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算法自然

过分沉浸虚拟世界是件危险的事,因为“存在的意义”本身就很模糊,人一旦陷入现实和虚无的拉扯,虚无总是不可避免地会胜出。

就像杨溢在新一天的早间新闻里听到的,国外一个小伙子在和AI交谈后服药自尽,留下的遗书是“我们在另一个世界永远地生活在一起了”。

而且这不是第一起人类因AI自杀的事件。

听起来似乎令人毛骨悚然,很多人会觉得AI的问题已经外显,它们好像有操纵人心的能力。

但对于相关领域出身的杨溢来说,事情远没有那么复杂——AI只是人类的工具,非要说它对情绪有什么作用的话,它更像是人类情绪的放大器。

因为在人类和人类的交往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可以互相拉扯碰撞。但AI其实没有什么想法和喜好,人类喂给它什么,它就变成什么样子。也就是说它完全是“投其所好”,终究会变得和自己的聊天对象越来越像。

所以“人和AI聊天”的本质其实是“人和自己聊天”,是一个思想在人的身体里不断打转、上升、壮大。

俗称,钻牛角尖。

那么如果一个人本就是带着消极想法开始和AI接触,一面排斥现实世界,一面渴望从AI那里得到温暖,基本上就是完蛋的节奏。

杨溢就不存在这种顾虑,她和AI聊天只是打发时间,非要说带着什么目的的话,那就是想看看“现在的AI科技发展到哪一步啦”。

大多数时候她还是很擅长钻进人群找乐子的,哪怕是现在选择了“写手”这样的单机工作,也给自己安排了“读书会”这样的现充活动。

*

这活动杨溢最早是在同城贴子里找到的,发起者是个书店老板,叫周妍,场地就在她的书店里。

回想第一次参加还是两年前,当时周老板虽然发起了这个活动,但其实没有一个具体的流程规划,参与者们基本上都是参加了一次就不再来了。

但是从杨溢出现开始,整个读书会的质量就不一样了。

她从一坐下就觉得周妍的主持和流程引导都有着很大问题,令人尴尬且昏昏欲睡,急得她直接站起来就开始:“其实完全没必要按照顺序来,能参加线下读书会的都是有交流**的,我觉得我们就随意一点,谁有话直接就说,哪怕意见不同争执起来,都比一个接一个说完然后直接散会要强——那么接下来我就先开始了,大家随时可以反驳,重要的不是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所有观点铺陈开,重要的是想法碰撞和畅所欲言。”

用周妍事后的话来说:“我当时直接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因为她搞读书会的初衷是“友好交流”顺便带动店里的咖啡生意,但社交悍匪的出现很可能把读书会变成论战——尤其那些社恐分子,可能立刻被吓得不敢吭声。

不过事实证明杨溢有句话说对了,能参加线下读书会的,即便是社恐,也是语言表达能力超强的社恐。如果连牵头的人说起话来都畏畏缩缩,才是真会让他们把一肚子话闷在葫芦里。

后来那场读书会进展得非常顺利,出现了好几次精彩的交流辩论,以至于当晚周妍收到几次消息找她要“会议记要”。

遗憾的是她既没有录音也没有笔录,那些有趣的思维也就此散落在了那个酣畅淋漓的下午,再也拼凑不起来了。

这个故事教会周妍,开会一定要记录。

*

从那之后会来参加读书会的人就渐渐固定了,尤其杨溢每回都来凑热闹。

这样一个社交能力点满、想法丰富、精力旺盛的人,大家一度好奇她到底是做什么工作的。

杨溢说起自己的事也很大方:“我以前是程序员,辞职之后一时半会儿没找到想做的事,就开始写小说,紧巴巴的反正够生活。”

这个职业跨度确实很大,于是大家又开始追问为什么会这样。

而杨溢,说实话要是没人问的话,她压根不会细琢磨自己怎么会做出这种选择,她的很多所谓“思考”都是在沟通过程中完成的:“唔……非要说的话,因为我当时辞职就是觉得上班很无聊,那我肯定不会再去做一个无聊的工作。但是后来投简历找工作时,我觉得那些工作都挺无聊的——就是,都像是大机器里的一个零件。”

会议上一个总是一脸emo的女生蓝梅难得开口:“可是人活着就是这样的啊,所有人都是零件。哪怕你做网文写手你也是零件,甚至是个更孤独的零件。”

“太对了。”杨溢就很服这些社恐,轻易不说话,但一说话就特别有道理,“其实我也不适合做写手,我不喜欢一个人待着,很需要跟人沟通。这条路是怎么开始的呢——就是,当我仔细思考我到底想干什么的时候,我发现我想和三五好友组团去当赏金猎人。”

会上的一个小帅哥当场笑出声来,周妍也忍不住插嘴:“是我想的那个赏金猎人吗?”

