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三十二章

黎锦目前的计划,是想在新家“紫竹小院”那里,正儿八经地开火做饭。

但“紫竹小院”的厨房里虽然有几个锅,却连调料与粮食都没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紫竹小院”的厨房现在这个样子,自然是做不了饭的。

所以,黎锦打算去市场上看看,有什么便宜又好处理的食材可买。

她便是怀着这种心思,才要带着阿诚去市场闲逛的。

若是阿诚性情没这么害羞,举动更大大方方些,就更好了。

对于阿诚羞怯内向的性格,黎锦不由得常常感到遗憾。

且不提这个,完成了买房置业这个艰巨的任务,也终于去了黎锦的一块心病。

黎锦很高兴。从边关回到京城,到今天为止,此时此刻,便是她最轻松愉快的时间。

因此,黎锦的步伐,轻快而又悠闲。

如果不是她从来不去戏院、乐坊看戏听曲,因而也什么戏曲歌词都不会唱的关系,黎锦真想唱点什么内容抒发自己的快乐。

可惜她不会,一首完整的词曲也唱不出来。

太遗憾了。

其实,黎锦的嗓音也很好听悦耳的,清朗澄澈,算得上颇有几分动人。但她没学过唱歌,自然便唱不出什么来,有时听到路上的男男女女在引吭高歌,黎锦多少也会产生些羡慕的心情。

因为她心情正好,虽然为自己不会唱曲感到遗憾,但自然也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受到影响、感到沮丧。

此时,因为心情愉快的关系,黎锦走起路来也颇有些飘飘然。

随后,她忽然想起“乐极生悲”的典故,又觉得有些担忧。于是,黎锦便收起了那一点点轻率浮躁,走路也就老老实实了。

现在,是中午快过去、下午还没到的时间。

经营的商贩们虽然已经走了不少,但市场还是那么繁华热闹。不过,能听到的吆喝声已经稍微小了一些,使人大致知道现在的市场已经逐渐过了高峰的时间。

今天去市场之前,黎锦就很想买一些素油。

她之前做菜,用的都是猪油。这种油,每次用时都要现炼出来,麻烦得很。

虽然黎锦喜欢吃猪油渣,但她对这种小吃的喜爱,实在抵不过对麻烦的恐惧。

素油是现成榨好的油,用来做菜的话,便简单多了。

虽然黎锦会做饭,但她过去总是待在家里不出门,似深闺千金一般。因此,她对很多生活中的常识,倒还真不知道,称得上是“不谙世事”了。

黎锦过去用素油做菜的时候,素油都是装在一个锡制的小油壶里。那锡制油壶里的油,也不是她自己盛装进去的。

做菜的时候,她只管拿起锡制油壶往锅里倒就是了。

准备打油的时候,黎锦回忆一下过去的记忆,突然觉得很奇怪。

油到底是怎么打回来的呢?

油壶那么小,肯定不是用来打油的器皿。

瓷制的器皿,非常昂贵,而且脆弱,用这种东西打油,大约也不太可能。

陶制的器皿,虽然较为便宜,但却非常笨重。而且,陶器与瓷器一样脆弱,若是用陶罐子、陶坛子这种东西装了油,带回家的时候,一个不小心,磕了、碰了,甚至摔了,那后果可是严重得很。

黎锦看看“紫竹小院”里的家什,觉得也没有哪种是适合用来打油的器皿。

罢了罢了。

黎锦心想,俗话说“傻子过年看隔壁”,既然不知用什么器皿才能打油,不如直接空着手去找卖油的。

若是在那里看到其他打油的人用什么器皿打油,自己自然就跟着明白了。

于是,黎锦便让阿诚推着小推车,自己空着手,在市场上溜达起来。

她一边溜达,一边四下张望,看哪里有卖油的作坊在。

这倒是好找,黎锦张望了一会儿,便看到了一个大招牌,上面写着“官家油坊”两个大字。

黎锦便走了进去。

她有些羞涩,沉默着在一旁站住不动,只是望着别人的来来回回。

这油坊生意颇好,虽然算不上车水马龙,但也是总有人来打油。

因此,店家倒还没去问黎锦“是来买什么油的?”“为什么站在这里看热闹?”之类的话,免去了她一无所知的尴尬。

黎锦看了一会儿,倒总算是明白了。

这油坊里的素油,还能细分出几种,至少有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芝麻香油这几种。

黎锦没问,不清楚油坊是不是就卖这几种油,但看来打油的人只买这几种油,想来是其他的油不好卖。

不好卖的油不一定不好吃,但一定不如其他好卖的油那么新鲜。

黎锦很快便决定跟着别人买差不多的东西,别人不买的油,她也不买。

在油坊打油的器皿,原来叫做“油篓”或是“油篓子”。

这“油篓子”,是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织而成的器皿。口小、腹大,看起来倒像一个编织出来的坛子。在它应该相当于“脖子”的位置,通常系着一两条绳子,用于手提、拎起。

