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后记六:顾时珩

这最后的后记,想谈谈这个故事以及这个故事的灵魂——顾时珩。

一. 历史与战争

先说这个故事,大梁的朝代参考是宋朝,地图板块沿用的是北宋疆域,官职有参考唐宋明,但切勿严格考究,有参考,有杜撰,也有为了读者理解个人简化编造的部分。

其主要写作灵感,是我个人对宋朝浪漫主义的遐想。

众所周知,宋朝是一个文化极其繁荣,但是军事上有诸多遗憾的朝代。

前有宋太祖望收复燕云十六州败走高粱河一战,至始中原门户大开,北方铁骑随时南下,宛如无人之地。

后有在西北边境之上,宋朝西夏对峙数十年,“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生出数代名将,但仍无法止熄烽火,生民涂炭,百姓流离。

然后便是的数千年的历史遗憾,抗金名将宗泽望南指责君主软弱,死之前高呼三声“过河,过河!过河!”;岳飞岳武穆收复失地在即,被十二道金牌召回,风波亭身死。

正因有太多遗憾,太多不完美,所以有了这个故事,秦牧原型有参考岳飞岳武穆,不过历史太多遗憾,秦牧却是稍微幸运的那一个,他算是“完成了北伐大业,经历两代明君的岳飞”,而小说的男主角“秦熠”,顾时珩,作为他的儿子,亦继承了他的风骨。

西洲参考的是历史上的西夏,顾时珩第一次从军的地方会州,今位于甘肃白银市,乃是北宋年间西夏跟宋朝对峙的前线。

在历史上,宋朝跟西夏战争发生过五次战争,跨越一百六十年,至始至终,宋朝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止”西境烽火,直到西夏于公元1227年被蒙古所灭,而在这之前,历史上无数的好男儿,如书中一般,死在了祖国的边疆之上,宛如祁连山静默,守着身后的河山。

我对他们无比敬佩,甚至感怀,于是有了聂家,聂世成,曹琦,队正,一个一个牺牲在边疆战争之中的人,他们是那一个一个真实存在过的鲜活英烈的缩影,亦望读者能在只言片语之中,感觉到前人风骨。

而我渴望在平行时空也这么一个少年将军,横空而出,荡平一切魑魅魍魉,于是有了顾时珩,他做到了一切,将西洲归为大梁,同时施以仁治,至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再也不必有“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了。

北渝位于燕云十六州之上,是辽国与金国的混合体,无论是辽也好,金也罢,历史之上宋朝与其交手,从未在其手中讨到好处,能保国土不失尚且吃力,更不提直捣黄龙,征服一切。

也是因为为了弥补历史的遗憾,所以顾时珩西军出生,成为当世第一的骑兵将领,马上无敌,“完颜家”克星。

他直捣龙城(位于今蒙古国色楞格草原,为游牧民族的核心地区),将北渝贵族赶到了瀚海(今贝加尔湖畔)喂羊,从此不敢向南而望,封狼居胥,饮马瀚海,至此达成武将最高成就。

既成就了他,也在平行世界之中,成就了一个国力强盛,海晏河清的王朝。

二. 政斗

九龙夺嫡部分,有参考,无原型,老大到老九全部参与,加上一个误入的十三,所以也能叫十龙夺嫡,主要势力,明面上是三方,其实是四方。

太子为防守方,其主要依仗的是独孤家(独孤剑玉),顾时珩,顾时霁,和新党势力。

老七为进攻方,他能力强,在朝堂之上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之能,夺嫡的头号种子选手,分明是弟弟,但是老三老六愿意为他所用,阵容豪华。

二五为辅攻方,比不上老七,但是一跃成龙,也想尝试。

然后就是看似不起眼的老四,在这三方眼中,他都是淡泊名利,自愿就藩(在古代基本就藩就表明自己愿意离开权力中心了),所以不存在威胁,然后还有一个同样藏在暗中的老八,他们能夺下皇位,其实不是意外,而是周密布置的结果。

老四的关键。

老四选择夺嫡的关键,实则有两件事:得到京城的绝对控制权以及足够强的兵权;将所有有竞争力皇子踢出局。

首先需要明白的前提是,在绝对的实力(武力)面前,一切权谋,计策,手段都是浮云,这个可以详细历史雍正和隆科多的关系,或者朱棣的发家史,不多赘述,所以老四的第一选择,也是为了发展他的绝对实力。

他做了两件事,第一,将独孤剑玉拉拢到了他这边,从此他有了禁军控制权,其二,他跑到燕云就藩,假意帮顾时珩,实际上将这支军队除了最高管理层,都“蛊惑”成了他的私军;这个时候还有一个变数,那就是九门提督的归属。

