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白大褂与面粉香的交融

母亲的认可像给两人的关系上了道实打实的护身符,还是镀了暖光的那种。从前见面要先在楼下反复打气,进门要察言观色,牵手要藏在口袋里,连说话都要斟酌再三,生怕哪句惹得母亲不快;如今不用再这样藏着掖着,不用再担心饭桌上突然冷场,更不用害怕提及“未来”二字时的剑拔弩张。

日子就像温野熬得刚刚好的粥,愈发踏实安稳。清晨温野揉面时,会特意多留一块面团,给陆时衍做个小馒头当早点;傍晚陆时衍下班,不用再绕远路“偷偷”来看一眼,而是直接推门喊一句“我回来了”,就能看见温野端着刚出锅的菜从厨房走出来。

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甜——是温野给陆时衍泡的蜂蜜水的甜,是两人并肩坐在门口看夕阳时,晚风裹着的桂花甜,更是不用遮掩心意、彼此坦然相伴的,藏在烟火里的甜。

陆时衍的急诊科依旧是医院里最忙的地方,电话、急救铃此起彼伏,常常一忙就是十几个小时,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但他渐渐学会了在忙碌的间隙里,偷偷挤点时间给温野——有时是早上刚交完班,站在医院走廊的窗边,拍下天边染着橙红的日出照片,附带一句“早安,今天面馆也要顺顺利利”;有时是午休只有半小时,他也会换下白大褂,快步绕到街角的面馆,匆匆扒完温野特意给他留的牛肉面,听温野笑着讲两句店里的趣事,“今天王大叔又来跟我比掰手腕,结果输了还赖账”;有时是深夜十一点多才下班,浑身疲惫得只想倒头就睡,却还是会绕到面馆,哪怕温野已经收拾好准备关门,他也只想站在门口,看一眼那个在暖黄灯光下低头算账的身影,跟他说句“我回来了”。

温野的面馆也悄悄添了条新规矩——每天早上开门前,他总会多煮一份清淡的蔬菜面,少油少盐,还会卧个溏心蛋,仔细装进保温盒里,托每天早上来买早餐的护士小姐姐捎给陆时衍当早餐。“他总在科室里凑活,要么吃面包要么喝速溶咖啡,对胃不好。”他一边把保温盒盖紧,一边小声念叨,语气里的关切藏都藏不住,连递盒子时,都要反复叮嘱“麻烦你跟陆主任说,趁热吃,别放凉了”。

没过多久,科室里的人就都知道了陆主任和温老板的关系。一开始大家还挺小心翼翼,跟陆时衍说话时都绕着“温野”这个话题,生怕触到什么忌讳;后来见陆时衍偶尔翻看手机,看到温野发来的消息时,眼底会忍不住露出笑意,见温野隔三差五就给科室送些自己做的小点心——葱油饼、糖糕、红豆沙,还特意说“给大家分着吃,辛苦你们照顾陆医生了”,大家也就慢慢习以为常,甚至敢跟陆时衍打趣两句。

“陆主任,今天温老板又给你单独留牛肉面了吧?看你这脚步都轻快了不少!”护士小李端着病历本,笑着跟他打趣。

“陆主任,上次温老板做的葱油饼也太香了,让他多做点呗?我们科室好多人都惦记着呢!”年轻的实习医生也凑过来,眼里满是期待。

陆时衍从不恼,反而会笑着回一句:“想吃自己去店里买,温老板最近忙,别总麻烦他。”嘴上说着“别麻烦”,眼底的骄傲却藏都藏不住。

这天,陆时衍难得准时下班,下午六点就换好了便装。他没直接回家,而是径直往面馆走,刚走到门口,就看见温野正站在案板前,教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揉面。小姑娘是附近孤儿院的,放暑假没人管,总爱来面馆帮着擦桌子、递碗筷,温野看着心疼,就想着教她点揉面的手艺,以后说不定还能帮上忙。

“力道要匀,别太用力,不然面会揉老,也别太轻,面醒不开。”温野握着小姑娘的手,一点点教她揉面的技巧,指尖带着耐心的温度,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他身上,给他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连脸上沾着的面粉都显得格外可爱。

陆时衍站在门口,没出声,就静静地看着。白大褂的冷冽还没完全从身上褪去,却和面馆里浓郁的面粉香、牛肉汤香奇异地交融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格外温馨的画面,看得他心里暖暖的。

“陆医生来啦!”小姑娘先抬眼看见了他,立刻松开手,笑着朝他挥手打招呼。

温野回头,看见陆时衍时,脸上瞬间绽开笑容,只是没注意到自己脸颊上沾了点面粉,像只俏皮的花脸猫:“今天怎么这么早?不用加班吗?”

