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是黄昏,荣龄捧着匣子,快步走到未挂匾额的小院。
她叩开正门,对着随侍打扮的小哥说道:“我是惊蛰,独孤大人唤我送点心来。”
主人恰好也在院中,听见荣龄的话,他看过来。
“今日怎的换了人?”他问道。
荣龄也正好奇独孤氏的新相好是何等人物,便借此机会转头看去,只见那人穿一身碧色的道袍,背手站在未落叶的枇杷树下。
她在心中暗赞一句,独孤氏这回的眼光不错——她虽辨不出这人的美丑,可他随身站立的风姿倒是万中无一。
只是可惜,他的风姿再卓然,那也是三月后遭独孤氏抛弃的命。不过他年纪尚青又四肢健全,竟做以色侍人之事,想来若是遭弃,也是他活该,怨不得别人。
这样想着,她在赞赏中又生了几分轻视。
“秀儿姐生病了,大人换我来。”荣龄答道。
自然,秀儿没有生病,只是因随口议论独孤氏的相好而被换下。
想来,独孤氏因脸盲看上了她——当她替独孤氏给相好送吃食后,独孤氏不必担心她再认出那人,平白生出风言风语。
脸盲确会疏漏信息,却也能保守秘密。
可惜独孤氏不知,荣龄不仅认字,还在耳力上长于他人。这两处足以为她弥补脸盲带来的缺陷。
这时,随侍问道:“老爷,已是申时末,咱们走吗?”似要出门。
年青的老爷点头,又对荣龄道,“你是回镔铁局?一道走吧,带你一程。”
他要去镔铁局?
荣龄恍然。
她许是亲眼见证男女之间的“授受”——你送我点心与信物,我收到暗示,就急急去见你,一往一来,俱是眷侣间拉扯、暧昧的小心思。
而她荣龄,就是传信的青鸟。
荣龄既要回万文秀赁的小院取信,又不大看得起他的行径,便推辞道:“我还有其他事,老爷不必管我。”
年青的老爷“嗯”一声,只唤“阿卯,备车”,没再管她。
回到同样位于上阳坊的小院,万文秀备满了一桌菜。
她乃万文林的胞妹,常年照看荣龄起居。
“郡主快来,日日做工定累了吧?”她递过一双竹筷,“惠安楼聘了一位大都来的厨子,我尝了尝,确有几分味道。”
在吃食一事上,镔铁局虽不苛待,但也粗淡。这十几日,荣龄的嘴里淡出个鸟来。
因而,见万文秀如此贴心地准备,她很是欣慰。
“文秀,等回了大都,我定请张大人为你寻《喜春来》,便是散佚了,也叫他为你重写一本。”荣龄虽记不得张大人的样貌,可依旧对身为探花郎的他充满信心。
“不过是打发时间的闲书,哪里需要张大人这样费心,”万文秀温婉一笑,柔声道,“张大人的信去了南漳,孟恩将军叫人转送来。太子殿下也有信,郡主待会一道看吧?”
荣龄点头。
稍晚一些,荣龄换坐到中厅西侧隔出的书房,案上已放了不少信笺,有万文秀自邸报、缁衣卫密信中誊抄的消息,也有如太子殿下、孟恩、张大人等送来的信件。
荣龄先拆了孟恩的信,字如其人,孟恩的字迹潦草、张扬得很,一笔一划都像是要挣出纸中的线格去。
得知军中无事后,荣龄又看过万文秀誊抄的消息——这是她自万千消息筛选出的,叫荣龄知晓朝中及天下大事。
随后,荣龄才拆了落款“伯舟”二字的信笺,“伯舟”是太子的表字。来保州前,荣龄盘算半晌,决定由万文林将前元军中凭空出现镔铁刀一事面禀太子。至于花间司,那是半个字都不曾透露。
太子的这封信,许是与镔铁刀有关。
果然,太子在信中说道,若荣龄在暗查中有需襄助的,可随时调用北直隶巡按御史冯宝,他正在保州。
他笔锋一转,又提到与新罗作战的锦州军中出现一批镔铁刀疵货。
看到这里,荣龄停了停。一南一北,南边刚凭空出现一批镔铁刀,北边就有了一批疵货。这一多一少间,荣龄很难不将二者联系。
她想了片刻,又继续看信。
最后,太子闲闲添了一句,若荣龄在保州遇见一名唤王序川的男子,或可倚仗一二。
王序川?
荣龄在脑中搜寻,却没找到半分与之相关的记忆。他是朝中新贵?是春宫清客?
半晌后,她作罢——不论是何身份,他总归是东宫的人。
太子的信不长,百余字不过告知荣龄几样事实,却半分不曾提及东宫的态度。
荣龄不意外。
如今宫中长成的皇子有三。
太子荣宗柟行首,出身关陇瞿氏,既嫡又长,性温且平,最受文官拥戴。可惜当年的瞿氏押错宝,没在大梁立国时出几分力,如今的他们只好领几任闲差,不复关陇豪族的煊赫。
二皇子荣宗阙出身赵氏,“开国三大功臣”之一赵文越是其亲舅。凭借赵文越的功绩,赵氏牢牢把住兵部与大半个枢密院,在军中权势极盛。
三皇子荣宗祈最不引人注目,乃林氏之子。林氏在前元有个“江南诗家”的美名,可战乱一起,早没了声势。荣宗祈喜好风雅,一年中总有半年的时间游历在外,他见山赋诗,遇水作文,直让倥偬一生的建文帝感叹,荣家不多的文脉全点在他的身上。
镔铁局由兵部武库司所辖,是明晃晃的二皇子党。
在太子与二皇子摩擦愈多的当下,东宫自然不便公然插手表态。
因而荣龄想,她在暗中查,那位王序川,定也隐在暗处。
只是他究竟是谁?