九门提督是清朝官职,这里选用这个名字纯粹是因为我觉得好听,也好记一些,大家可以理解成首都军区总司令这个位置,这个最开始给了珩,而四后面的谋划,也主要在九门提督这个位置的归属,以及将其他皇子踢出局这两件事上。

第一滴血:猎宫事件,一箭三雕。

老五跟皇帝的妃子私通,老四知道这件事后,以太子的名义去威胁了老五,老五被逼得破防,于是想刺杀太子,有了端午刺杀事件。

太子没死成,最后查到了老五亲哥哥老二身上,老二为老五背了锅,直接下马,二出局。

老四继续威胁老五,越发变本加厉,直接逼得老五想要在猎宫造反,鱼死网破。

太子一直知道老五想杀他,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时候知道老五想造反,为了自保也是殊死一搏,偷了珩的兵符下山准备调兵,也把这个看成了个好机会。

“如果老五谋反成功,他再率军赶到,剿灭叛贼,自己便是皇帝”,“如若老五谋反失败,他可以再度逼宫”,但是因为顾时珩存在,最后太子和老五都失败了——太子,老五出局。

老七出来收场,得到了所有好处,距离东宫只有一步之遥,老四知道顾时珩不会不管这件事,于是按照他所想的,顾时珩直接被气到吐血,跑去质问老七被气晕在了汉王府上,老七按照他所设想的那样,离京就藩——老七出局,朝堂之上还剩三六九。

三六九中,九又有政权又有军权,赢面最大,但是他有弱点,那就是情义。

裴志一直说话不把风,想说什么便说什么,还每天在白巩楼饮酒作乐,这件事老四早就知道,为什么?因为白巩楼是老四的地盘。

在老四刚回顺天,四九家宴,九准备宴请老四却找不到地方的时候,八说要不去白巩楼吧,其实是暗示这个地方跟老四有关系,他们果真在白巩楼碰到裴志了,但是九没注意,四八装不熟,九也没注意。

老四在白巩楼有眼线,一旦找到机会等裴志喝糊涂口出狂言之后,立即就有官员跟皇帝告状。

皇帝虽然爱九,但是身体已经很不好,对这种说他活不久的事情很敏感,他是真想砍了裴志,四也知道为了保全自己的兄弟,九什么都做得出来,最后达成结果——九辞官,禁足在家,九门提督空了出来,也给了他将老八塞入九门提督府的机会。

但是也有一个出乎老四预料的,那就是独孤剑玉也被罢免了,相当于他此时对京城的掌控权还不如从前了,所以这个时候,老四的胜机也岌岌可危,所以他需要把水搅得更浑。

老六生日,九跑去祝寿,直接被刺杀,这件事是老四安排的,老八不知情,但结果就是九命悬一线,这个时候九身边的人自然怀疑老三,老四激十三去杀掉老三,老三出局,还剩下九六两人。

身世事件是突发事件,在所有人意料之外,四基本上跟九同时知道了这个消息(九身边有四安插的眼线),四派人去截杀了魏成通以及李二虎等人,抢到了秦牧手书,但是这个东西他拿着很棘手,所以他派人送给了老六。

老六很天真,还真以为天上掉馅饼了,立即召集朝臣开会,将九的身份公之于众,以为还剩他一个皇子,皇位怎么着也是他的了,九以为是老六杀了他师父,逼急了,直接写信请关北铁骑来帮忙,这也正中老四下怀,本来关北铁骑是他的,至此,他的胜机已定。

九六对峙,皇帝醒了过来,六出局,九入宫,做了两件事——其一,恢复独孤剑玉的禁军统领之位,二,暂时让之前“做得不错”顾时承,掌握九门提督。

在燕云十六将和太子死了之后,京城的所有军权都属于老四,京城之外关北铁骑,也属于老四,老四已经赢了,如果这时候他按照他所规划的,把顾时珩砍死在回西境的路上,他的皇位将稳得不能再稳,可惜没有如果。

