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钱,严温良又忍不住哀叹道:“海外华人原本是咱们革命党人的基本盘,现在……”
他一边说着话,一边警惕地环顾四周:“自从隆懿太后发动‘甲子政变’、维新派遭遇毁灭性打击之后,他们的主场就从国内转移到了这里。和咱们比起来,维新派‘保国会’的主张更加温和,也更得人心,如此长久下去绝对不是好事。”
“克俭,这你可就错了。”
柳余缺敛去之前不正经的模样,淡淡道:“他们和我们的区别是本质性的,绝非‘温和’与否能够界定。他们仍幻想通过改良留住旧体制,而我们要做的,却是颠覆这绵延千年的体制、终结华夏这与生俱来的诅咒。”
严温良依旧叹息:“理是这么个理,可华人的性子你是了解的,无非四个字——中庸之道。若能解决得了问题表面,他们就绝不想费力彻底解决问题本质。保国会‘兴利除弊、立宪救国’的口号显然更能迎合大多数华人的想法,无怪乎人心浮动……更何况,如今他们甚至恬颜利用谭汝霖等人的惨死大做文章,大肆消费烈士英勇就义的壮举,以达到欺骗世人之不可告人的目的。”
柳余缺没有立刻对他这番话做出回应。
“甲子维新四君子”皆尽死于一场持续三天的凌迟酷刑,这件事,当下已是举世皆知、举世哗然。除了和其他人一样对这些维新志士的惨死发自内心地感到悲愤之外,他却不能不联想起另一个人来。
沈夜北。
如果当初不是瓦西里参赞和古德里安神父——不,现在已经不是神父了,而是红衣主教——出面,自己这位“救命恩人”恐怕也难逃四君子式命运,生生捱上三千凌迟。他很难想象,沈夜北在被困天牢、生死难测的那段日子里该有多么痛苦、多么绝望……
而自己又做了什么呢?什么都没做,也什么都做不了。
刻骨铭心的愧疚让他的心一阵阵的抽搐,可他开口时,说起的却是另一件毫不相关的事:“保国会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严温良蹙眉道:“废话谁都会说。关键是怎么解决?”
“论战。”柳余缺语气坚定:“保国会有梁铭这个笔杆子,在海外各大报刊上为立宪君主制摇唇鼓舌,咱们复兴党自然也要针锋相对,就在文渊字海里跟他战上一场!”
严温良不自信地连连摇头:“说得轻巧。党内谁的笔力能与梁铭相抗衡?”
“我。”
“……”严温良在他眼前晃了晃手指:“柳汉韬,你脑子没事儿吧?坏掉了?”
“不不不,”柳余缺连忙解释:“你误会了。我的意思是,让我先试一试。虽然不敢说在笔力上能与梁铭一较高下,但至少也试试缨其锋芒。我一介无名之辈,就算败了也不丢人,正好也能给咱们找到真正的能人留下足够时间。”
“你太谦虚了!你柳汉韬要是无名之辈,咱们复兴党就没有能跟维新派唐、梁二位齐名之人了。”
严温良略加思忖,便道:“那就按你说的去做吧,先试一试。对了,你刚才说‘需要更多的人’,前些日子国内倒是有些帮派愿意加入我们,襄助起义,只是……”
他犹豫着:“只是,这些帮派都是从前朝大梁民间江湖势力演化而来,行的是黑*道做派,目的也只是反楚复梁,短期内与我们目的虽然有一致之处,但长远来看,必有道不同不相为谋之虞。所以……”
“不必犹豫了。”柳余缺斩钉截铁道:“非常时刻,当行非常之事。只要他们愿意灭楚、赞同共和,无论什么出身、何种做派,我等都应海纳百川,但行接纳无妨!”
“……也好。”
严温良略略点头,旋即又问:“人有了。钱的问题怎么办?”
柳余缺无奈摊手,反问:“严克俭,你看我像会赚钱的人么?”
“罢了,反正一开始就没指望你能出什么主意。”严温良这会儿也歇够了,索性直起身来:“我倒是有个主意,你听一听,是否妥当。”
“甭那么麻烦了,你全权处理就好。你严老妈办事我还能不放心吗?”
学渣柳余缺一听“钱”字,脑袋就顶平时三个大,举双手求饶:“左右我也听不懂,对牛弹琴多没意思。”
“不行!这次你必须好好听着。”
严温良正色道:“我照例再去联系东南沿海那些同情革命的富商大贾,想想办法,让他们再出些银子。而且你说得对——我们不能总是屡战屡败,得想些法子重立革命党的威名、重拾革命同道信心,正好马上就要吸纳那些帮派加入,按照他们的做派,接下来可以在暗处做些文章。”
“暗处……”柳余缺沉吟道:“你是说,暗杀?”
严温良颔首:“不错。”
如果放在几年前,柳余缺绝不会同意他的此种提议。毕竟在他心目中,革命党人行光明磊落之事,又怎能做出暗杀这种下作之举?
