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仔细回想和徐朗的过往交集,只觉得男孩这表白十分之突然,毫无征兆。
她不知道的是,他邀请她参加社团时真的很紧张;他们一起坐地铁去买参考书的那天他的脸很红;他请她吃最近很流行的gelato是他查了好久的攻略;他鼓起勇气约她去玩剧本杀,但女孩以不感兴趣为由拒绝了。
如果她有所察觉,都是信号。
所谓喜欢,是当你和他相处时,举手投足处都是细节,只言片语间都是暗示。但如果对方没有长出同样的触角,那一切,又皆是徒劳。
在被表白的那一刻,王迪最深的感悟是,
原来喜欢和不喜欢真的这么明显。
徐朗问她大学去哪儿,她毫无想法。
刘丛洋问她大学群儿,她想先问回,你想去哪儿。
真狗啊。
她从发愣中回过神来,对方还在一脸忐忑又期待地看着她。
她有些尴尬地回:“但我只是把你当朋友。”
……
说完她自己都恶心到了。
很早以前,她和周之语还背后腹诽过这个事情。
——最烦那种“都是我好朋友”的绿茶了。
怎么眼下自己竟然脱口而出!
徐朗深深喘了口气,他有些自嘲地说:“我太紧张了,刚刚都没敢呼吸,那……”
“我的意思是——,”王迪打断他,调整了一下措辞,“我们只可能是同学、朋友,我对你不会发展成其他关系。”
王迪想清晰而干脆地表达拒绝的意思,她想,她是不是应该再严肃和决绝一点。
但男生的眼睛已经垂落下去看向地面,他感觉要碎了。
王迪感到有些抱歉:“但还是,谢谢你的喜欢。”
她想到自己也喜欢着一个人,近1000公里之外,因为一些奇怪的自尊心,无法说出口,甚至几乎断了联系的,暗恋。
“而且我觉得你挺勇敢的,其实我也有喜欢的人,但我不敢说,谁也不知道。”
徐朗抬起头看向王迪,女孩露出真诚而有些遗憾的神情,就差拍拍他的肩膀说,姐懂你,同是天涯沦落人了。
徐朗:我是来表白的,不是来比惨的。
那天晚上,或许是徐朗给的勇气吧,王迪在来上海后,第一次主动给刘丛洋发信息。
【你大学打算去哪儿?】
刘丛洋过了一会才回复:【北京吧。】
【已经定了?】
【差不多吧,之前有竞赛成绩。】
刘丛洋说得言简意赅。
王迪现在的班级,也有学霸同学通过强基计划,基本已经锁定了top级高校的位置,她想刘估计也差不多是这种水平。
学渣们总要散落天涯,而学霸们总是殊途同归。
她有些懒懒地想,北京吗?
女孩迟迟没回复,刘丛洋问:【你呢?还没想好吗?】
【北京的好学校,我可能都够不到……】
王迪发完才反应过来,人家又没问我去不去北京,啊啊啊,我在发什么?!
她迅速撤回了消息,正打算重新组织语言。
刘:【那你好好复习,等分数出来再说。】
好吧,他看到了。
【嗯。】
——
高考前,王迪发了个朋友圈。
高三生活忙碌,她不常玩手机,也很久没更新状态,她想,给自己和朋友们打打气吧。
她发了一张照片,是简单的一面墙,墙上写:
循此苦旅,以抵繁星。
Per aspera ad astra.
这是一句拉丁谚语,放在眼下,很是应景。
这面墙,来自高一那年春天,她和刘丛洋一起去看两河流域的历史展,以此句话作为展览的结束。
他和她一起,在这面墙下,拍的照片。
算是两个人的小秘密?
不少人来给王迪点了赞。
也包括刘丛洋。
——
王迪对高三印象很深刻,她记得一个个困顿的数学课,下课铃响了又好像清醒些;她记得王妈逼着她吃了很多补品,常常担心自己会不会补到流鼻血;她记得高考前最后的一个月,她开始挑灯夜读,犯困的时候给自己抹风油精。
但她对高考那几天的印象是模糊的,据王爸事后回忆,那几天都得看女儿脸色行事,王迪每天回来都愁眉紧锁的,他不敢多问,甚至连上个厕所都蹑手蹑脚。
有这么夸张吗?王迪只记得考完最后一门政治,即将收卷时,她侧头看向窗外,才发现夏天已经如此盛大,而蝉鸣声竟然这么响吗?
她揉了揉自己的脸,无论如何,都告一段落啦。
作为老王家知名的「比赛型选手」,王迪在小考、中考中都超常发挥过,这次高考也表现得还不错,比前几次模考都要高一些。
她本人,王爸王妈都挺满意的。
全家人拿着招生简章商量起来。
“你就接我的衣钵吧,这分数上我的母校问题不大。”这时候,真正的一家之主沈芳发话了。
“北京的话,我能去哪里?”
王爸问:“你想去北京吗?”
“你这分数,留上海是合适的,去北京,性价比不高。”王妈冷静分析道。
高考一出分,刘丛洋第一时间电话问了王迪的分数,甚至给她参谋了几个还不错的去处,大都是上海的,也推荐了附近两个省还不错的大学,但没有北京的。
王迪想,所以是不是,他也没有想和我在一个城市的意思。
比起她还在精挑细选去向,好友周之语考砸了。
两人原本成绩是差不多的,确切来说,周可能还好些。
周之语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考了多少,她直接消失了。
陆昊给王迪发信息:【迪姐,你最近和小语联系了吗?】
【联系不上,宋小雨说她考砸了。】
【嗯,她直接把我拉黑了。】
【……】
【我去她家门口晃了一星期了,都没见到人。】
【我有点担心她。】
【你要是联系上,麻烦你告诉我一声。】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