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在画廊光洁的地板上,形成一片片温暖的光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松节油和咖啡混合的香气,这是一种梨璐再熟悉不过的味道——梦想与现实交织的气息。
她站在画廊一角,看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在自己一幅幅画作前驻足、欣赏、低语,心里涌起一阵不真实的幸福感。这是她的首次个人画展,取名为“光之记忆”,准备了整整两年,如今梦想成真,她感觉自己仿佛踩在云端,轻飘飘的,生怕一不小心就会从美梦中醒来。
“梨老师,这幅《晨雾中的小巷》真是太美了,”画廊经理张薇走过来,眼中带着真诚的赞赏,“已经有三位客人询价了,其中一位甚至愿意出比标价高百分之二十的价格。”
梨璐微微颔首,唇角扬起羞涩的弧度:“谢谢张经理,能被人喜欢是我的荣幸。不过还是按照标价就好,艺术不该成为竞价的商品。”
张薇笑了笑,理解地点头:“您总是这么谦和。不过我得提醒您,艺术家也需要生活,您的作品值得更高的价格。”
梨璐没有接话,只是转身望向那幅引起关注的画。画中是江南水乡的一条青石板路,晨雾未散,晨曦初露,光影朦胧而柔和,仿佛能听到远处传来的摇橹声和若隐若现的吴侬软语。这是她记忆中外婆家的模样,每一笔都带着思念与乡愁。
她记得创作这幅画时,正是去年深秋。工作室里只有画笔摩擦画布的沙沙声和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她泡了一壶碧螺春,茶香氤氲中,童年暑假在外婆家度过的时光仿佛又重新浮现眼前——清晨被巷子里卖豆腐脑的吆喝声唤醒,午后和小伙伴们在青石板路上追逐嬉戏,傍晚坐在门槛上听外婆讲那些古老的故事...
“梨老师?”张薇的声音将梨璐从回忆中拉回现实,“您没事吧?看起来有些走神。”
梨璐轻轻摇头,唇角挽起一抹浅笑:“没事,只是想起创作这幅画时的一些事情。”
“想必有很多美好的回忆融入其中了,”张薇了然地说,“观众虽然不知道具体故事,但能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情感。这就是您作品的魅力所在。”
正当梨璐准备回应时,画廊门口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两人下意识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深灰色西装的男人正迈步进来。
他身姿挺拔,肩线平整,目测有一米八五以上的身高,合体的西装剪裁完美地勾勒出宽肩窄腰的身形。气质清冷矜贵,像是从时尚杂志中走出来的模特,与周围喧闹的环境格格不入。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张脸——眉目深邃,鼻梁高挺,唇形薄而分明,组合成一张近乎完美的面容。
“那是...”张薇惊讶地低语,“风檐?他居然来了。”
梨璐转向张薇:“您认识他?”
“风檐,国内顶尖的建筑设计师,刚获得普利兹克奖提名,”张薇压低声音,“没想到他会来。他很少出席这种活动,据说邀请他比登天还难。”
梨璐好奇地重新打量那个男人。她注意到他经过每幅画时都会驻足片刻,目光专注而深邃,不像大多数参观者那样走马观花。他的欣赏方式很特别,先是站在稍远的位置整体观看,然后靠近细看笔触和色彩运用,最后又退后几步,仿佛在评估画作与空间的关系。
当他走到《晨雾中的小巷》前时,停留的时间格外长。梨璐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莫名地在意起他的评价。
她看见他微微倾身,目光仔细地扫过画布的每一个角落,从左上角那抹若隐若现的晨光,到右下角青石板上湿漉漉的反光。他看得如此认真,仿佛不是在欣赏一幅画,而是在解读一个故事。
梨璐忍不住走近了些,听见他低声自语:“光影处理得很巧妙,雾气的质感几乎是触手可及的。尤其是这一笔,”他修长的手指虚指画中小巷转角处的一抹微光,“不仅表现了光线的折射,还暗示了视角之外的存在,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梨璐的心轻轻一跳。这是今天第一个直接看穿她最花费心思之处的人。在那抹微光的处理上,她确实费尽心思,想要表现的是记忆中那个总是在巷口晒太阳的老爷爷,虽然人物没有直接出现在画中,但他的存在感通过光线的暗示得以体现。
“您喜欢这幅画吗?”梨璐忍不住开口问道,声音比预期中要轻柔许多。
男人转过身,梨璐这才完全看清他的面容——近距离看,他的眼睛是深褐色的,如同秋日的潭水,看似平静却暗藏汹涌。他的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与深灰色西装形成鲜明对比,整个人散发出一种沉稳而强大的气场。
“非常喜欢,”他的声音低沉悦耳,像大提琴的音色,“尤其是光线的处理,不是单纯的技术展示,而是带有情感的表达。画家一定对这片景色有着深刻的记忆与情感。”
梨璐感觉自己的心跳漏了一拍:“您怎么会这么认为?”