珩一路逃亡,只有老八那次刺杀是试探,其余时候老四是真心想要他死,但是他九死一生,还是逃回去了。

老四有实力,非常聪明,绝对不是庸碌之辈,但是还是那句话,“在绝对的实力和武力面前,一切政斗,手段,权谋,都是浮云”。

当世跟顾时珩同等级的将领只有聂世信,他俩还是站在同一边的,所以老四坐得下皇位,打不过西凉王,是输了,但是他也是个人物。

三. 顾时珩

故事是皮,人物是骨,最后我想谈谈顾时珩这个人。

或许该称他为秦熠,既为秦熠,便为情义,他此人的基调,亦逃不出这二字。

他一生多情,重情,却不执情,此处先不谈情爱,而此情自不局限于情爱,而是一切之情。

他爱山川,爱清风,爱月色,还爱芸芸众生,他爱自己的家人,友人,自也爱自己的爱人。

因爱天地,故而想自由自在,徜徉天地之中。

因爱众生,故而一身义气,见不平之事,不公之事,必拔剑相助;边疆九死一生,为护山河。

因爱家人,所以见兄长为自己挺身而出,拔剑自刎为保兄长,父亲受困之时留下而助父亲,兄长被囚时殚精竭虑,只为复东宫之位;一身风霜,也要护其命脉。

也因为他的情深,情真,所以任何人对他有情,实则都是情理之中。

天家无父子,皇帝却待他胜过亲子,天家无兄弟,太子负父负妻,唯一不负亦只是自己这个弟弟,皇权之前无感情的位置,可顾安祁心底没有皇权,只为他守着一座江山。

任何人都该爱他,如果你能看得明白他是如何爱他们的。

他把心给了别人,就收不回来了;别人又给了别人,爱便流传于世。

所以这个故事既有遗憾,又有成全,皆因有情。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他不愿杀人,至始至终都不想杀人,但是不得不杀人。

第一次披甲,边疆五年,走的是刀山血海,犯下的是杀伐无数。

他知道这是错的,这不仁慈,但如果不杀,刀剑落向的是他同袍的脖颈,铁骑践踏的是他百姓的土地。

所以他踩着敌人的尸体成为鬼将秦衍,心底想得是,若此番杀戮,要让他入地狱,却能让山河无虞,百姓安康,同袍归家,他甘心入地狱。

所以一僧一道知他心思,说禅絮沾泥,超凡入圣;除妖诛魅,亦证菩提。

他虽不是个圣人,有的也是圣人之心。

第二次披甲,却是新皇登基,被逼到绝境,边关起兵,再造杀戮。

这血债说不上是他,大有认为他自可问心无愧的,但如若当真问心无愧,他也便不是他了。

他自内心拷问,为何如此,为何再波及苍生,然世间绝无双全之法,他该做之事得做,该杀之人得杀,他只会想这杀孽若要他抗,他抗便是了,却仍会跪在父亲面前请罪,望着无辜之女说一声对不起。

至此虽一生逍遥,亦是一生行侠仗义,见这海晏河清,总该放过自己。

实则最后那女孩给得是糖,亦是代天下告知,你纵使有罪,亦也赎了,况还有恩。

赤子之心之所以称赤子之心,其要义在于赤子。

人少年之时候,大多都天真烂漫,心向光明,既会爱人,亦行好事,然世事更替,难免成了冷眼旁观之人,一生顺遂之人尚且如此,受尽了苦难蹉跎,能保住本心之人,又有几人?

古言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现语有:“我曾以为我会永远生猛,但生活就是个缓慢受槌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最后变得像挨了槌的牛一样。”,顾时珩更有足够理由如此。

他少年顺遂,一朝大变,以为自己无亲无友,尽是仇敌,可他心不曾变;再度大变,枕边之爱人成刀山血海之仇人,他心依旧没变。

寻常之人,挨了路边陌生小孩一刀,恐从此不敢再触碰陌生之人半分,但他偏不,分明那生死一线之危还在眼前,又见一人求他伸出援手,他还是忍不住再将她抱起。

少年时想轻剑快马,如今亦得偿所愿,疾行数千里,只为将一小贼捉拿归案,出塞入大月国,仿似个少年般无所谓换上一身嫁妆,将身份功名抛之脑后,求得也不过是捉个走私贩。

他少年时是少年,成年时亦是少年,永远都会是少年。

以上即为“顾时珩”这个人物的基调,自然,他身上还有无数品质,勇气,智慧,坚韧,不多赘述,如聂世信所说,在我心中,他的皮相反而是他周身上下,最不值得一提的部分。

这个故事不是爽文,甚至有些沉重和痛苦,寻常人一生自不会如主角波澜壮阔,遇到如此多苦难,但大起大落少有,困难磨砺无法避免,又何尝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顾时珩命运多舛,尚在这重压之下,展现出足够的勇气和坚韧,入红尘而出红尘,赤子之心如初。

我渴望拥有的他的勇气,也希望他身上这不屈的骨,能在如浩瀚荒野的人生之中,成为点燃你我长夜的刹那星光。

至此,这个故事便告一段落,感谢诸君与我同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7章 后记六:顾时珩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