“嗯,今天急诊不算忙,提前交了班。”陆时衍走过去,自然而然地伸出手,用指腹轻轻替他擦掉脸上的面粉,动作温柔得像在触碰易碎的珍宝,“这是教她揉面呢?”

“是啊,这丫头聪明,教一遍就会,比我小时候强多了。”温野笑着揉了揉小姑娘的头发,又转头对她说,“快去把刚才揉好的面放进盆里醒着,等会儿关店了,给你做你最爱吃的糖包,甜滋滋的。”

小姑娘欢呼一声,蹦蹦跳跳地端着面盆去了后厨,还不忘回头跟陆时衍说“陆医生等会儿也吃糖包呀”。

“你啊,就是心软。”陆时衍看着温野的背影,眼底满是笑意,伸手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这孩子来帮几天忙,你还特意教她手艺,还管吃的。”

“这孩子可怜,没爹没妈,能帮一点是一点。”温野拍了拍手上的面粉,凑到陆时衍身边,小声说,“对了,我妈今天给我打电话,让我们周末回我家吃饭,说好几天没见你,想你了。”

“好啊。”陆时衍立刻点头,眼里满是欢喜,“正好我前几天托朋友买了点上好的绿茶,你爸爱喝茶,周末给叔叔带去。”

到了周末,两人拎着东西去了温野家。一开门,温母就拉着温野的手问东问西,从面馆最近的生意好不好,到他有没有按时吃饭、有没有累着,絮絮叨叨的,语气里满是牵挂,待陆时衍也格外亲切,还特意给陆时衍削了个苹果,“小陆啊,最近医院不忙吧?别总熬夜,伤身体。”温父则拉着陆时衍去了书房下棋,两人一边下棋一边聊天,偶尔透过书房的窗户,看一眼客厅里言笑晏晏的温野和温母,嘴角会忍不住露出欣慰的笑意。

吃饭时,温母不停给温野夹菜,也没忘了陆时衍,夹了块炖得软烂的排骨放进他碗里:“小陆,多吃点,你看你这阵子都瘦了。时衍这孩子,从小就闷,不爱说话,也不会照顾自己,也就你能让他笑一笑,还能管着他按时吃饭。以后啊,你们俩互相照顾,好好过日子。”

“嗯,阿姨您放心,我们会的。”温野笑着点头,转头看了一眼身边的陆时衍,对方也正温柔地看着他,眼里的暖意快要溢出来,悄悄在桌子底下握住了他的手。

吃完饭,陆时衍主动收拾碗筷,端去厨房清洗。温野见状,也跟着站起来想去帮忙,却被温母一把拉住了。

“让他去,你坐着歇会儿。”温母笑着拍了拍温野的手,凑到他耳边小声说,“以前他在家,除了看病就是看书,连碗都不碰一下。现在跟你在一起,懂事多了,也有烟火气了。”

温野心里甜滋滋的,像喝了蜜一样,靠在厨房门口,看着那个穿着家居服、系着围裙洗碗的男人。曾经那个只懂数据、病例和急救流程的急诊科主任,如今也会站在厨房的水池边,认真地搓洗碗筷,偶尔还会哼两句不成调的歌,眉眼间的疏离被烟火气一点点磨平,变得温润而柔和。

“看什么呢?这么入神。”陆时衍洗完碗,擦了擦手走过来,伸手在他额头轻轻亲了一下,语气里满是笑意。

“看你啊。”温野抬起头,眼里满是欢喜,“看我们陆大医生越来越有烟火气了,越来越像我家的人了。”

“还不是被你带的。”陆时衍捏了捏他的脸颊,手感软软的,“走吧,带你去个地方,给你个惊喜。”

陆时衍开车带他去了市中心的一家琴行,刚推开门,悠扬的吉他声就顺着门缝飘了出来。温野疑惑地看着他,挠了挠头:“你来这干嘛?你还会弹乐器啊?我怎么不知道。”

“我不会,但有人可能想学。”陆时衍笑着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个包装精致的黑色盒子,递到温野面前,“给你的东西,打开看看。”

温野接过盒子,小心翼翼地拆开,里面躺着一把崭新的木吉他,琴身泛着温润的光泽,琴弦整齐地排列着,还带着淡淡的木头香。他愣住了,手指轻轻碰了碰琴弦,发出清脆的声响,眼里满是惊讶:“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吉他?我都好多年没提过了。”

