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

我常常为作品写后记,写序还是头一回,只因这本小说太过特殊:其一,背景为古代架空,比起现代文自带一层屏障,最好让读者在阅读前就对故事有个大概了解;其二,为了不造成大家的误解,需要先对文中某些传统文化元素作个解释(包括书名);其三,我强烈地希望能有更多人读完这个故事,若不在开头张罗一番,只怕会后悔自己做得不够。

无奈的是,我无法将上述几种目的巧妙地融合在一篇文章里,主要是第三个。我发现我做不到以行山坡的身份替自己吆喝,不会自夸。我最终想了个“诡计”,即我以别人的口吻来写这篇序,像是现实中的我接受了行山坡的委托。

果不其然,夸得出口了,我完成了上述几种目的,可是又陷入深深的纠结。我这种油嘴滑舌式“伪序”,也不知会不会引起读者反感,最终适得其反。可是思来想去,我还是想为这本书做些什么,这已是我能想到最好的方法。

最后说一句,这序中自吹自擂的部分,是描述我心中最理想的状态,夸大其词之处还望各位海涵。另外,既决定要演“别人”,我还挺认真在演的,其中拙劣,只当博君一笑吧!

《梁州厌异录》——序

X-三品

一年前,我就知道行山坡在写一本古代架空的大群像小说,我每次见到她都说“期待完本的那天”、“记得给我先看”,几天前,一个txt文档传到我的网盘,我说终于可以拜读了,行山坡说“真对不起又要占用你的时间”。

她给了我三个任务,一是看错别字语病,二是检查逻辑错误,三是给她情节上的修改意见。带着任务读完,我觉得这本书写得好,虽然有些小瑕疵,但是瑕不掩瑜。我先把她夸了一顿,夸得她连说不敢,我们私下说说而已,她还这般谨慎,我一直笑话她,笑着笑着她又给我派了个任务:给我写个序言吧。

我不笑了,写序言不是小事,一本书之序可以说奠定了这本书在读者心中的形象。我且给自己开脱一句,若这篇序写得不好,诸君可认为是抛砖引玉,若写得尚可,就算是没拖后腿吧。

这本书叫《梁州厌异录》,我打开正文前,先对着这五个字苦思冥想了一阵。梁州可以理解,书中人物的主要活动场所么,譬如北京城之于《京华烟云》。可这“厌异”二字是什么含义?《说文解字》讲“厌”,笮也,本已带有压迫、餍足之意,而“异”也独具一种奇特。两字看起来毫无关系,却的确又传达出了某种难以名状的信息。对这书名的由来,我暂且没问,先看下去了。

“厌异录”沿两条线索展开,少年盐商方执在双亲遇难后肩挑家业,同时寻找母亲死亡的真相。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主题与上述两条线索三分篇幅,即方府上众人的豪宅闺趣。这些主题相互交错、步线行针,织就了一段发生在梁州城的绮丽故事。整本书跨越十年,主要角色两只手数不过来,只用了五十万字。一篇读罢,不得不感慨行文之严密,信息有头有尾,绝不使伏笔搁置,走向经得起推敲。当所有线索、所有人物归于结尾,看着“全文完”三字,真是抚膺长叹而说不出一句话,唯有一种圆满之感。只能说一切有为法,尽在不言中。

全书读完,再去看“厌异”二字,甚觉悟到一些。我这才去找作者讨论,行山坡说:“原是‘艳异录’,后来觉得艳字太重了,就改作厌。”

真是妙极!艳与厌只是读音相同,含义却毫无关联,这种替换乍看显得有些一窍不通,可是读罢了才明白其中妙处。文中的梁州城原型乃是江苏扬州,盐商这一行鼎盛时期(大概清中期),扬州之浮华艳丽甚使首都望尘莫及。这一点来说,用艳正是。然而小说的主角方执,虽身在梁州、甚至是梁州之艳的维系者,却生性淡些,对梁州繁华颇有置身事外之感,更是在小说尾声彻底看透了这不夜梁州的梦幻泡影。却说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又有上苑繁华、西湖富贵,总付高歌,既如此,倒正能自这“厌异”二字体味出来。

