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氏死后, 四个孩子扶棺, 一路举哀到了荣定县。mengyuanshucheng
荣定县县令亲自至官道口迎接,明朗与他打过招呼之后, 没有停留,继续往前走,从平安镇的官道口进入,一路沿着大路, 到了韩家岗。县令非要一路相送, 韩家人也随他便。
韩敬杰早就把韩家老宅还给明朗了, 当然,明朗给了他更多的银子。时移事易, 当初卖宅子是无奈之举,如今他收宅子,谁也没有二话了。
韩敬杰夫妇早就去世了, 这几年, 家里的老宅子有下人打理, 韩敬杰的几个儿子也时常会来看看。
韩敬堂也去世了,如今的族长是他的长子,年纪也有五十多岁了。
前几日他收到消息后, 立刻带着阖族子弟忙碌了起来。整理宅子、布置灵堂、购买香烛纸炮和做孝衣的白布,给各路亲朋也报了丧。
棺木离着韩家岗还有二里路远呢,族里后辈们全部出来迎接。
丧事班子又吹打了起来,叶氏如今在整个韩氏家族是年纪最大的了,她身份又贵重, 除了几个辈份比她长的年轻叔父辈,其余男女都集体哭了起来。
明朗和韩敬堂的儿子打过招呼,继续带着棺木往家里去。
好在这是冬天,从京城一路走来,越来越冷。这会子正是滴水成冰的三九天,棺木又是上等木材,故而没有漏出一丝的异味。
进了家门后,族中年轻子弟们一起,把棺木抬进了堂屋,明朗和明盛带着儿子孙子们只管跪在棺木之前,里外的事情都由族长夫妇在打理。家里的管事早就给了足足的银子,要求他二人务必把丧失办得体面。
韩太夫人的棺木回来了,县城中各家富贵人家都来吊丧。
梅香已经六十七岁了,她一路跟着回来,虽然坐车,也有些疲惫。好在她身子骨好,歇一歇就好了。
但其余人就没这么幸运了,如明朗,只比梅香小了两岁,又是文人,这些年天南海北到处游宦,身心疲惫,这回归乡走的急,一回来就病了。
登哥儿强行要求父亲卧床,明朗不肯,他只能带着儿子孙子跪地恳求,“阿爹,阿奶才去,阿爹若是伤了身子骨,阿奶如何放心。阿爹,儿子没了阿奶,还请阿爹保重自己。”
明朗是长子,坚持要在老宅再守三天灵。
登哥儿没办法,去求姑妈。
梅香也去劝弟弟,“你别死犟着了,让孩子们担心。阿娘又不是那等一味讲规矩的人,你如今是家里的主心骨,若是连你也倒下了,外头人要说阿娘不体恤儿孙了。快去,再不去我打你了。”
明盛也劝兄长,“大哥不要死板,听姐姐的话。我也累的走不动了,你不去歇着,我怎么好意思去。”
六十一岁的明盛性子还是这么开朗,他看的透,老母亲都八十多了,欢欢喜喜的走,他们兄弟应该欢欢喜喜的送。若是为了给老母亲送葬把自己身子弄坏了,人家还要说老母亲命硬,临死还要折腾儿孙。
明朗虽然做了高官,但在姐姐面前,仍旧如旧时一样,一点架子没有。
姐姐这样说,他只得起身回房歇着。兄弟姐妹四个年级都大了,连带黄茂林等人也不年轻,千里奔波而回,都去了半条命。剩下的事情,交给儿孙们去办吧。
叶氏在家里又停了十几天,最后挑了个好日子好时辰,儿孙们一起把她送到坟山上,和韩敬平合葬。
夫妻二人的坟头非常大,比老祖宗的也不差了。而且,叶氏的墓碑上还有礼部规定的诰命铭文,这东西平常百姓也不许往墓碑上写的。
韩敬平去世那年,叶氏二十九岁,今年八十四岁,时隔五十五年,夫妻二人再次团聚。
兄弟姐妹四个在坟前痛哭了一场,算是把老母亲送上了山。
办完了叶氏的丧事,明朗兄弟二人准备住在村里老宅中,带着儿孙们守孝。
但老宅房屋小,如今兄弟二人子孙繁衍,几十个后人,如何能住得下。
最后,一家子商议后,兄弟二人带着长子长孙住在韩家岗,其余后人住到镇上去。不管住哪里,都需闭门守孝,不可违了规矩。
梅香回到了镇上的宅子中,兰香送走了老母亲,她也回老家去了。
梅香觉得自己老了,不想再外出,从此长住平安镇。慧哥儿和泰和听说后,都送了一个儿子回来,陪在老父母身边。
送回来的两个孙子都二十多岁,正是读书的年纪。堂兄弟二人各自带着妻儿和父母的嘱托,回来孝敬祖父母。
梅香本来不同意的,说耽误孩子们读书。
慧哥儿来信,二位舅父和表兄弟们都在,何愁读书之事。
黄茂林劝她,“孩子们不放心,咱们若是一个都不要,传出去了于他们名声有损。就算为了孩子们,留两个孙子在身边吧。这两个孙子把咱们送走了,也能得个孝顺的名声。登哥儿和夏至他们一窝子读书人都在,还怕没地方做学问。”
两个孙子来了之后,梅香给他们各自安排了院子。慧哥儿送回来的是三子,泰和送回来的是次子。家务事都交给了两个孙媳妇,外头人情礼节的事儿两个孙子打理,黄茂林和梅香只管每日悠闲度日。
叶氏过身,梅香哭了几场后就想开了。说不定过几年,我也能去和阿娘团聚了。
韩家子弟因为守孝,不大出门,梅香经常带着黄茂林回娘家。有时候还会在韩家岗住一晚上,亲自做饭给弟弟们吃。
