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的雨,总带着一股子化不开的凉。书生陆景年背着半旧的行囊,踩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了这座名为“晚晴巷”的老巷子。他本是江南学子,为求清静备考,特意租下了巷尾那座闲置多年的老宅。宅子是前清举人留下的,青砖黛瓦,院里栽着一棵老桂树,只是久无人居,墙角生了青苔,窗棂蒙了尘,透着几分萧索。
陆景年性子沉静,不避荒凉,收拾出一间朝南的厢房,摆上书桌棋盘,便安定下来。他每日晨起读书,午后无事,便独自摆棋自娱。这日午后,雨停风歇,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棋盘上,他正凝神琢磨一局残局,忽闻身后传来一声轻咳:“公子这步棋,走得有些急了。”
陆景年心头一惊,回头望去,只见身后站着一位身着青衫的男子,面容清癯,眉眼间带着几分书卷气,只是脸色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身影在阳光下竟有些缥缈。他心中咯噔一下,想起坊间传闻这老宅曾有旧人病逝,莫非是遇上了……
“公子不必惊慌。”青衫男子淡淡一笑,声音温和却无暖意,“我乃此处旧主,姓温名彦,百年前在此居住。见公子棋艺不俗,一时技痒,冒昧现身,并无害你之意。”
陆景年定了定神,他素来不信鬼神之说,此番亲见,虽有惧意,却更多了几分好奇。他拱手作揖:“原来是温先生。在下陆景年,借居于此,多有打扰。先生既懂棋道,不如坐下对弈一局?”
温彦眼中闪过一丝笑意,欣然应允:“甚好。只是空手对弈无趣,不如我们赌个彩头?”
“先生请讲。”
“每局棋,输家需讲一段自己的往事。”温彦指尖轻点棋盘,“公子若怕,便罢了。”
陆景年年少气盛,又对温彦的过往充满好奇,当即应下:“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先生先请。”
两人相对而坐,黑白棋子落于棋盘,发出清脆的声响。陆景年棋风凌厉,步步紧逼,而温彦却从容不迫,落子沉稳,看似平淡无奇的一步,却总能化解他的攻势。不过半个时辰,陆景年便棋差一着,败下阵来。
“我输了。”陆景年坦然认输,“先生要听什么往事?”
温彦执起一枚白棋,摩挲着棋子上的纹路,轻声道:“便讲讲你为何孤身来此备考吧。”
陆景年叹了口气,缓缓开口。他本是江南书香世家,父亲是前朝秀才,一生未仕,却把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可惜家道中落,父亲病重,为了筹措医药费和赶考的盘缠,母亲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的物件,还向邻里借了不少银两。临行前,母亲拉着他的手,泪眼婆娑:“景年,不必强求功名,平安归来就好。”他心中憋着一股劲,既想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更想早日赚钱,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温彦静静听着,眼中闪过一丝共鸣:“可怜天下父母心。公子一片孝心,定会得偿所愿。”
休息片刻,第二局棋开始。这一次,陆景年打起十二分精神,每一步都深思熟虑。可温彦的棋艺实在高深,看似被动防守,实则暗藏杀机,不知不觉间,便断了他的后路。陆景年再次落败。
“该先生讲往事了。”陆景年收拾着棋子,语气中带着期待。
温彦望着窗外的老桂树,眼神飘向远方,仿佛穿越了百年时光。“我出生在康熙年间,父亲是当地的盐商,家境殷实。可我自幼不喜经商,唯独痴迷读书下棋。父亲虽不赞同,却也拗不过我,为我请了最好的先生,还搜罗了天下名棋谱。”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十五岁那年,我在一次庙会的棋赛上,遇到了一位老者。那老者棋艺高超,我与他对弈三局,皆输得心悦诚服。老者见我痴迷棋道,便收我为徒,传授我下棋的秘诀。他说,下棋如做人,既要懂得进攻,也要懂得退让,既要运筹帷幄,也要懂得取舍。”
“后来呢?”陆景年追问。
“后来我潜心学棋,十八岁考中秀才,却无心仕途,依旧整日与棋为伴。父亲气得大病一场,说我不务正业。直到二十岁那年,我遇到了一个人,才改变了想法。”温彦的声音柔和了许多,“她是邻县县令的女儿,名叫苏凝霜,不仅容貌秀丽,棋艺也十分出众。我们在一次文人雅集中相遇,对弈一局,不分胜负。后来便常常书信往来,一起探讨棋艺,谈论诗文,情愫渐生。”
“她的父亲希望她能嫁一个有功名的人,我便下定决心,要考取功名,风风光光地娶她。那几年,我闭门苦读,棋也很少下了。苏凝霜常常来看我,给我送些笔墨纸砚,鼓励我好好读书。”温彦的眼中满是温柔,“康熙三十八年,我进京赶考,考中了进士,被封为翰林院编修。我满心欢喜地回去找她,却得知她父亲因得罪权贵,被诬陷下狱,她为了救父亲,被迫嫁给了一个富商做妾。”
陆景年心中一沉:“那先生后来如何了?”