“因为冷漠的技术无法营造出这种温暖,”他微微侧头,目光再次回到画上,“这里的每一笔都带着眷恋。你看这个小窗台上的花盆,”他指向画中一个几乎看不见的细节,“虽然只用了几笔表现,但能看出是有人精心打理的。这种对生活细节的关注,说明画家不是在画一个风景,而是在回忆一个家。”
梨璐完全怔住了。那个花盆确实存在,是外婆邻居家的窗台上永远都会有的一个小陶盆,里面种着不知名的白色小花。她几乎是下意识地将其画入作品中,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个细节的重要性。
“您...”她一时不知如何回应,只是感觉眼眶微微发热。
还是张经理及时出现,打破了这片刻的凝滞。
“风先生!没想到您真的来了,”张薇热情地迎上来,然后对梨璐介绍:“梨老师,这位是风檐先生,我们国内最杰出的建筑设计师之一,刚刚荣获AIA国际建筑金奖。”
接着又对风檐说:“风先生,您正在欣赏的这幅画的作者就在您面前——梨璐老师。”
风檐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很快转化为浅浅的笑意:“原来如此。梨老师,恭喜您,画展非常成功。您的作品有一种罕见的感染力,不像某些当代艺术那样刻意追求创新而失去温度。”
梨璐感觉脸颊微微发烫:“谢谢风先生。听说您对艺术很有研究,能得到您的认可我很高兴。”
“我只是个欣赏者,”风檐从西装内袋取出名片夹,优雅地抽出一张递给梨璐,“我很期待您未来的创作。”
梨璐接过名片,简约的设计上只有名字、电话和邮箱,但纸张质感极佳,触手生温,显然是特制的材质。她突然想起自己也应该给对方名片,慌忙从手包中翻找,finally找到一张略有折角的递过去:“这是我的联系方式。”
风檐小心地接过,仿佛那是什么珍贵物品。他的指尖不经意间轻触到她的手指,一丝微妙的电流在两人之间窜过。梨璐迅速收回手,感觉被他触碰过的地方微微发烫。
“风先生是来看画的,还是……”张薇试探性地问。
“主要是欣赏梨老师的作品,”风檐回答,目光却未从梨璐脸上移开,“另外,我正在设计一个艺术中心,需要与多位艺术家交流。不知梨老师最近是否有空,我想邀请您参观我的工作室,也许我们可以交流一下对艺术与空间的看法。”
梨璐眨了眨眼,一时没反应过来。这是邀请?来自刚刚认识的风檐?
张薇急忙碰了碰她的胳膊,小声提醒:“梨老师,风先生的工作室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参观的。”
梨璐这才回过神来:“当然,我很荣幸。”她顿了顿,补充道:“我一直很欣赏建筑艺术,虽然我是画画的,但一直觉得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空间中的绘画。”
风檐眼中掠过一丝惊喜:“很美的比喻。我也一直认为,建筑不应只是功能的容器,更应该是情感的载体,就像您的画作一样。”
他唇角微扬,形成一个完美的弧度:“那我会让助理与您联系,安排具体时间。抱歉,我还有个会议,先告辞了。”他微微颔首,转身离去,留下一个挺拔的背影和一丝淡淡的雪松香气。
梨璐站在原地,指尖还残留着刚才触碰的微妙感觉。张薇在一旁兴奋地说:“梨老师,您可真幸运!风檐可是出了名的难约,多少人想与他合作都找不到门路呢。”
“他真的很厉害吗?”梨璐好奇地问,她对建筑界了解不多。
“何止厉害!他三十出头就已经是国际级的设计师,设计的建筑拿奖拿到手软。而且人长得帅,家境又好,是无数人心中的钻石王老五。”张薇压低声音,“听说他一直单身,从来没公开过恋情,有人甚至猜测他是不是对异性没兴趣。”
梨璐忍不住笑了:“这才见面几分钟,您就跟我说这么多八卦。”
“我这是为您好,”张薇意味深长地说,“风檐主动邀请您,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不仅是 professional 上的,也许...”
