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第 126 章

伏山镇沈记酒楼后厨这会儿忙的热火朝天。

昨日的晚宴是县里好几家酒楼的大厨共同完成,今日的膳食却只有沈记酒楼独挑大梁,东家沈鸿飞自然明白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所以今日主厨的还是昨日的徐大厨,他是徐达的师傅,原本酒楼的后厨早已交给几个徒弟了,但这次商会实在太重要,沈东家专门请了他老人家来后厨坐镇。

东家慎重、徐大厨亲自坐镇,一群徒子徒孙们哪能不提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拿出最好的状态来。

洗菜的恨不得将每片菜叶的每一分褶皱都清洗干净,配菜的恨不得将刀剁出残影。

东南角的灶膛里早已烧起灶火,用布巾包裹住头部的徐达站在灶前,锅铲翻飞,锅里的食物在不断翻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飘出诱人的香味。

“师弟这手上功夫见长。”站在徐大厨身边的一名光头胖子说。

徐大厨面有得色,嘴上说着严厉的话语:“再不见长岂不是白吃饭的,你有跟我闲扯的功夫,菜都出来了,快去!”

光头胖子边包头巾边走过去,加入其中。

整个厨房各种香味交织,无论是蹲着还是站在灶前的厨师和帮工,脸颊都被火焰映的通红,汗水顺着额头滑落流向了脖颈处系着的布巾上,洇成一团汗渍。

后厨一片忙碌,二楼的包厢间隔板早已拆掉,整个二楼已成一个开阔空间,摆放了六个大圆桌。

黑掌柜正盯着伙计们摆放碗碟,安静又忙碌。

时不时能听到楼上传来的声音。

这是各家船行的东家或者管事的在跟客商们说话呢。

今日,二楼是宴会厅,三楼是会客厅。

一楼则还是镇上各位食客来吃饭的地方。

沈记酒楼能在镇上立足离不开各方食客的支持,所以哪怕招待商会的客商们,却也将一楼给食客们留出来。

包括后厨也是如此。

随着众人在二楼坐定,酒楼上菜的伙计们端着菜盘前来,顺序参考了昨日那般,第一道是凉菜、后面是热菜,再然后是甜品豆腐花和茉莉花茶。

今日比昨日还热一些,太阳炙烤着水面,波光粼粼,好看是好看,但空气更热更湿润,离码头最近的沈记酒楼便感受更明显一些。

所以豆腐花从方记拿过来后先放在冰窖里冰镇,吃饱饭后来上那么一碗冰凉爽口的豆腐花,简直是不要太舒爽。

“这时候来上一碗冰豆花简直太舒爽了,可惜了,我只这一次尝到这般美食。”一名客商感慨道,他嫌弃腐这个发音太麻烦,直接称为冰豆花。

“可不就是,可惜我家离庆云县太远,不然定要带着家里的娘子和孩子们来沈记尝一尝这等美食。”另一名客商接话道。

有一有二必有三,他们引发了话题,其他人纷纷加入。

“这是码头方记食铺家的豆腐花,我上回来码头时就尝过,他们家不仅有昨日的豆浆、豆腐花,还有搭配着一起吃的油条和油饼,更有鱼丸汤和卤肉饼。”一位不是第一次来伏山镇的客商卖弄道。

他在湄洲做布匹生意,常往来于伏山镇和湄洲之间,自方记食铺开业后只在方记吃早膳,每日醒来也不用饿着肚子赶去县里。

他说话声音不小,话音刚落,其他桌的外地客商也纷纷向同桌的本地人打听起来。

有那在伏山镇出入的吃过方记食铺的人立马成了同桌的焦点,也有在常待在庆云县没尝过方记食铺的本地客商一直追问,真有那么好吃吗?

他这话一出,引发了没尝过的客商加入追问之中。

逼得那说好吃的客商额间冒汗,眼神在现场一转,瞧到了正一脸淡然慢条斯理喝冰豆花的祁东家。

脑中灵光一现,“那位方记食铺的东家正是昨日负责甜品饮品的方娘子,也是祁东家的未过门的小娘子。”

这话,将祁云尔也拉入了整个讨论中。

各位客商纷纷出声,既然方娘子的大本营在镇上,不如请方娘子携带美食一起前来商会。

说的冠冕堂皇,其实是想尝方记食铺的美食。

只见祁东家咽下口中食物,擦了擦嘴角后,道:“要看店里售卖的食物有没有卖完。

为了确保食客每日吃到的都是最新鲜的吃食,他们每日准备的份量都有限,毕竟码头的客流量比较固定。”

他这一波硬广告,打的不要太明显。

“是,基本上在午时初前去排队还能有,若是晚于这个时间点再去,就要碰运气了。”另一名客商补充道。

哎呦,他们这话一说,大家就更想吃了,毕竟现在早已过了午时了。

“我别的不好奇,就对那鱼丸汤十分好奇。”

“我想尝尝卤肉饼,刚才宴席上的卤肉没吃几口就没了。”

“就我一人好奇油条和油饼是什么吗?”

