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蛊毒之象

跑到窒息般,靠近死亡的感觉,犹如地府之手,扼住姜槐的咽喉。

她昏迷不醒,又做了那个噩梦。

隆丰三十年冬末,太医姜府上。

小厮连摔带爬地跑进正堂,撕心裂肺大喊:“大人、大人不好了——”

凄厉鸟啼划破长空,慎刑司的马蹄踏过姜府阶沿,一举踢破正门,阵仗之威严,大有踏扫平姜府之势,门侍皆惊。

“救命、救命——你们要做什么……”

府中之人无不惊愕,高喊者皆拜于刀剑之下,有逃窜者甚被一击毙倒,所经之处,小厮婢女皆被反扣,刀光剑影破开一路。

有厉色者高声:“若有阻者,皆视为谋害皇嗣之逆徒,陛下亲谕,杀无赦!”

挂着令牌之人下马,以铁靴踏过府之和宁,一路配刀撞着银饰尖锐作响,直至锋利划过那道正立于堂前的背影。

“姜平生,有亲历者供言,太医院勾结后宫,里应外合毒害皇嗣!人证物证兼备,速速伏诛!”

那道背影立得板正,却笑得发抖,“此案,由三皇子督办,三皇子未定卑臣之罪,敢问是何人主判,告以天听啊——”

“陛下亲自下旨,何须他人主判,姜平生,莫做无谓挣扎!”

黑暗遮蔽了视线。

“不要再看了,阿槐,不要再看了!”

姜槐用力掰着那只覆盖在眼上的温热的手,却怎么也掰不动。

她哭道:“娘亲,为什么不让阿槐看,为什么他们要打张叔,为什么要把爹爹抓起来……”

纷乱的脚步声越来越急,越来越紧,他们来了。

徐玉拉着姜槐的手,捂着她的嘴巴,领她朝着府中后门狂奔。

跑啊,跑啊,风如刀刮在脸上,雪粒砸在眼眶,这条熟悉的路竟变得如此漫长。

姜槐感到一阵剧烈的痛,母亲毫不犹豫,一把将自己推进了那个杂草虚掩的狗洞。

她不明白。

“娘亲,娘亲你要去那里?”

她死死抓住母亲的袖子,望见母亲的眼里藏着无尽的忧伤。

“娘亲……你和爹爹是不是不要我了?”

母亲咬唇,眼神决绝:“阿槐,不是的,不是这样!你尚且不懂,但一定要记得,无论旁人怎么说,你爹爹这辈子从未做过伤天害理之事!”

脚步声越来越重,越来越杂。

“等等,那里有人!”巡查的队伍中有人高喊一声。

那双手最后抚过她的脸庞,那双眼里饱含着泪,声音却无比冷冽果断,“阿槐,来不及了,听娘话,跑,不要回头!从府中跑出去,务必不要跑过长安街,走小路,不准再回头!”

那双手的力量莫大,终于将她整个人推了出去……

“如有机会,再去还爹娘清白……”

跑啊,跑啊,沿着十字巷,姜槐脑中回荡着母亲的声音,洒掉眼里的泪花,脚步一刻也不敢停下,近乎要窒息。

--

姜槐猛地一睁眼,挺身坐了起来,呼吸急促。

未阖上的窗棂,透过湿润的风,凉意透过冷汗从脊梁发散到全身,她终于回到了实在。

她在谷梁医馆,而非京城姜府。

月清坐在床边,见姜槐涔涔冷汗,猛地起身,便知晓她又做噩梦了,忙顺着姜槐的背捋气。

一口驱寒药下去,和着好几口茶汤,姜槐终于冷静下来。

“阿槐,你终于是醒了,我这提心吊胆了一整夜,片刻不敢离,可要吓坏我了!”月清忙道。

姜槐摆了摆手,她不问还好,一问昨日之事如潮水灌入脑中,又是一身冷汗,左右寻了茶壶,倒满三杯,咕咚咕咚灌下,方才脸色好些。

月清瞧她模样是被吓得不轻,赶忙又塞了个汤婆进她怀里。

姜槐才把青崖山中事一五一十告诉月清。

月清听完,惊异地掉了下颔。

姜槐安慰道:“索性我有一技傍身,腿脚又还算利索,保住了条小命。”

“那你岂不是……还未到药谷?”月清沉思片刻。

姜槐亦面露难色。她原本等着雪停,即刻动身去药谷,不为别的,她将要入京替嫁,临行前与师傅饯别。

隆丰帝年老,不似盛年时,太子本要当事,偏偏不久之前三皇子、五皇子被临召回京,成因是谜。

眼看风雨欲来之态,姜槐的表姨母,如今顺天府通判夫人,得了皇旨赐婚,不愿亲女儿蹚入天家浑水,便偷偷打听她的消息,要她入京替嫁。

她咬着后牙,“若不是这莫名负伤的男子,我自能午时到药谷,与师傅好好告别。”

