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冬至的暖光

冬至的暖光

十二月的寒风裹挟着落叶,敲打着工作室的窗玻璃。梨璐正在整理艺术村开幕展的画作,手机响起风檐的语音留言:

“今晚冬至,我熬了羊肉汤。完工后直接来我公寓?钥匙在门口花盆底下。”

这条稀松平常的留言让梨璐会心一笑。自从初雪那夜互表心意,他们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温暖而自在的新阶段。风檐保留了她在工作室的专属区域,而她也有了对方公寓的钥匙——虽然她从未单独使用过。

傍晚六点,梨璐抱着刚装裱好的画作来到风檐的公寓。钥匙果然在他说的地方,旁边还放着一小束新鲜的迷迭香——他知道她喜欢这种香气。

推开门,羊肉汤的香气扑面而来。公寓里灯火通明,风檐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身来:

“正好,来帮我尝尝味道。”

这种家常的迎接方式让梨璐心头一暖。她放下画作,走进厨房。灶台上的汤锅咕嘟作响,料理台上摆着切好的食材,一切都井井有条,就像他的设计图纸。

风檐舀了一勺汤,小心地吹凉递到她唇边。汤头浓郁,带着当归和枸杞的香气,正是她记忆中外婆煮的冬至汤的味道。

“好喝。”她由衷赞叹,“没想到你厨艺这么好。”

“母亲教的。”他转身调整火候,“她说再忙也要认真过节。”

梨璐注意到他耳根微红——每次提及母亲,他总会流露出这种难得的柔软。

晚餐时,窗外飘起细雨。他们在餐桌前相对而坐,汤锅蒸腾的热气模糊了彼此的轮廓。风檐细心地将带皮的羊肉夹到她碗里:

“冬至吃羊肉,整个冬天都不会冷。”

这是梨璐外婆常说的话。她抬头看他,发现他正温柔地望着她,仿佛知道这句话对她的特殊意义。

“艺术村的开幕展,”他忽然说,“我想把你的《冬至》系列放在主展厅。”

梨璐微微一怔。这个系列是她最近才开始创作的,描绘的是艺术村在不同天气下的光影变化,她从未对外展示过。

“你怎么知道这个系列?”

风檐微笑:“你画室的门从来不锁。上周送资料过去,不小心看到了画架上的作品。”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但梨璐知道他一定是特意去看的。他总是这样,用最自然的方式表达着最深切的关注。

“那些画还不够成熟...”

“但它们真实。”他打断她,“记录了艺术村成长的每个瞬间,也记录了你的情感变化。这才是最动人的。”

雨声渐密,敲打着窗棂。在这个冬至的夜晚,热汤的暖意和他的理解,让梨璐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

饭后,他们窝在沙发上看老电影。黑白画面在墙上流动,雨声成了最好的配乐。风檐很自然地揽着她的肩,手指偶尔轻抚她的发梢。

“冷吗?”他感觉到她微微发抖,便拉过羊毛毯盖在两人身上。

毯子下,他们的体温渐渐交融。梨璐靠在他胸前,能听见他平稳的心跳。这种亲密无间却又舒适自在的感觉,是她从未体验过的。

电影放到一半,风檐忽然想起什么:

“差点忘了,有礼物给你。”

他从书房取出一个长形木盒。盒子里是一套定制画笔,笔杆采用艺术村建筑剩余的木材制作,笔尖是特制的貂毛,每支笔杆上都刻着日期和艺术村的坐标。

“用这些笔继续画艺术村的故事。”他说。

梨璐抚摸着笔杆上细腻的木纹,认出这是主梁使用过的老榆木。他把废弃的材料变成珍贵的礼物,这份用心让她喉头哽咽。

“我也有东西给你。”她从包里取出刚装裱好的画。

画中是风檐在工地指挥施工的侧影,冬日的阳光在他周身勾勒出金色的轮廓。她特意捕捉了他专注的神情和微蹙的眉峰——那是她最常看见的模样。

“这是...”风檐凝视着画作,眼神动容。

“《建设者》。”梨璐轻声说,“我眼中最动人的风景。”

雨停时已近午夜。风檐送她到门口,却没有立即道别。窗外的城市在雨后被灯火洗净,每一盏灯都像落在人间的星星。

“下周就要布展了,”他替她整理围巾,“紧张吗?”

