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军功授田

腊月寒风卷过渭水北岸新垦的田野,将土地冻得坚硬如铁。然而在这片荒芜之地上,此刻却聚集着上千名刚从北疆凯旋的将士。他们按建制肃立,呵出的白气在寒风中凝成一片薄雾,每张饱经风霜的脸上都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吴柒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身后站着蒙毅和屠睢。他展开手中绢帛,清朗的声音在寒风中格外清晰:

"奉陛下诏令:凡北疆战役立功将士,按军功大小授予新垦田亩。上造赐田二十亩,公乘赐田五十亩,五大夫赐田百亩!此田可传子孙,永免赋税!"

话音未落,台下已响起压抑不住的欢呼。一个满脸刀疤的百将颤声问道:"特使,此言当真?我们这些行伍之人,真能拥有自己的田地?"

吴柒微笑颔首,指向身后无垠的荒野:"这片荒地经灵渠引水,已成沃土。今日便在此立桩划界,让诸位亲眼见证自己的田产!"

随着测量官带领士卒开始钉立界桩,原本肃静的军阵终于沸腾起来。将士们争先恐后地涌向属于自己的地块,有人跪地捧起冻土,有人围着界桩反复确认,更有老卒伏地痛哭:"爹,娘,儿有地了!咱们家再也不用挨饿了!"

屠睢看着这一幕,不禁感慨:"当年商君变法,以军功授爵。如今吴特使以军功授田,更是直击要害啊。"

"将士们征战沙场,所求不过安居乐业。"吴柒望着欢腾的人群,"有了土地,便有了根。这才是最实在的封赏。"

然而这番盛况很快引来了不速之客。次日清晨,三辆华贵的马车在侍卫簇拥下驶入垦区。来自关中大族的代表们身着狐裘,面带倨傲地找到正在督工的吴柒。

"特使大人。"为首的老者微微拱手,"听闻朝廷要将这片沃土授予士卒,老夫等特来请教。这些田地原本可是各家的封地......"

"王老此言差矣。"蒙毅抢先开口,"这片荒地原是官田,何时成了诸位的封地?"

"蒙将军有所不知。"王姓老者捋须轻笑,"这片地虽未明令封赏,可百年来都是我们几家在经营。如今突然收回,恐怕不合规矩吧?"

吴柒平静地指向正在田间忙碌的将士:"诸位可知道,这些将士刚刚在北疆击溃匈奴主力?可知道他们中多少人父祖世代为国征战?与其让沃土荒芜,不如授予真正为国流血的勇士。"

一个年轻气盛的世家子忍不住反驳:"这些粗鄙武夫,懂得耕种吗?把良田交给他们,简直是暴殄天物!"

这话顿时激怒了周围的将士。那个刀疤百将大步上前,目光如刀:"这位公子可知道,我们在北疆啃冻硬的干粮时,你们在何处?我们与匈奴血战时,你们又在何处?"

"你!"世家子被他的气势所慑,连连后退。

吴柒适时开口:"诸位若是质疑,不妨同去面圣。正好陛下想要知道,是谁在阻碍赏功罚过的国策。"

一听要面圣,世家代表们顿时气馁。他们悻悻告退时,王姓老者深深看了吴柒一眼:"特使好手段。不过要想在关中推行此事,恐怕没那么容易。"

待他们离去后,屠睢忧心忡忡地道:"这些世家大族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正因为如此,才更要快刀斩乱麻。"吴柒目光坚定,"明日开始,在频阳、太原、上党三郡同步推行。要让所有将士都知道,朝廷绝不会亏待有功之臣。"

十日后,授田的消息传遍北疆各军。当第二批田契由快马送至边塞时,整个长城防线都沸腾了。士卒们奔走相告,训练时喊杀声震天。一个校尉在接到田契时仰天长啸:"从今往后,这条命就是陛下的!"

与此同时,一场暗流开始在咸阳涌动。数个世家大族的代表秘密聚集在赵高府中,个个面带忧色。

"府令大人,再这样下去,关中的田地都要被那些武夫占尽了!"

"是啊,他们今日要荒地,明日就会要良田!"

"这可是动摇国本啊!"

赵高把玩着手中的玉如意,阴冷一笑:"急什么?让他们闹。等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自然有人收拾局面。"

然而事情的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授田令推行一个月后,边境守军的士气达到空前高度。最明显的变化是逃兵数量骤减,主动请战者络绎不绝。连一向谨慎的蒙恬都在奏章中写道:"三军感念圣恩,皆愿效死力。"

这日雪后初晴,吴柒再次来到垦区。令他惊讶的是,原本的荒地上已经搭建起整齐的茅舍,不少将士带着家眷在此定居。那个刀疤百将正在教儿子使犁,见他到来,急忙上前行礼。

"特使您看!"百将指着身后冒起炊烟的村落,眼眶发红,"末将祖上三代当兵,从未想过能拥有自己的田地,自己的家!"

更远处,一些士兵正在合力开挖水渠,还有人互相借用农具。一种全新的聚落正在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吴柒站在田埂上,望着这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他知道,这些将士为了守护自己的土地,必将成为新政最坚定的捍卫者。而这条授田之路,才刚刚开始。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