“我试图为她父亲翻案,可官场黑暗,权贵当道,我一个小小的编修,根本无能为力。”温彦的声音带着无尽的悲凉,“我最后一次见她,是在一个雨夜。她偷偷跑出来找我,浑身湿透,哭得梨花带雨。她说她从未忘记我,可身不由己。我们在雨中对弈了一局,那局棋,我们下了整整一夜,最终握手言和。她送给我一枚亲手雕刻的木棋,说看到这枚棋子,就像看到她一样。”
“再后来,她的父亲在狱中病逝,她也郁郁而终。我心灰意冷,辞去官职,回到了这座老宅,从此闭门不出,整日与棋为伴,直到油尽灯枯。”温彦从袖中取出一枚小巧的木棋,棋子温润,上面刻着一朵小小的梅花。
陆景年看着那枚木棋,心中酸涩不已。他没想到,这位鬼友的往事,竟如此令人唏嘘。
第三局棋,陆景年带着复杂的心情落子。或许是心绪不宁,或许是温彦的棋艺确实高出一筹,他再次落败。这一次,他主动开口:“先生,我来讲一段我年少时的往事吧。”
他想起了自己的发小,名叫阿明。两人自幼一起长大,一起读书,一起下棋,感情深厚。阿明棋艺不如他,却总爱缠着他对弈,输了就耍赖,要他再让一局。后来,阿明家中变故,父母双亡,他不得不辍学,跟着同乡去了外地做工。临走前,两人在河边对弈了一局,阿明输了,哭着说:“景年,等我赚了钱,就回来找你下棋,到时候我一定能赢你。”
“可我等了三年,都没有等到他的消息。”陆景年的声音有些哽咽,“去年我才得知,他在做工时,为了救一个落水的孩子,不幸淹死了。我赶到他出事的地方,只找到了他随身携带的一枚棋子,那是我小时候送给她的。”
温彦静静地听着,良久才开口:“人生在世,总有许多遗憾。有些人,有些事,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陆景年每日午后都会和温彦对弈。他输多赢少,每输一局,便听温彦讲一段往事,有时也会分享自己的经历。
温彦讲他在京城为官时的见闻,讲官场的尔虞我诈,讲文人雅士的诗词唱和;讲他回到老宅后,如何在孤独中与棋为伴,如何看着院里的桂树花开花落;讲他曾经遇到过的奇人异事,有棋艺高超的僧人,有浪迹天涯的侠客。
陆景年则讲他在求学路上的艰辛,讲江南的风土人情,讲他对未来的憧憬。他发现,温彦虽然是鬼,却知书达理,见识渊博,与他十分投缘。渐渐地,他对温彦的惧意消失殆尽,反而把他当成了知己。
有一次,陆景年问温彦:“先生已经去世百年,为何还留恋此地?”
温彦望着桌上的棋盘,轻声道:“我放不下这里的一草一木,放不下苏凝霜送我的那枚木棋,更放不下心中的执念。我一生痴迷棋道,却因执念太深,错过了太多。我留在这儿,便是想看着后来人,能懂得下棋的真谛,也懂得人生的真谛。”
陆景年若有所思:“先生是说,下棋和人生一样,都不能太执着?”
