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 林小婵要回学院。kanshushen
她吃了早饭, 就戴上绒线帽子,穿上短大衣出了门。
杨晓光骑着自行车, 在大院外面等着。
见小婵出来了,就跟在后面,打车铃铛。
林小婵知道是杨晓光,也不回头。
杨晓光慢悠悠地骑到了前面, 林小婵瞅瞅没人注意, 就紧走几步, 跳上车后座。
“快走!”
林小婵缩在后面,揪着杨晓光的黑毛呢外套, 心咚咚直跳。
杨晓光蹬着车,可有劲了。
认识了这么久,这是他跟小婵最亲密的接触。他俩都穿着便装, 看不出是军人, 不然影响不好。
这会儿, 正赶上上班。
路上行人很多,骑自车的也不少。
俩人顾不上说话,只是闷头赶路。
快到学院了, 林小婵跳下车。
她在路上走着,冲着后面摆了摆手,意思是:“回去吧!”
杨晓光舍不得离开,就慢悠悠地骑着。
一会儿,骑到小婵前面了, 就停下来,摸摸口袋,装着找东西的样子。
等小婵走过去了,再跟上。
林小婵抿着嘴笑着。
杨晓光长胳膊长腿的,骑车特别帅气,尤其是单腿蹬地的样子,特别迷人。
到学院门口了。
林小婵回头瞄了一眼,就进了大门。
杨晓光远远地看着。
看着小婵从书包里掏出校徽,别在胸前,跟门卫打了个招呼,就沿着林荫道走着。
杨晓光一直看着,直到看不见人影了,才跨上单车离开。
到了中午,杨晓光老早地吃了饭,就去药圃报到了。
这是他跟小婵约好的,就在那里碰面。
果然,林小婵穿着蓝布大褂在药圃里干活。
杨晓光也披上大褂,戴上草帽,变成了工作人员。
俩人拿着铲子一边松土,一边说话。
时不时地瞄上一眼,感觉甜蜜蜜的。
快到两点了,其他同志要来上班了。
杨晓光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就像这个年代的大多数青年那样,他和小婵对外保持着“同志关系”,那点隐秘藏在心里,只有他俩晓得。
*
假期过得很快,杨晓光要归队了。
临走前,去研究所看望小婵。
他有礼物送给小婵,就红着脸,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手绢包,里面是一条红纱巾。
“小婵,这是给你的……”
“唔……”
林小婵接过来,脸也红了,就跟那条红纱巾一样。
杨晓光嘿嘿笑笑。
这是妈妈出的点子,说给小婵备个礼物,女孩子都喜欢这个。
林小婵也有准备。
她从挎包里掏出一条蓝灰色的长围巾。这是她亲手编织的,因为技术不熟练,花了不少功夫呢。
杨晓光接过来,喜滋滋地围在了脖子上。
“杨晓光,一会就摘下来哦,别让人家看见了……”
“嗯……”
杨晓光点点头。
他可以路上戴着,到家再摘下来。
二人在药圃里说着话,只觉得时间过得飞快。
“小婵,我走了……”
“嗯……”
林小婵很是不舍。
她看着杨晓光的背影,忍不住跟了上去。
杨晓光在前面走着,林小婵在后面跟着,一直把人送到了大路上。
杨晓光回头看看,冲着小婵挥了挥手。
林小婵远远地望着,舍不得离开。
*
当天晚上,杨晓光登上火车,返回学校。
林小婵在宿舍里,掐着时间。
这会儿杨晓光该上车了,明天一早就到地方了。
这种分离是既惆怅又甜蜜,心也一下分成了两半。
两天过后,大根和二根也离开了家乡。
他们在省城跟小婵碰了一面,就踏上了征程。
老家那边热闹了几天,又冷清下来。
林知山和李秀竹很不习惯,只盼着下一个假期早点到来。
一九七一年的“春节”,就这么过去了。
因为晓光的事儿,徐春芳按耐不住地欢喜。
她探过李秀娥的口气,说对孩子们的事儿不干涉,只要不影响学习就成。她和老杨对小婵都很满意,知根知底的,模样儿好,品行也好,上哪儿找这么好的姑娘呢?
林骏山对杨晓光也很看重。
这娃娃待人宽厚,责任心强,也有事业心,将来会有出息的。只是娃娃们年龄还小,再等两年也不迟。
春季开学了,林小婵回到学院继续上课。
课业很忙,难得回家一趟。
李秀娥赶在星期天,就过去看看。
林骏山在家教导儿子。
“和平,建设,要向你姐姐学习哦!”
林和平鼓着小脸,说:“爸爸,我不要学医,我要向晓光大哥那样考军校……”
林骏山忍不住笑了。
教导了半天,方向还错了?
他摸了摸儿子的脑袋,说:“好,和平想考军校,那文化课就要学好哦!看看你晓光大哥,打小成绩就好,在班里都是考第一名……”
“爸爸,我也要考第一!”
林和平拍着小胸脯。
林骏山知道儿子的秉性,那嘴巴是甜的,就看能不能下功夫了。
*
一恍,几个月过去了。
到了六月中旬,林大根从军校毕业了。
他回到原来的部队,去了装备后勤部。
这跟兵器相关,是他喜欢的。
李秀竹忙着给大根介绍对象,大根回信说:“娘,等我转正后再说吧?”
林知山也劝道:“秀竹,别忙乎了,等大根回来,随他自己的意思吧!”
大根实习期一年,转正后就是副连级干部了。林知山有一种预感,大根在外多年,眼界早就不一样了,哪里还瞧得上山里妹子?
