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慕石初现

话说江南姑苏,自古便是钟灵毓秀之地。这日恰是寒食节,阊门外七里山塘,画舫如织,笙歌不绝。沿岸杨柳垂丝,蘸着春水,恰似女儿家黛眉。其间一座临水小筑,白墙黛瓦,院中植着数株垂丝海棠,正值花期,云蒸霞蔚般开得烂漫。

这宅主姓贾名敏,乃荣国府贾政庶妹,嫁与姑苏望族林如海。可惜红颜薄命,去岁一场时疫,夫妇二人双双病故,唯留独子贾瑛。这贾瑛年方十四,生得眉目如画,更奇的是通体一股清华之气,不似凡俗中人。此时他正临窗作画,宣纸上烟波浩渺间,隐约现出仙山楼阁,笔法空灵,竟不似少年手笔。

“少爷又画这太虚幻境了。”老仆林安捧着茶盘轻叹,“自老爷夫人去后,您这梦做得愈发频了。”

贾瑛搁笔,目光仍凝在画上:“安伯,我昨夜又梦见了——那片赤色霞光,还有那株仙草,渴得叶片卷曲,我拿玉壶浇它,那露水竟闪着金光...”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块鹅卵石,温润如玉,隐隐透出虹彩,“这是今晨在枕边发现的。”

林安细看那石,忽然老泪纵横:“这...这莫非是当年绛珠仙子报恩时,遗落人间的‘泪石’?”原来林家祖上曾传下秘闻,说自家血脉与太虚幻境有旧。贾瑛闻言怔住,窗外忽的掠过只通体雪白的雀儿,衔着片海棠花瓣,正落在他未干的画作上。

当夜月华如水,贾瑛在房中抚琴。这琴是林如海遗物,名“鹤唳清霄”,弹到商声处,竟自带苍凉。弦音袅袅间,他渐入梦境——

但见云气翻涌,现出“赤霞宫”三字金字牌匾。自己化身神瑛侍者,日日在灌愁海畔行走。那株绛珠仙草受天地精华,已修成女体,却终日蹙眉,似有无限心事。这日他照例以甘露灌溉,那仙子忽然抬头,眼波如离恨天的寒星:“侍者恩情,他日若下凡,当以一生眼泪还报。”

梦至此,忽闻石破天惊之声。贾瑛惊醒,见窗外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案上那块泪石在黑暗中发出莹莹微光,映得满室生辉。他披衣起身,竟鬼使神差走向书房,从暗格中取出一卷绢帛——正是林如海临终所托《林家秘录》。

帛上字迹在闪电中明明灭灭:“吾家乃绛珠仙子尘世血胤...神瑛侍者一缕执念化入凡胎,故世代子孙皆带仙缘...今有通灵宝玉再入红尘,栖于金陵甄家...”

“通灵宝玉”四字入眼,贾瑛心口突突直跳。恍惚间又见梦中景象:那神瑛侍者灌溉仙草时,腰间悬着块五色灿烂的玉石,与自己近日所得泪石竟生出感应!他疾步至窗前,见雨幕中白雀去而复返,羽翼尽湿仍绕梁不去,口中衔着半片残破玉玦。

次日天晴,贾瑛独自往寒山寺进香。古刹钟声悠悠,他在大雄宝殿前遇见个癞头和尚正在扫落叶。那僧见他便笑:“小施主眉间有霞光,可是为寻梦而来?”也不待答话,递过张泛黄笺纸,上书一偈:

“赤霞旧梦尚依稀,灌愁海畔露未晞。

莫道仙缘终是幻,金陵云外有灵机。”

贾瑛持偈怔忡,再抬头时,那僧已不见踪影,唯余阶前落英缤纷。归家途中经过虎丘,他在剑池畔小憩。水中倒影晃动,竟幻出个眉间有朱砂记的少年身影,腰间半面铜镜熠熠生辉。待要细看,涟漪散尽,只剩自己孤影。

是夜,贾瑛召齐仆从:“我意已决,三日后北上金陵。”林安大惊:“少爷,荣国府虽说是亲戚,终究多年未通音讯...”话未说完,见贾瑛取出泪石与玉玦,两物在灯下竟相映生辉,不由长叹:“果然是宿缘难违。”

临行前夜,贾瑛将昔日画作尽数焚毁。火舌舔卷宣纸,太虚幻境在烈焰中扭曲变形,唯有一张《灌愁海图》烧剩角,隐约见神瑛侍者衣袂飘举。灰烬中忽现片焦黄绢帛,上书八字:

“瑛石相逢,风月同鉴”

晨光熹微时,舟发山塘。贾瑛独立船头,看两岸炊烟渐起。船过宝带桥,忽闻岸上有人歌曰: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歌声苍凉,惊起白鹭冲天。贾瑛摸向怀中锦囊,内盛泪石、玉玦并那半张焦帛。此时东风正劲,帆满舟疾,姑苏城郭在晨雾中渐成淡影。他却不知,三百里外金陵城中,甄璞正对风月宝鉴沉思,镜中水波荡漾,映出的竟是这北上孤舟。

正是:

姑苏烟雨润灵瑛,旧梦频惊夜夜心。

一片孤帆追宿缘,金陵春深待知音。

欲知贾瑛此去金陵将遇何等际遇,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