行山坡想用这本书讲述宿命,抑或是一种超乎个人命运的不可名状的洪流。我听她念叨了不少东方玄学的东西,却不想以此作为本序的重点。我认为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群像,这得益于作者塑造人物的能力,也得益于这题材的大背景,接下来展开说说。

“厌异录”的群像之处,首先在于方府中的众人。府上有琴师、众戏子、侍卫、众门客、管家丫鬟,这群人性格各异、追求各异,平日各院里串门抑或节日宴会围炉顽乐、吟诗作对(作者真的为此写了诗也作了对),真是看得人如沐春风,又有些心驰神往,不禁想进去和她们结识一二。另外一处便是梁州商政圈,各官员、盐商、票号老板、田宅商、药商等等,其人平日里尔虞我诈,笑里藏刀,却又在时局动荡之中暗中配合,阋于墙而外御其侮。再之外,还有远坐皇城的簪缨之辈、乡野中的江湖一隅、山上的香炉庙庵……

这些人物处境不同、身份地位不同,故事在她们之间展开,显得极丰富多彩,跌宕起伏。戏园喝彩,古路萧瑟,谁在梁州的画舫中流筹满地一掷千金,谁又在皇城低着头大气不敢喘,清润山玉里的一池温泉,须臾却奔腾于汹涌的衡湘江里,月夜下闪过的刀光剑影,转眼便作鵩鸟飞入菩萨庙中。匹马西风、於菟效主、氍毹藏玉、古琴囚音……这“厌异录”的群像,真心推荐诸位亲自感受一番,总有一段情让你动容,总有一个人让你难以忘怀。

行山坡的所有作品我都看过,包括短篇小说,甚至各种随笔,可以说是她的忠实读者。她将这本书视作掌上明珠,既肯叫我为之作序,想必也对我足够信任。被委此重任的我,自是应将该说的都说个尽然,饶是有像是文学批评的话,绝非出于冒犯心理,爱之心切而已。

以鉴赏文学作品的标准来评,《梁州厌异录》是目前行山坡最值得一谈的作品,它具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气质,也可以说是摸到了小说创作的门槛。这本书之情节、结构、人物塑造、表达能力等等,诸位阅读时便会有所感受,这里我重点说一下“厌异录”的风骨及语言。

曹丕在《典论·论文》里提出了文学中的“气”的概念,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风格即人。行山坡平时总是一副什么都可以的模样,但我还愿称之为一位很有性格的创作者,就因为她的文章中很有一种气,乃是她对于世界的认识、使用文字传达思想之根本原因,也是她对于文学的根本追求。她的这种性格在“厌异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又恰到好处地融合进这故事本身,成为了这本书独有的一种气。它不会给人灌输什么道理、也没有什么花招叫你留下,真诚、坦然,甚至有些笨拙,就这样如溪水竹林一般迎接着你,让你自由地想、随意地思考,感受这地方的每一处风景,最后轻轻地挥手道别。

在这一点上,我要指出这本书的一大不足,即节奏之慢。行山坡大概对这故事的**及尾声有极大的信心,所以肯在前面用巨大的篇幅去铺陈。此书共一百二十多回,前二十回可以说是有些乏善可陈。我认为再瑰丽的画卷也不易用太长时间展开,可这一点就算我提出来,也知道没法改了。前面节奏虽慢,却的确也有很多信息,同时奠定了梁州城、盐商势力、方府众生相等等的开端,其中有些伏笔,更是一口气贯穿至结局。如此状况极难大改,只能说若诸位想要一睹“厌异录”最精彩之处,需得熬过开头的枯燥。

