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33章

黑夜放缓了离开的步调,夏季时早已大亮的时辰,如今却还是灰蒙蒙的一片。

好些儿郎一同走在小巷里,踏破了清晨的寂静。

大伙儿脸上带着疲累和困倦,精神气却还算足。

低低的交谈声里,有人说道:“申时去不去脚店喝酒?反正明天不用当值。”

旁边的人应道:“另一队的兄弟跟我说了,最近的酒水滋味太差,得去正店喝,就是费银子些。”

“每天巡逻就这点盼头了,去不去?”

还未娶妻成家的年轻儿郎只用顾着自个,因此除了日常吃用,拿出点银钱喝酒并不打紧。

大家纷纷附和,“去去去!”

其中一人却说道:“我就不去了,兄弟们吃好喝好。”

“锋哥,攒钱给阿昭念书呢?”

孟子锋点头,想到在家苦读的弟弟,不由得露出个笑。

大家都知晓孟家的情况,因此并不强求。

巡卫们大多住在同一片坊子,同行的人陆续归家,孟子锋也打开了自家大门。

“阿昭——”

“诶!怎么了?”慕雨听到苏半夏喊她,连忙应声。

“我有个想法,不知可不可行,大家一起商量着看看。”

“什么?”

苏半夏把其他人喊过来,说道:“我们可以自己熬点手脂面脂去卖。”

四个人自山上下来后,已经在府城生活好一段时日了,她们按原先设想的那般干活,可算下来却只能挣到够自己吃喝的银钱。

如果想把日子过得更好,就必须另谋出路。

“但我们买不起香料啊,铺子里的脂膏都带了香味呢。”方桃想起自己在大嫂屋里闻过的香膏,小声说道。

“香膏暂时做不了,而且我们也卖不出去。寻常的药材同样可以做脂膏,咱们便宜卖,总会有人来买。”

苏半夏以前看过爷爷熬制香膏,记忆早已模糊,她也是在路上见几位小娘子谈论新买的香膏才偶然想起。

总归是一条挣钱的门路,慕雨没有顾虑太多,只问道:“怎么做?”

“我已经把配方琢磨出来了,大家要是同意的话,我就去铺子里把东西买齐,咱们先试试。”苏半夏看向其他人,认真说道。

慕雨算了算自己手头上的银钱,点头同意。

除去共同的吃喝用度,她们每个人挣的铜板都在各自手里,到时候攒起来一起付房子的租金。

方桃犹豫着开口:“差不多得花多少铜板啊?”

“挑便宜的试手,总共不会超过两百文。”苏半夏在提出这件事之前便大概算好了,要是有人不愿意的话也不妨事,等自己做出来了自然能说服大家。

方桃琢磨片刻,说道:“那好,我也同意。”

苏半夏最后看向李燕,问道:“燕子,你呢?”

李燕茫然地抬起头,以为其他人同意的话就不用再问自己了,她露出一个浅笑,“我愿意的。”

“好,先这样说定了。”

既然四个人都没有异议,苏半夏便开始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具体想法和活计安排,尽量把各方面处理妥当,免得产生纠纷。

……

冬天易燥,各家小娘子和部分郎君常会在这个时节多买些香膏之类的润肤护手,不过手里闲钱不多的寻常人家只能靠最便宜的手脂凑合凑合。

近来,福平坊间常有两位姑娘上门询问是否需要脂膏,价格不算贵,闻起来也有一股淡淡的香味,缺脂膏的人家乐得少走一趟,当即付钱买下。

没想到随手买的脂膏用着竟还不错,于是对方再次上门时便会再买一罐。

“小娘子,见你们俩眼生,是最近搬过来的?”

