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二日,云朵果然又聚集在一起。
[大家好,宇宙无敌可爱的我又来啦!话说不多,我们接着昨天的内容讲农民起义吧!]
秦始皇和李世民都早早召集了群臣,一同等着观看天幕。和州城的朱元璋也把自己的心腹兄弟叫到家里,在院中摆上了桌椅,李善长领着会识字的几个人拿上了笔墨纸砚,准备随时记录。
[如果说,以陈胜吴广为代表的秦汉时期的农民起义,他们的诉求还只停留在反对封建皇权的残酷剥削、争取生存权利这方面。那么到了隋唐时期,农民起义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他们的规模、组织以及口号诉求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秦始皇心里有些震动,在秦汉之后,竟然还有许多朝代么?看来黔首福祉确实不可轻忽,否则他们一活不下去就会暴动起来。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他咀嚼着昨晚读到的《吕氏春秋》,一时陷入深思。
[这里我们就以唐末的王仙芝、黄巢起义为例子,分析一下。]
李世民:唐末!!!
他瞪着眼睛,一时无语。
谁?到底是谁?是哪个不肖子孙!即使昨天看到了评论区,再次提及他还是不能接受。
房玄龄看着陛下的脸色,出言安慰:“陛下,这天幕既然可泄露天机,透露未来之事,就是让我们修正错路,避免重蹈覆辙。”
是了,哪个皇朝能永葆万万年?说不定大唐延续千年才衰落的呢。
[其实,从安史之乱开始,大唐就像一栋摇摇欲坠的破房子,好像谁都能踹上一脚。所谓“国都六陷,天子九逃”,纵观历史,没有哪个朝代能让人掏了这么多次老家了。]
泪,慢慢从二凤发红的眼角沁了出来。
“国都六陷,天子九逃”!
这也太丢人了吧!
“朕自认懂得些兵法谋略,打过些胜仗,却没想到后世子孙却如此不堪,朕实在……”
众位大臣听陛下说道最后都有些哽咽了,连忙东一嘴西一嘴的开始安慰。
细心的长孙无忌已经召太医过来随侍了,这天幕要是让陛下气出什么毛病,可得不偿失了。
[但神奇的是,每一次唐王室都挺了过来,然后继续对着破房子修修补补。当然--越修越破。所以,尽管在王仙芝黄巢之前已经有了几次农民起义,如庞勋、裘甫等,我们也只能略过,只讲这真正把唐朝地基给踹踏了的黄巢。]
秦始皇听到这次讲的都是后世之事,压力陡然小了一些,心态也放松了。
他倒想看看什么样的朝代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
[王仙芝是个私盐贩子,这可是个把脑袋别在裤腰带的行当,而王仙芝能在盐帮混成大佬,手下兄弟无数,可见他的能耐。
唐僖宗乾符元年,关东大旱,致夏粮歉收,秋粮更是因为蝗灾颗粒无收,更恐怖的是蝗群浩浩荡荡,自东向西,马上就要进入关中地区,影响京城周边的庄稼了!当时的翰林学士建议僖宗免赋税,开义仓,赈济灾民。僖宗答应了,但根本没有得到执行。
因为各地的义仓空的都能饿死老鼠,哪里有粮食发给灾民?而且当时南诏进犯西川、党项、回纥侵扰天德军,哪儿哪儿都需要赋税,怎么可能减免?于是大家伙一商量,决定编个好听的理由糊弄小皇帝。
这个理由有多离谱呢?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京兆尹杨知至奏“蝗入京畿,不食稼,皆抱荆棘而死。”宰相皆贺。
京兆尹说啦,蝗虫到了京城周围,不吃庄稼,全都一头撞上树上死啦!宰相立马歌颂,这都是圣上的仁德感动了天地,感动了蝗虫,他们自愿赴死诶!
反正如果我是唐僖宗,我当场就得骂街,非得让这群人钻进蝗群里试试,是不是真的撞树而死。
但,僖宗他,信了。
僖宗的智力没有问题,他只是懒得管而已,别耽误他打马球什么都好说。所以你们知道僖宗这个谥号是怎么来的了吧?]
秦始皇没了压力后突然发现,吃别的朝代的瓜,真是香啊。
他笑着对群臣道:“有君臣如此,怪不得黔首会奋而暴起。”
完全忘了昨日才听到他儿子将来的胡作非为不遑多让。
唐朝,两仪殿。
李世民已经开始咬牙切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们都把圣贤之言当耳旁风不成,如此轻佻的君王如何能担当大任,上一任是怎么选太子的!”
尉迟恭赶紧转移话题:“陛下,这南诏听着像剑南道那边洱海附近那几个小部落。”
“快拿舆图来!”
君臣几个对着地图研究一番,又有宰相房玄龄在一旁详解了南诏的历史。
李孝恭请奏:“这几个小部落虽然暂时归附于大唐,但听天幕之词,日后部落间会统一,并自立成国。臣请发兵洱海,灭其首领,设郡县,置流官,真正纳入我大唐版图之中。”
魏征反驳:“那里路途艰险,瘴气严重,不可妄动,定要准备充裕才行。河间王切勿妄动。”
李世民心知魏征说的是实话,且他们现在还有别的规划。
但没关系,南诏是吧,党项是吧,回纥是吧,朕都记在小本本里了,回头早晚跟你们算账。
[民生本就疲敝不堪,中央政府又当睁眼瞎,毫不作为,任由灾情扩大化,在这种情况下,王仙芝振臂一呼,应者四起,马上就有大批有野心的义士,或是吃不饱饭的农民来共襄盛举。
王仙芝自称为“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而他率领的义军,则号称“草军”,即草民的军队。
老子《道德经》有云: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
天补均平,就是要求平均财富,这是第一次在起义口号里明确表达了己方的政治主张,也就是我前面说到的进步。
补不足之说,是儒释道一贯推崇的一种缓和社会矛盾的一种改良主义思想。
比如道教经典《太平经》里宣扬,富有的君子应该“周穷救急,助天地爱物,助人君养民,救穷乏不止”。但这些都是从统治阶级的角度出发的,而底层民众真正喊出口号,要求自己的生存权利,还是第一次。
虽然不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班振聋发聩,但也足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秦始皇听到这里,脑海中才渐渐清明起来。
以前他对儒家仁爱的主张不屑一顾,是因为觉得这会让国君过于仁慈而显得软弱,过于仁义而显得迂腐。这不仅不能让大秦强盛,反而会在列国竞争中处于下风。
后来天幕对他统一后的政策隐隐有责怪之意,他在反思,却有许多地方想不通。
现在他真正了那句“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含义。
那些黔首,不是他实现自己雄心壮志的工具,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想过更好的日子。
而不是在使用了“贫民、愚民、弱民”等政策后,挣扎在温饱线上,继续给他的大秦帝国搬砖。
所以统一天下后,他该使用一些更柔和的手段,让老秦民过得更好,让六国遗民融入大秦,让有不臣之心的六国贵族为他所用,没有谋逆的根基。
这,才是他新一轮名垂千古的目标!
他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向天幕深深作揖。
“政,谢天幕指点迷津!”
因为我也是第一次写这种类型的文,所以写的时候经常一会儿一个想法,导致主线可能有些凌乱,所以一会儿先把第二章重新修一下。
然后我申请了这周的榜单,所以周四前会更够3万字,晚点应该会二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唐末农民起义1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