回到文评,说罢风骨,便是语言。我认为作者在语言上下了不少功夫,这一点时刻都能在文中体现。现代人读古代小说自有一层屏障,这是因为文章的大背景与现实生活不同,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逻辑也变得水土不服。让读者自快节奏的生活中抽离,全情投入小说中架空的古代氛围,这很考验笔力,其中第一层挑战,便是语言。可以感受到作者为此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真做了考究,其中包含辞赋、园林、衣着、古中医、饮食、花艺、戏曲等等,使文章的表述明确丰富而不空泛。另外,整篇小说行文语言古韵十足,对人物语言的直接描写更是合身份而为,什么人说什么话,不至引喻失义。

这里加一段,行山坡自己向我交代了她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杂糅。即将不同朝代的习俗、穿衣风格等等杂糅在了她这个架空世界里,因此同时有明清甚至汉代的典型服饰。另外文中官职名也是根据不同朝代真实存在的官职改的,或将“史”改作“使”,将“守府”改作“巡府”,特此说明,希望不要使诸位误解。

评罢了这本书的文学潜质,接下来说一说它的古代百合小说特性。“厌异录”中百分之九十的人物都是女性,虽然如此,却没有很多明晰的爱情线。相比之下,更多的是友情、亲情、主仆情,还有一些更为复杂、难以界定的羁绊。但既是百合小说,我便主要评述其爱情元素。这本书中既有爱而不得,也有爱而不自知,既有两情相悦而无法开口,也有琴瑟在御举案齐眉。在此之中,主角方执的感情线自是最为精彩,作为她的官配,衡参正式出场于第二十一回,在已经读过近十万字的我眼中显得有点像外来人。然而越往后读越能明白她与方执的感情,她们之间并非一言两语能够概括,也绝不是任何一种预制感情。两人一个是钟鸣鼎食的商贾之子,一个是武功高强的“孤云野鹤”,看似毫无关系,却被宿命、被彼此紧紧纠缠,宛如一滩蜡泪,抑或是谁都逃不出去的沼泽。

说得如此虚无缥缈,是担心剧透,总之你且读吧,这份充满了酸涩与温情的爱,真是有些绝无仅有。

评罢了书,最后我想评一下作者。行山坡是个很蠢的人,在创作中做尽了事倍功半的事。她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地写,却根本不知道网络小说环境究竟要的是什么。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一套规矩,毫不客气地说,她作为网络小说作者并不合格。现代人的时间如此宝贵,谁愿为你读这并没那么易读的五十多万字?谁愿虚耗心力陪你走过她们的一生?她一面说什么也不图,一面却又说很希望她们被看到,她总是很矛盾,甚至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她求签也问写作,学掌纹也问写作,终得来一句“好似将灯来觅火,不如安静莫劳心”,这更使她什么也不顾,埋头去写,好像真有什么无价珍宝在远处等她。她自知明知不可为而为,我送她一句万能签,“执者失之,为者败之”,她说,可她正是尚能执着一下的年纪。

好吧,那还叫人说什么呢?“厌异录”几乎每回的字数都控制在四千上下,我这篇序眼看也到了四千,是时候结个尾了。衷心地推荐诸位读一读这本小说,至于原因前文也说了颇多,在此只说一句:它会带给你一次绝无仅有的体验,让你全心沉浸在一个烟雨梁州,让你与朱门深宅中一个个鲜活的她相逢。

写这篇序,行山坡给了我两个任务,一是使读者对这本书有个大概的认识,二是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其一我大概是完成了,但是后者难说。读小说也就罢了,想来又有多少人愿意读完一篇序呢?若有人真的读到了这里,那我想也不用我再吸引,这些人定也愿意读完她的这本小说,对吧。

闲话少说,祝各位阅读愉快。

不出意外下下周开更正文,先直发五章,再日更到二十章,再每周1356更新。全文存稿,连载稳定,欢迎入股!

另:由于本文的些微悬疑属性,追连载或许有新奇的体验。这本书是我竭尽全力之作,请大家给我一个机会,也拜托大家帮忙宣传一二,不胜感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序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