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过去二十七年人生里最为忙碌而收获也最多的一年。
孟寻不记得自己究竟熬过多少个通宵,又写完了多少个剧本。从“她逃他追他们都插翅难飞”的狗血虐恋题材到“斗婆婆、打小三、虐渣男”的打脸虐渣题材,每一个剧本反反复复改了又改,不断打磨故事架构、雕琢人物细节。
努力终有回报,她署名的短剧陆续爆了几部,在短剧圈子崭露头角。
随着事业逐渐步入正轨,孟寻从当初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搬到了如今明亮温馨的公寓loft。工作繁忙,没有太多时间追星发梦,她与以前玩得好的同担们慢慢没了联系。
而网络上“李纵”这个名字很少再被提起。年初他顶着舆论压力拍完了刑侦悬疑剧《乌鸦》,之后大半年时间都没有再进组。他之前拍完的所有存货全都迟迟没有播出。
虽然没有看到相关文件,但大家已经默认他被广电封杀了,自然也不会再有哪个想不开的剧组会要他。
他就这么消失在公众视野里。
夏天来临的时候,一家刚创立不久的影视传媒公司向孟寻抛出了橄榄枝:
“短剧太过下沉,既浪费你的故事,也磨灭你的灵气。橘风,要不要试试来我们这里一起做精品?”
孟寻没有任何犹豫便答应下来了。
接下来连续三个月的时间,她每天埋头伏在工作台全神贯注投入写作,将自己从短剧创作中汲取到的叙事技巧融入到电影更为复杂而精巧的情节脉络里。
终于在银杏叶即将泛黄的时候,交出了她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剧本《十万八千梦》的初稿。
制片人窦玉兰原本就是孟寻的读者,大概是粉丝滤镜的加成,她对这个故事赞不绝口,拿到剧本后迫不及待就拿去给公司决策层进行项目提案。
孟寻焦急地等待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经过公司高层一次又一次的评估与审核,最终这一项目顺利过会。窦玉兰又马不停蹄去向相关部门提交立项申请,同时开始筹集资金、组建团队。
距离电影真正开拍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孟寻得到了进入职场以来的第一个长假。她飞回洛川,在家里呆了不到三天,就因为受不了她家母上大人每日拐弯抹角的催婚,连夜收拾行李又跑到了横店找好友温渺渺玩。
这夜,两个女孩肩并着肩挤在酒店狭小床上,彻夜聊天。
“孟孟,你,”温渺渺顿了下,语气有些小心翼翼的:“还喜欢他吗?”
她们都知道,这个“他”指的是谁。
孟寻垂下眼去,许久没有说话。
“……我有个朋友,她跟的艺人之前去看心理医生时碰见李纵了,听说他好像一直都在服用镇静类的药物。”
温渺渺说完,见她脸色不对,马上又说道:“他们就是喜欢胡说八道,我们李纵学长多么优秀又阳光,怎么会得心理疾病啊?肯定是为了拍剧才去心理诊所的。”
可是她们都知道,李纵已经很久没有戏拍了。
沉默声中,温渺渺轻轻叹了口气,侧过身去一把抱住自己的好友:“孟孟,难过的话,就哭出来吧,我陪着你呢。”
孟寻摇了摇头,“我没有难过,我只是——”
想他了。
很想、很想。
_
离开横店那天,孟寻在火车上给窦玉兰打了电话:
“……兰姐,这部电影我可以不要任何酬劳,但是男主的演员,可以让我来选吗?”