当然,这话不好说出口,怕影响到大根的前程。
李秀竹不放心,还是想找一个满意的。
她觉得大根是长子,找对象哪有不经婆婆的眼的?
李秀竹揣着心事,就跟小婵叨叨了几句。
林小婵回信说:“娘,找对象的事儿,就让哥自己把握吧?您和爹参谋一下就行……”
李秀竹听小婵的,这才安下心来。
可来说媒的还是不少,还带着姑娘们的照片。
李秀竹看到顺眼的,就攒着,说:“等大根回来了,就给大根瞧瞧……”
林知山笑着说:“秀竹,你攒那么多照片做啥?若是不成,就给人家还回去……”
“那是当然……”
李秀竹答应一声。
大根的婚事挂在心里,攒着照片,觉得踏实一些。
*
赶在七月,林小根高中毕业了。
他参加了省里的统考,在全县排名第二,被推荐上了大专。
这是省里办的财会学校,学制两年,考生大部分是工农兵推荐的,只有极少数是应届毕业生。小根成绩好,又是军属,就被录取了。
拿到通知书那天,林知山和李秀竹欢喜异常。
家里又出了个大学生,真是光宗耀祖啊。小根去省城念书,离得不算远,假期就能回来,他们放心得很。小根毕业后就是国家干部,端上铁饭碗了。
林小婵为小根感到高兴。
能考上省里的学校可不简单,都是尖子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项不合格都不行。省里分配是定向的,毕业就留在省里了。
小婵给家里写信,说:“爹,娘,趁着暑假带着小根来省城住一段吧……”
林知山动了心,就跟秀竹商量。
“秀竹,家里的事儿就托给东院,让大嫂帮着照料一下,你也清闲几日……”
“嗯……”
李秀竹点了头。
赶在秋季开学前,林知山请了三天假,准备去省城。
林骏山安排了卡车接送,一家三口赶到驻地。
林骏山在招待所订了房间,安排三人住下,吃饭就搁在家里。
李秀娥想着法子做好吃的,很是热情。
林骏山带着三人,在驻地转了一圈。
这边有操场、学校、商店、礼堂,还有电影院。
林知山是第一次来,看啥都觉得稀罕。
“骏山大哥,部队上就是好啊!”
“是啊,以后你和秀竹要常来啊……”
林骏山热情地邀请着。
他这几年工作忙,很少回山里,都是小婵来回跑着。小婵跟知山一家感情很深,他是晓得的,也把知山当兄弟一般。
趁着星期天,林小婵也请了假,陪着爹娘好好逛了逛。
省城变化很大,跟上次来时有了不同。
李秀竹很开心,就给林知山当起了讲解员。
可她讲着讲着,就讲迷糊了。
林知山哈哈大笑,说:“好了好了,还是让小婵来讲吧……”
林小婵抿着嘴笑着。
看得出来,爹娘感情很好,这些年始终乐呵呵的。
小根不爱说话,只是静静地打量着。
省城给他的印象很深,也是他的奋斗目标,现在终于来到了这里。
林小婵就鼓励道:“小根,到了学校好好学习,财会系统很缺人手,争取留在城里……”
小根点了点头。
目标是一步一步实现的,只要努力,就会有结果。
*
这一年,就这么过去了。
到了一九七二年的夏天,杨晓光从军校毕业了。
他回到部队上,关系从体育大队转到了参谋部。
作为刚毕业的学员,下基层锻炼是免不了的。
杨晓光驻扎在营区,还是不能跟小婵在一起。可相比起读书那会儿,要多好了。好歹在省里呆着,呼吸着同样的空气。
林小婵也毕业了,去了中医药研究所。
那是所长点名要的,不然,就分到了军区医院。
林小婵喜欢中药材,这跟植物有关,就乐颠颠地报到去了。
研究所分了宿舍,可以住在所里,也可以回家。这边是八小时工作制,行动也相对自由,不像在学院里作息都有严格要求。
“小婵,你搬回家来!”
李秀娥不管三七二十一,要小婵搬回家住。
林骏山给小婵买了一辆自行车,说:“小婵,骑车上下班十多分钟就到了,很方便的,不想骑车可以坐公交,不过三站路……”
林小婵知道爸爸妈妈舍不得她。
自从高中毕业,就去了体育大队,一年四季都在外面住着,一个星期跟家里见不了一次面,就痛痛快快地搬回了家
家里很热闹,爷爷奶奶在这边住着,和平和建设也长大了,满屋子乱跑。
林小婵猛一搬回来,有些不习惯。
好在她适应能力强,工作又忙,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林小婵回到大院,除了体谅爸爸妈妈的心情,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摆弄瓜果蔬菜。
部队上的菜园子和果园子又扩大了规模。
各种新鲜蔬菜都有,还有塑料大棚。
大院里每个星期分一次菜,家属们就提着篮子去排队。赶在夏天,桃子熟了,一分就是一大筐子,吃不完的可以熬成果酱。到了秋天,橘子园里金灿灿的,一茬一茬地采摘下来,可以吃一个冬天呢。
张连长还管着果园子、菜园子和养鸡场。他成了家,家属也接来了。他爱人是外省的,很勤快也很能干,生了两个娃娃了。
张连长见小婵回来了,高兴得不得了。
要说,部队上瓜果飘香,小婵可是立了功的。
正在跳转到末世女带着空间穿六零 第52章 晋江独家绿色阅读 - 末世女带着空间穿六零 看书神 - 看书神小说阅读网 ...,如果没有自动跳转请点击[跳转]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