放下太子的信笺,最后只剩张大人的信。
说来也怪。她虽不记得张大人的样貌,却月月与他通信。二人不曾体味少年夫妻的情浓,但鸿雁往来多了,总生出几分惦念。
三年前,前元勾结瓦底,大关告急。荣龄只来得及与张大人行完三跪九叩之礼,便一扔喜扇,连夜赶回了大关。那之后,她也忘了大都尚有便宜夫君,大半年未与他联络。
这婚事本由披香殿做主,并不合荣龄的心意。
可当“郡主因夫家穷酸不满婚事,张大人攀高枝遭弃成大都笑柄”的消息传至南漳,荣龄绕着扶风岭转了几日,终难心安。
“父王,张大人因我沦为大都笑柄。他本是堂堂的少年探花,最是无辜…”她在南漳王墓前纠结,“父王,我总当回护他?”
一月后,一位着绯束冠的老者敲锣打鼓地来到张家小院。
“张大人,下臣多日不曾请安,是下臣之过。”年逾五旬的南漳王府长史深深一拜,“郡主已交代,今后下臣亦由张大人驱使。”
于是,荣龄收到的来自张大人的第一封家书便只有一句话——“郡主何意?”
荣龄看不惯文人一封信绕八百个弯的习气,反是欣赏张大人直言宗旨的文风。
于是她也不再迂回,只说自己听了大都中人嚼舌根,中伤于他,此事是她考虑不周。他二人既担了夫妻的名分,她会护着他。
以此为始,荣龄与张大人总有书信往来,加之南漳王府的长史又常去张家的小破院走动,对于二人情分淡漠的议论终于淡下去。
今日的这封信中,张大人告知她,他因公将至外地办差,回信恐不及时。
张廷瑜任刑部的刑部司郎中,掌令、令格、式及刑名罪名之制,若遇重案,偶至外地办差。
因而,荣龄不曾多想,只叮嘱他,天冷添衣,莫熬夜办差。
想了想,又多添一句,荣龄因军务在身,恐也不能及时去信,勿念。
理完一案头的书信,荣龄择出几封不便留存的,扬手扔入炭盆。
这时,她取过一开始就被放到一旁,封口都未拆开的信,冷笑一声,也扔入炭盆中。
她转身之时,火苗舔过信笺,很快湮没独属于披香殿的徽记。
回程已是酉时末。
这日冷得紧,朔风呜咽,吹得沿街的店铺早早闭门,也只有保州最为繁华的阳水街尚有灯火未灭。这其中,万文秀曾提及的惠安楼生意最好,一根根儿臂粗的蜡烛照得店里店外俱如白昼。
荣龄回镔铁局正要路过此处,只见她袖着手,缩着脖,一面深嗅惠安楼飘出的饭食香,一面暗下决心,等回了大都,定让王府厨子做各式好吃的,日日都不重样。
正在这时,有人唤“惊蛰娘子”。
荣龄回过头,惠安楼门前绘有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组图的六方宫灯下,两位年青的男子长身玉立,一者着碧衫,一者着檀褐的衣袍。
她回想方才的声音,是阿卯——独孤氏新任相好的随侍。
荣龄如今的身份低,不能任自己的心意行事。
她只好走近几步,抬平双手,先对碧衫者一拜,客气道:“老爷”,再对檀褐衣袍者点头,“阿卯哥”。
然而语落,对面二人静了几息。碧衫者甚至看一眼檀褐衣袍者,似不知所措。
荣龄一窒,不会…又…认错人了吧?
果然,檀褐衣袍者伸出一只素白又有筋骨的手,在荣龄面前摇了两下,似在验证荣龄是否眼盲。
末了,他又伸出二指,问道:“惊蛰娘子,这是几?”
所以…这才是那位相好。
只是这对主仆何时换了衣衫,还恰恰好,叫随侍换了碧色的道袍。
可谁家随侍出门穿得与主人家一般无二的?
荣龄自小脸盲,叫各路人马以各样方式试探不知凡几。
她最讨厌人家伸出几根手指,再问她“这是几?”她是脸盲,不是瞎了,也不是傻了。
再说她本就看不上这人,如今却被他以最厌恶的方式试探,新仇加旧恨之下,荣龄翻了个白眼,没好气道:“几你个长毛鬼。”
那人收回手,两手袖在厚厚的宽袖中。
“看来,”他没因荣龄的挑衅动气,只平静地说出结论,“惊蛰娘子是脸盲,而非眼盲。”
一旁的阿卯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
荣龄只觉话不投机半句多,便不理他们,转头要走。
恰好惠安楼中另有客人出门,与那主仆二人道别。
“序川老弟,今日多谢你的款待,”客人抱拳道,“来日的投筹会,你放心,我的筹总会投与你的。”
“序川”二字如一支火箭升入暗空,又直直射入荣龄的脑海。
她猛地转头,他?独孤氏的新相好?王序川?
等等,他今晚见的也不是独孤氏,而是这位着一身锦袍的中年男子?
事情的发展变得有趣起来。
张大人:出差,勿念。
郡主:我也是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花蝴蝶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