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Chap. 1 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9月10日。凉爽。

我开始写日记了。

挪威不是我的家乡,我来这里读博。学校离海不远,步行几分钟就到。

是的,这里是北欧了。夏天很凉快,冬天很冷,而且漫长。

挪威海边的大学氛围本应该很浪漫。可惜我在生物系博士生开学迎新典礼上的讲话,实在是让新生们昏昏欲睡了。

“各位新同学,大家好。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我们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永生基因项目。有人问,根据能量守恒,生命需靠繁衍来延续。那么,如果人类既不繁衍,也不死亡,是否也达成了另一种伟大的守恒?我的回答是:是的。这将是一种更宏大的守恒。为此,我们设定了通往永生的四个阶梯:

一,延长寿命;

二,延长寿命并使轻微伤口自愈;

三,延长寿命并使致命伤自愈;

四,不伤不死。

同学们,这听起来像神话。但要知道,一百年前,翱翔天空也曾是神话。”

以上陈词内容,我作为演讲嘉宾,替我的博士课题组介绍三年了。迎新典礼每年都有,我也每年都要讲话。我的老板Skott请我来讲,我总不能说我肚子疼不能来。作为生物系的博士生代表,内容也差不多,讲我们实验室的课题,永生基因项目。

听起来像随口胡诌的小说吧?台下新生一开始很兴奋,拍照发朋友圈,发Ins,发推特,十分钟后气氛就沉下去了。后半段更沉,我讲我们Dawn黎明子项目组做的事:在永生基因研究的大框架下,如何在雄性基因中接入孕育器官的能力。这是当前最顶尖的理论了。

我知道,听起来不容易接受。每年都有人皱眉、摇头,也有人记笔记。他们大多不是我们组的。我们组的人不多。

他们中间一定有人接下来要说“变态”这两个字。

他们中间有青年人,有中年人,甚至有白发苍苍的人。他们不一定接受这样的观念。但不接受不代表这方面的科学就要止步。接不接受是一回事,这项目还得研究,因为无论结果如何,它对生物学甚至人类历史的发展一定有所帮助。

“从社会现实来看,未来的人们终将明白:繁衍,是人类作为物种的天性,它并不专属于女性。我始终相信,只有物质基础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社会观念才能被彻底扭转。因此,要真正根除性别歧视以及其衍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或许是:让世界上不再有性别的区分。当“男性”和“女性”的概念消失,建立在它之上的偏见才会失去存在的根基。”

底下有些人在皱眉,有些人在记笔记,有些人则摇头发出否认的信息。

“宋秦博士,这是否是一种‘极权’?”有人提问,“让世界上只剩下一种性别?这违反了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必然生物学规律!简直天方夜谭!”

我们的项目,说实话,在公众视野里属于偏激的,我们也常被冠以“疯子”的名号。“磨灭性别”这一理念本身就很偏激。性别的演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要磨灭这样历史悠久的客观实在,没有深入人心的理由,尤显轻狂。我们组的人都是为了研究这个课题齐聚一堂的,无论他们是为了混学位,还是打心底认可这样的理念。所以我的发言在他们看起来不会有问题,这也是我们的统一追求。

“社会科学领域提出的道德批判,无论听起来多么有力,其实际影响都非常有限。真正要解决人类的根本性问题,必须依靠生物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而且执行这些研究的人必须是敢于挑战旧有规则的革新者。这类技术可能会彻底颠覆现有的人伦观念和社会结构,但它的可能性本身,就对科学家构成了强大的吸引力。永生基因项目一旦成功,将直接改变婚姻、犯罪和人口出生等社会数据的构成。这项成果的意义在于,它实现了从零到一的创造,并让人类从怀疑走向确信。至于这项技术未来将如何冲击社会秩序和道德体系,会引发哪些具体问题,这些都不在项目研发本身需要考虑的范畴之内。”

“您的意思是,永生基因项目不对未来社会的问题负责吗?”有学生提问了。

“同学,重力公式需要对跳楼自杀的人负责吗?E=mc?需要对核爆下的亡魂负责吗?我们发现了规律,而如何使用规律,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科学只负责揭示‘是什么’,至于‘如何用’,那是政治、伦理和社会的共同课题。我的工作,是让人类多一个选择,至于这个选择会被用来维护人类社会模型,还是破坏它的平衡,与项目组本身就无关了。”

很明显,我的发言让迎新的氛围变得凝重了。大家更多在想伦理上的事,忽略了项目本身存在的必然意义。

“可是宋秦前辈,”一个亚裔脸庞的黑发女孩站起来,她画着漂亮的妆容,穿着碎花的裙子,她起身的时候旁边的男孩贴心地为她理好了裙摆,“这样变态项目抗得过社会舆论吗?现在新闻媒体都很敏锐,一旦被报道出去,可能会被扣帽子,也很难有人买账。”

“变态”,你听。她说准了。这个的问题在我意料之内,之前有学生也问过。

生物学本身就是变态的,它抽丝剥茧让你明白自己的每一个细胞是怎么出现和消亡的,它是神秘广阔的学科,是可以给人以答案和启发的科学。思考生物学的问题,本质上是在思考自己存亡的问题。

“这个项目的几代科学家,始终不依赖外界支持,驱动他们的只有内心的信念。没有人计划将最终成果出售给任何企业,至今仍是如此。确实曾有投资者介入,但他们都在项目成功前退出了。这项研究断断续续,已持续超过百年。这个跨越世纪的漫长事业,必须依靠一代又一代研究者的持续接力,才有可能最终完成。”

“宋秦博士,”一个男生举起手,他的表情我很难看清,离我太远了,“我很难想象,耗资数亿的项目如果失败,会不会证明有些疯狂的想法本身就是错误?您是怎么想的?”

“这是一个伪命题,我们都不知道真理长什么样,科学并不会因为看似不可能就停止发展。我们所研究的并不是理论与社会实践的适配程度,而是科学本身。至于我,我怎么能用那一套观念去禁锢一个新生儿?她的生命无辜又蓬勃,她活下去是理所应当的事。”

我说完最后一句话,气氛到了,自然有人鼓掌,掌声零落。我的发言一定会让一批人厌恶,但这就是我们在做的事情。我很年轻,在挪威读完医学博士后来到这个项目组,我仍比同届很多人都年轻。我发表的言论辛辣刺激又显得极端,被很多人质疑。但我仍然人为,我可以证明很多东西的价值。

但真相是什么,没人搞得清楚,那么多科学家都没搞清楚,我也不奢望就在我手上搞清楚。但我一定会尽力,毫无疑问。

不说那么多了,我选择来这里,最初的缘由,是因为喜欢挪威海。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