在影视制作的复杂流程中,选角这个环节绝大多数编剧是没有多少话语权的。
虽说剧本是由编剧精心雕琢的,每个角色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但他们最多也只能基于对角色的深刻理解提出一点建议,采不采纳还得看投资方。
一般也很少会有编剧问出这种问题。
窦玉兰错愕了下,倒是没有直接拒绝:“这样吧,我先和宋总聊聊,过几天给你答复。”
孟寻也只是一时冲动才问出了那个问题,对于这件事情本身她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但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孟寻就接到了窦玉兰的电话,对方表示宋总破天荒地同意了她的要求。
他们公司刚刚创立,大老板宋昶又是00后,想法很天马行空,做事随意,不拘小节。团队里也都是年轻人。
可能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没有影视圈内一贯将编剧视为底层,任由投资方一言堂的陋习。他们很尊重内容创作者。
“男主的人选你想找谁?我可先说好了,这边开不出太高的片酬,如果你喜欢的艺人咖位太大,是看不上咱们这种小成本电影的。”
孟寻说出“李纵”这个名字后,窦玉兰沉默了。不过她依然没有直接否定,只说:“我再去找宋总商量一下。”
这次孟寻足足等了一个星期,窦玉兰才打来电话,是好消息。
“宋总搞定了公司高层,大家都同意了。前提是,你能把李纵请过来。剩下的我跟导演会亲自跟他谈。对了,你应该没有他经纪人联系方式吧?等会我发给你。”
“不用了兰姐。”
孟寻有点不好意思:“我有他经纪人的微信号,我去争取。”
李纵的经纪人叫容霆,高中与大学都和孟寻同校。
大三那年有次联谊,他主动要了她的微信。不过两人加完好友后,一直都没聊过天,这么多年都在对方列表里静静躺尸。
孟寻斟酌许久,断断续续输入又删除,终于编辑好了那句:【容霆师兄您好,我是15届心理学系的孟寻,许久没有联系,希望没有打扰到你。我现在也在影视圈工作,有个项目想跟您带的艺人合作,您方便的话,我们可以聊聊吗?】
点击发送之前,孟寻怀疑过自己会不会已经被对方删除掉了。
她的运气还算不错,消息发送成功了。
但等了整整一天,容霆都没有回复。
孟寻苦恼地想,是被委婉拒绝了吗?
-
受寒潮影响,11月25日北京出现雨夹雪天气。11月26日夜间,北京降下2024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孟寻拿着一罐乌苏啤酒走出便利店,被扑面而来的冷风冻得一个哆嗦,将脖子上围巾又拢紧了些,而后拉开易拉环,一边往回走,一边小口小口喝着。
毕业后这两年,她不知怎的就成了一个酒蒙子,每次焦虑了、没灵感了、失眠了、开心了不开心了,都要来上一罐啤酒。
路边孤零零的路灯撑开一小团暖黄光晕,映亮半空中无数颗盐粒大小的雪花,某一瞬间孟寻突然想起了2015年那个下了初雪的跨年夜,在星城大学的地下通道里,她和他曾经擦身而过。
那天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沾酒,刚好也是乌苏啤酒。
今年的初雪,还能再相遇吗?
快走到家楼下时,酒精作用下一股突如其来的冲动支配了她的大脑,孟寻拿起手机拨出了那串早已熟记于心的号码。
铃声响了快一分钟。
电话接通的一瞬,孟寻无意识紧咬下唇。
那头安静两秒后,忽地传来沙哑低沉的一声:“喂?”
该怎么形容这一秒呢?
孟寻记得很清楚,自己上一次见到李纵,是在2019年6月。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1996天。
她心跳骤停,一时竟忘了呼吸。
直到对方再次出声:“你好,我是李纵,请问您是?”
咬字很清晰,带一点京腔,温和轻缓。音色是深沉海水的质感。
如果声音有颜色的话,她想,他的声音一定是清澈透明的薄荷绿。
孟寻终于回过神来,想起这通电话的目的,连忙开口:“李纵,你别挂!听我说完行吗?我不是变态,我、我——”
她越是着急,大脑反而一片空白,完全失去语言组织能力。
男人低笑了声,清冷声音莫名的染上温柔:“别着急,我不会挂,你慢慢讲。”
他说他不会挂。
那就是不会挂。
孟寻松了口气,又深呼吸几下,这才再次开口:
“有个角色非你不可。”
“你愿意来吗?”
不等对方回答,她又快速补充道:“虽然是部小成本电影,片酬不会很高,不过我会尽力帮你谈到最好的待遇。”
说完,她不自觉屏住呼吸。
两三秒后,手机里头才传来男人不疾不徐的回答:“这个问题,我需要和我的经纪人谈谈才能给你答案。不过现在,你可以先告诉我你的名字吗?”
“孟寻!我叫孟寻!”
孟寻急急说完了,停顿片刻,声音不自觉低了下去:“孔孟的孟,寻寻觅觅那个寻。”
“……我,是你的粉丝。”
最后一个音节落下的瞬间,她仰起头,风雪纷纷扬扬吻过她的脸,松针坠入洁白温柔的梦。
心跳声震耳欲聋,眼泪不受控跌落。
这是他出道的第十年
也是,她暗恋他的第十三年。
小粉丝与大明星,两条看似永远不会有任何交叉的线。
在这一刻,终于有了真实的交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2024冬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