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七章:旧事闲谈藏玄机

张嬷嬷院中下毒一事,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靖安王府内激起了轩然大波。萧夜玄雷厉风行,下令彻查,一时间,王府上下人心惶惶,尤其是厨房和负责采买的下人,更是人人自危。

"谁敢在王府内下毒?真是活腻了!"

"听说王爷大怒,连夜审问了十几个人呢!"

"那个小厨娘秋菊都吓得病倒了,可怜见的。"

下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压低声音议论着这件惊人的事。王府内多年未有如此大的风波,一时间人人自危,生怕被卷入其中。

然而,几日调查下来,此事却陷入了僵局。那碗莲子羹经手之人众多,从采买、清洗、熬制到分送,每一个环节都查了,却并未找出明显的下毒之人。被下毒的莲子羹并非只有张嬷嬷一人食用,其他几位食用者皆安然无恙,唯独张嬷嬷年老体弱,又身有旧疾,才中了招。

最终,此事以一名采买时粗心,误将沾染了乌头粉末的药材与莲子混放的小厮被重罚,并被逐出王府而告一段落。这个结果,明眼人都看得出几分敷衍,但王府高层似乎并不打算深究,事情便也就不了了之。

"那小厮也太倒霉了,不过是个跑腿的,就成了替罪羊。"绿竹小声对沈清辞说道,一边帮她整理药箱。

沈清辞对此结果并不意外。她深知高门大院之中,许多腌臜事都会被如此"妥善"处理。但她心中清楚,那个小厮,多半只是个替罪羊。真正的下毒之人,依旧隐藏在暗处。

"绿竹,你在王府多久了?"沈清辞一边将晾干的药材装入小布袋,一边随口问道。

"回林大夫的话,奴婢从十岁就进了王府,如今已有五年了。"绿竹答道。

"那你可认识那个被逐出府的小厮?"

绿竹点点头:"认识的,他叫小六,是去年才来的。老实本分的一个人,平日里话都不多,怎么会做出下毒这种事呢?"她顿了顿,压低声音道,"林大夫,奴婢觉得这事儿蹊跷得很。"

沈清辞微微一笑:"王府内的事,我一个外人,不便多问。"她将话题转开,"对了,张嬷嬷的药,你送去了吗?"

"送去了。张嬷嬷说今日感觉好多了,还特意让奴婢谢谢林大夫呢!"绿竹笑道。

这几日,沈清辞除了照料萧景瑞,便会抽空去探望张嬷嬷。一来是出于医者的责任,确保她完全康复;二来,她也想从这位王府的老人身上,旁敲侧击地了解一些王府的旧事。

张嬷嬷对沈清辞感激涕零,视她为再生父母。见她来看望自己,总是热情地招呼。

"林大夫,您又来看老奴了,快请坐,快请坐。"张嬷嬷气色已经好了许多,能下床走动了。她连忙让身边的小丫鬟上茶。

沈清辞坐在张嬷嬷对面的圆凳上,从药箱中取出银针和药包:"嬷嬷今日感觉如何?"她为张嬷嬷诊了脉,微笑道,"恢复得不错,再有几日便可停药了。"

"都是托了林大夫的福啊!"张嬷嬷感慨道,眼中含着泪光,"若不是您,老奴这条命怕是早就交代了。王爷赏了老奴不少东西,还说让老奴安心颐养天年呢。"

沈清辞取出几枚银针,在张嬷嬷的手腕和手背上轻轻扎了几针,帮助她活血化瘀:"王爷待下人很好?"

"那是自然。"张嬷嬷点头道,"我们王爷虽然表面冷峻,但心里是极重情义的。这些年来,凡是府中老人,他都照顾得妥妥当当,从不亏待。"

沈清辞状似随意地问道:"嬷嬷在王府伺候多年,想必对王府的人和事都十分熟悉吧?"

张嬷嬷闻言,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追忆:"是啊,老奴从十几岁就进了王府,先是伺候老王爷和老王妃,后来又看着世子爷(指当今靖安王萧夜玄)长大,如今连小王爷都这么大了……这王府啊,就像老奴的家一样。"

"老王妃?"沈清辞敏锐地捕捉到这个称呼,轻声问道,"听闻老王妃是位极贤德的女子,只可惜福薄,去得早了。"

提及老王妃,张嬷嬷的眼圈微微泛红,叹了口气:"是啊,老王妃那般好的人,真是菩萨心肠……可惜,红颜薄命。当年老王妃去的时候,世子爷还不到十岁呢。"她拿起手帕擦了擦眼角,"老王妃生前最疼世子爷了,两人感情极好。每日清晨,世子爷必定先去给老王妃请安,晚上也要去听老王妃讲故事才肯睡。"

沈清辞听出了张嬷嬷话中的怀念之情,轻声问道:"老王妃是何病而逝?"

