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不栉进士

那红色的团花本来就是梁思宽故意撇在身子左面的,被他的莽手稍微一扯,红绸子就裂了点口儿。

导致原来正合适的团花松动的不行,不知什么时候团花就跑到了梁思宽的屁股后面去了。

莫家的门台之前,红丝盘绕,自成喜气一派,门前两盏红色官灯,上面各贴着一个大大的“喜”字,见姻亲的队伍来了,叫穿着红衣红裤的仆人举起两根长长的竹竿。

竹竿上面又挂了两副长长的炮仗,对着门口“匝匝呱呱,霹雳啪啦”的放了。

喜房之内,莫采英掀了红盖头,对镜而坐,她头戴金丝凤冠,身披彩衣流霞,秋波黯淡,似有泪珠流出。

莫采英看向镜子里的自己开口说话:

“梁思宽,是上阳城中出了名的上花台,做子弟之人,我已经心有所属,这身子也是给了那人的,爹爹与母亲为什么还要执意如此?”

“且他家世代为武家,在上阳城中有什么出路?爹爹不应该为了贪图钱财做出卖女儿之事,今日嫁做他人妇?何日再见我情郎?”

莫采英说到此处,眼泪扑簌簌的从眼眶落下来。

身旁伺候的侍女赶忙用丝巾在莫采英的脸上点了几点,将泪痕抹去。

“小姐,出嫁之日,切莫哭哭啼啼的,小姐是女中才子,比那些闺门秀阁里娇滴滴的小娘子想的宽松,今日怎么也落了俗套?”

“奴婢七八岁就被父母卖到了莫家,跟着小姐学习诗书,小姐有的气魄奴婢也有,也认得一些字,书上总是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老爷定下来的事情,怎么违背?”

“梁家虽然不是大家,家中没有会文墨之人,但是祖上也是一马当先的将军,虽说近来国内安定,武职逐渐落寞,东主又不重视武家,所以梁家才变得萧条。”

“但是萧条归萧条,梁家可是大财主,我听人家说他家光是地就有好几百顷哩,上阳城中还有贸易往来,这是平白白财大气粗的人家。”

“小姐就不要想不开了,再说还有葵心与小姐一起过去呢。”

采英收住了眼泪,她听葵心说的头头是道。

“上月我与要好的几个姑娘,去“沉梦楼”中开了诗词会,姐妹们文采斐然,我一时心痒也想露才,随口说了句:

“狂醒孟浪君,翩翩佳公子”恰巧被在谈营生的梁中明听了去,不日我爹娘就收到了上将军府送来的聘礼。

“小姐,这上阳城家家户户都是重视文章的,从前女子无才便是德,现在女子也要赛诸葛,谁家的大户千金不随口说几句酸溜溜的文章?”

“那梁将军一定是听了小姐那两句诗词,觉得极为的妙,所以才有今日的局面,你想啊,他家如今在东主面前不受重用,沦落至此,为什么?皆是因为家里没有一个人会写诗词文章,更别说有一个功名在身了。”

“他们府上要娶小姐你,是看上了小姐在上阳城里的名声哩,如果你进去了将军府上,就是有了你这个人“文人”的金字招牌。”

“以后功名的事情,还不是如探囊取物手中观纹一样容易?将军府又可以回到昔日的风光哩。”

“谁叫上阳城之内皆呼小姐你为“不栉进士”呢?你的名声在外啊,小姐。”

莫采英叹气说:“象因齿而焚其身,鸟雀因婉转的歌声被困于笼笯,越是有才越不得出牢笼,我不应该如此卖弄才情的,以至于与王慎从此天隔一方。”

“小姐,王家与我们莫家才是永远不可能的,你与王公子在一起将近两年了,王家如今才是真正的名门贵族,藏书之家,东主特别重视他们,皆因王家世代读书。”

“到了王慎这一代,更是了不得,他的父亲现在是我们南明国的~卿上夫~是我们这种做贸易的商家绝对高攀不起的,小姐你快醒醒吧。”

“你与王公子在一起那么长的时间了,他可向你提起过一次要娶你进他王家的?不过都是甜言蜜语的敷衍,小姐是当局者迷,而葵心我是旁观者清。”

“他说过会娶我的,葵心,只是他的双亲不同意,如果没有梁思宽说不定我与王慎会有那一天的。”

“小姐,你又从来没有见过梁思宽,虽然他是出了名的浮浪子弟,不过说不定他会仰慕小姐的才学也未可知,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他也有悬崖勒马的一天。”

“葵心劝小姐,放下心与梁公子好好过日子,外面的新郎官肯定都等得急了,我将盖头与小姐搭上,小姐上轿吧。”

莫采英在葵心与喜婆子的搀扶之下出了门厅,外面的吵闹之声让采英几乎听不见母亲扬氏与她说的什么,只是她的手里多了一方扬氏与她的鸳鸯手帕。

采英在红盖头下,看清了手里的手帕,是他们莫家丝绸店上的好料,素白色的明丝,像纱又非纱,轻薄如蝉翼,上绣两只野鸳鸯浮水,她知道是他们店子上的绣娘“花蕊”绣的。

这样齐整的手工活,只有花蕊绣的出来。

采英将手帕拽在手心,采英的手在喜杆的这边,梁思宽的手在喜杆另一端,梁思宽走在前面,将采英拉出了莫家大门,他骑上高马,而采英则进了轿子。

采英的父亲与母亲看着采英出门,她父亲“莫在行”说:

“从此我莫家有上将军这座靠山了,我一个商人之家的女儿能有这种福气嫁给上将军之子吗?这多亏了我女的名声在外,多亏了如今的世道哩,知乎者也,知乎的好啊。”

莫在行将双手背在身后,口里说了几句“上大夫,孔夫子之类的云云,哼了几句小曲儿,步调轻松的进门了。

他的身形消瘦如骨,与采英的母亲杨氏肥胖的体格子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左右邻舍经常顽笑他们两口子,说杨氏绝对是将好吃的藏在一边另起锅灶了。

杨氏每每听见此话总要乱说一顿。

说:“我又不偷汉子,我的女儿是这上阳城里的“不栉进士”,现在东主重视文采,我不想辱了我家女儿的好名声,否则就你们每日这般胡说,非要叫我骂出好的来与你们听,各自夹起你们的烂嘴走开哩。”

人家听了她这样说也不气,大家嬉笑一番,过了以后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该怎么顽笑就怎么顽笑。

梁家的府邸之上,门客满厅,高朋满座,珍馐满齐。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