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速写之谜:反向的烙印

清源大学研究生公寓的单间里,台灯洒下冷白的光圈,将书桌切割成一方孤岛。窗外是沉沉的夜色,远处宿舍楼的零星灯火如同模糊的星子。叶疏白没有开大灯,任由自己半陷在书桌旁的阴影里,指间夹着一支燃了半截的烟,烟灰积了长长一截,摇摇欲坠。

烟,是他极少触碰的东西。此刻指尖那点明灭的猩红和弥漫的、略带辛辣的尼古丁气息,却成了对抗脑海中那混乱风暴的唯一锚点。林琛带来的敌意和嫉妒如同冰冷的潮水,仍在胸腔里翻涌,但此刻,更强烈占据他心神的,是另一个更具象、更神秘的谜团——

那本被翻开的乐谱背面,那支果断落下的铅笔,那几道在短暂对视后、在空白纸页上延伸开来的线条。

江霁在画什么?

这个问题,从下午在琴房外那一刻起,就如同跗骨之蛆,死死钉在他的思维里,挥之不去。它甚至暂时压过了对林琛的敌意分析,成为盘旋在心头最尖锐的探针。

叶疏白深吸一口烟,辛辣的气体灼烧着喉咙,带来一丝短暂的清明。他碾灭烟蒂,在冰冷的烟灰缸里留下一个扭曲的印记。然后,他打开了书桌最底层的抽屉。那里没有寰宇的机密文件,只有几本厚厚的、边缘磨损的素描本。他抽出最新的一本——那本记录了今天下午江霁风暴演奏半途而废的画册。

他翻到空白页,没有拿起笔,只是凝视着粗糙的纸面。眼前浮现的,却是江霁垂下眼帘,铅笔在乐谱空白背面移动的画面。那专注的神情,与弹奏拉赫玛尼诺夫时燃烧生命的状态截然不同。那是冷静的、精确的、带着剖析意味的专注,如同外科医生握着手术刀。

动机。叶疏白的大脑如同最精密的仪器,开始拆解这个谜题。

可能性一:纯粹的艺术观察与捕捉。

这是最表层、最合理的解释。一个敏锐的艺术家,对光影、形态、动态有着本能的捕捉欲。叶疏白靠在藤蔓墙角的姿态,或许在某一刻的阳光下,构成了一幅具有形式美感的画面——倾斜的身体线条,低垂凝视画本的头颅,握着炭笔的手部动态,与斑驳的墙面和摇曳的藤蔓形成构图。江霁作为钢琴家,对肢体语言和空间结构同样敏感,将其视为一个偶然入画的“静物”或“动态模特”进行快速速写,符合艺术家的本能。

支持点:江霁抬头“捕捉”时的目光,是纯粹的审视(测量光影、捕捉轮廓),不带私人情绪;他作画时的专注是艺术创作特有的冷静;完成后不满意的摇头也符合艺术家对作品的苛刻要求。

阻力:为何偏偏是他叶疏白?艺术楼外不乏其他“入画”的学生或景致。这种“反向注视”发生的时机(在他长久观察之后)和精准度(透过缝隙锁定他),是否过于巧合?

可能性二:好奇与探究。

叶疏白长久以来的观察,即使再隐蔽,也可能在某个瞬间被直觉敏锐的江霁捕捉到蛛丝马迹。那个周三下午的“捕捉”,或许并非偶然,而是江霁对窗外这个固定“观察者”产生了好奇。速写,成为他探究这个沉默身影的一种方式。他想知道,这个总在固定时间出现在琴房外、用炭笔记录着什么的人,究竟是谁?他在画什么?他为何如此专注?

支持点: “反向注视”本身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江霁作画时可能带着解读的意图(试图从形态捕捉观察者的状态);速写成为他理解这个“窥视者”的媒介。

阻力:江霁在速写后迅速恢复练琴,并未表现出进一步探究的举动(如主动寻找、询问)。若真好奇,为何不直接开窗询问?他的行为更倾向于一次性的、满足好奇的记录。

可能性三:无意识的吸引与回应。

这是最模糊、也最具冲击力的一种可能。叶疏白那冷峻的侧脸线条,专注时近乎凌厉的眼神,以及那份即使在伪装下也隐隐透出的、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疏离与掌控感,或许在某个瞬间,以一种江霁自己都未察觉的方式,触动了他作为艺术家的某种直觉或…隐秘的吸引?速写,成为对这种无形“存在感”的一种无意识的回应或印记。

支持点:艺术家的直觉往往超越理性;叶疏白的外形气质本身就极具“画面感”和张力;江霁落笔的果断和专注,可能包含了对这种特殊“存在”的下意识关注。

阻力:缺乏直接证据,纯属推测。且与江霁面对林琛时表现出的稳定情感联结相悖,显得过于主观和牵强。

叶疏白的指尖无意识地在素描本空白的纸面上划过,留下几道浅浅的印痕。三种可能性在他脑中激烈碰撞、权衡。理智告诉他,第一种可能性最大,也最符合他对江霁“情感浮于表面”、“热情倾注于艺术”的既有判断。第二种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唯有第三种,带着某种危险的、令他心弦莫名绷紧的臆测色彩。

然而,正是这第三种可能性,如同投入死水的石子,在他冰冷的心湖里激起了最难以平复的涟漪。

无意识的吸引?

这个念头本身,就带着一种近乎禁忌的诱惑力。它意味着,在他长久地、单向地注视着江霁的同时,他自身的存在,也以一种他未曾预料的方式,反向投射到了江霁的感知领域,并且留下了痕迹——以铅笔线条的形式,凝固在乐谱的背面。这不再是他单方面的观察游戏,而变成了一种隐秘的、双向的“注视”与“被注视”。他不仅在看江霁,他本身也成了江霁眼中(笔下)的“风景”。

这种认知,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混合着强烈警惕和隐秘兴奋的复杂战栗。警惕于自己可能暴露得比想象中更深;兴奋于这场观察游戏陡然升级的刺激感和……某种难以言喻的平等感?即使这种“平等”仅仅存在于一张速写纸上。

他烦躁地合上素描本,将它丢回抽屉深处。烟灰缸里又多了一个扭曲的烟蒂。

无论动机如何,有一点毋庸置疑:江霁画了他。这个事实本身,就具有强大的驱动力。它像一把钥匙,猝不及防地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探知的大门。叶疏白对江霁的观察,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最初的、带着俯视意味的好奇,或者对抗林琛带来的敌意。现在,又多了一个强烈的、无法忽视的驱动力——解开这个“速写之谜”。

他想知道,江霁笔下的他,是什么样子?

是冷漠的观察者?是偶然入画的陌生人?还是一个……引发了某种特殊注意的存在?

那些线条,凝固了江霁眼中他的哪一个瞬间?哪一个侧面?

江霁在画下这些线条时,究竟在想什么?

这些疑问,如同藤蔓墙下新生的、带着倒刺的荆棘,紧紧缠绕住叶疏白的心。它让“周三下午艺术楼三号琴房外”这个固定的观察点,从一项冷静的记录任务,变成了一场充满悬念和期待的仪式。

林琛带来的敌意冰潮仍在深处涌动,但此刻,在这冰潮之上,名为“速写之谜”的漩涡正以更强大的吸力,将叶疏白拖向江霁所在的那个、充满琴声与谜团的世界。隐匿的王冠之下,帝王的心绪,被一张来自猎物的、意义不明的速写,彻底搅乱了。反向的烙印已经打下,这场观察,注定将以更加复杂和不可预测的方式,继续下去。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