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四十二章

邵远一走就是五六日,朱颜不知他什么时候能回来,却也忙得只能在睡着之前想一想他在做什么,邵父邵母会如何对他等等。

端午是一年中的大节,檀州虽然没有赛龙舟,可灯会也办得如火如荼。

乔家拿下西市的灯笼,顾氏拿下了东市。往年都是乔氏负责东市,只因衙门和几家大酒楼铺面都是东市,而且学子众多的阳山书院也不远,所需要的灯笼品质更好一些,得利也更多。

两家暗暗竞争几年,乔家屡屡示弱,今年却一反常态花了不少的成本,先是给西市两边的街道挂了三百多只纸面灯笼,又比往年多点缀了一百只纱面灯笼在其中。

就这还不止,乔大舅铆足了劲儿要露头,另外还在西市的三道桥的桥头边搭建了半丈高、周长近四丈的“小鳌山”。

据说参考了汴京从前的样式,只不过汴京的是周长十丈的大鳌山,乔家搭建的这个连汴京那一半都比不上。

虽然王掌柜口风紧没透露,朱颜已经猜出同接下来的中元节和中秋节分不开关系。

现成的学习机会,搭建的时候朱颜也跟着去了,帮着钱画匠和李二郎调整参详。

多日练习合作,钱画匠对她没什么藏技的小心思,毕竟朱颜的画技说起来比他还高不止一个层次,就是缺了制作灯笼面的熟悉度。

朱颜来了之后并没有心高气傲,反而踏实肯干,一声不吭地将他当半个师傅一样捧着,时不时送吃送用,拿人手短,他也没什么藏着掖着的。

哪处需要用什么技艺,工匠现场编织的不规则形状又要如何糊面,用绸还是纱,纸还是麻,哪处需要用桐油泡过后再糊,还是糊好再刷油,如何布置最显得恰当,走马灯的灯扇如何拆解安装、彩灯彩绘的调色和烛火的搭配,这些重要知识点就算没讲解到,做的时候也不避着朱颜。

朱颜很是谦逊,将宝贵的知识记在心里。

当然,人都有私心,毕竟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凡是制作另外一个重头戏彩马灯的时候,钱画匠都会打发朱颜去外头刷油,谁也看不着。

不过也没什么可抱怨的,这都是人之常情,换了她也会这样做。

说到这个小鳌山,由钱画匠将整个形状描画个草稿,确定好底座和每一层需要用到的材料,再定好图样,由王掌柜送到乔大舅处商议定下。

没问题了就和李家兄弟商议中间要用到的竹材和木材,每一层的形状、灯笼款式、糊面内容,种种细节敲定,才会开始动手正式搭建。

先是请了工匠用柏木搭建基座,外侧加砖石夯实,用画了海水纹样的颜料柏木板挡在外面,既遮丑又符合要求。

中层位置,李家兄弟用竹篾和部分藤条编织骨架,每层高四尺,一共三层,光是这具骨架就用了六日时间,不断的调整重来,力求最好,最终做好糊上粗纱后,再从下到上依次错落挂上纸灯、纱面灯、走马灯的式样,确定好,最后一个一个画好样、晾干、涂油,等到端午那日送过去挂好展示。

余下的顶层,则是用一根高出一筹的木杆树立当中,挂着两个手掌合起来大小的琉璃花灯,一共两只,璀璨光华,照亮整个小鳌山,显得光彩熠熠。

最后是两侧,用于遮丑的瀑布灯采用的是剪成长条的彩纸,中间置了两盏小灯,看上去也不比正面差,反倒给整个鳌山增添了几分震撼。

除了钱画匠和朱颜,还另外赁了四个私工画匠,六个人每日天不亮就来,夜里上灯才走,忙活了十日才将这些所有的灯都忙完交了差。

最清闲的也就是二十九那日朱颜去送邵远,就这还惹钱画匠发了两句牢骚。

这期间她还通过周娘子的相公奉学子接了好几个阳山学院的差,都是要做和奉学子一样的四面榉木灯,连五子登科和蟾宫折桂的样式都要一样的。

周娘子面上挡不住的喜色,透露说,也不知为何,用了她的灯后奉学子的月考半月考屡屡得首名次名,阳山学院的学子们得知后,都要做同款。

可说完后,周娘子怕她忙不过来,更是有些自责自己不该贸然答应转达,想着要不押后再说,或者替她回绝,谁知朱颜主动都揽了。

因此端午那日她都没去看自己辛苦参与制作了多日的鳌山,而是留在南屋,专心绘画四盏学子订的桌案灯。

还是棠姐回来叽叽喳喳地说,还是西边的鳌山和彩马灯好看,东市的除了两座莲花灯,其余的都很常见,和往常没什么不同。

周娘子却关注的是另外的事:“听说今年夏知府也来了檀州赏灯,好些学子拥堵探头,就想在夏知府面前露脸,不过连夏知府的衣角都没见到,所以有些人说这纯粹谣传。”

她给朱颜带了今日买的五色糕,这是端午节除了粽子之外的节日限定食物,用蒿草、南瓜等等熬煮出来的汁液揉进米面,再一层一层蒸好,最后切出来就是颜色漂亮的五层,小孩子最喜欢吃。

