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暑更迭,当山涧第九次凝冰又化,沈知音已至九岁。
这年雨季绵长。为避一场旬日未歇的暴雨,她深入人迹罕至的幽谷。雨水沿着青苔岩壁蜿蜒而下,就在拨开第三层虬结古藤时,她的指尖触到了一道异常的缝隙。
“...此处气流与别处不同。”她凝神感知,“内有乾坤。”
拨开藤蔓深入,竟是一处不知何人所辟的隐秘洞府。石壁上凝结着岁月的露水,空气中弥漫着尘封的气息。
府内陈设简朴,唯见一具覆满尘埃的骸骨保持盘坐之姿。骨骸晶莹如玉,隐隐流转光华,昭示主人生前不凡修为。
“前辈在此坐化,想必也是求道之人。”她轻声道,目光落在骸骨旁那几枚灵光黯淡的玉简上。
沈知音凝神静气,以灵识轻触其中一枚。霎时,浩如烟海的阵道推演与数篇阐述「阴阳相济、冲气为和」的玄妙经义涌入识海。
“原来如此!”她倏然睁大双眼,“阴阳轮转非是相斥,而是相生互根!我以煞力为阴,灵力为阳,多年来以《镜天阵》封锁,以《凝心音》对抗......竟是南辕北辙!”
她抚着心口,感受着体内两股力量的悸动:“二者当如日月更替,负阴抱阳,冲气为和。此乃天地至理,何来正邪之分!”
灵台豁然清明!她当即在此清净洞府闭关悟道。
将视若性命的焦尾古琴置于膝上,十指轻按琴弦。往昔弹奏《凝心音》时,她需刻意摒除识海中那些怨念杂音。此刻心合“守一”要义,灵台空明,不再强分彼此。
“让我听听......你们真正的声音。”她闭上双眼,任由那些曾被视作干扰的波动融入琴音。
初时,清正琴音与幽怨波动相互冲撞,弦鸣滞涩。她却不急不躁,以自身为桥梁耐心调和。
“不对,不是对抗......是包容,是引导。”她调整着指法,让琴音如流水般柔韧。
渐渐地,琴韵趋于圆融——清正之中蕴生包容悲悯,幽怨之外透出超脱指引。《安魂镇煞曲》的雏形,就在这日复一日的弦歌不辍中悄然孕生。
琴音涤荡间,她的心神沉入极致宁静的「心界」。时空在此凝滞,唯有意识与纠缠多年的族人残念直面相对。
“我明白了......”她轻声对识海中的那些执念说,“你们不是要来害我,你们是在守护我。”
那些执念深处的不甘、恐惧、愤怒之下,竟藏着未尽的守护之念,是对她这个“幸存者”挣脱枷锁的深切期盼。
热泪无声滑落,非因悲恸,而是源于血脉共鸣的释然与接纳。
“吾知晓了......尔等非是枷锁,乃是道标。安息吧,此身此魂,当承尔等未竟之志。”
此念既生,道心通明!仿佛与生俱来的束缚应声而断!
丹田内躁动数年的气旋骤然稳定,随即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转。黑白二气不再相斥,如阴阳双鱼首尾相衔,最终交融成一枚圆融无瑕的太极金丹!
“这就是......平衡之道。”她内视着那枚缓缓旋转的金丹,感受着其中生生不息的循环。
金丹即成,天地似有所感。洞外风停雨歇,云破天开,一缕清辉透过石缝,恰似聚光灯般笼罩其身。此非雷劫,而是天道对其所悟大道的默许。
她缓缓睁眼,眸中清澈如深潭静水,倒映大千。
“静。”一字轻吐,一方绝对宁静的领域自然展开(静音界大成)。
心念再动,灵识延伸处,草木呼吸、地脉流转、幽魂低语......天地间万千细微波动尽收心底(万象界初成)。
福至心灵间,她对岩缝枯草轻轻一点:“枯荣轮转,生生不息。”
指尖未见华光,枯黄草茎却自根部泛起微不可查的绿意(枯荣指萌芽)。
“大道至简,唯衡而已。”她轻抚心口,感受着其中完美的平衡。
她起身整衣,周身气息温润如玉,再无异样外露,俨然正统仙门筑基弟子。唯有己心深知,那融于魂魄的平衡之力是何等独特。
九岁的沈知音立于洞府入口,晨光为素衣染金。她回身对坐化遗骨郑重行礼:
“前辈点拨之恩,永志不忘。这条平衡之道,我会继续走下去。”
至此,她终彻底斩断“被铸之器”的宿命,真正踏上独属己身的平衡行者之道。
山外红尘,仙魔纷争渐起。而她,已准备好去遇见那个将以殊异之道,搅动天下风云的少年。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