面对大娘的询问,慕雨接话道:“搬来好一阵了,只是不常来这块,为了养家糊口,试着出门做点小买卖。”

慕萧前几天过来时告诉她,慕志财出了事,怕是有段时日都不能出门了,因此慕雨才大着胆子和李燕来卖脂膏。

对于阿姐和其他人的想法,慕萧并不会干涉,在他看来,阿姐能活着出现在自己眼前就够了,如今想法子努力过活也挺好。

大娘揭开新买的香膏在手上涂匀,边低头看边说道:“你们家的香膏确实不错,抹起来没那么腻人,又不贵。”

慕雨笑道:“多谢娘子夸赞了,若是有邻里需要,还请娘子帮我们说说好话。”

大娘挺了挺腰杆,大手一挥,说道:“上次买完就提了,都等着你们过来呢,隔壁两家没人,你去那边瞧瞧,指定有人买!”

“好,我们正准备做点新花样呢,做好了肯定先让娘子试试。”慕雨暗自把大娘的样貌和住处记下,方便下次再闲聊。

“那感情好!我可就等着了啊?”大娘一脸欣喜地说道。

“娘子放心,我们做买卖可从不食言。”

告别大娘,慕雨和李燕一同朝她刚才指的那户人家走去。

李燕跟在慕雨身后忍不住羡慕,自己出来了好多次都还是最初那副不招人喜欢的模样,不像慕雨,短短半个月就能从不敢开口到如今随意话家常。

自卖香膏初见成效后,几个人便将其作为挣钱的主要来路,毕竟做绣活费时费力,到手的银钱也不多。

成功试出脂膏做法的苏半夏随即仔细教授给其他人,自己则跑到提前找好的药材铺子里当药童。

寻常脂膏不难做,但若是想多挣钱,必然得琢磨新花样,以此来吸引人。

多了解些各类药材相生相克的医理,对她们熬制脂膏大有裨益。

——

初冬时吹的风还不算凶狠,因此阻挡不住淮邗人外出游玩的心思。

但楚蓉前些日子染了风寒,眼下正窝在家里喝药呢。

宋溪云不由得想起原身去世的原因,当即也不敢胡乱跑了,老老实实做个家里蹲。

她随便翻开一本书准备消磨时间,透过窗子看到宋兴安扛了一袋米出来时不由得问道:“爹,又要酿酒了?”

“是啊,云云要不要过来学?”

入秋后宋兴安也酿了一批酒,不过宋溪云忙着吃喝玩乐,并没有多注意。

反正她以前的手艺在古代吃不上饭,往后也不知道能做什么,或许继承家业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样想着,宋溪云便起身凑到宋兴安旁边,打算好好学一学。

杜春兰从杂物房里拿出一堆木盆过来,大大小小摆了半个院子。

宋家酿酒的米至少得淘洗三遍以上,一桶桶井水被提了过来,最后倒入一旁的水缸里沉淀干净。

再次获得的水可以用来洗菜洗衣裳,要是自家盛水的容器不够,也能分给邻里做些洗扫之类的杂用,总之不会被浪费。

平仲巷离水井有些距离,因此白得的水可没人会嫌弃。

宋溪云挽起袖子想和杜春兰一起洗,却被她一把拦住,“哎,这水凉,先让你爹去烧点热水,待会好灌个汤婆子暖暖。”

宋兴安闻言,当即放下米袋就往灶房里走。

耐烧的大柴被扔进灶膛,火舌伺机蚕食,慢慢将其吞没。

待水氤氲出丝丝热气去,宋溪云才被允许下水帮忙。

品相再好的米也难免会不小心掺点石子进去,宋溪云学着杜春兰那样一捧一捧去挑,然后放到另一个盆里等待清洗。

杜春兰怕她起寒疡,隔一会就让宋溪云拿汤婆子暖手,或去灶房烤烤火。

要洗的米不止一星半点,一家人忙活一个上午才堪堪弄完。

听宋兴安说,大米要浸泡一天一夜,等泡够了时辰再下锅蒸熟。

宋溪云暗想小作坊酿酒的艰难,琢磨着是否有什么法子能轻松一点。

……

掰成块的酒曲被放到石臼里捣碎,看着腾升出热气的米饭慢慢变凉,宋溪云朝宋兴安问道:“爹,冬天酿酒不冷吗?”

