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派了大宫女过来接三姑娘与五公主,三姑娘牵着五公主到了羊绒地毯边沿,蹲下身子先给她穿了鞋,然后才迅速地给自己套上。
一旁的大宫女瞧在眼里,目中含笑,取了斗篷给二人披上才领着二人回太皇太后那里。
太皇太后与皇太后近年已习惯茹素,是以,她和皇太后的膳食摆在了榻桌上,长公主、博古济吉特氏带着几个孩子在下面就近摆了一桌,方便说话。乌尔衮与胤礽颇为投契,被胤礽请去毓庆宫用膳,相陪的还有三阿哥、四阿哥。
博古济吉特氏照料着几个孩子,不时添上一筷子菜,五公主每次瞧着自己碟子里的菜都会有一瞬的失神,她看看博古济吉特氏又看看塔娜,若有所思,一旁的五阿哥摸摸她的头,她冲着五阿哥咧嘴一笑,然后便专心吃将起来。
长公主见太皇太后只用了一小碗粳米粥就停了筷子,不禁皱了眉头,“额娘,可是膳食不合胃口,怎么今日用的这样少?”
太皇太后接过身旁宫女递来的茶盏,漱过口,又用帕子擦了嘴边水渍才道:“这年纪大了不比年轻人,你招呼着孩子们多吃些。”
长公主心里还是担心,只孩子们都在,她也不好跟太皇太后歪缠,惦记着一会儿叫御医过来瞧上一瞧。塔娜对自己的饭量一向控制得很严格,她一般只用一碗米饭,除非遇到特别高兴的事情,不然一碗饭毕,她坚决停筷子。
长公主亲自盛了一碗汤给她,“你怎么也学你达玛嬷呢,你正在长身体,不能吃这么少,来,把这碗汤喝了。”
五阿哥也道:“正是,你瞧温宪,她吃的都比你多呢。”
塔娜看了一眼博古济吉特氏,博古济吉特氏温柔的点点头,塔娜便谢过翁库玛嬷后拿起汤匙小口小口喝着,五公主自觉被五阿哥点名表扬了,挺起小胸脯用得更香了。
太皇太后与皇天后皆是瞅见,相视一笑。
四姑娘喝过奶后又开始午睡,基本上她的生活四个字概全——吃喝拉撒。直到出宫前半个时辰,她才见到长公主,长公主亲自抱了她一会儿,长公主身上有一种特别舒服的香气,她挺喜欢的,窝在长公主怀里一点都不闹腾,长公主笑:“这小家伙可真是乖巧。”
博古济吉特氏唇边带了笑意,舒宜尔哈不是乖巧,只是特会看人脸色。(舒宜尔哈百无聊赖:你们都在说蒙语,谁听得懂啊,除了卖乖还有别的选择?)
眼看着就未时末了,博古济吉特氏亲自去偏殿叫在和五阿哥、五公主下棋的三姑娘。
太皇太后示意长公主细看看四姑娘,长公主低头打量,呀了一声,竟像足了塔尔玛,塔尔玛便是她当年的闺中好友豫亲王府郡主,长公主啧啧道:“这要长大了还得了,但有塔尔玛的美貌七八都足以名动京城嘞。”
“女子的美貌是最不当紧的,盛名之下必为之所累,我看塔娜的相貌就很好,望之可亲,惹人喜爱。”皇太后这就开始为自己的内定孙儿媳妇说话了。
长公主噗嗤一笑,对太皇太后埋怨道:“额娘,您瞧皇太后,她说咱们塔娜不是大美人呢。”
太皇太后瞪了长公主一眼,“调皮。”
皇太后也不满地瞪着长公主,“你就欺负我嘴笨,明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长公主扭身坐下,笑得浑身都在抖,四姑娘在她怀里昏昏欲睡了要。她笑了一会儿才道:“我自是知道你的意思,只是这么多年了,你的心结竟是还在,那董鄂氏纵然美貌倾城,然斯人已逝,你与她的恩怨纠葛早该随风飘散,又何苦纠缠心底,况世间她那等美貌之人能有几何?”