"说来也怪,老王妃身子一向康健,从不生病。"张嬷嬷摇了摇头,"那年冬天,老王妃突然就病倒了,请了太医来看,说是染了风寒,可吃了药却不见好,反而一日比一日严重。不到半月,人就……"说到这里,她哽咽了一下,"世子爷那时还小,整日守在老王妃床前,哭得眼睛都肿了。老王妃临终前,还拉着世子爷的手,叮嘱他要好好照顾自己,将来做个好王爷。"

沈清辞听着,心中微动。老王妃突然病逝,时间又在二十年前左右,与沈家的灭门惨案相距不远。这会是巧合吗?

"老王妃去后,王爷一定很难过吧?"沈清辞继续引导着话题。

张嬷嬷叹了口气:"若老王妃还在,世子爷的性子,或许……或许也不会像现在这般冷硬。"

沈清辞心中一动,轻声问道:"王爷从前不是这样的吗?"

张嬷嬷左右看了看,确认四下无人,才压低了声音道:"林大夫是自己人,老奴才敢说几句。世子爷啊,小时候也是个活泼爱笑的孩子,聪明伶俐,最喜欢缠着老王妃讲故事,或者跟着府中的护卫学武艺。那时候啊,王府上下都说,世子爷将来必定是个文武双全的好王爷。"

她顿了顿,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忧伤:"只是……自从老王妃去后,又经历了那件事……唉,性子就渐渐变了。这些年,他一个人撑着这么大的王府,也不容易。"

"那件事?"沈清辞故作不解地追问,心中却已经警觉起来。

张嬷嬷似乎意识到自己说多了,连忙摆手:"都是些陈年旧事了,不提也罢,不提也罢。林大夫,您喝茶。"她急忙转移话题,"对了,听说小王爷这两日气色好多了,真是要多谢林大夫啊。"

沈清辞知道不可操之过急,便顺着她的话转开了话题:"是的,小王爷恢复得很好,再过些日子,就可以减药了。"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家常,沈清辞叮嘱她按时服药,注意休息,方才告辞离开。

走出张嬷嬷的院子,沈清辞的脚步略显沉重。张嬷嬷话里有话,显然当年的靖安王府,在老王妃去世前后,还发生过某些足以改变萧夜玄性情的重大变故。那会是什么事呢?是否与沈家的灭门惨案有所关联?

她想起萧夜玄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眸,以及他身上那股挥之不去的冷厉气息。若张嬷嬷所言非虚,那么他如今的冷硬,或许并非天性,而是后天经历所致。

回到揽月轩,萧景瑞正拿着一本兵书看得津津有味。见到沈清辞,他立刻放下书,跑了过来:"林姐姐,你回来啦!张嬷嬷怎么样了?"

"已经好多了。"沈清辞摸了摸他的头,"小王爷今日功课做得如何?"

"都做完了!父王还夸我了呢!"萧景瑞得意地扬起小脸,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林姐姐,你知道吗?父王说我的字进步了很多!"

沈清辞笑了笑,心中却在思忖。萧夜玄对她,看似信任,实则戒备。那日下毒事件后,他虽然没有再直接试探她,但她能感觉到,落在她身上的无形目光似乎更多了。王府中的侍卫和婢女,对她的行踪也格外关注,虽然掩饰得很好,但沈清辞还是察觉到了这些细微的变化。

她必须更加小心。在没有足够把握之前,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暴露自己,引来杀身之祸。

"林姐姐,你在想什么呢?"萧景瑞见她出神,好奇地问道。

"没什么,只是在想小王爷的药方,是不是该调整一下了。"沈清辞微笑着回答,轻轻揉了揉眉心。

傍晚时分,萧夜玄来到揽月轩。他今日穿着一身深蓝色的常服,少了几分朝堂上的威严,多了几分居家的随意。但那双锐利的眼睛,依旧如鹰隼般锋芒毕露。

他先是考校了萧景瑞的功课,见儿子对答如流,神采奕奕,眼中难得地露出一丝温情。

"不错,进步很大。"萧夜玄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赞许,"继续保持。"

"谢谢父王!"萧景瑞开心地笑了,"都是林姐姐帮我调理身体,我才能这么快好起来。"

萧夜玄的目光转向沈清辞,微微颔首:"林大夫医术高明,本王心中有数。"

