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文截稿之前摆烂,被导师ice传唤进了办公室。
ice不明白我论文怎么写成仿佛没上过大学的样子,我不敢高声语,只低头听候他教导。
花了大约半个小时,他帮我把论文的逻辑捋了一遍;而我也在这半小时内明白,大约是我之前误会了他的意思,认为本科论文不要在文里提建议,然后我就很老实地在文里阐述了现状解释了原因。
然后,没提建议。
他末了看我的论文稿,又好气又好笑,说:“要时间来不及,我干脆帮你把题目改了,这样你只用改下综述部分。”
我战战兢兢地说:“我可以试试改内容,应该可以的。”
哪怕时间比较紧,但我之前不是没想过要提什么建议。
*
为了避免紧张的时间里造成新的误会,我不放心地问他:“要我提的建议只是我一厢情愿呢?”
“那你就要找文献和案例支持你的建议。”ice理所应当地说。
好的,我懂了。
*
我研究的内容是我们县民歌的发展,人类学出身的ice觉得这是个很好写的题目。
只是他没想到,我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次到这种程度。
好在误会解除,指我单方面解除之前写作时的束手束脚。
ice叹息,说:“你要不会写,或者遇到什么困难,可以直接找我嘛。”
我畏畏缩缩:“您也有您的事情。”
“指导学生论文也是我的工作。”ice说,“闭门造车写不出好东西的。”
我继续领教。
跟ice讨论了一两条民歌如何发展的路径后,他问我最近忙什么。
我一五一十作答:“写论文。”
虽然也没写好就是。
“我是指论文以外,有找工作的打算吗?”ice不愧是当了多年的大学老师,问题提出得一针见血,“想回你家那边还是?”
“我去我妈那边,之前有在网上看到一些工作,不过没定下来。”我顿了顿,“然后也在写小说。”
“哦,在哪个平台?”ice来了兴趣。
“晋江,就是师姐研究的那个网站。”我捂眼,放弃治疗道。
对,没错,我们上届那个拿到优秀论文的师姐就是研究的晋江,然后我还撞人枪口上,每次拜读师姐的论文,总有种莫名的尴尬。
“那你写什么类型的?科幻吗还是?”ice对这问题的兴趣超出我的预想。
我放下手,低头道:“没,我没那么大能力,就是写爱,爱情。”
我总不能跟ice脱口而出,我是写耽.美的。
ice没在意我诡异的停顿,继续着他的问题节奏:
“写了多长时间了?”
“三年半吧,之前一直在别的平台漂,去年才定下来,在晋江签约。”
“签约了啊,那收入怎么样?”
我心口宛如中了一毒箭,差点没呕出一口血来,强撑表情回答:“签约半年多,就一百来块吧。”
ice问我网站的收益怎么算,我如实回答他,说网站没有保底,有读者买文才有收益。
*
为了给ice解释清楚,虽然我自己也是很久才搞清楚,甚至还不算搞得很清楚,我点开我的作者页面,把我唯一的入v文章调给他看。
然后那会儿我忘记我的文案上是写得啥,就脑子短路的瞬间,我已经把手机递给ice。
他应该是看完了文案。
所以我刚刚跟他掩饰我到底在写什么,似乎也没多大意义。
总而言之,ice又笑了声,我不确定是嘲笑还是什么。
因为他刚刚看我论文也笑。
反正丢人已经在论文那块丢完了,小说这块爱咋地咋地吧。
他边笑边说:“你可以啊。”
我惊恐地顿在原地:不,我不可以。
“不过我没明白,你既然有签约的水平,怎么论文的表述还那么口语化?”ice的质问总是忽如其来,一语致命的。
“老师,我写的又不是文学名著。”我弱弱地叹气,“是网络小说啊,网络小说就可能没那么高的要求。”
ice有点无奈,“也是,但你不管写什么,都还是得多阅读。”
“看看什么经典作品,或者去看专门研究写小说的书。这种书你不用看太多,学会怎么写就好了,也是一门……”
“手艺。”我俩同时说道。
*
虽然不知道为啥会忽然想起这表述,但ice觉得这没任何问题。
*
“你有没有看过梁晓声的《人世间》?”ice顺势问道。
“没,我听说过它拍电视剧了。”我如实回答。
“你不要看这种文。”他说,“多看看莫言那些,《人世间》这种靠歌功颂德获得茅盾奖的不值得看。”
“我看得比较多的是老舍他们的。”我说,“民国时期的作家多一些。”
主要因为我买了一整套老舍的文集,目前只看了其中几本。
“民国时期的也行。”ice说,“经典就是不管离我们多远,都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和共鸣。不像《人世间》,我一直认为文学得反映并批判社会。”
“这样才有意义。”
我点头称是,但面上苦笑:我写小说,已经是害怕表露太多自己的观点。
批判社会,根本不存在。
只要社会不批判我的爱好,我怎样怂着都可以。
这些,我暂时不打算告诉ice。
*
ice问我写小说是不是天马行空。
“感觉你挺内向的,不太爱交际,会不会一直沉浸在你们那个虚拟的时空?”
为什么ice每个问题都那么致命。
我半真半假道:“那不是以现实为原型,容易会被人扒背景。”
ice笑:“那巴不得人家去扒呢,有人扒你背景,肯定说明你出名了。到时候又不用你操心,肯定有团队帮你处理呀。”
我怂怂地哦了声,心说事实上是怕扒人物原型,要是被正主知道我背后胡乱编排写小说,那已经不是社死了,而是物理意义上的死亡。
毕竟我现在面前就坐着一个我小说的人物原型。
老师您要知道真相,您还能心平气和地说这话么?
我敢写不敢言。
*
“我目前也有在尝试写些文学类的东西。”ice说,“以我认识的一个渔民小伙子为原型,尝试非虚构写作。”
“非虚构听说过吗?最近很流行这个。”
很流行……但我不知道。
我就理解字面意思:“是不是类似于纪实文学?”
“嗯,有点像,非虚构就是描写现实嘛。”ice说着,给我展示了一个app。
“我打算在这上面投稿,也是有稿费的。”
我当时没戴眼镜,模模糊糊地看见什么人类学家研究菜市场。
ice跟我介绍这是哪个大学的谁谁谁,专门研究菜市场。
真是群接地气但又莫名离谱的人类学家啊。
“小说创作总是离不开现实的。”ice说,很认真地。
*
总的来说,ice给了我几点忠告。
1)遇到问题不要憋在心里为难自己,适时寻求帮助。
2)多阅读,且是阅读经典。
3)创作总是离不开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
*
另外,算是一个彩蛋。
ice说:“要不你把你研究的那民歌,和你刚刚说的热点结合一下,搞一篇小说?”
“虽然我也没懂你说的热点是什么。”
您最好还是不要懂。
不过,我说的热点是abo,所以这玩意儿跟民歌有什么关系啊?
如果哪天ice真的知道了我在写些什么,我估计我是得物理意义上死亡了吧,瘫倒。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咸鱼和她的老师1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