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寻宝行》一经播出,观众们迅速被节目中的精彩推理、紧张刺激的闯关环节所吸引,特别是炎星蔚的“天才解谜王”人设更是直接封神。
无数网友在弹幕和社交平台上疯狂刷屏:
“炎星蔚太聪明了吧!怎么什么线索到他手上都能解开?”
“求求综艺多找点这种能动脑的嘉宾,感觉真的在破案!”
“‘炎融雪’CP是真的好磕啊,林雪帮他找台阶下那段也太温柔了!”
初期的反响极其热烈,#炎星蔚解谜王#、#无限寻宝行爆火# 等词条更是一度冲上热搜,甚至有人开始讨论他是否应该多参加推理类综艺,进一步拓展事业版图。
赵雄见(见姐)兴奋不已,他几乎能预见,只要保持这股热度,炎星蔚的咖位势必会再上一个台阶。
然而,风暴,几乎在一夜之间席卷而来。
就在节目播出后一周,娱乐记者突然爆料了一则“内幕消息”,文章标题刺目惊心:
《真人秀录制期间,炎星蔚私下耍大牌?疑似干预节目流程,引发全员不满!》
爆料内容:
“随意干预节目规则” —— 文章中提到,他在节目开始时“私自打乱抽签流程”,让主持人吴亮措手不及,暗示他“仗着流量地位,现场强行抢戏”。
“录制时态度嚣张” —— 文中还“匿名采访”了一位所谓的“节目组工作人员”,爆料他在休息期间“对待工作人员态度敷衍,不配合录制”,甚至用“不耐烦的语气”要求调整拍摄角度。
网络舆论如同决堤的洪水,在短短几天内彻底淹没了炎星蔚。黑粉、营销号、水军,多方势力推波助澜,他的形象在一夜之间崩塌,成为所有人攻击的靶心。
“这不就是典型的流量明星吗?一出道就飘了,耍大牌抢戏,根本配不上‘高智商’称号。”
“以前还以为他挺努力的,结果看看,现在的真人秀里,这么多嘉宾,怎么就他最会抢风头?”
“抢主持人的话筒,自己决定规则,这不是大头症是什么?”
“节目播出前,节目组压下来的黑料,终于藏不住了!”
“内幕揭秘!炎星蔚的‘智商人设’全靠后期剪辑,实际表现一塌糊涂!”
“粉丝洗不动了吧?你家哥哥录个综艺都要控场,这么大牌?”
各种未经证实的消息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疯传,标题越写越夸张,内容越来越离谱,连炎星蔚在节目中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细节,都被截取、放大、曲解。
大量水军账号在短视频、微博、论坛等平台“控评”,让所有关于炎星蔚的讨论都变成负面导向。即便有粉丝试图澄清,评论区依旧被无情淹没。
“节目效果而已?别洗了,他就是个爱抢镜的戏精。”
“后期剪辑能剪出‘高智商’?笑死,真以为自己是福尔摩斯了?”
风向彻底翻转。
曾经支持他的粉丝开始动摇,路人从疑惑变成厌恶,甚至连原本对他表现惊艳的观众,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被节目骗了”。
“炎星蔚大头症”这几个字,成为摘不掉的标签,在每一个关于他的新闻下方,都被无数网友刷屏嘲讽。
短短几天,他从“解谜王”变成了全网黑。
在公司会议室,赵雄见一巴掌拍在桌上,脸色阴沉得可怕。
“这是谁在背后搞鬼?!”
他气得眉毛都要炸了,手上的文件被狠狠甩到桌面上,里面全是各大媒体的□□,字字句句都在咬着炎星蔚不放。
“他录制的时候明明规规矩矩,那个抽签环节他也只是顺势抽了个签,能扯到‘耍大牌’?!”