“张经理!”梨璐哭笑不得地打断她,“我们才第一次见面,您想太多了。”
但当她低头看了看手中的名片,光滑的纸面上“风檐”两个字简洁有力,心里不禁泛起一丝莫名的期待。那个男人的眼神,那种专注而深邃的目光,仿佛能看进人的灵魂深处。在他注意到画中那个小花盆的瞬间,梨璐感觉他似乎也看到了她内心深处某些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部分。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梨璐继续在画展上接待参观者,与艺术爱好者交流,但她的心思总是不自觉地飘向那个气质非凡的男人。她注意到风檐在离开前,不仅看了她的画,还仔细研究了画廊的空间设计,甚至拿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不是拍画作,而是拍展览空间的布局和灯光设计。
真是个有趣的人,梨璐心想。
傍晚时分,画展即将结束,参观者渐渐稀少。梨璐站在《晨雾中的小巷》前,回想起风檐对这幅画的解读,不由得再次感叹他的洞察力。
“梨老师?”一个温和的男声从身后传来。
梨璐转身,惊讶地发现风檐去而复返。他脱去了西装外套,白衬衫的袖子挽至肘部,露出结实的小臂,整个人少了几分正式感,多了几分随性。
“风先生?我以为您去开会了。”
“会议提前结束了,”他微微一笑,“我想起来还没有正式告诉您,我最喜欢的是哪幅作品。”
梨璐好奇地睁大眼睛:“是哪一幅呢?”
风檐引领她穿过展厅,停在一幅较小的画作前。这幅画题名为《余晖》,画的是黄昏时分的湖面,夕阳的余晖在水面上洒下金色波纹,近处有几枝芦苇随风摇曳。整幅画用色温暖而怀旧,给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感觉。
“这幅画,”风檐轻声说,“虽然不及《晨雾中的小巷》技术精湛,但情感更加内敛而深沉。这里的每一笔都像是在诉说一个故事,关于失去与希望,关于结束与开始。”
梨璐感觉喉咙有些发紧。这幅画确实藏着一个故事——它是她去年父亲去世后创作的,表达了她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和对永恒美好的渴望。这是她最个人化的作品,甚至没有在画展中多做介绍,因为它太过私密。
“您怎么会...”她声音微微颤抖。
“我母亲去世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类似的情绪中,”风檐的目光变得柔和,“悲伤中带着希望,告别中藏着怀念。您的画捕捉到了这种复杂的情感。”
两人静静地站在画前,一时间都没有说话。夕阳透过画廊的西窗照进来,为这一刻增添了几分梦幻色彩。
“我很抱歉,提到让您难过的事情。”风檐最终打破沉默。
梨璐摇摇头:“不,我很感激您能看懂它。艺术家最渴望的,不就是被理解吗?”
风檐点头:“同样,建筑师最渴望的,也是让人在空间中感受到情感与归属。”他看了看表,“已经这个时间了,不知是否有幸邀请您共进晚餐?我们可以继续刚才的交流。”
梨璐犹豫了一下。今天已经很累了,但面对这个能读懂她画作背后故事的男人,她又莫名地想多了解他一些。
“只是简单的晚餐,”风檐补充道,仿佛看穿了她的犹豫,“我知道附近有家不错的餐厅,环境安静,不会有人打扰。”
最终,好奇心战胜了疲惫,梨璐点点头:“好的,我很乐意。”
风檐的脸上掠过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喜悦:“我的车就在外面。”
半小时后,他们坐在一家装修雅致的意大利餐厅里。餐厅人不多,柔和的灯光和低回的爵士乐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所以,您是怎么开始画画的?”风檐问道,一边为梨璐斟上柠檬水。
梨璐接过水杯,指尖再次不经意地触到他的手指。这次她没有急忙缩回,而是自然地完成动作。
“我母亲是美术老师,从小我就在颜料和画纸中长大,”她微笑着说,“但我真正决定成为画家,是因为外婆。”
“就是画中那个小巷里的外婆?”