明明是竹篾柳条编出来的东西,却能装油不漏。黎锦颇感惊奇,不知是什么原理。

打油也不论斤两,论“篓”。

有小篓,有大篓。大篓也许比小篓多一倍的容量,因为小篓油的卖价只是大篓油的一半。

有的人自带油篓,打油的时候,递过去让店家给装满就行了。

也有的和黎锦一样,空手来的。这油坊里也兼卖油篓,小的三文钱,大的五文钱。空手来打油的人,买个油篓就能打油回家了。

菜籽油小篓十文钱,大篓二十文钱。

花生油小篓十二文钱,大篓二十四文钱。

葵花籽油小篓十五文钱,大篓三十文钱。

芝麻香油小篓三十文钱,大篓六十文钱。

黎锦看看连买油都有这么多讲究,不由得十分迷惘,不知该怎样选好了。

她记得自己以前用惯的油似乎是花生油,却不知这种油是什么品质的油。

她有心图便宜买菜籽油回去,却又担心味道不好。

观察了半天,也想不出个结果,黎锦只得开口问店家道:“店家,什么素油好吃?”

店家看看黎锦,神情古怪,可能觉得她的问题莫名其妙。

似又见她容貌不凡,店家便耐住了性子,道:“都好吃!看你要做什么?”

黎锦被问得愣了愣,道:“炒菜吧?也许也炸些东西,炖些菜。”

店家道:“那就买葵花籽油。”

葵花籽油,是这油坊里第二贵的油了。黎锦听见店家向她推荐这个,便有些心疼。

黎锦道:“葵花籽油和菜籽油、花生油的味道相比,有什么区别?”

店家道:“葵花籽油香啊。一股葵花籽味。”

黎锦心想,这解释和没说一样。那菜籽油还有菜籽味呢,花生油还有花生味呢。

黎锦想知道的,是“葵花籽油为什么比菜籽油、花生油好吃”。

但见店家不怎么愿意搭理自己,也许也是因为味道这种事情实在不好用语言描述。

她想想还是算了,姑且信店家一回,希望他不是为了卖这高价油而随口胡说。

黎锦道:“那我要买一小篓葵花籽油。”

一小篓葵花籽油,连油钱带小油篓的钱,共计十八文钱。

黎锦排了这十八文钱出去,换回手里拎着的一小篓葵花籽油。

她摇了摇油篓,觉得有些轻,不由得莫名有些心疼。担心自己亏了,但她又不懂是不是买得贵了,思索片刻,便不去想了。

迎面擦肩而过了一辆卖菜的小车,黎锦见小葱很是新鲜,便花上一文钱买了一把小葱。

黎锦还想买一些酱油。

本来她的第一反应,是想去自己之前买西洋白糖那家杂货铺打酱油的。

但她又冷静想想,忽然想起这家卖东西似乎比别家贵上一些。

之前不得不去这家买白糖,是因为只有这家有好白糖。但酱油这种东西并不稀奇,随便找家卖调料或是杂货的店铺应该都能买到。

黎锦便就近找一家杂货铺买了酱油。

一篓酱油连篓七文钱,不带篓五文钱。

黎锦心想,这装酱油的小篓可真够贵的。但不买又不行,不买酱油拿不回家,她只得认了。

她现在才知道,酱油这东西,竟然也是用油篓装的。

油篓不但能装油,也能装酒、酱油、醋之类。

在平民百姓之中,油篓是极为常见的储物器皿。只是因为黎锦过去都是不辨菽麦的大小姐,才会不懂这些常识。

黎锦买了一小篓酱油,拎了出去,晃着给阿诚看。

黎锦道:“这东西明明是编出来的,居然还能装汁水,真是稀奇。”

阿诚道:“着实稀奇。将军可知道这是什么原理?”

黎锦道:“我不知道啊。阿诚可知道吗?”

阿诚道:“阿诚恰好知道。将军要听阿诚说吗?”

黎锦听了,嫣然一笑,道:“听啊听啊,你说吧!我洗耳恭听啊。”

黎锦本来生得秀丽,她这一笑,更如美玉生烟、娇俏非凡。

阿诚看了,便有些腼腆,他将眼神自黎锦脸上移开,低头看向了地面。

作者有话说

第32章 第三十二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