如今天色暗沉,北风又呼啸起来,怕是天又要飘雪了。

只是眼下难题变多。

“你那顺天府通判夫人,叫姨母的,不是明日便要接你入京?若这雪不停,登山危险太大。”

姜槐抿了抿唇,又拍了拍月清的肩:“走一步看一步吧。”

“阿槐。”月清叫她。

“师傅叮嘱过我们,江湖纷乱,朝堂暗流涌动,千万别掺入纷争。”月清顿了顿,“你……还记得吗?”

姜槐依旧抱以温柔的微笑,拍了拍月清的手。

“师傅也说过,医者之心,当以苍生为己任。”

姜槐踏出房门,雪花飘落在眉心,冰冰凉凉。她仰头,见雪又凌乱飞了起来,逐渐模糊屋檐的棱角。

--

大雪又封了山,姜槐只得留在医馆,顺势照料一下那位有着“过命交情”的黑衣男子。

沈子箫换了医馆里存着的布衣,此时正盯着姜槐手中的药。

姜槐这下终于将他的面容看得仔细,原是一双桃花眼,只不过脸部骨骼感分明,锐利之态,还留着一道浅浅的疤痕,一幅生人勿近的模样。

“什么药?”沈子箫嗓音沙哑。

病去如抽丝,何况是满身的伤。姜槐很识趣地避开他出现在青崖山上的原因,沟通也就限于,喝所有药前,他要开口问到底。

是个无比谨慎的性格,确实适合做刺客。姜槐这样想。

“止痛散,白及三两、陈石灰、桑白皮、黄丹各二两,白附子、南星、龙骨各一两。”姜槐习惯地将止痛散药方背了出来。

沈子箫端过药,一口气灌了下去。溢出的药渍流过唇角,划过下颚,滚进衣襟。

除了这些必要的交流,把脉,他沉默寡言,依旧防备警惕。

姜槐换回那副扮弱模样,好奇道:“敢问公子,如何称呼才好?”

沈子箫的眼眯了起来,似要将她盯出一个洞。

姜槐无辜地眨了眨眼:“公子如今还不愿信我?说来,打打杀杀的我不懂,昨日真是吓坏我了,却也算是共患难一场。你恐还要在这养伤许久,交换名字,应当无妨?”

“我唤作木槐。”

实则,当年师傅捡到姜槐,为了给姜槐一个新的开始,行走江湖,又在谷梁城落居,这里人都知道她名作木槐,月清唤她阿槐。

沈子箫沉默片刻。

淡淡吐了两个字,“萧隐。”

并非姜槐对这人过多好奇,实则此人成谜,倘若是奸细犯人那类的,她好有所准备。

倘若真是江湖刺客,记下名字与样貌,交于师傅,她行走江湖多年,人脉自然遍布,探得一个人底细不难。

况且,他的脉象有一缕不太对劲。姜槐心中有疑,却因只有六成把握,还不确定。

这一脉象她已许久未见过,不似正常病气侵体,更像是——蛊毒。

倘若他人研蛊是为害人,师傅芷戈却为救人。当朝如今都对蛊毒避之不谈,全因当年父亲所涉的“花毒案”,闹得人心惶惶。

所谓神医芷戈,多少人求见一次不得,姜槐与月清乃是师傅的关门徒弟,拜的是药蛊门,除掌握寻常行医的各种知识,一手研蛊为药,可谓奇法。

姜槐如此揣摩,笑着交代萧隐好好养伤,随后步子走入药房。

月清此时正在漫不经心拿木棍挑着盒中几只黑色弓形骨毒虫,是今岁研究的最后一批。

姜槐将自己的几分猜想说与月清,又思忖道:“此人果真来路不清,难以招惹。我记得师傅曾留下关于此种蛊毒的籍册,若能对照,我的把握也就稳了。”

“不错,他若有三寸能下手,我们医馆便也能无虞。”月清正色同意。

只可惜,姜槐心里的许多戒备与思虑,却在这位身上没了用武之地。

第二日晨早,月清匆匆唤姜槐到平房,哪儿还有那位“萧隐”公子的身影,只剩叠得整齐的被褥,和案桌上的一封信——

“叨扰几日,不会再劳烦,多谢。

——萧隐”

信上还压了几贯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蛊毒之象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