梨璐摇头:“有你在,不紧张。”

这句话脱口而出,却让两人都微微一怔。曾几何时,他们从相互欣赏的合作伙伴,变成了彼此最重要的依靠。

风檐轻轻拥住她,下巴抵着她的发顶:

“我会一直在。”

这个拥抱不带任何欲念,只有满满的珍惜与承诺。梨璐闭上眼睛,感受着他胸膛的起伏和温暖。这一刻,窗外的灯火,雨后的清新,还有怀抱的温暖,都将成为她心中永恒的冬至记忆。

“晚安。”他在她额头印下一个轻吻。

“晚安。”

梨璐走进电梯,在门关上前回头。风檐还站在门口,目光温柔地追随着她。这个画面,和她画中的那个建设者重叠,构成了她心中最安定的力量。

布展工作在一周后正式开始。艺术村的主展厅已经完工,巨大的玻璃幕墙让冬日的阳光充分洒入。梨璐带着团队悬挂画作,风檐则在现场监督最后的设备安装。

“梨老师,这幅画的高度可以吗?”布展助理问道。

梨璐后退几步,仔细端详着刚刚挂上的《晨雾中的小巷》。这是整个展厅的开篇之作,位置至关重要。

“再左移五公分。”风檐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不知何时来到展厅,正仰头审视着画作的位置。

助理调整后,画面与空间果然达到了完美的平衡。梨璐惊讶地看着他:

“你怎么知道要左移?”

风檐微笑:“这个角度,下午三点阳光会从那个方向射入,在画框上形成特殊的光影。我计算过轨迹。”

这种典型的“风檐式”回答让梨璐心生敬佩。他总是考虑得如此周全,连光线在不同时间的變化都纳入计算。

布展工作进行到傍晚,展厅初具雏形。梨璐的《冬至》系列被安排在专属展区,每幅画都配有她亲笔写下的创作笔记。

“来看这个。”风檐引她来到展厅中央。

夕阳正好穿过玻璃幕墙,在光洁的地面上投下长长的光影。最奇妙的是,光线恰好照亮了《晨雾中的小巷》,画中的晨光与真实的夕阳交相辉映,营造出梦幻的效果。

“这是巧合吗?”梨璐惊叹。

风檐但笑不语。她立刻明白,这又是他精心计算的结果。

开幕前夜,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袭击城市。梨璐在展厅做最后检查时,发现供暖系统出现故障。工作人员急得团团转,明天的开幕式可能被迫延期。

“别急。”风檐镇定地指挥着,“先确认是哪个环节的问题。”

他亲自检查管线,排查故障,挽起袖子的样子像个熟练的工程师。梨璐在一旁协助,递工具,做记录,配合默契。

两小时后,故障排除,暖风重新充满展厅。工作人员欢呼雀跃,风檐却只是擦了擦额角的汗,继续检查其他设备。

“你连这个都会。”梨璐递给他一瓶水。

“母亲常说,设计师要了解自己作品的每个细节。”他喝了口水,“从结构到管线,都是建筑的一部分。”

深夜十一点,所有准备工作就绪。空旷的展厅里只剩下他们两人,灯光调至夜模式,柔和如月光。

“陪我再走一遍?”风檐向她伸出手。

他们沿着参观路线缓缓行走,在每幅画作前驻足。走到《冬至》系列前,风檐忽然停下:

“知道我最喜欢哪幅吗?”

梨璐摇头。

他指向那幅《雪中的建设者》:“因为画中的我,正在看着你。”

梨璐仔细看去,果然,画中他的视线方向,正是她平时写生的位置。这个细节连她自己都没注意到。

“你发现了。”她轻声说。

“因为我总是看着你。”他的回答简单而真挚。

开幕式当天,阳光灿烂。艺术村迎来了第一批访客,梨璐的画作前围满了观众。风檐作为总设计师接受采访,每段发言都巧妙地提及她的贡献。

“艺术村不仅是建筑,”他对媒体说,“更是艺术与空间的对话。梨璐老师的作品为这个对话提供了最美的语言。”

中午的剪彩仪式上,他们再次共同执起剪刀。这次不再有初识时的生疏,只有浑然天成的默契。快门声此起彼伏,记录下这个意义非凡的时刻。

仪式后,风檐带着梨璐来到一个不对外开放的露台。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艺术村,错落的建筑在冬阳下熠熠生辉。

“看那里。”他指向远处。

梨璐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看见艺术村入口处的墙面镶嵌着一幅巨大的马赛克壁画——那是她《晨雾中的小巷》的复刻版,用彩色瓷砖精心拼贴而成。

“这是...”

“给你的惊喜。”他轻声说,“让艺术村的第一个作品,永远是你的画。”

冬日的阳光温暖着他们的肩头。梨璐望着那片承载着记忆与梦想的建筑群,忽然明白,有些感情不需要轰轰烈烈的誓言,它在日常的关心里生长,在共同的梦想中扎根。

风檐轻轻握住她的手,指尖相扣:

“接下来,我们要开始新的项目了。”

“什么项目?”她抬头看他。

他微笑,目光温柔而深远:

“共建余生。”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