“我并非不喜貌美之人。”皇太后无奈道,“不过是腻烦那恃美行凶的罢了,不然这满宫的美人,我哪还有一日舒服。”
“这倒是说到点上了,你尽管放心,玄烨可不是我那弟弟。”
太皇太后拍了拍皇太后的手,“甭搭理她,她一向得理不饶人,没理更是理直气壮。”
长公主跺脚,“额娘,哪有您这样说女儿的呀!”
太皇太后哼声道:“你玩笑归玩笑,提那起子陈芝麻烂谷子事干什么,没得惹了她不舒服。”
这时博古济吉特氏领着三姑娘来告别,略做整理,便要出宫。长公主亲自送到慈宁宫门口,拉着博古济吉特氏颇为不舍,她抚着博古济吉特氏的脸颊道:“若非你如今有一府人要管理,又是年节上忙得很,府里也没个能帮衬的,玛嬷恨不得就将你留在宫中了,所幸过几日年宴又能进宫来。”
博古济吉特氏眼圈红红的,显是强忍着泪水,喉头动了几动,终究是哽咽出声,“您赶紧进去吧,外面风大,若是受了寒,孙女儿可要担心死了,现如今,玛嬷就在宫里,对孙女儿而言,比起您远在蒙古,孙女儿虽不能日日相陪,然一想到和您这样近,心里就万分感念上苍。”
长公主被逗笑了,点了一下博古济吉特氏的鼻子,“有机会感谢下你的皇帝表舅就是了。”
博古济吉特氏微赧点头,长公主也不再多言,毕竟是嫁出去的姑娘了,她凑到软轿里头亲了亲三姑娘四姑娘这才让人扶了博古济吉特氏上轿出宫而去。
皇太后不多时也带着五阿哥、五公主回了慈仁宫。
毓庆宫那边,乌尔衮好不容易摆脱了胤礽三人,兴冲冲跑回慈宁宫,预备与姐姐一起出宫,哪晓得姐姐竟先走了,一时失落起来,长公主笑骂他:“你个没良心的小东西,这有了姐姐,就不要玛嬷了是吧?”
乌尔衮哪能认啊,“孙儿可是要玛嬷一直陪在孙儿身边的,您不要嫌弃了孙儿才好哩。”
长公主满心欢喜地啐他:“就属你嘴甜。”
太皇太后倚在软枕上抬了抬眼皮,“像你。”
在宫门口换了马车,博古济吉特氏亲自抱着四姑娘,一旁的三姑娘倚在博古济吉特氏手边,“额娘,五公主的额娘呢?”
博古济吉特氏偏头看她,“怎么了?”
三姑娘声音轻轻的:“我是觉得五公主好可怜,她看着您给我夹菜时,悄悄地吸了吸鼻子。”
博古济吉特氏空出一只手将三姑娘揽在怀里,柔声道:“五公主的额娘是德妃娘娘,她虽没有和自己额娘住在一起,但她陪在皇太后身边是为她的额娘尽孝呢,五公主是个好孩子,而且额娘相信,若是我们塔娜,也是会这样做的,对不对?”
三姑娘思索了一会儿,终究是没说话。
博古济吉特氏失笑,“若是塔娜不愿意,交给舒宜尔哈便是了。”
塔娜苦恼的很,紧紧抱了博古济吉特氏的手臂,显然,她是不愿意离开额娘身边的。
博古济吉特氏一时笑语,哪成想一语成箴,几年后她的舒宜尔哈名义上的的确确是代了她在华善跟前尽孝了。
此时翊坤宫里,宜妃亲眼瞧着十一阿哥睡着才出了卧房,她慵懒地躺在软榻上,一名宫女跪在脚踏上给她按摩小腿。
妩媚的凤眼微阖,红唇紧紧抿着,若非九阿哥与十一阿哥在她身边,她与德妃又有什么区别,她的五阿哥尚在襁褓就被抱去了皇太后身边,她的五阿哥甚至连满语都还说不利索更不要提汉话了,皇太后到底是在怎样养育她的儿子,她好恨,好恨,恨得指甲掐进了软垫里,硌得指尖痛楚。
十一阿哥的卧房,这会儿宫女被九阿哥赶去了门口,九阿哥站在床前,看着自己的弟弟,忍不住就戳了戳他的脸颊,咦,好像不够弹?然他还没收回手指,便眼睁睁看着十一阿哥咧开了嘴巴,一二三,开嚎,嚎得惊天动地,外边的宜妃听到声音匆匆赶来抱起十一阿哥连声哄着,九阿哥趁宜妃不注意开溜。
他由此得出了个结论,石四姑娘不仅丑,而且有点傻。
至于德妃,她回到永和宫,神情恹恹,偌大的永和宫安静得落针可闻,她想着小憩一下,吩咐了宫女去外面候着,她此时无比思念远在长白山的胤祚,胤祚离去前,虽御医说他脉象已趋大好,身体却瘦得只余皮骨,小胳膊还不足两指宽,想着胤祚细弱的声音唤她“额娘”,她心里便是一痛,泪水汨汨而出。
“我的儿……”
她的儿,六阿哥,胤祚,此时在干什么呢?