两个孙子每日和镇上那一群侄孙们一起读书,日子倒也充实的很。
光阴似箭,一眨眼,三年孝期就过了。
韩家子弟开始谋起复,兄弟二人联系各处旧人,先把儿孙们送了出去,该做官的继续做官,哪怕降级复出也行,该读书的,继续去读书,但各家都留了子嗣下来伺候祖父母。
送走了儿孙,兄弟二人仍旧滞留在韩家岗。
如他们这种辞官前身居高位的,谋起复不容易。原来的位置已经被人占了,自然不可能让你官复原职。
明朗本来已经歇了心思,他年纪大了,不想再去做官,不如就留在老家算了。六十五岁的人了,朝廷中比他年级还大的人真不多了。
但这世上的事儿,很多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他无心做官了,皇帝反倒想起了他。这个忠厚的老臣,为他守了十几年的钱袋子,如今也该回来继续干活了。
一道圣旨,把兄弟二人都招走了。
梅香得知弟弟们要走了,又高兴又失落。高兴的是弟弟们起复,娘家子孙们包括她自己的儿孙们都能多得一分助力。失落的是她又要和弟弟们分别了。
临行前,梅香在两个孙媳妇的帮助下,做了一桌子菜,给两个弟弟践行。
兄弟二人带着妻室和孙子们一起来了。
玉茗和婉柔都是老太太了,妯娌两个一进门就摸进了厨房,“还是姐姐硬朗,还能做饭呢。”
梅香笑着和两个弟妹打招呼,“我忙活惯了的,你们明儿就要走了,这辈子还不知道咱们能不能再见面了,我做顿饭给你们吃,以后到哪里也能记得我这个老姐姐。”
妯娌二人都红了眼眶,她们的父母早已去世,哥哥嫂子们也逐个凋零,如今婆母去了,婆家上头只剩这个大姑姐了。
在儿孙们面前,她们是老祖母,在外人面前,她们是老夫人,也只有大姑姐还把她们当刚进门的小媳妇似的。
玉茗擦了擦眼泪,“姐姐身子骨好,定然和阿娘一样能活到□□十,过几年官人辞官告老,我们还回来和姐姐一起住。”
婉柔帮着切菜,“我们家老头子常说,姐姐做的饭菜最好吃了,今儿晚上定然要让他多吃两碗。”
堂屋里,黄茂林招呼两个小舅子坐下,三个老头子坐下后一起喝茶。
黄茂林还是爱操心,“你们行礼都收拾好了?”
明朗笑着点头,“多谢姐夫,都收拾好了。”
明盛吃了口果子,“姐夫这日子真好,做官多累啊,我真想回来养老。”
明朗摸了摸胡子,“在外可别说这话。”
郎舅三个在屋里絮絮叨叨说着闲话。
厨房里,梅香正带着两个弟妹做饭呢。
玉茗有些惋惜,“可惜妹妹不在荣定县,不然今儿倒是能一起聚一聚。”
梅香安慰她,“无妨,以后总有机会的。”
三个老太太一起动手,做了一桌家常菜。
吃饭的时候,也不分什么男女,都坐在一张桌上,孙子们在一边伺候。
饭桌上,众人也不说什么离别的话,就说这吃吃喝喝的事情。
兄弟二人天南海北去得地方多,见的吃的也多,说起来没完没了。玉茗和婉柔还教了梅香许多外地菜色的做法,梅香记不住,赶忙让孙子拿笔记下。
吃了一顿简单的饯行酒席,兄弟二人转天就出发了。
梅香坐着车,一送再送,直把两个弟弟送到了官道口才停下脚步。
本来,前面的车已经走了好远了,忽然又停了下来。
兄弟二人一起下车,到了姐姐面前,一起拉着她的手,明盛先开口,“姐姐和姐夫一定要保重身体,等我们回来。”
梅香忍不住哭了,“好,你们也要保重身体,我不死,你们不许死。”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大几岁小几岁都无所谓了,谁也不知道谁先走。
此一别,从此天各一方,再相聚不知何年何月。梅香就算离开平安镇,肯定也是去投奔儿子们。与弟弟们再会,只能靠机缘。
姐弟三个意识到了这一点,故而这回的送别气氛异常压抑。不像以前,不管他们是去读书还是去做官,都是奔着希望去的,带着勃勃生机。
明朗明白姐姐的意思,点了点头,“好,姐姐在,我们就在。”
等两个弟弟彻底走了之后,梅香又萎靡了好久。
黄茂林悉心照顾她,亲自带着两个孙子到河沟里捕鱼,回来做给梅香吃。又逮了小猫小狗回来给她玩,逗她开心。还经常带着她一起上街买菜,和小贩们讨价还价。
梅香见老头子和孙子们这样担忧,渐渐把离愁抛到脑后,开始认真过日子。日子仿佛又回到了年少之时,春天挖野菜、打槐花,夏天捕鸣蝉、捞河鱼,秋天扫落叶、收庄稼,冬天一起烤火观落雪。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老夫妻留在平安镇又过了三四年简单快乐的农家生活,后来儿孙们实在不放心,把他们又搬到了省城,从此定居在那里。
正在跳转到卖油娘与豆腐郎 第145章 大结局绿色阅读 - 卖油娘与豆腐郎 看书神 - 看书神小说阅读网 ...,如果没有自动跳转请点击[跳转]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