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老师求见

她记得这位宣王叔,屡听大名。

父皇还在世之时,便十分嫉恨于他,听说是因为太上皇帝非常喜爱这位宣王的母亲,爱屋及乌,也非常喜爱这位宣王。甚至传言他还有改立宣王的想法,但这点萧青璃不敢苟同。

储君之位,于一国何等重要,从古至今只立嫡出。她母后病逝之后,父皇空置后位许久,直到多年无所出,才着急许下谁生出儿子谁就封后的诺言。封后不仅是鼓励那些后妃,也是为了保证嫡出身份。

可惜的是,直到她父皇中风,也没生出个一儿半女,只好将她唤到塌前传位,要她延续萧齐江山。

宣王叔当年想要上位,得先削弱父皇母族,再干掉他,这绝对不是件简单的事。所以,萧青璃合理猜测,这个传言多半是宣王给自己脸上贴金了。

虽然传言不实,但这也不影响父皇讨厌他,真的是非常讨厌了,才会在宣王拥有太上皇帝免死遗诏的情况下,被她父皇一压再压,一斥再斥。

从思绪中回过神,郡邸长已经在介绍这位鹿曲张嵇了。

“张嵇素有算才之称,于钟官令一职实是契合。”

萧青璃点点头,即没出声回应也没追问,反而是继续看向殿下诸臣:“还有人想要举荐吗?”

无人应答。

看向顾丞相,萧青璃音色清和:“丞相,可有举荐人选?”

听到女帝询问,一直沉默跪坐的顾丞相立马起身:“回陛下,臣无人可举荐。”

萧青璃敛眸微笑,复又看向举荐了人选的三人,说道:“既然你们三人都有人选,那便直接殿前论答吧,也让朕听听谁更适合。”

被点到的廷尉正、太仆丞以及郡邸长三人互相看了一眼,各自都有些顾忌,但又都不想放过这个机会,随即便高声对问起来。

这个说你推荐那人完全不适合,那个说你推荐的人品行有劣、面有瑕疵、声名不显等等,各种贬低之言都出来了。

几人争得是唾沫横飞,殿中其他大臣看的饶有兴致。特别是吴旭,好不容易能看看这些文臣的乐子,他可是片刻都不想错过。

萧青璃一开始还听得津津有味,后来便是哈欠连天,论来论去,就那几个词,毫无新意。

轻轻抬手,萧青璃制止了这场对问,温声说道:“朕听了半天,三位大臣举荐之人各有优缺,这便难定了啊。”

萧青璃装摸做样的扶额摇头,停顿片刻后道:“既然如此,朕便召见这几位荐才,于五日后亲自面考!”

说完这话,也不在意殿下三位大臣的脸色,起身轻提下裳向外走去。行至一半,又像是突然想起来似的,她转身面向众臣:“对了,自今日以后便恢复一旬一次的大朝会旧例,诸位大臣可要记得。”

说完便往外走。

岁安连忙跟上,递还天子剑,一行人又在内侍高呼着“——散朝”的声音中,离开政议宫。

徒留面面相觑的大臣们。

回到永宁殿中,岁安一边帮萧青璃卸下繁重冠服,一边疑惑:“陛下今日为何要让大臣们举荐钟官令呀,这个官职……”

“贪墨最便,油水最丰,还能出入禁中,侍我左右。”萧青璃帮他补全未尽之言。

岁安见陛下心中明白,更是不解:“那陛下还?直接任用陛下信任之人不是更好吗,届时新任的钟官令也必定心怀感念。”

萧青璃摇摇头,眼睛看向书架之上那堆竹简,笑意微深:“没有好饵,鱼怎么会上钩呢。”

春山如笑,时值春日,碧漪园中各类花木皆序盛放,春夏秋冬四人,正在逐一梳理往日案卷及文籍。

三日之后萧青璃便要面考三位荐生了,据暗卫回报,廷尉正、太仆丞以及郡邸长三位大人近两日可谓是及其上心,日日都会叫荐生入府教导,他们都这么“努力”了,她作为考官自然得更“用心”些准备。

萧青璃待的地方是碧漪园中间的一处亭阁,这里地势较高,放眼四望,园中各处春色皆能入眼,可谓是最佳的观景地。

王宫之中,类似碧漪园这样的地方还有多处,例如专门用于避暑的清凉殿,秋、冬赏景的夕璟园与雪嫣园,以及用于秋猎的建章苑等,这些林苑之中花木布置皆应时序、景色各有不同。

萧青璃挺喜欢逛各类园子的,但之前这宫中各处,无论她去哪儿,总会碰到一两个她父皇的妃嫔,次数多了,她也就不愿意出长央宫了。

不过,自从她父皇驾崩之后,那些妃嫔便统一迁到了长秋宫中,这王宫各处没了她们,倒是清净了许多。

半身倚靠在亭柱之上,萧青璃一边等待整理后的文籍,一边远眺满园春色,和风旭日,正是难得偷闲。

正在这时,岁安由远及近走进亭阁之中,脸上溢满了笑,手中还端着新摘的蜜果。

“陛下,太傅求见!”