“上次帮你整理账本,看见你在账本空白处画了个小吉他,猜你大概喜欢。”陆时衍站在他身边,语气带着点小得意,“我问过阿姨,阿姨说你小时候学过几天,后来因为练拳就放下了。以前你忙着开面馆,没时间学,现在日子安稳了,有空了,就可以捡起来学学。”

温野看着那把吉他,眼眶忽然有点热。他小时候确实喜欢吉他,攒了好久的零花钱买了把二手的,结果练了没两个月,就因为要专心练拳,被母亲收了起来,后来也就慢慢忘了。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他只是随手画了个小图案,陆时衍居然能注意到,还记在心里,特意给他买了新的。

“谢谢。”他放下吉他,伸手抱住陆时衍,脸埋在他的胸口,声音闷闷的,却满是感动。

“喜欢就好。”陆时衍轻轻回抱住他,手掌在他背上慢慢摩挲着,“以后你要是不开心了,就弹弹琴解解闷;要是开心了,也可以弹给我听,或者……给我做碗牛肉面。”

“才不呢。”温野忍不住笑了,从他怀里探出头,眼里还带着未干的湿意,“想吃牛肉面,得看我心情,要是你惹我生气了,门都没有。”

“那我争取让你每天都有好心情,天天都能给我做牛肉面。”陆时衍低头,在他眼角轻轻吻了一下,擦掉残留的泪珠。

琴行里的琴声还在悠扬流淌,是指尖划过琴弦的温柔,像晚风拂过湖面,一圈圈漾开。混合着两人的笑声,时而轻快,时而低沉,落在木质的地板上,又反弹到玻璃窗上,温暖而绵长,连空气都变得柔软起来。

白大褂的严谨,是陆时衍刻在骨子里的习惯——急诊室的每一份病历都要字迹工整,每一次诊断都要反复确认,每一次抢救都要分秒必争;面粉香的市井,是温野浸在日子里的日常——凌晨揉面的“砰砰”声,面汤沸腾的“咕嘟”声,熟客进门的“来碗牛肉面”,热闹又踏实。看似一个在云端与时间赛跑,一个在人间与烟火为伴,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却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像温水融盐般渐渐交融。

陆时衍学会了在忙碌中惦记烟火——值完夜班,第一时间不是补觉,而是绕到面馆,看看温野有没有按时吃早饭;手术间隙,掏出手机发句“今天降温,记得加件衣服”;甚至在科室备了小保温箱,专门装温野托人送来的热汤。他不再只被数据和病例填满,心里多了牵挂,多了烟火气,多了“下班回家”的期待。

温野学会了在琐碎中期待陪伴——揉面时会想着“陆时衍今天会不会来吃午饭”,收摊时会对着门口多望两眼,算账时会在空白处画个小吉他,想着等陆时衍来了给个惊喜。他不再是一个人扛着面馆的起早贪黑,不再是遇事只能自己憋着,心里多了盼头,多了依靠,多了“有人等我”的踏实。

琴声还在继续,笑声也没停歇。两种人生,一冷一暖,一刚一柔,就这样紧紧贴在一起,成了彼此最舒服的模样。

就像温野每天清晨熬的牛肉汤,天还没亮就要起身,把前一晚泡好的黄牛肉切成大块,冷水下锅焯去血沫,再用温水反复冲洗干净,连骨缝里的杂质都要细细挑出来。砂锅里注满清水,放入姜片、葱段和秘制的香料包,大火烧开后,必须立刻转成最小的火,让汤面只保持着细微的、不易察觉的小泡泡,一点点煨煮。

时间是最好的调味剂,从凌晨的星子未落,到晨光爬上窗台,三四个小时里,不能急,不能掀盖,要让牛肉的鲜、骨头的香、香料的醇,慢慢渗进汤里,把每一滴水都熬成琥珀色,入口先是温润,再是绵长的鲜,咽下去后,连喉咙里都留着暖意,这才是最醇厚的味道。

他们的感情,也像这锅牛肉汤。没有轰轰烈烈的告白,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却在柴米油盐的琐碎里,在日复一日的相伴里,慢慢熬煮。是温野记得陆时衍胃不好,每天留一碗热粥;是陆时衍知道温野怕黑,再晚下班也要绕回面馆接他;是温母生气时,两人一起耐心解释,不互相埋怨;是日子顺当时,一起笑着规划未来,不骄不躁。

那些惦记藏在“记得你爱吃”“别太累”的叮嘱里,那些包容落在“没关系”“我懂你”的眼神里。时光一天天过去,感情也一点点沉淀,从最初的小心翼翼,到后来的坦然相伴,再到如今的不可或缺,像阳光落在身上,像热汤暖到心里,成了彼此生命里最温暖、最踏实的底色,再也分不开。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