随后,他屏退左右,单独与沈清辞说话。

"林大夫,那莲子羹下毒一事,你可还有其他看法?"萧夜玄开门见山地问道,眼神锐利地盯着沈清辞。

沈清辞心中一凛,面上却平静如常:"王爷明察秋毫,此事既已查明,民女并无异议。只是那□□毒性隐蔽,若非民女恰好对药理略知一二,恐怕张嬷嬷便危险了。王府膳食,还需更加谨慎才是。"

她将话题引向了王府膳食安全,避开了对案件本身的评论。这样既不会显得她对王府的处理有所不满,又不会表现出过分的好奇,引起萧夜玄的怀疑。

萧夜玄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没有再追问,只是淡淡道:"本王知道了。林大夫医术精湛,心思细腻,本王很欣赏。若你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

"多谢王爷。"沈清辞垂首应道,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谦逊。

萧夜玄没有久留,很快便离开了。临走前,他的目光在沈清辞身上停留了片刻,似乎想要看透她的内心。

沈清辞站在窗前,看着他远去的背影,眸色渐深。萧夜玄今日的问话,看似随意,实则依旧是在试探她是否看出了什么破绽,或者是否对王府的处理结果有所不满。

看来,想要真正获取他的信任,并非易事。

而张嬷嬷口中的"那件事",像一根细小的鱼刺,梗在了沈清辞的心头。她隐隐觉得,那或许是解开沈家冤案,以及了解萧夜玄过往的关键线索。

几日后,沈清辞再次去探望张嬷嬷。这一次,她带了一些自己配制的养心丸,据说对心脉有益。

"林大夫,您太客气了。"张嬷嬷接过药丸,感动地说道,"老奴何德何能,让您如此挂心。"

"嬷嬷言重了。"沈清辞微笑道,"医者本分而已。"她看了看张嬷嬷的气色,满意地点点头,"嬷嬷恢复得很好,毒素已经清除得差不多了。"

"都是林大夫的功劳啊。"张嬷嬷感慨道,"说起来,老奴还不知道是谁要害我。那个小厮,我看着也不像是会做这种事的人。"

沈清辞轻声道:"或许,嬷嬷知道些什么,才会有人想要害你?"

张嬷嬷愣了一下,随即摇头苦笑:"老奴一个粗使婆子,能知道什么呀?这王府里的大事,都轮不到老奴插手。"

沈清辞没有直接追问,而是转而说道:"嬷嬷在王府多年,一定见证了不少事情。上次听嬷嬷提起老王妃,我很是敬佩。能伺候这样一位贤德的主子,也是嬷嬷的福气。"

提到老王妃,张嬷嬷的眼神又柔和了下来:"是啊,老王妃是个好人,心地善良,待下人也和气。那时候的王府,比现在热闹多了。"

"怎么说?"沈清辞顺势问道。

"那时候啊,老王爷还在,常常有宾客来访,府里经常办宴席。"张嬷嬷回忆道,"老王妃最喜欢听戏,每逢节日,都会请戏班子来府里唱大戏,连我们这些下人都能在远处听上一耳朵。"她叹了口气,"自从老王妃去后,府里就再没这么热闹过了。"

沈清辞轻声问道:"老王妃去世后,王府发生了很大变化吗?"

张嬷嬷沉默了片刻,才缓缓道:"变化可大了。老王妃去世没多久,老王爷就被卷入了一桩大案,差点连王位都保不住。幸好世子爷聪明,帮着老王爷度过了难关。不过,老王爷的身子也垮了,没过几年就去了。"

沈清辞心中一震:"大案?什么大案?"

张嬷嬷突然警觉起来,连忙摆手:"哎呀,老奴又说多了。这些陈年旧事,早就过去了,不提也罢。"她看了看窗外,"天色不早了,林大夫该回去了吧?小王爷那边还等着您呢。"

沈清辞知道再问下去只会引起张嬷嬷的警惕,便顺势起身告辞:"嬷嬷说得是,我该回去了。您好好休息,有什么不适,随时差人来唤我。"

离开张嬷嬷的院子,沈清辞心中思绪万千。老王妃的突然病逝,老王爷卷入的"大案",以及萧夜玄性情的巨大转变,这一切,是否与沈家的灭门惨案有所关联?

夜色渐浓,王府内灯火点点,如同无数双窥探的眼睛。沈清辞知道,她的每一步,都必须走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复仇之路,才刚刚开始。

她站在院中的老梅树下,抬头望着天边的一弯新月,心中暗自下定决心:无论如何,她一定要查清楚那个"大案"的真相,以及它与沈家灭门之间的联系。为了父母的在天之灵,为了沈家的清白,她必须坚持下去。

"父亲,母亲,女儿不会让你们白白牺牲。"沈清辞在心中默默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