听得这话,萧青璃微微转身,有些惊喜:“老师回来了?快请!”

“奴婢这就去。”岁安依言朝着园外快步走去。

不一会儿,便远远见到一个头戴高冠,长衣博袖,腰间束带,身着儒服的中年男子走近,正是太傅赵泾。

赵太傅出身太安赵氏,赵氏一族博古通今、以家中藏书之富而天下闻名,族内名儒更是一个接一个的出。

赵泾自幼时便才学过人,入仕之后更是醉心学问,甚少参与朝中党派,并且个人颇为崇敬高祖女帝。当年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被皇后特意点为萧青璃的老师。

“臣,赵泾,拜见陛下!”赵太傅及至亭外便俯身叩拜。

萧青璃连忙快步走近,扶起赵太傅细细打量:“老师看着憔悴了许多,可是羲钰阿姐那边处理的不顺利?”

赵泾微笑摇头,回道:“一切顺利,我已经让她同严家那小子和离了,说来还要感谢陛下,严家本欲纠缠,但自陛下即位的消传至江郡,他们立马就偃旗息鼓了。”

说到这里,赵泾又有些生气:“这次我急着回都城,没同他们计较,待到来日找到机会,定让他严家百倍偿还我女所受委屈。”

“正该如此。”萧青璃赞同地点点头,而后又道:“老师若有需要,尽管告诉我。”

赵泾摇头,不赞同道:“陛下如今已继皇位,若是再介入我与严家之事,那岂不是显得我仗势欺人?不可,不可。”

萧青璃见赵太傅把头摇的似拨浪鼓,乐道:“这朝中仗势之人比比皆是,老师身为帝师,仗我之势,又有何不可?”

赵泾朗声一笑,揖手回道:“陛下的势自然要仗的,不过对付他严家,还无需陛下出手。”随即又岔开话题,一脸与有荣焉的看向萧青璃:“两月未见,陛下如今是愈加气度不凡了,真有高祖女帝之风!”

萧青璃展颜一笑:“难得遇老师一声夸。”

师生两人跪坐亭中,闲叙家常。赵泾讲述着这一路去江郡的所见所闻,萧青璃则是说着即位以来发生的事情。等两人聊的差不多了,春夏秋冬那边也理好了各类竹简。

“这是算学文卷,陛下是在拟题?”赵泾接过立春递过来的竹简,抬头询问。

“是,对于算学我研习不深,如此也只好借用一下先贤之学了。”

赵泾眉间轻皱,有些担忧:“鹿曲张氏一向与宣王为伍,郡邸长荀永桢此次举荐,究竟是何意?”

萧青璃微微阖眼,眸中闪过一丝深意:“管他何意,我便承父皇之志,与宣王叔有关士人一概不用就好。”

赵泾笑意盈盈,抚须赞道:“此法虽然直接了些,但朝中确实也无可指摘。”

萧青璃笑笑:“不过郡邸长可是说了,那张嵇颇有算才,我倒是想瞧一瞧的。”

“可我之前从未听说过张嵇此人。”赵泾微微思索,却怎么想不起来这么一号人。

萧青璃眼含戏谑:“难不成是深居家中钻研算学?”

赵泾一脸不屑:“就张家那样,要真有个算学得道后辈,他们能藏着掖着?”

萧青璃拿起一个蜜果,在手中把玩:“老师真是一语破的,那张嵇去年便来了都城谋仕,可他待在这都城之中一年之久,却也没展露丁点算学之才。”

赵泾满脸惊疑:“既是如此,那荀永桢还敢举荐?”

“金珠万钱鬼推磨,荀大人收了张家的钱,自然是得办事儿的,至于我用不用,那可与他无关。”

“?”

赵泾双眼微瞪,带着几分鄙夷之色:“荀永桢这生意都做到陛下这里来了?”

萧青璃捡起蜜果吃下,吐了核才悠悠说道:“父皇还在之时自然是不能举荐,荀大人收钱不办事,他在张家那边也有说头。可谁知天意弄人,竟遇上了父皇中风驾崩,张家那边得知这消息怕是蠢蠢欲动,这下荀大人是想推脱也推不了了,所以干脆举荐到我面前。毕竟他若是举荐给别人,那张嵇可能还会谋得一官半职,但他若举荐给我,还是钟官令这么重要之职,我必定是不会用此人的。”

赵泾心中一梗:“这么说来,他荀永桢还是个有良心之辈?”

“有点,但不多。”萧青璃一脸揶揄。

赵泾:“……那陛下可别给荀永桢留脸面了,他既然要了利,想必这名是不大在乎的。三日后便让那张嵇原形毕露,让天下人都看看,他举荐的都是些什么庸才!”

“那是自然。”萧青璃递过去一个蜜果,安抚老师怒气。

赵泾接过蜜果,突然想起来:“对了,臣家中也有算学古籍,明日我便送进宫来。”

“那当然好。”萧青璃一脸笑意:“有老师古籍为据,我更能出些“好”题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