直到一位急性子的客商道:“祁东家,劳烦安排人去趟食铺,我怕方记收摊了。”

祁云尔这才停下观察众人反应,朝一旁的青山道:“青山,去食铺看看是什么情况。”

看在这些人为自己贡献了可以去找方娘子的机会,他就安排一下吧。

嗯,他收集了这么多的反馈,方娘子肯定会觉得自己十分上心她的事情,会很开心的。

心里想着怎么去哄未来娘子开心的画面,面上却还是一脸的淡然。

但是呢,他的打算可能被人抢先了。

那个抢先的便是青山,青山一出酒楼,不惜动用轻功身法只想快点到方记食铺。

进了后院,就绘声绘色把刚才那一幕全部描绘了出来。

看着听完他话语后心花怒放的未来主母,青山抬抬眉看向同在一个房间的石老大,给了个得意的表情。

石老大回望青山,露出一个意味不明的笑容。

你小子还是太嫩,若是主子知道你越过他向未来主母献殷情,不知道是不是要把你小子发配边疆?!

这一幕,沉浸在盘算着要不要趁机宣传一波的方溪没看到。

等着青山回到酒楼时,好些个嘴馋的正翘首以盼。

远远看着他脸上表情很淡,什么都看不出来时,这些人心里暗暗想,不愧是祁家的,这一模一样的不露声色,实在是太像了。

比起去前的急切,回程时,青山惬意许多。

祁云尔知晓,看来是办成了。

青山回来朝祁云尔拱手道:“方娘子说,鱼丸汤、豆腐花以及油条和油饼都可以再做,只是油条和油饼适合早膳食用,建议大家过会儿尝尝鱼丸汤和豆腐花即可。”

众人第一次听到有货但建议买家别购买的,瞬间勾起了逆反心理。

“无妨,让方娘子做就是了,我们就是想尝尝油条和油饼是什么味儿,早膳我们在县里赶不过来。”

青山抬头看向祁东家,见他点头,应下后又去了方记。

这事暂时到此了,祁云尔和各家船行的东家招呼着大家一起去了码头,上午是口头讲述他们的船只的固定线路、包船定制线路的价格和大概形成天数,下午他们则要领着各大东家去码头实际看看船只的状况。

虽然跑船时会签订契书,但真要出了事,货款过高,很多小船行无法承担货品损失,所以客商在选择船行时,也要考虑船只的情况。

一行人朝着码头走去。

伏山镇码头不算小,大大小小停了得有二三十艘大小不一的船舶,最大的有四层楼高,最小的也有两层高。

但不管大小高低,这些船都是平底、方头、方艄,不是因为大家审美统一,而是这一类船的适航性强,江河湖海皆可航行,而且也适合在浅水区应用。

要知道澣茽国北边很多沿河沿江的码头的水很浅,不像伏山镇码头,船舶停放区域的水深足以让湄洲特色尖底船停泊。

这也是为何伏山镇码头为何能发展起来的很大一个原因,南边的船过来后,需要在这里换船才适合送去例如抚州、海洲这一类的北方港口。

他们一群人挨个去往各家船行的船舶上实地参观,包括船只的新旧程度以及船舱内的情况,也都看了一遍。

这些人中大多是男子,但其中也穿插了女扮男装的孙芍药,她被祁东家安排一起同行便是为了后续能更好的帮助方娘子。

祁云尔的想法跟澣茽国大多男性不一样,他没有女子嫁人后一定要以夫家为重的思想,也没有女子不能有事业的想法,更没有女子是依附于男人存在的认知。

相反,比起那些以男人为天的女子,他更喜欢独立自主的女子,比起娶一个菟丝花,他更想娶一名可以与他一同撑起整个家族能力的女子。

在以夫为纲的澣茽国,哪怕民风对女子约束没有前朝那么多,但像方娘子这样的女子不能说完全没有,只能说他之前从未遇到,甚至于他认为这样的女子只存在于自己的幻想中。

所以当初祁老爷子给他定下书院家黎小娘子时,他并没有反对。

毕竟在祁老爷子嘴中,能跟着家里的男儿们一起在书院启蒙识字的黎小娘子已是与他幻想中的娘子人选最接近的存在了。

然而在没成婚前他遇到了方娘子,从最开始只是信守承诺提供帮助到后来的不自觉想要帮助。

逆境时不会盲目出击,一旦找到机会时也不会心慈手软,坚韧、聪慧又独立。

所以在黎小娘子跟他提出要解除婚约时,他丝毫没有犹豫便答应了,哪怕这样会让祁老爷子生气。

而在方娘子需要靠山时,他适时提出了结亲的建议,将一切变成了好像是一种合作,而不是因为欣赏而产生的喜欢。

既然要对方娘子好,那么为她培养合适的下属便是他现在要做的。

孙芍药便是他选出来能帮她的对象,不过现在还差了点,需要磨炼。

一行人将码头停泊的空船只都实地考察了一遍后,准备回去沈记酒楼进一步商谈合作意向。

孙芍药走在客商中间,正努力倾听船行东家讲解知识时,眼角余光瞄到了一抹熟悉的身影。

刻在骨子里的本能让她浑身一僵,停住了脚步,而走在她身后的另一个客商并没有想到她会突然停顿,孙芍药的头撞到了那个人的下巴。

两个人都很痛。

痛感让孙芍药瞬间回神,哑着嗓子、低着头向被撞到的客商道歉,又赶忙跟上前面一行人的步伐。

但脑子里却一直不停的思索,刚才是看错了还是真的是那个人。

孙芍药的心不在焉引起了青山的注意,踱步到她身边,低声询问。

离开傅家村的这段时间,孙芍药被送去了府城的庆云茶楼,在那里她渐渐将身上的伤养好,随着她对茶楼的了解越多,越觉得茶楼东家有多么的强大。

所以当青山一问,她立马回道:

“我刚才在码头看到了傅成,那个把我虐待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傅成。”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