梨璐惊讶于他的记忆力:“是的。外婆不识字,但她对美有着天生的感知力。她告诉我,世界上有些东西不需要言语,只需要感受——比如晨曦中的薄雾,雨后泥土的芬芳,夕阳下的湖面...她教我用心去看世界,而不只是用眼睛。”
风檐专注地听着,目光柔和:“很美的教育。难怪您的画中有着如此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那您呢?”梨璐好奇地问,“您是怎么成为建筑师的?”
风檐微微向后靠,眼神变得深远:“我父亲是土木工程师,母亲是钢琴师。小时候,我总是在建筑工地和音乐教室之间穿梭。我发现建筑和音乐有很多相通之处——节奏、比例、和谐...但我最感兴趣的,是如何让空间不仅仅是物理存在,而是能够唤起情感,像音乐一样触动人心。”
“就像您今天在我的画中看到的那样?”梨璐轻声问。
“正是。”风檐的目光与她在空中相遇,有一种无声的理解在两人之间流转。
晚餐在轻松愉快的交谈中继续。梨璐发现,尽管风檐外表冷峻,但谈到艺术和设计时,眼中会有炽热的光彩。而他虽然已是行业顶尖,却丝毫没有傲慢之气,反而认真倾听她的每一句话,不时提出 insightful 的问题和见解。
当甜点上桌时——一份精致的提拉米苏——风檐忽然说:“我今天的邀请其实不只是为了交流艺术。”
梨璐抬起头,略带疑惑地看着他。
“我正在设计一个艺术村项目,需要为其中的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内部空间。我希望不是凭空想象,而是真正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需求。不知您是否愿意担任我的顾问?当然,我会支付相应的报酬。”
梨璐惊讶地睁大眼睛:“我?可是您有那么多专业的合作伙伴...”
“专业人士很多,但能够理解空间与情感关系的艺术家不多,”风檐真诚地说,“您的画作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相信您的参与会让这个项目更加完美。”
梨璐心跳加速。这不仅仅是一个合作邀请,更是对她艺术理念的认可。
“如果您时间上允许的话...”风檐补充道,眼中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梨璐深吸一口气,扬起笑容:“我很乐意参与这个项目。实际上,我最近正在筹备新的创作系列,正好需要换个环境寻找灵感。”
风檐眼中闪过喜悦:“太好了。那我让助理准备合同细节。”他顿了顿,忽然想起什么:“艺术村选址在郊区,环境优美,明天我要去实地考察,不知您是否有兴趣一同前往?可以亲身感受一下那个空间。”
明天原本是梨计划整理画室的日子,但面对这个意外机会,她很快做出了决定:“好的,我很期待看到那个地方。”
“那么明早九点,我来接您。”风檐说着,递过自己的手机,“方便留下地址吗?”
梨璐输入住址时,注意到风檐的手机屏保是一张黑白照片——一座古老的石桥倒映在水中,形成完美的圆。简单而富有意境,很像他的风格。
晚餐结束后,风檐送梨璐回家。车停在梨璐住的公寓楼下,他亲自为她打开车门。
“谢谢您今天的晚餐,和...一切。”梨璐说,突然有些不舍结束这个夜晚。
“该说谢谢的是我,”风檐的目光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深邃,“很高兴能认识您,梨璐老师。”
他第一次直呼她的名字,那两个字从他口中说出,带着一种特殊的韵律,让她心跳微微加速。
“晚安,风先生。”
“风檐,”他纠正道,“既然我们要合作了,还是直接叫名字吧。”
梨璐点头:“那么,晚安,风檐。”
“晚安,梨璐。”他微笑着,目送她走进公寓大楼,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中才驱车离开。
梨璐回到家中,仍然感觉像是踩在云端。她走到窗前,恰好看到风檐的车尾灯在街角消失。她抬起手,看着指尖,那里似乎还残留着与他触碰时的微妙感觉。
这个突然闯入她世界的男人,像一阵清风,吹皱了她平静的心湖。梨璐不知道未来会如何,但有一种预感,这次相遇,或许会改变她的人生。
窗外,城市的灯火如星辰般闪烁,每一盏灯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而今晚,她的故事翻开了新的一页。
新的文新的开始两篇文会按时更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画中的光彩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