她又闲话两句:“不过我看到那个有名的夏衙内陪着阳山书院的夫子也去看了鳌山,或许真是有人将他当作夏知府也说不定。”

朱颜心想,乔大舅这步棋走对了。

他花费成本造了小鳌山,让乔氏灯笼铺和檀州现任州官县官都在夏知府面前露了脸,以后说不定还有一番机缘,至少夏知府再看到其他灯会时,一定会想起今年乔家制作的这座小鳌山。

一直到五月十二,将所有的灯都交了工,朱颜已经累得直不起腰,眼睛也花得不行。

收了周娘子帮忙收来的四百文钱,都没力气去王掌柜那儿结工钱,草草吃了饭倒头就睡了个昏天黑地,谁也叫不醒。

等她睡醒过来,已经是两日后的下晌了。

才起了床收拾了床铺,没一会就听到外头传来敲门的动静。

朱颜去开门,却见邵远站在门外。

她面上一喜正要说话,却在看到他身侧还跟着邵堂,顿时将话吞了回去。

“二嫂,你好像看到我不太高兴。”邵堂笑眯眯地,丝毫看不出什么情绪。

朱颜也扯了个看起来和善的笑容,侧了身让他们进去。

“看你说的,我巴不得你来呢。”他虚伪朱颜也没道理冷脸找不痛快。

朱颜替他们两人倒茶,邵远将包袱放下,就将茶壶接了过去,倒好后递给了邵堂。

而被抢了活的朱颜不推辞,直接搬了木凳在一旁坐下和邵堂说话。

邵堂看着二人十分自然的举动,又多看了朱颜一眼。

“三弟来是看檀州的灯会吗?”朱颜保持着假笑,“可惜早就结束了,下次来还是要提早些。”

邵远很佩服朱颜,面对自己讨厌的人还能露出这样的笑容。

邵堂毫不在意,他来不是为了打这些机锋,直接挑明:“二嫂,明人面前不说暗话,你在这里做工挣了不少钱,这我都听二哥说了。我来此的目的,就是想告诉你一声,你不能再在檀州继续待下去,你必须回村里去。”

这话说出来,朱颜还没反应,邵远先“腾”一下站了起来:“你胡说什么!”

邵堂依旧笑:“你听到什么就是什么,我可没有胡说。”

邵远喘着粗气,气到了极点:“我知道你厚着脸皮帮我从家里出来,就是为了来跟你二嫂说这些,我还不如在家里把那十几亩豆种了!”

邵堂悠然吃了口茶,才道:“你真是天生干苦力的命,比老牛还得力。可若不是我在爹娘面前说话求情,你觉得你还能走?别以为我不懂种田,那豆种完了没多久就要收早稻,早稻收完了又要种晚稻,你要怎么走?”

邵远发现,自己竟然完全无法反驳他,于是更气了。

朱颜示意他别说话,转脸看向邵堂:“说吧,为什么要我回村里去,你总要给我一个合理的原因,否则我凭什么听你的安排?”

她这么直白冷静,倒是将邵堂给弄得一愣,反应过来,“二嫂爽快人,我就不扭捏了。听说二嫂接了夏衙内修补的活,可我和夏衙内有些往来,不想让他晓得我们之间的关系。”

“我不说不就成了。”

“那不行。”邵堂不依不饶,“你不说,凭着他的手段,迟早也会知道,到时候更麻烦。”

邵远气懵了,若不是四周都是邻居,他恨不得对邵堂破口大骂。

朱颜却定定地盯住他,什么话也没说。

邵堂被她的目光盯得有些发毛,正要说话,却看她起了身:“快要吃晚饭了,你们坐车赶路来肯定也都饿了,先吃饭,吃完了再说。”

邵堂被她弄得糊涂了,说正事呢,吃什么饭?

可又不好拔腿就走,于是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最后干脆原地坐着不动,静等着吃了饭再说。

朱颜给邵远使眼色,让他陪着他三弟,自己出去买了块豆腐,又问庄嫂子借了块肉,表示明日还——春桃休息在家,张木匠兄弟又在外头干活不回来,庄嫂子就大手笔地割了两斤肉给闺女补身体。

朱颜头一次开口,她倒是不想借,但听说是小叔子来了,还是个秀才相公,也就将肉给了她,还说不用还。

朱颜才不信她最后这句话,再说她也不想欠人情,点头应了,却依然打算明日买来还她。

最后是三菜一汤端上桌,青菜煮豆腐,煎豆腐,肉炒茄子,炒菘菜,最后还有一萝枇杷果,满满登登也凑了一桌,看上去有荤有素、有肉有果子,倒也算是琳琅满目。

邵堂本来对邵远看贼一样守着自己不悦,这会瞧见她做了这一桌,气顿时散了几分。

三人默默吃完饭,朱颜打发邵远去洗碗,自己将门打开,让外头院子里的人一眼就能看到屋里的叔嫂。

邵堂对无比听朱颜话的邵远有些嗤之以鼻。

“二嫂,你有什么话就快说吧,这会时辰也不早了,再拖下去,我也不能留在你这过夜不是?”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2章 第四十二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