可时移世易,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太后重出朝堂、乾纲独断,楚国政*治环境日趋保守,对各地革命党地下活动的打击围剿愈发频繁、手段也愈发狠毒,短时间内想要再行起义,恐怕难比登天。
见他没有出言反对,严温良便续道:“若后续帮派也能归入复兴党,则我们的资金来源又多了一项。但这些江湖帮派大多组织松散、立场暧昧,一旦楚国朝廷发起疯来,难保它们届时不会反水。”
柳余缺警觉地眯起双眼。他知道严温良做了这么长的铺垫,后面必然会“来个大的”。
果然,“大的”说来就来——
“所以,我们还需要立场更稳定、实力更强悍的合作伙伴。”
严温良故意卖了个关子,方才长舒一口气,拖长了调子道:
“军方——”
自天下兵马大元帅萧道成“致仕”以降,楚国兵力统共分为如下几路:东北督军段谨方,东南督军梅远山,西北平西王楚慕,云贵总督蔡中泽,两湖总督林啸武,两广总督金明远。
这之中,梅远山及其僚属林啸武、金明远都算隆懿太后一派的人,首先可以排除;平西王楚慕乃皇亲国戚、靖和帝楚盛的亲弟弟,也可以排除;蔡中泽名为总督、低督军一级,实际掌管整个西南行省,但此人立场不明,一时间也无法判断是敌是友。至于段谨方……
段谨方已经死了。现在东北全境实际为基辅罗斯帝国控制,可谓权力真空。至于原来的东北军,则全数开往朝鲜半岛,如今已在新罗国境内驻守。段谨方死后,东北督军一职虽然空缺,但亦有人实际承接了东北行省全部军力,而这个人,明面上是白简,实际上则是——
答案呼之欲出。
“朝鲜副总督,沈夜北。”
“严克俭!”
柳余缺立时就急了。他连声音都不由自主大了不少:“你疯了?廷钧他好不容易从楚国朝廷刀口下捡回一条命来,不知受了多少苦才走到今天这个位子,你却要在这种时候害他?”
严温良不客气地反唇相讥:“柳汉韬,我们俩究竟是谁疯了?你方才说的那番话,到底是站在哪边立场上?是我们复兴党,还是如今的朝鲜‘太上王’沈夜北?”
朝鲜“太上王”。这个诨号可不是严温良自己发明的,而是人们口耳相传而来。朝鲜半岛虽小,但由于处在楚国、东瀛相争的风口浪尖之上,故而其间局势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不过,以上原因并不能让他获得这等堪称“万众瞩目”的待遇——
真正让沈夜北举世瞩目的,是他主政朝鲜之后,朝鲜半岛上天翻地覆的变化。
“虽然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可在短短半年内,新罗国国内生产总值(注1)居然比上一年翻了三倍。朝鲜原本是穷,但再穷,也不至于翻三番这般迅猛!除此之外,楚国在半岛上的驻军也率先实现了军队初步现代化,进度之快,令起步更早的楚国境内新军望尘莫及。”
向来不怎么喜欢夸人的严温良都忍不住感慨一声:“真没想到,你这位在国内时默默无闻的二弟,离开楚国之后竟能做成这般事业!别的不说,就说这‘理财’的能力,我是没法望其项背了——此人,可谓经济天才。”
“不奇怪,廷钧这小子从小脑子就灵,人也有主意。”柳余缺先是喜形于色,炫耀似地骄傲附和了句,随即又沉下脸来:“怎么,这就是严克俭你要往死里坑他的理由?”
严温良反诘:“这怎么能叫‘坑’他?汉韬,难道连你都对革命成功的光明前景没有信心吗?沈夜北再有能力才干,毕竟也是楚国封建朝廷的走狗,有朝一日国内改天换日,他还能独善其身吗?更何况你是他的义兄,他当初既然舍命救你,就足以证明他是同情革命的——这样一个兼具立场和实力的绝佳合作伙伴,我真是想不通你为什么如此排斥!”
“可你也该明白,一旦被查出和革命党勾连,他就完了!”
柳余缺厉声道:“他之前已经有‘前科’了,再来一次,楚国朝廷绝不会饶恕他的!那时他必死无疑!”
“所以我才想问,你究竟还记不记得自己的身份和立场。”
严温良冷冷道:“柳汉韬,你是复兴党副理事长,是我们所有革命同仁的精神领袖!值此生死存亡之际,你居然只顾念私情、为了不牵连你的义弟,难道要置革命大局于不顾么!只有你有兄弟朋友,其他革命同仁就没有亲朋眷属了?大家都能为革命做出牺牲,就你特殊?”
“可他是我的救命恩人!而我,在他最需要我的时候,却弃他于绝境!”
柳余缺眼圈都有些红了。牙尖嘴利、能言善辩如他,眼下竟然感觉自己是如此的心虚和理屈词穷:“我……我有何颜面……去和他谈这种事啊!”
“你不去,可以。”严温良冷笑一声:“我替你去!”
“严克俭!”
“别叫我!”严温良的倔脾气也上来了:“我告诉你柳汉韬,你不去,我去!他答不答应是他的事,但这一趟,我走定了!”
柳余缺咬牙切齿地瞪着他。半晌难捱的沉默。
终于,他像只斗败了的公鸡一样,低垂下原本高昂的头颅,认命也似地做出了妥协:
“……我去试一试吧。”
——这脸,不要也罢。
——————————
注1:国内生产总值,即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
注2:此处“翻三倍”之说实属夸张,仅为文学创作需要(滑稽)。此处及后续相关情节,化用真实历史上南韩朴*正*熙经济改革内容及其成果(即“汉江奇迹”)。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