他被光着身子扔进了一处白玉砌汤池里,池水冒着茫茫雾气,泛着特殊药香,他靠着池壁闭目假寐。汤池边上,一袭白衣的年轻男子嘴里念念有词,几次惹得池中人不悦皱眉。
“真不回京过年?”
“……”
“早知道你是这想法,我上次见到玄烨就说了你身体不适奔波,这几年未必能回京。”
“……”
“好啦好啦,为师不是怕你泡药泉无聊嘛,凡胎□□真是麻烦,说起来没个十年,你这身体资质难以脱胎换骨。”
“既嫌麻烦就不必继续。”
“为师,为师可没嫌麻烦,这种芝麻绿豆一样的小事情能称为麻烦,你知道不知道你师父是谁啊?”
“……”
康熙为何三十年不葬祖母孝庄皇太后?
作者不详(我精简了下,方便大家快速了解)
福临6岁被拥为新皇,这是权力斗争的微妙结局,但为什么在众多皇子中选中福临,而当时权势滔天的多尔衮也同意?
孝庄与多尔衮的关系,顺治七年张苍水写过一首七言绝句《建夷宫词》: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掖庭犹说册阏氏,妙选孀闺作母仪。 椒寝梦回**散,错将虾子作龙儿。
这首诗在当时造成了极大轰动,在民间快速流传。
清初到底有没有皇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封摄政王为“皇父”一事?虽传言众多,但并无可靠的史料佐证。因为那等事件,必然有颁诏告谕之文,当然,也可能是被皇室后人,历代帝王隐灭了。
那么民间传言太后下嫁多尔衮应与孝庄、多尔衮相恋的事实有关。
孝庄13岁去投靠她的姑姑,等到年龄合适就会择佳偶婚配,本没有打算要成为皇太极妃子;而多尔衮只比她大了一岁,彼时,多尔衮的母亲被逼陪葬,尚且年幼的多尔衮和多铎就由皇太极抚养。少时的多尔衮、孝庄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朝夕相处,年岁相当,滋生情愫,极为正常。有传说多尔衮亲到皇宫内院,毫不避嫌,为了孝庄的可能性要大于其他人。
关于“皇父”这个称呼:多尔衮是否曾自称为“皇父摄政王”也是这场传言的一个疑点。《朝鲜实录》中记载“皇父”这个称呼只是清朝官吏与朝鲜使臣之间私下的称谓,单凭此一条,不能完全证明有无下嫁之事,只能证明在诏书与使节的官方辞令中,没有公开承认太后下嫁的文字而已。但是,不管怎样,有“皇父”之称传出,即使孝庄没有真的下嫁于多尔衮,也必然与其有暧昧关系。
下面说到孝庄没有雨皇太极合葬与关外昭陵,而是要求葬于关内盛京之西的昭西陵。这种要求是很出于情理之外的,引发了多方揣测。
史书记载,孝庄太皇太后在临终之时,告诉圣祖康熙,由于太宗陵寝奉安已久,且已有孝端皇后合葬,不可因为自己而轻动土木,而且,自己心中还时刻惦念着顺治与康熙父子,所以,应当在顺治孝陵附近安陵。但这不过是官方文书藻饰之辞,不能够令人折服。而且,在事实上,康熙年间也认为这事难办,难堵众人悠悠之口。终康熙一朝也始终未能安葬孝庄,孝庄的梓宫一直停放在顺治孝陵之侧。直到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服父丧27个月之后,才动工兴修昭西陵。
