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的清晨,阳光穿过槐树稀疏的枝叶,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牧川站在孤儿院后院的槐树下,指尖轻轻抚过树干上那道歪歪扭扭的刻痕——「A-7」,像是用钝器一点点凿出来的,边缘已经随着年岁变得圆润。
他蹲下身,拨开树根处堆积的落叶,露出一个生锈的铁盒。盒盖上积了一层薄薄的泥土,但仍旧能看清上面刻着的字:
「观测对象A-7号·私人物品」
林牧川的呼吸微微一滞。
---
1. 铁盒里的秘密
盒盖掀开的瞬间,一股淡淡的桃木香混着铁锈味飘了出来。里面的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像是被人反复整理过无数次。
①一支用过的体温计
玻璃管上贴着泛黄的标签:「2007.06.07·36.5℃」。林牧川的指尖轻轻擦过刻度线,忽然顿住——玻璃管上有几道细微的咬痕。
他想起那个雨夜,11岁的沈砚青蜷缩在孤儿院的走廊上,高烧到意识模糊。护士递给他一支体温计,他含了一会儿,又迷迷糊糊地递回去。后来,护士随手把它扔进了医疗废品箱。
可它现在却在这里。
体温计的背面贴着一张纸条,字迹稚嫩:「他说这个送我了,但其实是护士姐姐扔掉的。」
②半块融化的小熊软糖
糖纸已经泛黄,上面印着「XX孤儿院慰问品」的字样。软糖氧化发硬,但仍能看出被人小心保存过的痕迹。
林牧川隐约记得,那年志愿者活动结束时,他给每个孩子发了两颗糖。而沈砚青站在队伍最末尾,低着头,没伸手。他以为他不喜欢甜食,就顺手塞进了他的口袋。
现在看来,他不是不喜欢,而是舍不得吃。
③一张泛黄的素描
画的是16岁的林牧川低头做木工的样子,线条笨拙却认真。角落标注:“今天他说会回来接我,误差允许等待时间:∞”
林牧川的喉咙发紧。
他记得那天,他随口对一个小男孩说:“等我拿到新家的地址,就回来接你。”
可他后来再也没回去过。
---
2. 观测者的执念
铁盒的夹层里藏着一张儿童医院的处方笺,纸张已经脆得几乎一碰就碎。医生的字迹潦草:「情感认知障碍建议:通过量化情绪建立安全感。」
翻过来,是11岁的沈砚青用铅笔一笔一划写下的:
「等找到36.5℃的人,就能治好我的病。」
林牧川的胸口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
他忽然明白,为什么沈砚青会记录他的体温、呼吸频率、甚至拿杯子时小指翘起的角度——因为对沈砚青来说,这些数据不是「控制」,而是「确认」。确认他真的存在,确认他真的不会再次消失。
---
3. 最底层的U盘
铁盒的最底层,放着一个注射器造型的U盘。标签上写着:「最终补偿方案」。
林牧川回到车上,插入电脑。屏幕亮起,弹出一个文件夹:《如何让36.5℃的人爱上你》.ppt。
点开后,里面是一份长达137页的「观测报告」,最后一页写着:
「结论:误差率0.7%——那是我爱你的部分,无法计算。」
而文件夹里还有一段音频,文件名是:「练习说爱你的第187次」。
他点开,耳机里传来沈砚青低哑的声音:
“……林牧川,我……”
短暂的沉默后,是一声极轻的叹息。
“……还是失败。”
---
4. 第二天清晨
林牧川把铁盒带回家,放在床头柜上。
第二天醒来时,他发现盒子里多了一枚素圈戒指,内圈刻着「误差率0%」。而原本空着的一角,多了一张新的标签:
「观测升级为共生实验,申请永久合作者。」
沈砚青坐在床边,手里端着咖啡,镜片后的眼睛安静地看着他。
林牧川拿起戒指,忽然笑了:“你这算求婚?”
沈砚青的耳尖泛红,但语气依旧平静:“根据数据分析,成功率97.3%。”
“剩下的2.7%呢?”
“……是我允许你拒绝的误差。”
林牧川把戒指套上无名指,然后伸手,把沈砚青的咖啡杯往左推了11.11度。
“现在误差归零了。”
写铁盒这段时自己先破防了,谁能想到控制狂的深情是笨拙藏起一颗融化的糖?下章回归主线,该收拾舆论烂摊子了。
彩蛋:
后来林牧川发现,槐树的树洞里还藏着:
- 27颗桃核(沈砚青每年生日扔一颗许愿)
- 沈昭偷拍的监控截图:“哥又来看盒子了,第11次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槐树下的铁盒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