思不解,不觉回头看向了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博学广知,稍一沉吟便有了答案:
“殿下,这‘三连’想必应该是‘珊琏’——珊者,珊瑚也;琏者,玉琏也。这两者都是祭天的礼器,恰恰与现下的情形吻合……”
说到此处,长孙无忌却忽的卡了壳——如果天音索求的真是祭天礼器,那岂不是给秦王殿下出了老大的难题?
——谁出门宫变还带着祭天的礼器啊?难道要立刻派人去太庙抢?!
眼见自家大舅子瞠目结舌,还是秦王急中生智,反手解下了腰间长剑——这是当年攻破洛阳时于武库取来的神兵,据说隋文帝杨坚曾配此祭天,大概——勉强——也算符合要求吧?
空中白光一闪,宝剑消失不见。秦王面前浮出了几个大字:
【感谢您的打赏,本次试看已经结束。敬请期待下期视频】
·
眼见光幕终于消失,围聚的众人如痴如醉,一时仍旧反应不过来。
虽然光幕将众人封锁于内,但维持时间却极为短暂,不过一刻钟左右。因此玄武门内外并无变化,触目所及一片安静。被巨大信息量冲击得神智不清的诸位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做什么反应。
还是尉迟敬德敏锐冷静,眼见太子与齐王仍孤零零立于对面,立刻回手向身后一招。跟随来的骑兵虽然已经在猛料刺激下一脑子浆糊,但还是本能服从主帅命令,绕后将两人团团围住。
李建成立刻反应了过来。他扫视众人,最终直视李世民,呵呵冷笑:
“好!好!太子有太子的死法,二郎,你还不亲自动手?”
现在七十余骑兵牢牢包围,他连与李二对射的机会都没有了。只要李二一声令下,他与李元吉立刻就会被重弓射成刺猬!
当然,李元吉这个两面三刀的货色死不足惜,但他堂堂太子,天潢贵胄,总不能白白死在这些小卒子的手里。正因如此,李建成才蓄意挑衅,希望李世民能亲自动手,一如天音所预言。
李世民面无表情,一言不发。
长孙无忌低声劝谏:“殿下……”
李世民抬手拦住长孙无忌的谏言,依旧没有说话。他仰头端详天空,心中却有千百个念头回荡,方才天音所言依旧历历在目,从“屠兄宰弟”到“千古一帝“,从“千古一帝”再到手足相残、遗祸骨肉……
如此沉默许久之后,他终于缓缓开口。
“大哥。”秦王道:“而今皇天在上。后土为证,我——我想与你谈一谈。”
李建成:被当面ntr的痛,有谁能懂?
大唐宗室:学习太宗好榜样,人人都能把反造!
对玄武门之变的评价很复杂,这里算是班门弄斧啦。
总的来说,玄武门之变不能完全为唐朝的频频宫变背锅——唐朝以前是南北朝,那是真正杀皇帝如杀鸡的时代,大唐的公主皇子们要谋反,用不着玄武门来带这个头。先前的榜样多的是。
但你要说玄武门之变完全没锅,那肯定也牵强——中国基本统一的朝代就那么几个,别说宋明这样高度稳定的榜样了,就是制度草创、体系尚不健全的汉代宫廷,那也没有搞出大唐这样每个皇帝轮一次宫变的奇迹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玄武门之变(五)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