见姐的怒气压都压不住,拿起手机疯狂联系公关团队,试图平息风波,但网络上的舆论已经全面失控,各大新闻网站、短视频平台上,关于炎星蔚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
最糟糕的是,资本市场的态度也开始动摇。
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让炎星蔚的演艺生涯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最先反应的是资本市场——广告商、剧组纷纷解约,品牌代言相继撤退,他的名字,成了娱乐圈的一块烫手山芋。
原本已经谈妥的古装权谋剧《风起长安》,炎星蔚的男二号角色几乎已尘埃落定,甚至已经完成部分定妆和剧本围读。然而,投资方临时召开内部会议,最终决定——撤回合作。原因很简单——“品牌形象有争议,暂缓合作。”
而另一边,原本合作顺利的几个品牌代言,也在暗中调整策略,悄然与公司沟通,表明短期内不会续约,并要求减少炎星蔚在广告中的露出,以免影响品牌形象。
短短一周,他的影视资源断裂,代言停摆,事业陷入冻结。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见姐几乎连夜召开应对会议,试图寻找破局的可能性。
“我们必须想办法扭转舆论。”
——他尝试联系节目组,希望能从官方渠道澄清,但节目组的态度极为谨慎,担心被舆论牵连,最终只愿意选择冷处理,不做任何表态。
——他试图找业内的朋友帮忙发声,但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沉默,深怕自己的一句话,会让这场风暴烧到自己身上。
——他甚至考虑让炎星蔚亲自回应,但眼下的风向,任何解释都会被曲解成“洗白”,甚至可能让风暴升级。
就这样,一切都被困在了死胡同里。
在这场铺天盖地的攻击中,炎星蔚没有愤怒,只有深深的疲惫。
他并非不想反抗,但当他看见每一个关于自己的新闻下方,所有的留言都充满恶意时,他忽然意识到——无论他说什么,都不会有人愿意相信。
“……我解释了,大家就会信吗?”
他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自嘲的苦笑,眼神透着疲倦。
这一刻,他才真正明白,在这个行业,人的声誉崩塌,可以有多快。
这一切,本不该发展到如此地步。
如果只是普通的舆论争议,按照娱乐圈的规则,只要短暂避风头,等话题度消退,便能顺利回归。
然而,炎星蔚的这场风暴——似乎有人在暗中推波助澜,让它从一场小风波,变成了一场无法翻身的舆论浩劫。
从最初的“耍大牌”指控,到“干预节目流程”“控场”“带资进组”种种无端猜测,负面舆论像滚雪球一样愈演愈烈,甚至开始影响到他的影视作品。
《公子有礼》——炎星蔚的首部主演作品,本该是他正式站稳脚跟的重要代表作。
然而,节目风波爆发后,这部剧的评分在短短一周内从7.5分跌破5分。
“演技浮夸,全程油腻。”
“他以为自己是古装男神吗?顶着这身黑料还想红?”
“男主角换成别人我还能看,炎星蔚?滚出娱乐圈吧。”
评论区里涌入大量恶意评分,甚至有不少营销号专门发文,列举他在剧中的种种“缺陷”,让观众对这部剧的好感度骤降。
即便有观众表示,这部剧整体质量不错,炎星蔚的表演也并没有那么糟糕,但任何正面评价都会被迅速压下,甚至会被群嘲成‘洗白’。
——“你家哥哥黑料这么多,还好意思吹演技?”
——“别挣扎了,这种人不封杀留着干嘛?”
这一刻,炎星蔚意识到,这件事已经不是单纯的“网络争议”那么简单。
有人在暗中操控,精准狙击他的职业生涯,让他彻底无路可走。
见姐是娱乐圈里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老油条,对艺人的黑料操作再熟悉不过。
但这次的事件,让他隐隐感到不安。
“不对劲。”
当他看着网上铺天盖地的黑料时,眉头皱得死紧,目光里透着一抹深沉的思考。
舆论的走势,像是被人精准操控过一样,每一步都踩在艺人最脆弱的痛点上。
——节目播出后,先是带节奏“耍大牌”“抢风头”,让大众对炎星蔚的形象产生反感。
——接着,开始翻旧账,刻意炒作他曾经被封杀过一年的经历**,让人对他早有“黑历史”的印象。
——再然后,直接攻击他的新剧《公子有礼》,从根本上摧毁他的作品影响力,逼迫平台方削减宣传资源。
——最后,资本市场的合作方陆续撤资,广告商、剧组相继解约,彻底封死他翻盘的机会。
一环扣一环,干脆利落,几乎不给任何喘息的机会。
见姐指尖用力敲了敲桌面,目光深深地盯着手上的一堆黑稿分析。
——有人在幕后操控这一切,目标明确,就是要让炎星蔚无法翻身。
可是谁?
是竞争对手?还是曾经得罪过的人?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