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老宅的书房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和檀香混合的气息。子轩和陆景皓隔着一张古朴的榉木棋桌对坐,上面摆着一副温润如玉的云子围棋。棋局已至中盘,黑白棋子交错,形势微妙。
子轩落下一子,看似平淡,却暗藏锋芒,悄然加固了自己中腹的潜力。他端起手边的紫砂杯,啜了一口温热的普洱,目光并未紧盯棋盘,反而似不经意地扫过对面凝神思索的年轻人。
陆景皓的指尖夹着一枚黑子,久久未落。他微微蹙眉,全神贯注地计算着各种可能的变化路径。灯光下,他专注的侧脸和那双清澈的琥珀色眼眸,让子轩恍惚间又看到了某些深埋于记忆深处的影子。
“这一步,不好走?”子轩放下茶杯,声音温和地打破沉默。
陆景皓抬起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子轩叔的棋风,看似平和开阔,实则绵里藏针,布局深远。我需要多想几步,免得一不小心就落入陷阱。”他的语气带着对长辈的尊敬,也带着棋逢对手的认真。
子轩闻言,眼中掠过一抹满意的神色。他喜欢和这个年轻人下棋,不仅因为他棋力不俗,更因为他下棋时表现出的心性——沉稳、专注、懂得权衡取舍,既有开拓的锐气,也不乏防守的耐心。
“下棋如做人,有时也不能算得太尽。”子轩缓缓开口,目光重新落回棋盘,却意有所指,“算得太清楚,步步为营,反而容易失了灵性,错过了盘面之外的机会。有些时候,需要一点直觉,一点……敢于投入不确定地带的勇气。”
陆景皓执子的手微微一顿,似乎听出了弦外之音。他沉吟片刻,没有再长考,而是依循着某种直觉,将黑子落在了棋盘上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边角位置,轻轻一“碰”。
这一手棋,看似偏离主战场,却隐隐呼应了远处一颗孤子,为未来的可能埋下了一个极其微弱的伏笔,是一种极具想象力的试探。
子轩看着这一手棋,眼中赞赏之色更浓。他没有立刻回应,而是又端起茶杯,慢悠悠地品了一口。
“景皓啊,”他放下茶杯,声音更加舒缓,像是闲聊家常,“你来这边,也快半个月了吧?感觉怎么样?还习惯吗?”
“非常好,子轩叔。”陆景皓真诚地回答,“这里比我想象得还要好。不仅仅是因为项目和理念,更因为这里的人。有一种……很温暖的归属感。”他用了“归属感”这个词,语气恳切。
“那就好。”子轩点点头,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似在斟酌语句,“小雨那孩子,最近好像忙那个新合作方案,有点钻牛角尖了。下午回来倒是豁然开朗的样子,说是去静思林走了走,找到了灵感。”他说着,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陆景皓。
陆景皓的心轻轻一跳,面上保持着平静:“静思林确实是个能让人静下心来思考的好地方。小雨堂妹能力很强,只是一时被复杂的细节困住了而已,找到关键点就能突破。”
“嗯,那孩子像她外婆,看着柔和,骨子里要强,认定的事情就会一头扎进去,有时候反而需要旁人点一下,或者拉她出来透透气。”子轩的语气里充满了对女儿的疼惜和了解,“她身边啊,就是缺个能真正理解她、既能跟她同频思考、又能适时带她看看不同风景的人。”
这话里的意味,已经相当明显了。书房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只有棋枰上淡淡的木香和茶香仍在流动。
陆景皓感到自己的耳根微微发热。他沉默了几秒,没有回避子轩的目光,而是迎了上去,眼神坦诚而郑重:“子轩叔,我明白您的意思。小雨堂妹非常优秀,她的世界丰富而广阔。能和她交流,甚至能给她提供一点点不同的视角,是我的荣幸。我非常……珍惜这种交流和相处的机会。”
他没有说得更直白,但那份“珍惜”背后所蕴含的欣赏与好感,已然清晰地传递了出来。
子轩静静地看着他,看着年轻人眼中那份真诚和并不轻浮的郑重。他阅人无数,能分辨出什么是虚情假意,什么是真正的欣赏与尊重。他在陆景皓身上看到的,是后者。
良久,子轩的脸上缓缓绽开一个温和而深邃的笑容。他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将目光转回棋盘,拈起一枚白子。
“看来,我这盘棋,也不能只顾着埋头做眼了,也得考虑一下怎么呼应你这颗有想法的孤子才行。”他悠然落子,一招看似防守,实则隐隐构成了对陆景皓刚才那手“碰”的遥相呼应,仿佛默许了那种试探性的靠近。
棋局继续,但棋盘之下的那场无声对话,似乎已经达成了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窗外,月色初上,温柔地笼罩着静谧的创意花园。老宅书房里的这局棋,下的不仅仅是黑白胜负,更是一场关于未来、关于信任、关于某种可能性的悄然铺陈。
执子者,意不在棋。观棋者,心如明镜。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