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那句“莫负朕望”的余音尚在梁间萦绕,吴柒退出密室的脚步却比来时沉稳了许多。虽然背负着“约法三章”的沉重枷锁与“帝国蓝图”的千钧重担,但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感,也同时在他心中升起。他终于不再是那个在黑暗中独自摸索、仅凭一点先知和系统辅助艰难求存的孤魂,他获得了一个极其危险,却也无比珍贵的支点——在帝国最高权力默许甚至期待下,进行有限度变革的许可。
当他踏着凌晨前最深邃的夜色,回到那座名为“清幽阁”实则仍是精致囚笼的院落时,东方天际已隐隐透出一线鱼肚白。他并未感到疲惫,反而精神处于一种奇异的亢奋状态。屏退了侍从,他独自坐在那方御赐的金丝楠木书案前,并未点燃灯烛,只是任由稀薄的晨光透过窗棂,勾勒出室内朦胧的轮廓。
是时候了。他需要与那一切的根源,那将他抛入此世、又赋予他依仗的“系统”,进行一次深入的沟通,明确这新阶段的规则与方向。
他闭上双眼,意识沉入脑海深处。那熟悉的系统界面浮现出来,但与以往完成任务时简单的提示音和文字不同,此刻的界面流光溢彩,无数细密的数据流如同星河般奔涌,最终在中央汇聚成一行清晰而庄重的大字:
【主线任务已更新:熵减之路 - 阶段一(试点验证)】
【任务阐述:宿主已与本位面权力核心建立初步合作桥梁。当前核心目标并非颠覆性革命,而是在秦朝现有体制框架内,推行可控、渐进式优化方案,以知识与技术为杠杆,尝试撬动系统惯性,延缓因制度僵化、民力枯竭、控制过度所导致的系统性崩溃(即历史熵增)进程。】
“熵减……”吴柒在心中默念着这个来自现代物理学的概念,系统用它来比喻阻止帝国走向混乱无序的状态,倒也贴切。秦政的严苛、徭役的无度、文化的压制,确实在不断加剧着社会系统的“熵增”。
【阶段一核心:骊山陵役优化试点。】
【子目标:】
1. 役法改良验证:成功实施并验证“定员轮替、核准总量、改善待遇”新役法在大型工程中的可行性,收集民夫满意度、工程效率、管理成本等关键数据。
2. 技术整合应用:将已解锁的【基础优化推演】与【基础物质成分分析】模块能力,有效融入工程管理与问题解决流程,证明其跨领域应用价值。
3. 风险控制评估:监控试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阻力、混乱或负面效应,评估优化策略在实际推行中的风险与适应性。
4. 数据模型构建:以此试点为基础,初步构建可用于推演更大范围政策影响的初级数据模型。
【任务奖励机制(依据完成度及熵减效果动态结算):】
·能量补充:基础能量维持,优化效果显著则额外奖励。
·权限提升:逐步开放更高层级的数据访问权限(如部分核心档案、军事布防图非敏感部分等)。
·新模块解锁:视需求解锁如【初级社会动态模拟】、【资源分布优化】等进阶模块。
·知识库补充:提供更贴合本位面技术条件的“黑箱”技术包(如更高效的鼓风炉设计、基础水泥配方等,以符合时代认知的方式呈现)。
【严重警告(红色字体闪烁):】
·严禁跨越红线:任何试图直接否定皇权、推翻秦法根本、煽动大规模叛乱或泄露超时代核心科技(如火药、高炉钢等)的行为,将立即导致任务失败,系统能量强制清零,宿主存在性抹杀风险极高。**
·规避历史关键节点:严禁直接干预如“沙丘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因果链,需以间接方式施加影响。**
·平衡之道:优化需把握“度”,过度成功引发帝王猜忌或势力失衡,同样会加速熵增,导致任务评价降低。**
一行行文字,一道道规则,清晰地勾勒出他未来的行动边界与目标。这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任务,而是一个庞大的、长期的系统工程。系统鼓励他成为帝国肌体内的“益生菌”,去抑制那些导致**和崩溃的“有害菌”,但绝不能试图成为取代整个机体的“病毒”。
压力巨大,但前路也因此变得前所未有的明确。
他回想起与嬴政的对答,那些关于“民富”、“法活”、“刚柔并济”的论述,此刻在系统任务的背景下,有了更深刻的意义。他不仅仅是在说服一个帝王,更是在执行一个试图扭转文明轨迹的宏大使命。
晨曦终于完全驱散了夜色,清亮的光线涌入室内,照亮了书案上堆放的那些关于骊山工程的简牍图册。吴柒睁开眼,目光落在那些古老的符号与线条上,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骊山,将是他“熵减之路”的第一块试验田,也是他向嬴政,向这个时代,更是向自己脑海中的系统,证明其道路可行的第一次庄严实践。
他伸出手,轻轻拂过冰凉的简牍表面,仿佛能感受到其下蕴含的无数民夫的血汗与期望,以及那沉重如山的帝国命运。
“开始吧。”他低声自语,如同立下誓言。
脑海中的系统界面,那【熵减之路】的任务标题,微微闪烁了一下,仿佛在回应他的决心。
新阶段,正式开启。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