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远之与杜若对视,心中了然。《续缘录》再次翻动:
巧合不是偶然,
今日寻书之人,
与晨间少年,
命中注定。”
“姑娘请看。“杜若取下方才那本《花间集》,“这本刚好完备。“
少女接过书,迫不及待地翻到《临江仙》那页:
“溪边卖花年少郎,可愿与卿共读花间?——子明“
“......“少女脸颊微红。
原来她是晨间少年的邻家女子,自幼倾慕。每日里看他在溪边摆花摊,却从未敢上前搭话。今日得知他来书铺,才急急跟来。
“缘分妙不可言也。“宋远之笑道,“一段花间缘,今日再续前缘。“
正说话间,方才的少年又急匆匆跑回来:“掌柜的,我好像落下了......“
话未说完,看见少女的瞬间怔在原地。
少女慌乱中想要放下书逃走,却被少年叫住:
“等等!你...你…”
一如五十年前的誓言。
“情缘一线牵,
今古两相知。
但使心相印,
花开又一时。“
宋远之看着眼前这一幕,感慨:“续缘续缘。“
“果然不只是续缘。“杜若接话道。
此时,书铺门前又停下一辆马车,走下一位白衣公子,手持折扇:
“掌柜的,可有《易水寒》一书?”
白衣公子手持折扇,风度翩翩。身后跟着一位提剑侍卫,神情警惕。
“这位公子,可是寻《易水寒》?“宋远之问道。
“正是。“公子展开扇子,上面绘着一幅易水送别图,“在下姓荆。“
......
“秦王政四年,易水河畔。
荆轲望着滔滔河水,心中暗叹。此去咸阳,生死未卜。却在这时,遇见了她。
聂姓女子提着药篮,为他包扎受伤的手臂。
'何必赴死?'她轻声问。
'士为知己者死。'他答道。
'那可会为情所困?'
荆轲沉默。
临行前夜,聂女送来一把匕首:
'若不成,以此自保。'
'多谢,不过在下另有准备。'
'那便留着,等你回来。'
荆轲一怔,却见女子已转身离去,只余一缕幽香在风中飘散。
其后,易水悲歌,聂女终生未嫁。临终前,将匕首传与后人,言:
'终有一日,两家恩怨当解。'
......“
荆公子从袖中取出一把锈迹斑斑的匕首。
突然,门外传来一声娇喝:“站住!“
一位紫衣少女疾步入内,腰佩长剑。正是方才在外守候的侍卫发现的跟踪者。
“聂家后人?“荆公子并不意外。
“正是。“少女冷冷道,“几百年的血仇,今日该了结了。“
话音未落,荆公子手中的匕首与少女腰间的剑同时共鸣。两件武器竟自行飞起,在空中交织成一个“和“字。
“这......“少女惊讶地看着眼前的异象。
杜若笑道:“你们可知那把匕首的来历?“
她翻开《易水寒》:
“聂女赠匕,
实为信物。
只因时局动荡,
未能相守。
临终遗言,
非为报仇,
实盼后人相逢,
了却这段情缘。“
荆公子若有所思:“所以我一直觉得这把匕首有种奇特的牵引力。“
“而我自小就梦见易水河畔的场景。“少女喃喃道。
宋远之取出茶具:“二位不如先饮杯茶,再细说?“
茶香袅袅中,荆公子与聂家少女相对而坐。《易水寒》书页继而翻动:
......
“易水送别后,聂女日日守在河畔。
直到那日,有人传来荆轲陨落的消息。
她取出一方素帕,上面绣着未来得及送出的诗:
'易水萧萧雁南飞,
君往咸阳妾守归。
不为生死轻许诺,
只盼来生再相依。'
素帕连同匕首,代代相传。而今,已是第二十四代。“
......
“原来如此。“聂家少女从怀中取出一方陈旧的素帕,“这帕子祖上留下,说是要等有缘之人。“
荆公子展开素帕,字迹虽已模糊,却与书中记载一般无二。他苦笑:“我们两家纠缠数百年,竟是一场误会。“
“不是误会。“杜若说,“是命中注定的重逢。“
一阵清风拂过,书铺内幻化出易水河畔的景象:
河水滔滔,秋风萧瑟。一对男女立于岸边。
“是他们!“聂家少女惊呼。
只见古时的荆轲转身看向聂女:“若有来世,必当寻你。“
聂女摇头:“不必寻我,只愿你平安归来。“
“情深缘重,终会相见。“荆轲留下这句话,转身踏上北去的征程。
画面消散,只余下淡淡的水汽。
“我一直以为家传的仇恨......“聂家少女眼中含泪。
“其实是一段未完的情缘。“荆公子接过话。
宋远之看此一幕,想起《续缘录》中的话:
“天意弄人,往往将情误作仇。
直到有缘人相见,
方知前尘种种,
皆为今生相聚做准备。“
“那么......“聂家少女看向荆公子。
“不如从头开始?“荆公子展开折扇微笑,“这一世,我们定要过的不一样。“
窗外,夕阳西下,为这段千年化解的情缘染上一抹温暖的红晕。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