她其实是想问温度低的话该怎么处理,毕竟酵母菌适宜的发酵温度好像在二十度以上来着。

一坛酒能拿旧棉被裹着,这么多坛怕是不好操作。

宋兴安将“醒”好的酒曲撒在米饭上混合均匀,他勉强听懂了宋溪云的意思,说道:“冷不着,趁天暖和的时候把酒酿好,后面冷了再拿棉被盖着就行。”

冬天新酒卖得少,多是靠春秋的陈酒撑着,因此宋家常会在这两季把酒提前酿好。

“哦。”宋溪云试图理解,但高中生物知识早已离她远去,现在连发酵的原理都有些模糊。

算了,跟着学就是,实践出真知,后面总能想起来一星半点。

和了酒曲的米饭被放进酒坛里,宋兴安慢慢解释道:“咱们家制的曲叫‘神曲’,能把好几石粮食酿成酒,但要分开放粮才会起效,否则酿出来的酒不好喝不说,还白白糟蹋了粮食。”

宋溪云迅速理解,这个她懂,少量多次呗。

“那怎么知道坛子里的米酿完了,可以开始放下一批了呢?”

“这个得看酒坛的大小和神曲的用量,爹待会带你看。”

见闺女对酿酒慢慢感兴趣了,宋兴安接着道:“另外,酿酒的时节也要考虑到。除了夏季,其他三季都可以酿酒,最佳时节首选春、秋,冬时次之。”

宋溪云点点头,毕竟春秋温度适宜。

杜春兰回来时,父女俩正凑在一起捣米饭中间观察酿酒情况的洞,她喊道:“云云,老宋,先歇会,买了点金橘和橙子,快来尝尝味道怎么样。”

“来了!”宋兴安封好酒坛,带着宋溪云一块过来。

当下正好是橘类水果开始成熟的时节,于燕常去果子行和郊外果园逛逛,每次都会同大果子铺一齐售卖头茬,也让平仲巷众人最早吃上时令果子。

杜春兰剥开皮,递了一半橘子给宋溪云,自己则和宋兴安把剩下的那半分了。

吃惯了纯甜的沙糖桔,这种酸甜口的橘子反倒更有滋味些。

不过宋溪云也开出了一瓣不带酸味的,隐藏款果然让人很惊喜。

杜春兰拍拍手,洗净擦干后把另一笼蒸好的米饭盛出来摊开晾凉,取了和宋兴安差不多份量的酒曲并加温水醒曲。

她跟着宋兴安酿了这么多年的酒,手艺早就学了个七七八八,别说拌曲入瓮了,一整套章程做下来都不成问题。

两人各占桌子一边,齐齐将酒曲均匀地洒在摊开的米饭上。夫妻俩搭配着装米入瓮,最后封坛放好。

宋溪云在一旁看得认真,试图从中学到一星半点儿。

每一个坛身都用米糊粘了一张红纸,上面写明了酿酒的年月日和粮食种类,以便与后面酿造的酒区分开。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宋家便一直重复着酿酒的过程,除了大米,所选用的粮食还包括其他谷物及其混合物,可惜宋溪云只认识小麦和小米。

原料不同,酿出来的酒口感和色泽也不尽相同,为了让酒的风味更加独特,宋兴安有时还会混着药材一起酿造。

宋溪云仔细听他给自己讲的各种要点,遇到不太理解便开口询问。

父女俩一问一答,在渐渐流逝的时光里将酒坛封好。

存酒的房屋再次恢复到以往的模样,门板隔绝了外界的窥探,在旁人未知的世界里,寻常的粮食沉淀出岁月的醇香,静待最后酿成一杯特有的年华。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