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原则上同意的答复,像一道明确的指令,瞬间激活了双方的系统。接下来的几天,“晧·设计”与L&O事务所的对接以惊人的效率展开。合同框架、保密协议、初步信息交换在双方法务和助理的紧密沟通下飞快地推进。
但无论是小雨还是陆景皓都清楚,真正的合作始于人的连接与思维的碰撞。于是,一个为期三天的“联合工作坊”提案被迅速敲定,地点就设在创意花园的传承大厅附属创新空间。目标是围绕“情感响应式生活空间”的概念,进行深度脑力激荡和初步方案构想。
周一清晨,来自L&O事务所纽约总部的四名核心成员抵达。他们是由迈尔斯精心挑选的精英,分别擅长算法架构、感官交互设计、数据心理学和项目管理,个个眼神锐利,充满纽约式的快节奏和专业范儿。
而“晧·设计”这边,则由小雨亲自带队,囊括了“悦居生活”原项目组的核心成员、“新画布”实验室的两位技术大拿,以及一位特聘的、深谙东方生活美学的资深顾问。
工作坊伊始,气氛略显微妙。双方团队隔着长桌坐下,礼貌而克制地交换名片,背景和风格的差异显而易见。L&O团队直接、目标明确,开口便是技术参数和市场分析;“晧·设计”团队则更注重用户体验和文化语境,谈论更多的是“氛围感”和“在地性”。
陆景皓和小雨对视一眼,心照不宣。他们早有预料。
小雨首先起身致辞,欢迎远道而来的伙伴,并再次强调了项目“以心为本”的核心理念。陆景皓则接着阐述了“情感响应式”的技术可行性与巨大潜力。他们二人的默契配合,为工作坊定下了基调——这不是一场技术碾压或文化灌输,而是一次平等的、共创的探索。
破冰活动并非简单的游戏,而是一个精心设计的任务:混合分组,在半小时内,用现场提供的简单材料(纸张、布料、传感器模块,甚至植物),构建一个能表达“归家瞬间的舒适感”的微型原型。
任务一下达,会议室立刻炸开了锅。最初的尴尬被共同的目标驱散。纽约的算法专家开始和杭州的用户体验设计师争论“舒适感”如何被量化感知;感官交互设计师拉着那位东方美学顾问,研究不同材质和光线带来的心理影响;项目经理则和“新画布”的技术员快速草图着可能的连接方式。
小雨和陆景皓没有插手,只是穿梭在各组之间,偶尔倾听,偶尔提出一个启发性的问题。
最终呈现的原型五花八门,却都令人惊叹:一组用温暖的灯光、柔软的毛绒材料和一段缓慢悠扬的音乐,营造出包裹式的安全感;另一组则用气味发生器(模拟了烘焙的香气)和逐渐变亮的柔和光晕,强调触觉和嗅觉的回归;还有一组甚至用压力传感器和微型投影,打造了一个能根据脚步轻重显示不同欢迎信息的“智能门垫”。
展示环节笑声不断,掌声四起。那些抽象的概念——“情感”“响应”“空间”——通过这一个个粗糙却充满巧思的原型,变得可知可感。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团队成员真正开始*看见*并*欣赏*对方的独特价值:技术有了温度,美学找到了支点。
坚冰至此彻底消融。
接下来的两天,工作坊进入了高强度、高密度的头脑风暴和方案构建。白板上画满了疯狂的想法架构图,便签贴得到处都是,3D建模软件和咖啡机一样持续运转。争论时常发生,有时是为了一个技术路径,有时是为了一个文化隐喻是否准确,但争论之后,往往是更具创意的融合方案。
陆景皓和小雨作为主导者,完美地扮演了桥梁和催化剂的角色。陆景皓能精准地将中方团队感性的描述“翻译”成技术团队可理解的逻辑语言;小雨则能敏锐地判断出哪些炫技的概念可能偏离了“服务于人”的本质,并及时拉回正轨。
他们之间的默契也与日俱增。常常是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对某个点的赞许或疑虑。休息间隙,他们会自然地走到一起,交流观察到的团队动态,快速调整下一阶段的讨论方向。
第三天下午,最终的综合方案框架逐渐清晰。它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个层层递进的生态系统:
1. **无感监测层**:利用分布式、非侵入式的传感器(如毫米波雷达、高精度麦克风阵列)综合监测环境数据(温湿度、光线、声音)和匿名化的 occupant 行为数据(移动模式、社交互动频率),严格规避**问题。
2. **情感计算层**:L&O 的算法模型负责融合多模态数据,推断空间内的整体情绪氛围和个体潜在需求趋势,而非精准识别具体情绪,确保伦理安全。
3. **智能响应层**:“晧·设计”主导的环境控制系统,根据情感计算层的输出,精细调控全屋的光照色温与强度、背景音景(融合自然白噪音与自适应音乐),甚至微气候(气流、湿度)和 aromatherapy (香氛)。
4. **内容与交互层**:提供极简的、鼓励用户主动参与和个性化定义的交互界面,允许用户反馈系统调整的满意度,让其越用越“懂”你,形成良性循环。
presentation 环节,双方团队混合编组,共同上台阐述。虽然方案仍有细节需要打磨,但那份洋溢的激情、自信以及浑然一体的团队感,足以证明这次工作坊的巨大成功。
当最后一张幻灯片播放完毕,会场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不仅是给这个充满潜力的方案,更是给这三天里发生的、从陌生到默契的奇妙化学变化。
工作坊结束后,大家决定在园区餐厅举行一个小型的庆祝晚宴。气氛轻松热烈,不同背景的人们举着酒杯,用中英文夹杂的方式热烈地交流着,笑声此起彼伏。
陆景皓和小雨站在稍远一点的地方,看着这融洽的一幕。
“看来,第一步走得比想象中还要好。”陆景皓端着酒杯,轻声对小雨说,眼中带着欣慰的笑意。
“嗯。”小雨点头,侧脸在柔和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柔和,“是因为找到了对的方向,也因为……”她顿了顿,看向他,“找到了对的伙伴。”
她的目光清澈而坦诚,带着赞赏与肯定。
陆景皓的心跳漏了一拍,他迎上她的目光,琥珀色的眼眸里映着灯火和她清晰的倒影。
联合工作坊不仅孕育了一个创新的方案,更像一个精密的熔炉,将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团队,以及他们的领导者,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未来的道路依然漫长,但最初也是最难的一步,已经稳稳地迈了出去。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