“正是。”温彦点了点头,“下棋时,过于执着于一时的得失,往往会顾此失彼;人生中,过于执着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只会徒增烦恼。学会放下,才能活得自在。”
日子一天天过去,陆景年的棋艺在温彦的指点下日益精进,心境也变得更加沉稳。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急于求成,而是学会了从容应对,懂得了取舍之道。
科考的日子越来越近,陆景年开始加紧复习。温彦常常在他读书累了的时候,陪他对弈一局,缓解他的压力。有时,陆景年遇到难题,温彦也会以百年前的见闻,给他一些启发。
这日,是陆景年离开老宅赴考的前一天。午后,他像往常一样摆好棋盘,对温彦说:“先生,今日我们再对弈一局,这局棋,我想赌个大的。”
“哦?公子想赌什么?”温彦饶有兴致地问道。
“若是我输了,我便把我考中后的消息,回来告诉你;若是我赢了,先生便告诉我,如何才能放下心中的执念。”陆景年眼神坚定。
温彦微微一笑:“好,我答应你。”
这局棋,两人下得格外认真。陆景年沉着冷静,落子精准,不再像以前那样急于进攻,而是攻守兼备。温彦也毫不示弱,步步为营,棋风依旧沉稳。棋盘上,黑白棋子犬牙交错,局势变幻莫测。
不知不觉间,夕阳西下,余晖透过窗棂,洒在棋盘上。最终,陆景年凭借着一招妙手,险胜温彦。
“我赢了。”陆景年心中一阵激动,“先生,该履行承诺了。”
温彦看着棋盘,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公子的棋艺,已经超过我了。其实,放下执念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珍惜当下,顺其自然。”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执念于苏凝霜,执念于未完成的心愿,困在此地百年,错过了太多风景。直到遇见你,听你讲你的故事,看你为了梦想而努力,我才明白,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过去的遗憾,而是当下的珍惜和未来的希望。”
“苏凝霜若泉下有知,也一定希望我能放下执念,安心离去。而我,也该去寻找她了。”温彦的身影渐渐变得透明,“公子,祝你金榜题名,前程似锦。记住,无论将来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要忘记初心,珍惜身边的人。”
“先生!”陆景年心中一急,想要伸手去拉他,却扑了个空。
温彦最后看了他一眼,眼中满是祝福:“后会有期。”说完,便化作一缕青烟,消失在空气中。桌上的那枚木棋,也渐渐失去了光泽,变得普通起来。
陆景年望着空荡荡的对面,心中满是不舍。他知道,温彦终于放下了执念,去了该去的地方。
第二日,陆景年收拾好行囊,离开了这座老宅。他回头望了一眼,院里的老桂树依旧枝繁叶茂,仿佛在目送他远行。
数月后,科考放榜,陆景年高中进士,被封为县令,派往外地任职。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特意绕道回到晚晴巷的老宅。
老宅依旧荒凉,院里的桂树开了花,香气扑鼻。他走进厢房,摆上棋盘,独自一人对弈了一局。下棋时,他仿佛又看到了温彦的身影,听到了他温和的声音。
他对着空无一人的对面,轻声说道:“先生,我考中了。谢谢你这些日子的陪伴和指点,我会记住你的话,珍惜当下,顺其自然。”
风从窗外吹进来,吹动了桌上的棋子,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温彦的回应。
陆景年在老宅住了一夜,第二天便离开了。他上任后,清正廉洁,体恤百姓,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他时常会想起那位鬼友,想起和他对弈的日子,想起他讲的那些往事。
他也常常和身边的人下棋,每当有人因为输棋而懊恼时,他总会笑着说:“下棋嘛,输赢乃兵家常事。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多年后,陆景年告老还乡,再次回到了晚晴巷的老宅。他出资修缮了老宅,在院里种满了花草,每日依旧读书下棋。有人问他,为何对这座老宅如此情有独钟,他总是笑着说:“这里有我的一位知己,有我最珍贵的回忆。”
他常常会给孩子们讲起当年和鬼友下棋的故事,讲温彦的往事,讲下棋和人生的道理。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对那位神秘的鬼友充满了好奇。
晚晴巷的老人们都说,每到月圆之夜,总能看到老宅的厢房里亮着一盏灯,隐约能听到棋子落盘的声响,仿佛有两个人在对弈,一个是白发苍苍的陆景年,另一个是身着青衫的温彦。
而陆景年知道,温彦虽然已经离去,但他的身影,他的话语,已经深深刻在了他的心里,陪伴着他走过了一生。他也明白了,真正的知己,无关生死,无关人鬼,只要心意相通,便能跨越时空,永远相伴。
书生与鬼友下棋的故事,也在当地流传开来,成为了一段佳话。人们都说,下棋不仅能修身养性,还能结交知己,甚至能从中学到人生的智慧。而那段跨越百年的友情,也让人们明白,珍惜当下,放下执念,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