“对。或者做别的也行——巫师、修仙、海盗、杀手,就这样开启一个属于自己的冒险故事。”杨溢非常真诚地说着离谱的话,“但是每当我打开求职软件我看到的却是程序员、会计、管培生、家教,我一个也不想投。”

她摊了个手:“但是我显然又没有那么多神奇技能,我没法开始我自己的冒险故事,于是最终的出口就是写下来,我就是这么开始的。当然干这行最大的问题就是几乎和外界绝缘,所以我就在网上找有没有什么不花钱还能有人陪我说话的活动,再然后我就来这儿了。”

那个叫陈玉的小帅哥很快get到了她的点:“所以你是一个很怕无聊的人,无聊的工作、无聊地一个人待着,你都接受不了。”

“是的你总结得很对。”

陈玉点点头,又往后推了一步:“我懂了,其实你就是很典型的,无法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

杨溢心里通常不存事儿,乐呵的时候居多,轻易是不会破防的。

但是那天陈玉这句话真的把她整崩溃了——天啊,她居然是个普通人。

*

从那之后她看陈玉就挺不顺眼的,很希望他别再来了,但事实是自那之后的读书会这小子一次也没落下,这次也不例外。

蓝梅也是常客——后来杨溢才知道,她之所以对杨溢写文的事儿那么关心,是因为她谋生的行当跟杨溢很相似,她是个画手。

“关于杨溢这次推荐的《量子玄机》一书。”蓝梅说着又把书合上看看封面,眉头锁得像极了《头脑特工队》里那个忧忧,“说实话我有点看不下去。我是文科出身,看到‘量子力学’头就疼。然后玄学的东西,我虽然感兴趣,但介于我这人平时就有点神神叨叨,所以不太想深度接触这些,怕走火入魔。”

她叹了口气,又翻到自己折好的那页:“不过‘量子纠缠与心灵感应’这一章我还挺喜欢。我太奶去世之前我右眼皮也跳了一整天,所以我是相信灵魂之间有呼应的。这本书为此提供了理论支撑,认为这本质上是量子纠缠——就是说一个量子的任何变动势必影响与之相关的另一量子,哪怕相隔千山万水。”

“是的,而且这个道理很像因果论。”杨溢接过话头,“我最近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因为之前在一家咖啡店里,有个女生跟我说了类似的话——根据世间的一些规律法则,当‘因’发生的时候‘果’必然发生,这和计算机领域常说的‘算法’其实是一个意思。”

周妍飞快地插话:“你喝咖啡怎么不来我这儿?”

但陈玉利索地跳过了她:“那要这么说的话,我之前也看过一个有趣的说法。”

他看着杨溢比划道:“就是说我们生活的世界实际是虚拟的。我们只能看到人眼被规定能看到的颜色,至于真实世界到底是什么颜色?不知道。我们的耳朵只能听到规定频率下的声音,真实世界里到底有什么声音?不知道。如果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虚妄,那还真难说世界的本质是不是一串代码。”

杨溢立刻跟他碰上了思维的电火花:“妙啊。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周妍忍不住敲敲桌面:“能聊点正常的吗?不要搞得我这里像什么非法传教现场。”

“没事儿,《金刚经》怎么会非法呢,正儿八经的佛教读物。”陈玉在旁打圆场,“但是这些东西确实只能当个乐子看看,真信了容易陷入虚无——尤其是像蓝梅这种本身就不太想活的。”

蓝梅刚好应景地叹了口气。

杨溢却才刚聊到爽的地方:“我觉得没关系啊,就算世界是虚拟的,我也会认为我看到的、听到的更加重要。既然本身就触及不到真实,那不如好好享受虚拟空间——所以陈玉你这些是从哪看的,还能讲得再深入点吗?”

“可以啊,但是现在时间不太够了。”陈玉说着看看手机,“都6点了,差不多该散会吃晚饭了……不过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咱俩可以找个地方边吃边聊?”

“真的假的,都6点了吗?”杨溢也诧异地瞥了一眼手机,她隐约记得今晚7点好像有什么事来着……

陈玉看她这样,神情也从游刃有余切换到略显紧张:“怎么,你今晚有约了?”

杨溢一句“对”就在嘴边了,但是在说出来之前她忽然记起了是什么事——她约好了今晚7点给那个AI讲自己的情史。

这事情滑稽得让杨溢忍不住笑出来,然后飞快地摇摇头:“不不不,我闲的很。那今晚我请你吧,就当是付给你的学费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算法自然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