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北麓,帝陵工区。
初春的寒意尚未完全褪去,山风卷着料峭,吹动旌旗与工匠刑徒单薄的衣衫。然而此刻,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不在天气上,而是聚焦于那个站在一处渗水严重的岩壁前、身着待诏服饰的年轻人,以及他手中那方不过尺余、却牵动着无数人心的黑色“天书”。
嬴政亲临!御驾驻跸于临时搭建的高台之上,玄色华盖在风中微微鼓动。李斯、赵高、将作少府、司空等重臣扈从在侧,更有一队精锐郎官肃立护卫,气氛凝重如山。帝王亲至工程险地,只为验证“天书”在地脉水利之上的效能,此举本身,已足以说明一切。
吴柒能感受到背后那一道道目光,灼热、审视、怀疑、忌惮……如同实质。他深吸一口冰冷的山风,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历法推演更多是数据计算,而此刻,他需要将系统的能力与真实的地质环境进行对接,容不得半分取巧。
“陛下,”吴柒转身,面向高台躬身,“臣需于此渗水点及周边几处关键位置,取样勘验。”
“准。”嬴政的声音从高台上传来,简短而有力。
在将作少府属官的协助下,吴柒首先获取了从不同深度渗出的水样。他并未使用任何复杂器皿,只是要求用干净的陶杯盛装。随后,他又指挥工匠,利用现有的青铜工具,从岩壁不同层位敲下一些新鲜的岩石样本,尤其注重选择那些有明显水蚀痕迹或裂隙发育的岩块。
准备工作就绪,他再次于众目睽睽之下,启动了“天书”。
柔和的光芒亮起,奇异符号流转。这一次,吴柒的操作与殿上演算时有所不同。他并未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录入,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基础物质成分分析】模块上。他小心翼翼地用特制的(系统虚拟生成,外人看来只是他手指虚点)探针接触水样和岩石断面。
殿前演算,是“天书”吞纳海量数据,展现其无与伦比的计算力;而此刻的地质测算,则是“天书”在展现其洞察万物微观构成的“慧眼”。
水样分析率先完成。吴柒凝视着屏幕上滚动的数据,口中报出:“此水样中,钙质、硅质含量偏高,且含有微量的特定硫化物。相较于山外普通溪水,其矿物成分组合独特,显示其流经了深层富含方解石与黄铁矿的岩层。”
司空闻言,眼神微变,下意识地看向手中的骊山地质概图,某些区域确实标注有类似的矿脉迹象!
接着是岩石样本分析。“天书”的光芒扫过新鲜的断口,模块迅速给出了岩石的密度估算、孔隙率模拟以及主要矿物成分。
“此处岩层,”吴柒指向取样点,“密度偏低,孔隙发育,遇水易软化。而其下方三尺所取岩样,质地致密坚硬,透水性差。”他结合刚刚输入系统的、由将作少府提供的、粗略的岩层走向数据,在脑海中快速构建着模型。“‘天书’推演显示,上层松软岩层与下层致密岩层在此处形成倾斜接触带,地下水沿此接触面运移,受阻后向上溢入孔隙发育的上层,故而此地渗水严重,且压力不小。”
他的分析,并非空泛之谈,而是紧密结合了现场观察与“天书”给出的微观物性数据,指向了具体的地质结构和作用机制。
随后,吴柒又选取了另外两处距离较远、情况各异的渗水点,进行了同样的取样分析。每一次,他都能根据“天书”反馈的成分与物性数据,结合地形,给出关于水来源、径流路径和压力的推断。
整个过程,没有焚香祷告,没有咒语符箓,只有冷静的取样、精准的“探测”和逻辑清晰的推论。那“天书”仿佛一个拥有透视之能的博物大家,将水与石的“秘密”一一揭示。
高台之上,嬴政的目光始终紧随吴柒的动作。他看不懂那些操作,但他能听懂吴柒的推论,并能从司空、将作少府等人越来越凝重的脸色上,看出这些推论并非无的放矢。
李斯心中波澜起伏。此法,与方士巫蛊之术天差地别,更像是一种极致的“格物”之道!若能掌握此等洞察物性之本,天下矿藏、水利、乃至万物,岂不皆可为其所用?
赵高脸色阴沉。吴柒表现得越是从容,越是有理有据,他心中的危机感就越是强烈。此子所凭恃的,已非小聪明,而是一种近乎“道”的力量!
当吴柒完成最后一处样本的分析,综合所有“天书”测算数据与原有图纸,在脑海中【基础优化推演】模块的辅助下,最终确认了那条最佳“泄水甬道”的理论轴线与关键节点时,他转向高台,朗声道:
“陛下,测算已毕。泄水甬道之走向与关键连接点已初步确定。依此施工,至少有七成把握,可引走主要水脉,解陵区核心水患。”
七成把握!在如此复杂的地质难题前,这已是一个高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
嬴政缓缓站起身,走到高台边缘,俯瞰着下方那个手持“天书”、镇定自若的年轻人,以及他身后那困扰了帝国工匠许久的渗水岩壁。
山风猎猎,吹动帝王的衣袍。
“依图施工。”嬴政的声音,带着一种一锤定音的决断,响彻整个工区。
“天书”之力,首次于大地之上,展现其改天换地的潜能。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