在中国传统的丧葬礼节中强调的是“入土为安”,但康熙却三十多年不葬祖母,虽然雍正解释为康熙与祖母感情笃深,不忍下葬,但这始终是说不过去的,其中必有迫不得已的隐衷。在孝庄崩逝之后,康熙违反常规执意要在宫中为祖母守三年之丧,后因朝臣反对,康熙也戴孝将近两年。康熙的言行留给世人的感觉是,在纯孝之外,似乎还对祖母怀有一份非常浓重的歉疚之心,希望有所补偿。而这份歉疚来源于何,必然是康熙的一份不可告人的隐痛。
这隐痛就是孝庄为了保存皇太极的遗孤,保住皇太极一生奋斗而来的事业,不得不做出有悖伦常的事情。在这一点上,孝庄不仅没有辜负太宗,而且应当为太宗谅解,甚至是感激。但是,碍于世俗礼法,孝庄竟然不能与太宗合葬,遭受了莫大的委屈,背负着不白之冤,这是康熙心中永远的隐痛,至死不休。
在皇太极死后,多尔衮的权势达到什么地步,他手中握了两黄、两白、正蓝五旗,对两红旗也有影响力,只属于郑亲王济尔哈朗的镶蓝旗是唯一敌对势力。
这样的压倒优势,作为摄政王的多尔衮有什么事做不到?他贬斥了济尔哈朗,诛杀了豪格……
入关前,多尔衮是想夺皇位而不能,此时却是能夺皇位而不夺,为什么,唯一的原因就是孝庄。
作为少年时的爱侣,孝庄太后以万缕柔情,约束多尔衮的“最后行动”,其间绸缪委屈,调护化解,不知费了孝庄多少苦心。
至此,可以判断孝庄决无下嫁多尔衮之事,但其**却是不可避免的。孝庄太皇太后留下遗旨不与太宗合葬,就是认为自己白璧有玷之身无法再与太宗同穴。康熙完全了解孝庄当年辱身以存太宗天下的苦心,所以孝养无微不至。孝庄去世之时,不能葬于皇太极昭陵,但是康熙不忍心让祖母孤零零地别葬他处,所以才形成了停孝庄梓宫数十年,而无法下葬的局面。孝庄不能与太宗合葬的苦心不康熙了然。(完)
当然了,这只是一家之言,大家看过不必当真,就当多了解一些不同观点吧。
少时爱情,到了那个地步,孝庄委身于多尔衮,说是受辱,情感上又不认可,说是守得云开见月明,道德伦理又说不通。
只想说两个人都是苦命人啊!!!
多尔衮最后连儿子都没有,过继了他弟弟多铎的儿子做嗣子,继承他的爵位。不过人死灯灭,权势也就灰飞烟灭了,顺治秋后算账,各种夺啊,贬啊,唏嘘不已。
顺治他那么恨多尔衮,不仅仅在于权力上无法自主,内心应该是不齿孝庄与多尔衮的关系的。也导致了母子关系疏远。
想想看,一个中二少年靠着母亲与其他男人OOXX守住的权力地位,他什么感觉,脏啊,肮脏啊,不想要啊! 好,好不容易喜欢个女人吧,死得早了,得,看破红尘,要么得个病早死早超生眼不见为净,要么做和尚吧……
这在康熙眼里就是另一种看法了,他觉得孝庄大义,牺牲小我保全大我,多么伟大!!!
哈哈,不说了,感觉继续说下去,我要停不下来了,大家看过乐一乐就算完鸟,不用当真哈。
哦对了,你们都在同情历史上太子妃的悲惨。。。我得说,几年前我写这篇文开头那一章,小萝莉出场时,就挺心塞的,想到未来,这么可爱的小萝莉的命运 ,泪奔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第十三章 为母
点击弹出菜单